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上青云 第41节
  等坐在回家的马车上,才反应过来:“韩夫人莫不是想与自己谈婚事?”
  她忙着女儿们的事,倒忘了自己还有个继室生的儿子呢!
  顾温弘口吃,又身份敏感,她就不敢动这说亲的心思,生怕一着不慎落个后妈刻薄的名头,没想到今日倒有人想提亲。
  回到家,太太觉得自己满身的汗,叹口气:“出去应酬是真累。”
  顾一昭看明白了她的心思,笑着叫厨房下碗面:“煮得软软烂烂,加点鸡汤,上面撒些细细的瓜丝,再放一碟子荆芥末和榨菜丝,浇上酱黄瓜与臊子肉木耳香菇炒好的臊子,叫太太垫垫肚子。”
  “还是你这孩子体贴。”太太擦汗一边笑,“每次出门应酬都吃不饱。”,想起临出门时那条蹊跷的裙子,心中疑点就更大。
  吃完面,太太的心情平复了些,却还是怕起了那位祁听莲,只在心中暗暗祈祷能赶紧将长子长女的婚事定下来,好赶紧商议曦宁的婚事,以免被那个霸道跋扈的祁听莲截胡。
  因此晚上她就与丈夫说起今日见闻时闲闲提起:“韩夫人,哦,就是褚通判夫人,她的手帕交今日没头没脑问了我一句她女儿褚云溪好不好,莫不是有意与我家说亲?”
  事关唯一的儿子,顾介甫还是很上心的:“褚通判做事很认真严谨,虽然没有大魄力,但做个小官才干也已经足够,他家耕读传家,出自农户,没什么根基,但也是正经科举出身,师门倒也算能照应一二……”
  褚通判是他的下属,他自然知道的一清二楚。
  “老爷倒像是在考核人家公务一样。”崔氏失笑,“我想问储家家风如何,又为何想与我家结亲,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心思?”
  “褚家倒没听说过有什么糟烂事,褚通判家贫养不起太多人,人少就怎么也不会有太多风浪。”顾介甫一清二楚,“不过后宅我就不清楚了。”
  崔氏也说出自己的观察:“我素日里也见过她家女儿褚云溪,长得柔和,性子也谦和,听说虽然是妾室所生,但因韩夫人只有三个儿子,便把这个女儿当自己亲生女儿一样。”
  她蹙眉:“不是嫡女、娘家家境平平、岳丈又不是经世治国的大才,那依照老爷的意思……”
  顾介甫本想找一个有能力扶持儿子的岳家,恐怕与他期许不符。
  顾介甫闻言就摇头无奈笑:“我虽然想得千好万好,可这样的人家哪里寻?有才干官员家嫁妆丰厚的嫡女,又何必一样要嫁到我们家?”。大郎口吃不能科举,有什么指望?何况万一太太肚子里是嫡子,大郎连继承的家产数量都要减少。
  这半年里也有人来跟他提起大郎的婚事,但都是有意结交心术不正的商户人家,想牺牲一个女儿,借着知府亲家的名头在外面做生意。
  这样子的人家又怎么能婚嫁呢?
  一想到这里,他便坐不住了,火急火燎唤来高升,叫去查查清楚。自己也索性起身去外头去幕僚们商议。
  隔日也有故旧半开玩笑打探他口风,看来储家是真心有意与他结这门亲事。
  崔氏心里忐忑,叫来顾一昭问她:“你觉得这门亲如何?”
  顾一昭没想到太太能直接与她商量亲事,不过转念一想,自己年纪也太小了,所以太太才会不避讳吧。
  便斟酌着回答:“储家这么婚事,乍一听不是良配,可细琢磨倒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哦?”太太饶有兴致,“你倒是说说,怎么个可圈可点处?”
  顾一昭就答:“听上去官职比我家低,但通判也是正六品,也是正经朝廷命官;家境虽然不显赫,但也是耕读传家,清清白白;虽是庶女,但当嫡女般教养,我们也与褚云溪一起玩过,知道她长相、性情皆是中上等,是个良配。”
  说到底,如果不是顾家太富有,顾温弘又是嫡长子,这门婚事还轮不到褚云溪呢。
  太太点点头:“我也这么想。只不过……”
  她叹口气:“只不过我身份尴尬,不好点头。”。
  世人讲究丰厚陪嫁,褚云溪虽然能得娘家宠爱,但她应当拿不出许多陪嫁。又是庶女身份,所以她要嫁人也比较尴尬。
  顾一昭就献计:“太太何不叫来大姐让她透露给大哥知道?再让他们给自己舅家写信,总比让他们都蒙在鼓里任由爹一人说定亲事好吧?”
  崔氏觉得这主要好,于是叫来了曼宁将这事透露个七八分与她知道。又问她:“你爹会写信给你舅家,可我觉得你也应当问过弘哥儿,叫他也写封信给你舅家。”
  曼宁听明白了。
  储家这门婚事,要说是好,那能挑出来好多理由,可若是不好,也能挑出来好多理由,全看你自己怎么衡量。太太这是将选择权给了自己兄妹。
  旁的不说,单是太太这份善意就值得她兄妹二人道谢,于是曼宁认真给太太行了个大礼:“多谢母亲。”
  “你这孩子,做这样作甚?”太太慌得叫白芍去扶她起来,嗔怪,“都是一家人,你们叫了我一声母亲,我自然也要为你们认真筹谋。”
  “曼宁明白,心里会记住太太的恩情。”曼宁眼中隐约有了些泪意。
  “要谢我还不如谢你五妹。是她出的主意。”太太笑道,“如今你先别急着谢,先与你哥哥商量是正经。”
  【作者有话说】
  来啦!明晚见[比心]
  第34章
  曼宁原本想托二门外小厮去给大哥捎话,又想想好多话不方便告知他人,便请了太□□典,求去书院探望大哥。
  太太都做到这份上了,当然不可能拦着她,索性送佛送到西,叫了外头车夫套车,送大娘子去书院探望哥哥。
  因着一人不便行事,就多带了顾一昭作陪,太太又吩咐了郑妈妈儿子郑铁头带两个小厮护卫。
  等到了书院附近,铁头将车停到一处茶楼处,服侍两位小姐上了茶楼,这才又叫一位小厮去请少爷过来。
  大哥来了,满脸焦急,想必是当家里出了什么事。
  待见到曼t宁,还没顾上招呼先赶紧上下打量她,看着她浑身是否有伤。
  曼宁哭笑不得,感觉答:“大哥,我来找你是为了旁的事。”
  说罢便小心将这门婚事说出来。
  顾温弘讶然,随后恍然大悟:“怪……怪不得……褚通判家三少爷与我交好。”
  原来通判家三少爷也在这个书院读书,两人父亲官职相仿,都离了苏州城在附近州县的书院读书,彼此又都是温和性格,所以格外相投。
  “他妹妹……上个月随韩夫人一起来书院送吃食。”
  大姐“啊”一声,随后捂嘴轻笑:“倒让我白担心了!”
  顾一昭也听明白了:想必是褚三少爷日常与顾温弘交好,熟悉他的秉性、性格,所以在家里准备给小妹提亲时提了一嘴。
  韩夫人疼爱这个庶女,就带着女儿亲自去书院考察了一番顾温弘。
  从储家暗示提亲的结果看,考察是很满意的,只不过顾一昭还要八卦下考察过程:“当时大哥是如何见到褚家小妹的?难道褚夫人也在旁边?两人可有说话?”
  她一连串的问题顿时让顾温弘涨红了脸,他磕磕巴巴,半天才答:“褚夫人……带……带着褚娘子,说家里做了绿豆糕,给三少爷捎来,因着还有些衣物杂用品,三少爷请我一起搬运,我就随他一起去了书院门口,一直低头搬东西,倒是褚夫人叫小厮给我递了一杯茶,问了我许多问题。只与褚娘子匆匆见了个礼。”
  这家书院管得严,不许弟子们带书童进去,凡事都要亲力亲为,不论皇亲贵胄还是书香高门,都不例外。
  顾一昭和曼宁两人相视一笑,看这情形褚家也事先对大哥进行了考察,而且既然褚夫人当着褚小娘子的面对答一番,说明她们知道了大哥口吃的毛病。
  曼宁就问:“大哥的意思呢?太太说老爷必会写文问舅舅,可担心老爷所图与我们不同,就叫我们也给舅舅写封信。”
  顾温弘正色:“要,谢谢,谢谢母亲。”。
  顾一昭就侧过身主动提出:“我去外头看看风景。”,好方便两人私下里商量。
  这座茶楼有延伸出去的阳台,顾一昭踱步出去,扶在栏杆上好奇打量:这条街靠着书院,却没有想象中的静谧文气,而尽是食肆酒楼、茶楼,格外繁华热闹。想起前世许多大学旁边的美食一条街,顾一昭想:大概古今中外“一方学生养一方美食街”都是一条真理。
  正四下张望,却撞上熟悉的目光,是赵飞鸾。
  他看了顾一昭一眼,又看了一眼,似乎不敢相信顾一昭出现在这里,顾一昭就大大方方冲他挥挥手。
  眼见着赵飞鸾走到茶楼下面,认出了楼下守着的顾家小厮,才抬头冲顾一昭挥挥手,也笑笑致意。
  不过他可能觉得不便,也未上楼再问候。
  顾一昭又看了一会街景,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这才进去。
  大哥已经跟大姐商量完了,两人都面露喜色,看来是同意这门婚事。
  大姐就告辞:“我们出来许久,也该回去了。”
  大哥将她俩送下楼,一边念叨:“可要在这里吃点饭菜走?附近鸿宾楼有道秘制猪骨很有名,书院里的学子们回家探亲都要带这个菜。”
  曼宁摇摇头:“外头的东西多脏啊,来路不正,不吃不吃。”
  顾一昭颇有些遗憾,不过想到这里是古代,商贩后厨没有保证,全凭良心,所以觉得大姐的决策很对。
  大哥表示理解:“也罢,回头我休沐时买几份给后厨,叫她们琢磨些家常做一份尝尝。”
  他扶两位妹妹上马车,却被人叫住:“顾大郎!”
  三人回头,见是个书生打扮的少年郎,跟大哥年纪相仿,看着倒也是文质彬彬模样,显然是大哥朋友。
  顾温弘磕磕巴巴介绍:“这是我同窗李宾,是盐运使李大人的儿子。新近才随着父亲迁官到书院读书。”
  盐运使?
  顾一昭很有兴趣,这不就是那位傲慢夫人的儿子吗?
  不过这少年看着倒没有太多傲气,也不似他娘那么爱翻白眼。
  温弘又含糊介绍这边:“我家里人来探望我。”,并不详细说明是谁,说罢就用眼神示意两位妹妹上车。
  李宾也很有礼貌,在见过礼之后就将目光挪到一边,并不盯着两人看,只看顾温弘手里拎着的食盒,咂吧下嘴:“好香的肉味,可是小羊排?”
  顾一昭在车内听见,捂嘴笑,书院实行封闭式管理,吃住都在院里,除了年节休沐再就是家人探望时能出来放放风,其余时间很是清苦,所以学子们都嘴馋。
  顾温弘是个不吝啬的,老老实实答:“是我家里送来的,回头进院给你也分赠点。”
  “好好好。弘哥大气!”李宾激动拍拍顾温弘的肩膀,眼中全是对美食的渴望。
  顾温弘目送着马车离开,回过神来,一看李宾仍在身边,不由得吓一跳:“李贤弟……为何,为何跟着我?”
  “我敢走吗?”李宾下巴冲食盒努了努,“书院里各个都是饿狼,我把你放走都不用一眨眼,他们连你的食盒都能吃了。”
  本来担心他觊觎自己妹妹,原来是觊觎排骨。顾温弘戒心打消,忍俊不禁:“我保证第一个给你。”
  李宾却很谨慎,愣是一路带顾温弘进了书院,遮遮掩掩进了自己房舍,拿出自己的食盒和筷子拨弄了将食盒里的菜肴各拨弄了半分才作罢。
  他也不白吃,邀请顾温弘与自己同吃:“我刚才翻墙出去买了一份盐水鸭,也分你一半。”
  翻墙出去?
  循规蹈矩的顾温弘闻言瞪大了眼睛。
  逗得李宾大笑:“你可莫要读书读迂腐了,就连孔圣人过蒲地适卫都知变通说‘要盟神不听’,你不懂变通以后怎么当官?”
  “我,我,我应当很难入仕吧。”顾温弘不由得心生气馁。他自己就从仆妇们嘴里知道自己入不了仕,本还将信将疑,后见祖父失望、父亲叹息,自己心里也明白了大半。
  “那又如何?”李宾先黯然,有点可怜他,又转念一想拍拍胸膛劝慰他,“总有天我们都能直挂云帆济沧海!万一哪天开恩科不限口疾呢?实在不行我外放个县令也一定请你当县丞,我们照样可以主政一方~!”
  “现在,先让我尝尝你的小羊排。”
  饭菜都是顾一昭叫厨房特意挑选的菜品:腐乳红烧肉、糖醋小排、干烧羊排、酱焖猪大骨,就连包子都是选用了牛肥油和牛肉剁馅,各个皮大馅薄,每样都油水足、肉厚,能让吃腻了清汤寡水食堂菜的大哥稍稍缓解一二。
  李宾和顾温弘尝了一口后就齐齐直了眼,连赞美的话都说不出来,只埋头猛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