庶女上青云 第44节
“我计划今后长期做生意,并不是这一单就作罢。”顾一昭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以后除了家里我会从手里流出些固定单子,你们也得在外开拓单子。”
两位管事互相对视一眼,都觉兴奋不已,当即齐声答道:“是!”
木兰就回房称了五钱银子递给两人:“五娘子好性,哥哥也须得知道好歹。”
“那是自然。”高大义连连点头。
两人打算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阊门外的十里街,《红楼梦》里开头就写“姑苏城的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的风流富贵之地”。
见过后四姨娘偷偷跟顾一昭:“这高大义手段才干看着都比边安强,应当由他做一把手,可要换过来?”,很是惋惜已经定了下来。
顾一昭摇头:“对我们现阶段而言憨厚比才干更重要,何况今后日子一天好似一天,两人都各有用处。”
边安和高大义性情迥异,但都是认真负责的,当天就分头去了最繁华之处观察,因着想为顾一昭省钱,所以怀里揣了黑面掺麦面窝头干粮和一竹筒水,渴了就喝水,饿了就吃t窝头,愣是只花了几十个铜板做完了调研。
回来还要将剩下的钱都还给顾一昭。
顾一昭哭笑不得:“你们拿着便是,就当赏钱了,以后让你们调研的银子你们自己收着便是,不用给我。”
两人只好收下了钱,心里都颇为感动干劲十足,觉得今后要好好干才是。
收起银子边安说正事:“我看卖米卖面的铺子稳定,虽然收益不算最高,但胜在细水长流,不如开个米铺?”
“米铺的话……从农民手里压价收稻米又高价卖给百姓,我总觉得不够厚道,这钱我们不赚也罢。”顾一昭沉思片刻就否定了这个观点。
边安惭愧。高大义面露赞许,他自己也是农民出身,在丰年里遇到过二道贩子压价,恨得村民们牙根痒痒,便觉得小姐很仁厚。
他自己也有盘算:“娘子不若开个南北百货行?买卖些南北杂货拖炉锭胜,麞皮索饼扇子梳篦,闲暇时我叫边兄弟看店,我自己去附近乡下收些皮子野鹿肉山货菌菇木耳之类来城里卖,总归我开价丰厚,不叫百姓们吃亏,这样百样生意做起来,等看着哪个行当更易于上手,我们再专挑一行。”
顾一昭盘算一回:“倒是个好主意。”,她如今身在内宅,对外面行情一无所知,还不如开个杂货店什么都卖,这样也方便快速了解每行每业的动向,为今后做大做强铺垫。
再者苏州地处京杭大运河上,是两浙路最繁华的商埠,不逊陪都南京,南来北往货物最多,自己只是做倒买倒卖的生意就大有可为。
而且这没什么难度不用太多成本,像做茶叶生意得从买茶园种茶苗开始,还得防着天有不测风云;开食肆要自己雇佣厨子盯着采购,需要亲力亲为不然会被架空;派商队去异地出售货物则要提心吊胆,唯恐路上被强盗劫走。
商议好便定下了一处店铺。
这处店铺前后都有河流,方便船只停泊,水运起来极为方便。赁金也便宜,只要一贯钱每月。
有了杂货铺顾一昭就出面接了大哥定亲时的胭脂等物订单,边安去寻了胭脂坊,找他们分别定制了绵胭脂一百个、金花胭脂一百个。
又去了糕饼铺子定了拖炉锭胜、麞皮索饼等物,这些糕饼不耐放,便约定了日子要在顾家大郎定亲的正日子由店家亲自送到顾家。店家一听是知府家公子办喜事,当即表示:“怎么能收钱,我送过来便是。”
边安板着脸:“你若是不收钱我就不定你家的定胜糕了。”
好说歹说,定要店家收钱,店家看他不是那等仗势欺人的,便也高高兴兴接下了这个大单子。
高大义为了省钱,都没去米铺,而是自己乘船到了乡下,跟苏州附近乡下的员外财主家定了白熟米二石、面四十袋,约定好了按日子送到苏州城里交付。
那员外将信将疑:“哪里有谁家做生意要往乡下来的?”
可高大义不卑不亢:“反正员外也没有损失,您划船到苏州城码头,我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若是拿不出钱,您直接带着自己的米在码头寻个下家也不难,再不济您直接划船回老家,就当来苏州城玩了一趟。”
员外心动,他们秋收时本来就会派佃农划船到苏州米铺卖粮,自然是熟悉苏州码头的。再者,高大义给出的价格也比米铺高。
他便咬咬牙,带着自己侄子和几个佃农一起划船往苏州城去。
原本还犹犹豫豫,可到了码头,远远就见高大义值守在那里,身后还带着个管事模样的人,心便落定了小半。
停泊靠岸后,高大义自己请了码头上平日里好主持公道的一位吴老做公证,自己招呼边安拿出早就备好的漏斗、木斗、木勺、木盆,舀出一勺米,一点点流到木盆里,查看成色。
员外这回是放心了大半:嫌货才是买货人。
他侄儿笑话高大义:“你也太精细了些,谁家买米是一勺一勺买?”
都是一袋里面验一把,确保没有老鼠屎石头土沙掺杂就好。
“我家与你没做过生意,当然得样样谨慎。”高大义神色很认真,“否则出了错辜负了主家信任怎么办?”
旁边边安也是个严谨的,两人居然死心眼就蹲在大日头下面一点一点检查起了货物。
员外好笑又庆幸,还好他没有在米里掺杂糙米,否则这不是说不清了?
横竖问心无愧,他就吩咐侄儿:“你们几个去逛苏州城,我看着就行,一会回来记得跟我换班就是。”。他也知道吴老,又见高大义做派是认真做生意的,便放下心来。
等一勺一勺检查完大米白面,高大义的名号也在码头上出名了。有人笑话他迂腐,有人嫌他死心眼,但越多的人也想着与他做生意,从他手里拿货:“迂腐谨慎总比油滑钻空子强吧?”
一时之间倒有几个人来寻高大义订购大米白面,高大义摆摆手:“我们不卖白米,这是买来主家自己用的,不过其他南北杂货却都可以来寻我家,我家既收货又卖货,都做呢。”
一下就接了好几单。
边安高兴:“这下可不辜负五娘子对我们的信任。”
不过他还有点不解,完事后小声问高大义:“对方既然不信我们,为何不亮出知府大人的名号?”
“不妥。”高大义摇头,“五娘子做生意肯定是瞒着家里人的,我们为了好办事把她名号打出去,堕了她的声名怎么办?”
边安点点头,一边默默学习高大义的周到。
收完大米,再就是定亲用的白熟米、红豆、黄小米、紫音糯米,铺子里收购来的蚌粉粉底、山柳花胭脂之类,算算总价,总共进价五十两,卖给府里七十两,预计能赚二十两。
翻以往账册,要是按照府里旧习俗能卖八十两,自己还替府里省了十两银子。
顾一昭收了账册之后就很满意:“没想到第一次买卖货物就如此胜利。看来以后还可以再出售些旁的。”
四姨娘咋舌:“我们只是糕饼就赚了二十两,若是利润最大的茶叶、酒、糖,三千两银子怎么也能赚个二百两。”
当天就小风炉上炖了一罐子黄油汪汪的老母鸡汤给太太送了过去,亲自服侍着太太喝完汤才走。
太太很满意她如今的乖觉,就又提点她两句:“损耗也是一笔银子。”
原来这种采购都要预留出损耗的空间,好比糕饼吧,搬运过程中难免压坏,所以原定100个实际采购时会要150个。
四姨娘将话递过来,顾一昭自然明白怎么做,一番操作,居然在实际买卖时赚了25两银子。
四姨娘摸着25个银锭子笑得合不拢嘴:“太太真是仁慈啊!天上掉财星!我看她老人家是我们顾家的财神奶奶!”
顾一昭纳闷:“这些日子我们也有些银子,怎么娘这回惊讶得厉害?”
“那不一样,我们手里的银子是月例银子、还有上次你拿木柜纸样换来的、太太好心带着你入股得来的,只有这次是我们倒腾货物赚到的!”四姨娘振振有词。
顾一昭明白她的意思,之前都是劳动收入、工资,这回属于天降横财,而且这条道路只是个开端,日后顺着这个思路还能继续赚不少钱。
四姨娘已经开始掐着手指头开始算了:“弘哥儿正经成婚、曼宁定亲出阁、二娘子、三、四、五、六……,若是每笔都能赚,你还能赚10次,这回小定你就赚了25两,若是遇到万两的婚事你肯定能得一百两,一共是一千两银子!”
一千两白银相当于现代的80万,对于内宅夫人也是一笔不小的财产了。
何况这还只是婚事,平日里还有不少采购的杂项呢。
顾一昭哭笑不得:“娘,我嫁出去后还能操持娘家婚嫁么?”,打消了她的发财梦,又千叮咛万嘱咐要她务必口风紧些,别让外人知道。
“我省得。”四姨娘该靠谱时也靠谱,“我虽然很想吹嘘但我能憋住,等你出嫁了老爷再也无法罚我时我就天天跟那几个姨娘吹牛,气死她们!”
给家里供完货,杂货铺也不能就此关闭。
顾一昭拿出了五十两银子置办货物,像是常见的南北杂货、拖炉锭胜,麞皮索饼、扇子梳篦这些零碎货物都置办了一回,讲究量小种类全,最后花费也不过五六两银子。
七娘子凑趣:“若是姐姐店开不起来,这些物件就卖给我,横竖居家过日子都能用得上。”
顾一昭戳她额头一下:“可说点吉利话吧,若是卖不掉就全送你当嫁妆好不好?”惹得七娘子咯咯笑。
先花的5两银子是低成本铺全货物,增加杂货铺的可信度,剩下的45两银子却是要留着做倒买倒卖的主要用途,相当于店中主营业务。
高大义颇有见识:“如今已经快到秋冬,届时火炉煤饼必t然紧俏,不如我这些天去码头上转转,进些煤饼火炉。”
“到时候若是卖不出去,放到隔年也成。”顾一昭点点头,“再说府里冬月末都要查漏补缺一回。”
边安也大着胆子说出自己的见解: “买完取暖之物到了冬月里,记得趁低价买入扇子、凉席、竹夫人这些暑气侵袭时的用品,反正放不坏,我们也能一直囤到夏日卖高价。”
“既然有杂货铺,做掮客的生意如何?”顾一昭兴致勃勃提议。
“掮客?”
“是啊,平日里在苏州码头上四处寻摸,找到北边运来的皮草买下,再放到店铺里,等着南边的商船来时卖给南边的商人。同时从南商手里买下茶叶、柑橘等物,贩卖给北边行商。”顾一昭解释。
苏州本是如今全国上下数一数二的商业城市,汇集了全国的棉布、稻米、丝绸、木材,通过京杭大运河四处流转。1《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
七娘子在旁边听姐姐念叨生意经,这时候插嘴:“可是他们为何不从彼此手里买呢?”
“因为互相不信任,也不熟悉。而且还要浪费时间成本四处找下家,不如固定卖给一人早早出手落袋为安,我们价格开得公道,只收一点点辛苦费,想必买方也乐得从我们手里接手,毕竟货物要是出了岔子,码头上遇到的船家船一划就跑路,我们却是有固定店铺和多年的口碑在那里。”顾一昭笑眯眯,“这也是掮客存在的原因。”
边安、高大义听了顾一昭的布局后也赞同:“杂货铺里平日里留着一个人就可,另一个人可以四处转悠寻找货源,我们自打大米之后在码头上打出了名气,也接了不少单子,一定能靠着这点口碑慢慢盘活。”
顾一昭听他们都胸有成竹,就布置了个大概,随后将细节全权交给两人处理,只叫他们每月初一、旬日来顾府寻自己汇报即可,平日里可在外头找小厮传话给木兰。
店铺开始有条不紊运转,她便也与姐妹们认真准备起了大哥的定亲喜事。
曼宁还是拿了最易出彩的餐饮这块,她的奶兄弟也没闲着,跟着太太的管事接手了这次油水最足的金银、茶酒诸项。
果然这就是会投胎的好事,自己不用琢磨都有人把饭舀好喂到嘴里。不过顾一昭还是一样感激太太:她原本可以对自己不闻不问,如今却也用心在教导。因此做事更加卖力来回报太太。
可惜有人见不得她好,定亲前一天,顾一昭就在搬去储家的礼盒里发现损坏的蚌粉粉底。
这种粉底由蚌粉磨成,原本放在海蚌壳里,在光线下微微发亮,要是抹到脸上类似现在的遮瑕液,能遮盖脸上的凹凸不平,还能让脸庞在太阳光下泛出淡淡的光泽,很是提神。
可是此刻连接两片海蚌壳的铁合页被扭断,里头的粉底也四散落在托盘里,凑过去细细一闻,粉底混合了面粉,两种质地混合在一起,看着就透出粗劣。
顾一昭蹙眉,吩咐丫鬟们:“仔细查其他的礼品。”
丫鬟们都收敛了笑容,正色寻找,若是扭断铁合页还能说是无意,可连着十几个铁合页都被扭断,里头粉底也被人掺杂了东西,那就肯定是有意针对。
到底是谁要害五娘子?
“五娘子!这山柳花胭脂也有问题!”木兰有了新的发现。
大家凑过去,就见那山柳花胭脂被磕碎了,里头还混合着泥沙,一看就是恶意坑害。
“这些东西从商家搬来时我哥哥就检查了一遍,等送进来后我又带着大伙儿检查了一回,当时都没有问题。”木兰正色道。
“那就是搬运进来后出的事?”山茶猜测。
明日要提亲,今日定亲的礼物就都放在大哥的拜石轩里,顾一昭就唤来了拜石轩的管事大丫鬟萱草,将这件事告诉了她。
萱草第一个炸毛:“怎么有人这么下作?见不得我们少爷好?”
说罢就撸起袖子提溜了几个看门的丫鬟婆子进来一一审问,誓要将真凶抓出来。
木兰几个咋舌,没想到萱草如此强悍。
顾一昭倒能理解:大哥是个有口疾的,又是个面性子,若不配个能干强势的管事丫鬟,连自己的东西都守不住。
萱草果然能干,三下五除二就审问了清楚:“这段时间除了木兰带着丫鬟交割,就只有四娘子身边的紫音来过。”
“又是她!”麦花气愤大喊。
萱草流露出疑惑的眼神,顾一昭就示意木兰将从前紫音剪衣裳的事说出来。
两位管事互相对视一眼,都觉兴奋不已,当即齐声答道:“是!”
木兰就回房称了五钱银子递给两人:“五娘子好性,哥哥也须得知道好歹。”
“那是自然。”高大义连连点头。
两人打算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阊门外的十里街,《红楼梦》里开头就写“姑苏城的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的风流富贵之地”。
见过后四姨娘偷偷跟顾一昭:“这高大义手段才干看着都比边安强,应当由他做一把手,可要换过来?”,很是惋惜已经定了下来。
顾一昭摇头:“对我们现阶段而言憨厚比才干更重要,何况今后日子一天好似一天,两人都各有用处。”
边安和高大义性情迥异,但都是认真负责的,当天就分头去了最繁华之处观察,因着想为顾一昭省钱,所以怀里揣了黑面掺麦面窝头干粮和一竹筒水,渴了就喝水,饿了就吃t窝头,愣是只花了几十个铜板做完了调研。
回来还要将剩下的钱都还给顾一昭。
顾一昭哭笑不得:“你们拿着便是,就当赏钱了,以后让你们调研的银子你们自己收着便是,不用给我。”
两人只好收下了钱,心里都颇为感动干劲十足,觉得今后要好好干才是。
收起银子边安说正事:“我看卖米卖面的铺子稳定,虽然收益不算最高,但胜在细水长流,不如开个米铺?”
“米铺的话……从农民手里压价收稻米又高价卖给百姓,我总觉得不够厚道,这钱我们不赚也罢。”顾一昭沉思片刻就否定了这个观点。
边安惭愧。高大义面露赞许,他自己也是农民出身,在丰年里遇到过二道贩子压价,恨得村民们牙根痒痒,便觉得小姐很仁厚。
他自己也有盘算:“娘子不若开个南北百货行?买卖些南北杂货拖炉锭胜,麞皮索饼扇子梳篦,闲暇时我叫边兄弟看店,我自己去附近乡下收些皮子野鹿肉山货菌菇木耳之类来城里卖,总归我开价丰厚,不叫百姓们吃亏,这样百样生意做起来,等看着哪个行当更易于上手,我们再专挑一行。”
顾一昭盘算一回:“倒是个好主意。”,她如今身在内宅,对外面行情一无所知,还不如开个杂货店什么都卖,这样也方便快速了解每行每业的动向,为今后做大做强铺垫。
再者苏州地处京杭大运河上,是两浙路最繁华的商埠,不逊陪都南京,南来北往货物最多,自己只是做倒买倒卖的生意就大有可为。
而且这没什么难度不用太多成本,像做茶叶生意得从买茶园种茶苗开始,还得防着天有不测风云;开食肆要自己雇佣厨子盯着采购,需要亲力亲为不然会被架空;派商队去异地出售货物则要提心吊胆,唯恐路上被强盗劫走。
商议好便定下了一处店铺。
这处店铺前后都有河流,方便船只停泊,水运起来极为方便。赁金也便宜,只要一贯钱每月。
有了杂货铺顾一昭就出面接了大哥定亲时的胭脂等物订单,边安去寻了胭脂坊,找他们分别定制了绵胭脂一百个、金花胭脂一百个。
又去了糕饼铺子定了拖炉锭胜、麞皮索饼等物,这些糕饼不耐放,便约定了日子要在顾家大郎定亲的正日子由店家亲自送到顾家。店家一听是知府家公子办喜事,当即表示:“怎么能收钱,我送过来便是。”
边安板着脸:“你若是不收钱我就不定你家的定胜糕了。”
好说歹说,定要店家收钱,店家看他不是那等仗势欺人的,便也高高兴兴接下了这个大单子。
高大义为了省钱,都没去米铺,而是自己乘船到了乡下,跟苏州附近乡下的员外财主家定了白熟米二石、面四十袋,约定好了按日子送到苏州城里交付。
那员外将信将疑:“哪里有谁家做生意要往乡下来的?”
可高大义不卑不亢:“反正员外也没有损失,您划船到苏州城码头,我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若是拿不出钱,您直接带着自己的米在码头寻个下家也不难,再不济您直接划船回老家,就当来苏州城玩了一趟。”
员外心动,他们秋收时本来就会派佃农划船到苏州米铺卖粮,自然是熟悉苏州码头的。再者,高大义给出的价格也比米铺高。
他便咬咬牙,带着自己侄子和几个佃农一起划船往苏州城去。
原本还犹犹豫豫,可到了码头,远远就见高大义值守在那里,身后还带着个管事模样的人,心便落定了小半。
停泊靠岸后,高大义自己请了码头上平日里好主持公道的一位吴老做公证,自己招呼边安拿出早就备好的漏斗、木斗、木勺、木盆,舀出一勺米,一点点流到木盆里,查看成色。
员外这回是放心了大半:嫌货才是买货人。
他侄儿笑话高大义:“你也太精细了些,谁家买米是一勺一勺买?”
都是一袋里面验一把,确保没有老鼠屎石头土沙掺杂就好。
“我家与你没做过生意,当然得样样谨慎。”高大义神色很认真,“否则出了错辜负了主家信任怎么办?”
旁边边安也是个严谨的,两人居然死心眼就蹲在大日头下面一点一点检查起了货物。
员外好笑又庆幸,还好他没有在米里掺杂糙米,否则这不是说不清了?
横竖问心无愧,他就吩咐侄儿:“你们几个去逛苏州城,我看着就行,一会回来记得跟我换班就是。”。他也知道吴老,又见高大义做派是认真做生意的,便放下心来。
等一勺一勺检查完大米白面,高大义的名号也在码头上出名了。有人笑话他迂腐,有人嫌他死心眼,但越多的人也想着与他做生意,从他手里拿货:“迂腐谨慎总比油滑钻空子强吧?”
一时之间倒有几个人来寻高大义订购大米白面,高大义摆摆手:“我们不卖白米,这是买来主家自己用的,不过其他南北杂货却都可以来寻我家,我家既收货又卖货,都做呢。”
一下就接了好几单。
边安高兴:“这下可不辜负五娘子对我们的信任。”
不过他还有点不解,完事后小声问高大义:“对方既然不信我们,为何不亮出知府大人的名号?”
“不妥。”高大义摇头,“五娘子做生意肯定是瞒着家里人的,我们为了好办事把她名号打出去,堕了她的声名怎么办?”
边安点点头,一边默默学习高大义的周到。
收完大米,再就是定亲用的白熟米、红豆、黄小米、紫音糯米,铺子里收购来的蚌粉粉底、山柳花胭脂之类,算算总价,总共进价五十两,卖给府里七十两,预计能赚二十两。
翻以往账册,要是按照府里旧习俗能卖八十两,自己还替府里省了十两银子。
顾一昭收了账册之后就很满意:“没想到第一次买卖货物就如此胜利。看来以后还可以再出售些旁的。”
四姨娘咋舌:“我们只是糕饼就赚了二十两,若是利润最大的茶叶、酒、糖,三千两银子怎么也能赚个二百两。”
当天就小风炉上炖了一罐子黄油汪汪的老母鸡汤给太太送了过去,亲自服侍着太太喝完汤才走。
太太很满意她如今的乖觉,就又提点她两句:“损耗也是一笔银子。”
原来这种采购都要预留出损耗的空间,好比糕饼吧,搬运过程中难免压坏,所以原定100个实际采购时会要150个。
四姨娘将话递过来,顾一昭自然明白怎么做,一番操作,居然在实际买卖时赚了25两银子。
四姨娘摸着25个银锭子笑得合不拢嘴:“太太真是仁慈啊!天上掉财星!我看她老人家是我们顾家的财神奶奶!”
顾一昭纳闷:“这些日子我们也有些银子,怎么娘这回惊讶得厉害?”
“那不一样,我们手里的银子是月例银子、还有上次你拿木柜纸样换来的、太太好心带着你入股得来的,只有这次是我们倒腾货物赚到的!”四姨娘振振有词。
顾一昭明白她的意思,之前都是劳动收入、工资,这回属于天降横财,而且这条道路只是个开端,日后顺着这个思路还能继续赚不少钱。
四姨娘已经开始掐着手指头开始算了:“弘哥儿正经成婚、曼宁定亲出阁、二娘子、三、四、五、六……,若是每笔都能赚,你还能赚10次,这回小定你就赚了25两,若是遇到万两的婚事你肯定能得一百两,一共是一千两银子!”
一千两白银相当于现代的80万,对于内宅夫人也是一笔不小的财产了。
何况这还只是婚事,平日里还有不少采购的杂项呢。
顾一昭哭笑不得:“娘,我嫁出去后还能操持娘家婚嫁么?”,打消了她的发财梦,又千叮咛万嘱咐要她务必口风紧些,别让外人知道。
“我省得。”四姨娘该靠谱时也靠谱,“我虽然很想吹嘘但我能憋住,等你出嫁了老爷再也无法罚我时我就天天跟那几个姨娘吹牛,气死她们!”
给家里供完货,杂货铺也不能就此关闭。
顾一昭拿出了五十两银子置办货物,像是常见的南北杂货、拖炉锭胜,麞皮索饼、扇子梳篦这些零碎货物都置办了一回,讲究量小种类全,最后花费也不过五六两银子。
七娘子凑趣:“若是姐姐店开不起来,这些物件就卖给我,横竖居家过日子都能用得上。”
顾一昭戳她额头一下:“可说点吉利话吧,若是卖不掉就全送你当嫁妆好不好?”惹得七娘子咯咯笑。
先花的5两银子是低成本铺全货物,增加杂货铺的可信度,剩下的45两银子却是要留着做倒买倒卖的主要用途,相当于店中主营业务。
高大义颇有见识:“如今已经快到秋冬,届时火炉煤饼必t然紧俏,不如我这些天去码头上转转,进些煤饼火炉。”
“到时候若是卖不出去,放到隔年也成。”顾一昭点点头,“再说府里冬月末都要查漏补缺一回。”
边安也大着胆子说出自己的见解: “买完取暖之物到了冬月里,记得趁低价买入扇子、凉席、竹夫人这些暑气侵袭时的用品,反正放不坏,我们也能一直囤到夏日卖高价。”
“既然有杂货铺,做掮客的生意如何?”顾一昭兴致勃勃提议。
“掮客?”
“是啊,平日里在苏州码头上四处寻摸,找到北边运来的皮草买下,再放到店铺里,等着南边的商船来时卖给南边的商人。同时从南商手里买下茶叶、柑橘等物,贩卖给北边行商。”顾一昭解释。
苏州本是如今全国上下数一数二的商业城市,汇集了全国的棉布、稻米、丝绸、木材,通过京杭大运河四处流转。1《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
七娘子在旁边听姐姐念叨生意经,这时候插嘴:“可是他们为何不从彼此手里买呢?”
“因为互相不信任,也不熟悉。而且还要浪费时间成本四处找下家,不如固定卖给一人早早出手落袋为安,我们价格开得公道,只收一点点辛苦费,想必买方也乐得从我们手里接手,毕竟货物要是出了岔子,码头上遇到的船家船一划就跑路,我们却是有固定店铺和多年的口碑在那里。”顾一昭笑眯眯,“这也是掮客存在的原因。”
边安、高大义听了顾一昭的布局后也赞同:“杂货铺里平日里留着一个人就可,另一个人可以四处转悠寻找货源,我们自打大米之后在码头上打出了名气,也接了不少单子,一定能靠着这点口碑慢慢盘活。”
顾一昭听他们都胸有成竹,就布置了个大概,随后将细节全权交给两人处理,只叫他们每月初一、旬日来顾府寻自己汇报即可,平日里可在外头找小厮传话给木兰。
店铺开始有条不紊运转,她便也与姐妹们认真准备起了大哥的定亲喜事。
曼宁还是拿了最易出彩的餐饮这块,她的奶兄弟也没闲着,跟着太太的管事接手了这次油水最足的金银、茶酒诸项。
果然这就是会投胎的好事,自己不用琢磨都有人把饭舀好喂到嘴里。不过顾一昭还是一样感激太太:她原本可以对自己不闻不问,如今却也用心在教导。因此做事更加卖力来回报太太。
可惜有人见不得她好,定亲前一天,顾一昭就在搬去储家的礼盒里发现损坏的蚌粉粉底。
这种粉底由蚌粉磨成,原本放在海蚌壳里,在光线下微微发亮,要是抹到脸上类似现在的遮瑕液,能遮盖脸上的凹凸不平,还能让脸庞在太阳光下泛出淡淡的光泽,很是提神。
可是此刻连接两片海蚌壳的铁合页被扭断,里头的粉底也四散落在托盘里,凑过去细细一闻,粉底混合了面粉,两种质地混合在一起,看着就透出粗劣。
顾一昭蹙眉,吩咐丫鬟们:“仔细查其他的礼品。”
丫鬟们都收敛了笑容,正色寻找,若是扭断铁合页还能说是无意,可连着十几个铁合页都被扭断,里头粉底也被人掺杂了东西,那就肯定是有意针对。
到底是谁要害五娘子?
“五娘子!这山柳花胭脂也有问题!”木兰有了新的发现。
大家凑过去,就见那山柳花胭脂被磕碎了,里头还混合着泥沙,一看就是恶意坑害。
“这些东西从商家搬来时我哥哥就检查了一遍,等送进来后我又带着大伙儿检查了一回,当时都没有问题。”木兰正色道。
“那就是搬运进来后出的事?”山茶猜测。
明日要提亲,今日定亲的礼物就都放在大哥的拜石轩里,顾一昭就唤来了拜石轩的管事大丫鬟萱草,将这件事告诉了她。
萱草第一个炸毛:“怎么有人这么下作?见不得我们少爷好?”
说罢就撸起袖子提溜了几个看门的丫鬟婆子进来一一审问,誓要将真凶抓出来。
木兰几个咋舌,没想到萱草如此强悍。
顾一昭倒能理解:大哥是个有口疾的,又是个面性子,若不配个能干强势的管事丫鬟,连自己的东西都守不住。
萱草果然能干,三下五除二就审问了清楚:“这段时间除了木兰带着丫鬟交割,就只有四娘子身边的紫音来过。”
“又是她!”麦花气愤大喊。
萱草流露出疑惑的眼神,顾一昭就示意木兰将从前紫音剪衣裳的事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