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的遗腹子自带口粮 第146节
第一百二十章 奔丧
有银子, 府里有小厮丫鬟,林夏越发能干,林秋然现在再做生意, 可比四年前容易。
林夏选中铺子, 买人学手艺, 后面开的两间铺子要求的手艺简单, 不似金鼎楼那般学那么多菜式,就调馅儿包馄饨, 招掌柜的伙计卖,京城人多, 做不好能换人。
林秋然忙活几日, 把徐远珩带来的四千两利润变成了两间商铺,装潢很简单,都没用几日, 一间卖馄饨, 一间卖麻辣烫。
京城好吃的不少,酒楼饭馆也多,不过林秋然开的两间铺子,能在其中占一席之地。
京城人爱吃芝麻酱, 林秋然稍作改良, 去除了芝麻酱本身的苦味,用这个做出来麻辣烫很是好吃。辣椒是从余安那边运过来的,北京城本地的不够味儿, 嫌吃涮肉贵的还挺喜欢这个的,在这个时节蔬菜就是土豆萝卜白菜,卖得不错。
馄饨是余安常吃的东西,林秋然结合京城人的口味多弄了几样馅儿, 主打一皮薄馅儿大。较为普通的就是用紫菜虾皮儿调料猪油调汤底,骨汤一浇,再把煮好的馄饨放里面。
汤喝着热热乎乎,馄饨皮极薄,如纸一般,一煮馅儿的颜色都透了出来,比这边的饺子皮薄,馅儿更细腻,少了颗粒感。
但是吃着鲜嫩多汁,而且除了肉馅儿里面还有别的,比如会放虾仁儿、咸蛋黄、皮蛋,吃起来口感更丰富。
除此骨汤之外,还有酸汤、红油、干拌,每一种的味道都很独特。
开这个之前还在金鼎楼打了几日广告,这几日准备开业,估计生意会不错。
林秋然打算再有钱了,还买铺子,做不做生意另说,能租出去收租。因为京城商贩多,她还跟着云氏投了几桩生意,投的钱不多,就六百多两,生意有赚有赔,不过云氏主动带着的,估计都能赚钱。
有生意上的事要忙,林秋然一日总有半天要出去,见客、赴宴……随着见世家夫人,她衣着打扮也越发入乡随俗,和刚来时大不一样。
林秋然出门要坐马车,为了家里出行方便,她又买了辆。现在家里三辆车,比较旧的那辆马车留着林夏等人出门办事用。
一辆送汤圆,另一辆林秋然和孙氏用,不过孙氏不常出门,多是她自己用。
萧寻上职不坐马车,自己骑马。
总之,家里东西越来越多,产业也越来越丰厚。林秋然算着,光不动产,就得一万五千两,这还不算伯府和庄子。
云氏总在秦氏面前夸,“秋然做事很稳妥,学什么都很快,母亲不必担心。我看金鼎楼几间铺子,生意挺好,家业肯定是越做越大的。我给秋然引荐了几个庄户,这不春种了,慢慢都能上手。”
等秋收了,这千顷地就得收成两万两银子,这可是实打实的。
钱生钱,日后钱越来越多,底蕴慢慢就有了。
秦氏以前总担心萧寻一朝得势,却守不住家业。可林秋然做得很好,都没什么要他们操心的。
孩子省心,长辈该欣慰才是,吕郑就说,“秋然这孩子多能干,凡事不用咱们两个操心,不然这么大岁数了,入土了还得惦记。”
秦氏却心疼林秋然和萧寻这么年轻,却要经营家业实在不易。
吕郑不想那么多,他还常去金鼎楼吃饭呢。这儿生意好是有原因的,厨子的手艺很好。他常带朋友,还带秦氏过来吃过一次。
当然吕郑过来吃饭,林秋然是不让朱掌柜收钱的。秦氏觉得不太好意思,吕郑却挥挥手,不太在意地说道:“咋也是亲的,我们对他们又不错,还不孝顺孝顺。”
林秋然不在乎饭钱,却担心吕郑的身子。
他六十多岁了,有些胖,弥勒佛的模样。总吃好的对身子肯定是不好的,她劝过两次,不过吕郑浑然不在乎这些,他说:“我这身体自己清楚,管住嘴没几年,憋屈着过,不管能痛痛快快地过,那不如好好享乐一番。”
他好吃,若是天天稀粥淡饭,就算多活两年,也觉得没意思。而且,活了这么大岁数,见了外孙曾外孙,他已经知足了。
三月中旬的一个晚上,吕郑在睡梦中过世。秦氏起床的时候喊他没喊动,这才意识到人走了。
吕郑没了气息,但脸上还带着笑,是高高兴兴走的。
不过萧寻听到这消息后,还是失神了许久。林秋然劝他:“老侯爷见过你,也见过汤圆,肯定没什么遗憾。”
萧寻看向林秋然,点了点头,“我明白。”
有这层亲缘关系在,伯府和安阳侯府也有人情往来,夫妻二人肯定要去吊唁的。
本来用不着汤圆去,但他也是晚辈,想了想,林秋然还是打算带着他去磕头。
林秋然找了素净的衣裳,给一家三口换上,他们不必披麻戴孝,但奔丧不可衣着鲜艳。
汤圆才五岁,不知生死之事。听林秋然说,以后都见不到了那个胖乎乎白胡子的曾外祖父了,吓得直哭。
林秋然把他抱过来哄,“其实也不是再也见不着,而是汤圆去这儿,你曾外祖父去别处。你去上学,你曾外祖父在街上,你去老金涮肉,你曾外祖父来了金鼎楼。他一直都在,只是不能轻易相见。”
汤圆哭得伤心,林秋然都跟着揪心。
汤圆不常哭,打满两周岁之后就没再哭过了,摔倒会拍拍衣裳爬起来,遇见难事会想办法,今儿是实在难过才哭的,他抱着林秋然的脖子,眼泪还挂在脸蛋上。
听林秋然说完,汤圆看了她一眼又紧紧抱住林秋然的脖子,他心里害怕,怕有一天林秋然也像说的那样。
萧寻看着母子二人,在心里叹了口气,然后把汤圆抱到自己怀里,“不然,一会儿别让汤圆进去了。”
林秋然看了眼汤圆,汤圆却把眼泪擦干净,“娘,我能去的,曾外祖父对我很好,我该去看看他送送他。”
林秋然给他擦了擦眼泪,“好,那我们过去,如果不舒服,娘再带你出来。”
汤圆点了点头,马车很快到了安阳侯府。
进出的宾客都穿着沉闷的颜色,白幡飞舞,就连安阳侯府门匾上也都挂了白色绸花。
门口摆着不少花圈纸扎,进大门后,就是一群人敲锣打鼓吹唢呐,奏哀乐。曲调哀婉,让人闻之心中难忍悲痛。
林秋然先去上礼,然后一家三口去前堂吊唁。
大堂内一片黑白,有颜色的家具都用黑纱盟主,中间摆着一个巨大的花圈,上面一个奠字,前头停着棺椁。
安阳侯和云氏招待宾客,二人披麻戴孝,云氏和安阳侯眼睛通红,这算喜丧,可亲人离世,二人心中还是悲痛万分。
云氏拉着林秋然的手,又摸摸汤圆的脑袋,“你一会儿去看看老夫人吧,这会儿需要人陪着。”
云氏是主母,得操持大小事,她女儿儿媳在陪着,但待了一会儿秦氏就让人出去了,老人家岁数大了,吕郑一走,她这会儿估计想看见林秋然。
让汤圆陪着待会儿,估计心里会好受许多。
林秋然带着汤圆过去,秦氏眼眶泛红,但还是对着林秋然汤圆笑笑,“过来坐,我没啥事,就是不太习惯。”
少了个人,不管以前吵架还是拌嘴,人走了,那些不好都忘了,脑子里全是好。
林秋然道:“那让汤圆多陪您说说话,不然一闲下来,容易胡思乱想。”
秦氏点点头,孙女孙媳一说就是吕郑走了,在地下但不想看她难过,她得打起精神来。可总提吕郑,秦氏心里不好受,就让她们回去了。
秦氏笑着道:“汤圆在书院怎么样?”
汤圆已经上学一个月了,秦氏问他在书院可还习惯。
汤圆骄傲地挺起胸脯,“挺好的,同学舍的人一月请了几次假,但我一次都没请过,不不,今天请了一次,但是有正经事,并不是我贪玩,不想上学才请假的。”
汤圆很得意,秦氏见状笑了笑,“汤圆这些天都学了什么,跟曾外祖母说说可好?”
林秋然笑了笑,他这些日子学的东西可多了。书院不仅教读书认字,还有君子六艺。别看去书院一年下来花的钱不少,可是却是真真正正学到本事的,若请先生来家里教,定然不及去书院学的东西多。
汤圆道:“学了识字骑马,还有算术礼乐,不过每样分下来也才刚学几日,我只学了个皮毛。”
汤圆在屋里跟秦氏说话,林秋然去外面转了转。从屋里出来,还能听见一大一小说话的声音,其实不是一大一小,而是两个小孩。
老小孩老小孩,秦氏如今也得让人哄着的。
在院子转了一会儿,萧寻过来,他拍拍林秋然的手,“我一会儿得走了。”
他还有事,一会儿得上职去。
林秋然中午才回的,等吃过饭让小厮把汤圆送去书院了。汤圆没闹,也没嫌半天太短不值得去,背着书袋就乖乖去上学了。
林秋然感觉他长大了,不是说个头上长高,她这天天看,哪怕长高了,一时半会也察觉不出来,她是觉得汤圆心里长大了些。
后头安阳侯府的事林秋然就没带汤圆去,等吕郑头七,她和萧寻又去了一次,四月初下葬,又去了一次。
夫妻二人送了一路,看着白色纸钱在天上飞舞,总觉得吕郑在天上看着。
二十多年了,兴许现在老侯爷已经和萧寻的母亲团聚了。或许会说萧寻的样子,或许会说汤圆。
林秋然看了萧寻一眼,他也仰头看着天上,他眼睛有些红,林秋然心里发涩,拍了拍他的手。
日子该过还得过,四月初,徐管事送来了十三香的利润,一千六百两,林秋然也加紧让府上人赶制香料,以免供不应求。
这一月利润就一千六百两,徐远珩那儿还有不少存货,这些都是银子。
钱林秋然没全用了,林记馄饨和孙记涮菜刚开业不久,她也不能一直开铺子,家里留点钱有用的。
麻辣烫的招牌是用孙氏姓命名的,一来不能全叫林记萧记,客人无所谓,就怕有心之人乱想。二来,林秋然是打算把麻辣烫的利润给孙氏,她也有用钱的地方,因为萧大石刚给了她五十两,估计手里又没什么钱了。
萧大石不在,孙氏也没意思,平日还能去铺子看看转转,林秋然也是给她找点事儿做。
一个月能有个几十两银子,拿着钱有底气。
孙氏不乱花,惦记家中,花了也不会像萧大石一样,那给一间铺子的利润让人高兴,何乐而不为呢。
孙氏起初是不要,这都是林秋然忙活的,她哪儿好意思拿钱。
林秋然却道:“您在家里好好的,就是帮忙了。钱您就拿着,该给您的,想买点什么就买点什么。”
林秋然说完就出门了,她还有事忙,孙氏在家里数数钱,也比干待着有意思。
孙氏就收着了,上午喝茶,很快林秋然给她请的戏班子进府,给唱了几出戏,她看得津津有味。
不过临近中午,门房小厮说徐家有人找林秋然,只是林秋然不在,看那人又十万火急的样子,只能来找孙氏。
孙氏让小厮把人请进来,一看才知是徐管事。
上回徐远珩来,徐管事也来了,他急出一头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孙氏让丫鬟给他倒水,“你先坐下歇口气,这是咋了,急成这样。”
徐管事没坐,跪在地上给孙氏叩头,“老夫人,我们公子被抓了,您可一定得想想办法!”
孙氏哪儿会处理这种事,但徐远珩出事,肯定得管,“你先别急,秋然不在,我让小厮去找去。”
第一百二十一章 求助
徐管事急得都要哭出来了, 他慌忙中点点头,“多谢老夫人,多谢老夫人!”
孙氏哪里懂这些, 让徐管事别着急, 没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徐管事心里急得要命, 在伯府小厮出府找林秋然的时候, 他急得团团转,孙氏让他坐下喝口水喝口茶他也不坐, 只一味地向门口张望等消息。
最后几个小厮出动,去林秋然常去的铺子, 最后在林氏馄饨铺找到的林秋然。
小厮也慌着, “夫人,老夫人让您赶紧回去,说是有客人来了, 是徐府的管事。”
林秋然问也问不出什么来, 把铺子里的事交代给林夏做,自己则匆忙回了伯府。
天高云淡,微风和煦,林秋然到侧门下车, 急忙往前院跑。
林秋然走得快, 额头渗出一层薄汗,一进前厅,徐管事就朝她跪了下去, “林夫子,老奴求求你想想法子,救救我们公子。他前几日被人抓了,我思来想去, 只有您能帮得上忙,求求您了!”
有银子, 府里有小厮丫鬟,林夏越发能干,林秋然现在再做生意, 可比四年前容易。
林夏选中铺子, 买人学手艺, 后面开的两间铺子要求的手艺简单, 不似金鼎楼那般学那么多菜式,就调馅儿包馄饨, 招掌柜的伙计卖,京城人多, 做不好能换人。
林秋然忙活几日, 把徐远珩带来的四千两利润变成了两间商铺,装潢很简单,都没用几日, 一间卖馄饨, 一间卖麻辣烫。
京城好吃的不少,酒楼饭馆也多,不过林秋然开的两间铺子,能在其中占一席之地。
京城人爱吃芝麻酱, 林秋然稍作改良, 去除了芝麻酱本身的苦味,用这个做出来麻辣烫很是好吃。辣椒是从余安那边运过来的,北京城本地的不够味儿, 嫌吃涮肉贵的还挺喜欢这个的,在这个时节蔬菜就是土豆萝卜白菜,卖得不错。
馄饨是余安常吃的东西,林秋然结合京城人的口味多弄了几样馅儿, 主打一皮薄馅儿大。较为普通的就是用紫菜虾皮儿调料猪油调汤底,骨汤一浇,再把煮好的馄饨放里面。
汤喝着热热乎乎,馄饨皮极薄,如纸一般,一煮馅儿的颜色都透了出来,比这边的饺子皮薄,馅儿更细腻,少了颗粒感。
但是吃着鲜嫩多汁,而且除了肉馅儿里面还有别的,比如会放虾仁儿、咸蛋黄、皮蛋,吃起来口感更丰富。
除此骨汤之外,还有酸汤、红油、干拌,每一种的味道都很独特。
开这个之前还在金鼎楼打了几日广告,这几日准备开业,估计生意会不错。
林秋然打算再有钱了,还买铺子,做不做生意另说,能租出去收租。因为京城商贩多,她还跟着云氏投了几桩生意,投的钱不多,就六百多两,生意有赚有赔,不过云氏主动带着的,估计都能赚钱。
有生意上的事要忙,林秋然一日总有半天要出去,见客、赴宴……随着见世家夫人,她衣着打扮也越发入乡随俗,和刚来时大不一样。
林秋然出门要坐马车,为了家里出行方便,她又买了辆。现在家里三辆车,比较旧的那辆马车留着林夏等人出门办事用。
一辆送汤圆,另一辆林秋然和孙氏用,不过孙氏不常出门,多是她自己用。
萧寻上职不坐马车,自己骑马。
总之,家里东西越来越多,产业也越来越丰厚。林秋然算着,光不动产,就得一万五千两,这还不算伯府和庄子。
云氏总在秦氏面前夸,“秋然做事很稳妥,学什么都很快,母亲不必担心。我看金鼎楼几间铺子,生意挺好,家业肯定是越做越大的。我给秋然引荐了几个庄户,这不春种了,慢慢都能上手。”
等秋收了,这千顷地就得收成两万两银子,这可是实打实的。
钱生钱,日后钱越来越多,底蕴慢慢就有了。
秦氏以前总担心萧寻一朝得势,却守不住家业。可林秋然做得很好,都没什么要他们操心的。
孩子省心,长辈该欣慰才是,吕郑就说,“秋然这孩子多能干,凡事不用咱们两个操心,不然这么大岁数了,入土了还得惦记。”
秦氏却心疼林秋然和萧寻这么年轻,却要经营家业实在不易。
吕郑不想那么多,他还常去金鼎楼吃饭呢。这儿生意好是有原因的,厨子的手艺很好。他常带朋友,还带秦氏过来吃过一次。
当然吕郑过来吃饭,林秋然是不让朱掌柜收钱的。秦氏觉得不太好意思,吕郑却挥挥手,不太在意地说道:“咋也是亲的,我们对他们又不错,还不孝顺孝顺。”
林秋然不在乎饭钱,却担心吕郑的身子。
他六十多岁了,有些胖,弥勒佛的模样。总吃好的对身子肯定是不好的,她劝过两次,不过吕郑浑然不在乎这些,他说:“我这身体自己清楚,管住嘴没几年,憋屈着过,不管能痛痛快快地过,那不如好好享乐一番。”
他好吃,若是天天稀粥淡饭,就算多活两年,也觉得没意思。而且,活了这么大岁数,见了外孙曾外孙,他已经知足了。
三月中旬的一个晚上,吕郑在睡梦中过世。秦氏起床的时候喊他没喊动,这才意识到人走了。
吕郑没了气息,但脸上还带着笑,是高高兴兴走的。
不过萧寻听到这消息后,还是失神了许久。林秋然劝他:“老侯爷见过你,也见过汤圆,肯定没什么遗憾。”
萧寻看向林秋然,点了点头,“我明白。”
有这层亲缘关系在,伯府和安阳侯府也有人情往来,夫妻二人肯定要去吊唁的。
本来用不着汤圆去,但他也是晚辈,想了想,林秋然还是打算带着他去磕头。
林秋然找了素净的衣裳,给一家三口换上,他们不必披麻戴孝,但奔丧不可衣着鲜艳。
汤圆才五岁,不知生死之事。听林秋然说,以后都见不到了那个胖乎乎白胡子的曾外祖父了,吓得直哭。
林秋然把他抱过来哄,“其实也不是再也见不着,而是汤圆去这儿,你曾外祖父去别处。你去上学,你曾外祖父在街上,你去老金涮肉,你曾外祖父来了金鼎楼。他一直都在,只是不能轻易相见。”
汤圆哭得伤心,林秋然都跟着揪心。
汤圆不常哭,打满两周岁之后就没再哭过了,摔倒会拍拍衣裳爬起来,遇见难事会想办法,今儿是实在难过才哭的,他抱着林秋然的脖子,眼泪还挂在脸蛋上。
听林秋然说完,汤圆看了她一眼又紧紧抱住林秋然的脖子,他心里害怕,怕有一天林秋然也像说的那样。
萧寻看着母子二人,在心里叹了口气,然后把汤圆抱到自己怀里,“不然,一会儿别让汤圆进去了。”
林秋然看了眼汤圆,汤圆却把眼泪擦干净,“娘,我能去的,曾外祖父对我很好,我该去看看他送送他。”
林秋然给他擦了擦眼泪,“好,那我们过去,如果不舒服,娘再带你出来。”
汤圆点了点头,马车很快到了安阳侯府。
进出的宾客都穿着沉闷的颜色,白幡飞舞,就连安阳侯府门匾上也都挂了白色绸花。
门口摆着不少花圈纸扎,进大门后,就是一群人敲锣打鼓吹唢呐,奏哀乐。曲调哀婉,让人闻之心中难忍悲痛。
林秋然先去上礼,然后一家三口去前堂吊唁。
大堂内一片黑白,有颜色的家具都用黑纱盟主,中间摆着一个巨大的花圈,上面一个奠字,前头停着棺椁。
安阳侯和云氏招待宾客,二人披麻戴孝,云氏和安阳侯眼睛通红,这算喜丧,可亲人离世,二人心中还是悲痛万分。
云氏拉着林秋然的手,又摸摸汤圆的脑袋,“你一会儿去看看老夫人吧,这会儿需要人陪着。”
云氏是主母,得操持大小事,她女儿儿媳在陪着,但待了一会儿秦氏就让人出去了,老人家岁数大了,吕郑一走,她这会儿估计想看见林秋然。
让汤圆陪着待会儿,估计心里会好受许多。
林秋然带着汤圆过去,秦氏眼眶泛红,但还是对着林秋然汤圆笑笑,“过来坐,我没啥事,就是不太习惯。”
少了个人,不管以前吵架还是拌嘴,人走了,那些不好都忘了,脑子里全是好。
林秋然道:“那让汤圆多陪您说说话,不然一闲下来,容易胡思乱想。”
秦氏点点头,孙女孙媳一说就是吕郑走了,在地下但不想看她难过,她得打起精神来。可总提吕郑,秦氏心里不好受,就让她们回去了。
秦氏笑着道:“汤圆在书院怎么样?”
汤圆已经上学一个月了,秦氏问他在书院可还习惯。
汤圆骄傲地挺起胸脯,“挺好的,同学舍的人一月请了几次假,但我一次都没请过,不不,今天请了一次,但是有正经事,并不是我贪玩,不想上学才请假的。”
汤圆很得意,秦氏见状笑了笑,“汤圆这些天都学了什么,跟曾外祖母说说可好?”
林秋然笑了笑,他这些日子学的东西可多了。书院不仅教读书认字,还有君子六艺。别看去书院一年下来花的钱不少,可是却是真真正正学到本事的,若请先生来家里教,定然不及去书院学的东西多。
汤圆道:“学了识字骑马,还有算术礼乐,不过每样分下来也才刚学几日,我只学了个皮毛。”
汤圆在屋里跟秦氏说话,林秋然去外面转了转。从屋里出来,还能听见一大一小说话的声音,其实不是一大一小,而是两个小孩。
老小孩老小孩,秦氏如今也得让人哄着的。
在院子转了一会儿,萧寻过来,他拍拍林秋然的手,“我一会儿得走了。”
他还有事,一会儿得上职去。
林秋然中午才回的,等吃过饭让小厮把汤圆送去书院了。汤圆没闹,也没嫌半天太短不值得去,背着书袋就乖乖去上学了。
林秋然感觉他长大了,不是说个头上长高,她这天天看,哪怕长高了,一时半会也察觉不出来,她是觉得汤圆心里长大了些。
后头安阳侯府的事林秋然就没带汤圆去,等吕郑头七,她和萧寻又去了一次,四月初下葬,又去了一次。
夫妻二人送了一路,看着白色纸钱在天上飞舞,总觉得吕郑在天上看着。
二十多年了,兴许现在老侯爷已经和萧寻的母亲团聚了。或许会说萧寻的样子,或许会说汤圆。
林秋然看了萧寻一眼,他也仰头看着天上,他眼睛有些红,林秋然心里发涩,拍了拍他的手。
日子该过还得过,四月初,徐管事送来了十三香的利润,一千六百两,林秋然也加紧让府上人赶制香料,以免供不应求。
这一月利润就一千六百两,徐远珩那儿还有不少存货,这些都是银子。
钱林秋然没全用了,林记馄饨和孙记涮菜刚开业不久,她也不能一直开铺子,家里留点钱有用的。
麻辣烫的招牌是用孙氏姓命名的,一来不能全叫林记萧记,客人无所谓,就怕有心之人乱想。二来,林秋然是打算把麻辣烫的利润给孙氏,她也有用钱的地方,因为萧大石刚给了她五十两,估计手里又没什么钱了。
萧大石不在,孙氏也没意思,平日还能去铺子看看转转,林秋然也是给她找点事儿做。
一个月能有个几十两银子,拿着钱有底气。
孙氏不乱花,惦记家中,花了也不会像萧大石一样,那给一间铺子的利润让人高兴,何乐而不为呢。
孙氏起初是不要,这都是林秋然忙活的,她哪儿好意思拿钱。
林秋然却道:“您在家里好好的,就是帮忙了。钱您就拿着,该给您的,想买点什么就买点什么。”
林秋然说完就出门了,她还有事忙,孙氏在家里数数钱,也比干待着有意思。
孙氏就收着了,上午喝茶,很快林秋然给她请的戏班子进府,给唱了几出戏,她看得津津有味。
不过临近中午,门房小厮说徐家有人找林秋然,只是林秋然不在,看那人又十万火急的样子,只能来找孙氏。
孙氏让小厮把人请进来,一看才知是徐管事。
上回徐远珩来,徐管事也来了,他急出一头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孙氏让丫鬟给他倒水,“你先坐下歇口气,这是咋了,急成这样。”
徐管事没坐,跪在地上给孙氏叩头,“老夫人,我们公子被抓了,您可一定得想想办法!”
孙氏哪儿会处理这种事,但徐远珩出事,肯定得管,“你先别急,秋然不在,我让小厮去找去。”
第一百二十一章 求助
徐管事急得都要哭出来了, 他慌忙中点点头,“多谢老夫人,多谢老夫人!”
孙氏哪里懂这些, 让徐管事别着急, 没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徐管事心里急得要命, 在伯府小厮出府找林秋然的时候, 他急得团团转,孙氏让他坐下喝口水喝口茶他也不坐, 只一味地向门口张望等消息。
最后几个小厮出动,去林秋然常去的铺子, 最后在林氏馄饨铺找到的林秋然。
小厮也慌着, “夫人,老夫人让您赶紧回去,说是有客人来了, 是徐府的管事。”
林秋然问也问不出什么来, 把铺子里的事交代给林夏做,自己则匆忙回了伯府。
天高云淡,微风和煦,林秋然到侧门下车, 急忙往前院跑。
林秋然走得快, 额头渗出一层薄汗,一进前厅,徐管事就朝她跪了下去, “林夫子,老奴求求你想想法子,救救我们公子。他前几日被人抓了,我思来想去, 只有您能帮得上忙,求求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