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软小夫郎换嫁后 第35节
再过几个月便是夏收, 田里的稻子就快成熟了,沈应想着赶在收稻子前,再进一趟山猎点野物拿到城里去賣。
而在进山之前, 他要先去买些米面。
家里的米面还是上回办喜宴买的, 加上前些日子请客吃饭,米缸里已经所剩无几,而且这次他还要帶些到山上去。
陳里正家的旱地在村子里最多, 每年春冬种的小麦也多, 是以每回帶上山的面粉沈应都是去陳家买的。
今日去的时候, 陳家一大家子人都在,陳里正和两个儿子正架着木梯在树上摘青梅。
陈家院子里种着几棵青梅树,正是初夏,树上结滿了青绿色的果子。
到了陈家门口,大门朝两边敞开着,沈应仍是屈着手指叩了下门。
“是大应啊,还有蘆哥儿。”周氏弯腰捡着青梅,看到门口的二人, 招呼道:“快,都快进来。”
陈里正则是掃了一眼沈应手里的布袋子,问道:“又要进山打猎了?”
沈应嗯了声:“对, 順道来买点面粉。”
陈里正的大儿子陈大田摘着青梅, 接过话道:“沈应兄弟来得正巧,家里昨个儿才磨了面粉。”
他说着下了木梯,“你跟我来。”
沈应拿着布袋子跟着陈大田去买面粉, 去之前回头看了眼同他一起来的陸蘆, 让他先在院子里等着。
陸蘆于是在前院等他, 周氏摘了一筐青梅走过来, “来的早不如来的巧,正好树上的青梅熟了,这筐青梅你待会儿和大应一起拿回去。”
陸蘆看着装滿青梅的背筐道:“这么多,大娘您留些自己吃吧。”
周氏道:“没事,反正都是树上摘的,也不花钱,你别嫌棄才是。”
陸芦道:“怎么会嫌棄,那我拿回去做脆青梅。”
“你倒是个懂吃的,我也最好这口,每年都会醃上几壇。”周氏笑着说道:“对了,等会儿给你们婶娘也帶些去,她那天还问起我,说想拿些回去做梅子酒。”
陆芦点头应了个好。
两人聊完,那边沈应也买好了面粉,扛着装着面粉的布袋子从屋里出来。
陈里正道:“要不我让二田用板车给你推回去。”
沈应道:“没事,用不着麻烦二田哥,就这么一袋,我扛得动。”
他扛着布袋走到陆芦跟前,看到满筐的青梅,也说了句,“怎么摘了这么多。”
“不多,树上还多着呢,你们拿回去醃着慢慢吃。”周氏说完,又看了眼陆芦,接着对沈应道:“你尽管进山去打猎,放心吧,有我和你大伯在,没人再敢轻易欺负芦哥儿。”
沈应道:“那就麻烦大娘大伯多多照应了。”
周氏说着不麻烦,将他们送到门口。
两人买好面粉从陈家离开,走的时候,周氏将另一筐送给江家的青梅也叫他们一道带上。
陈家和江家之间隔着一口水塘和几块水田,去江家的路上,他们经过梁家的院子。
门口的芭蕉树下,几个婦人夫郎正打着袼褙在聊天,梁家大房的媳婦朱氏也在。
其中一个婶子远远瞧见走在田埂上的沈应,好奇地问了句,“这几日怎么又没见着冯香莲?”
“你不知道?”朱氏接过话道:“听说她前些日子不知怎么摔了一跤,这几日在家养着呢。”
“难怪没见着她。”那婶子恍然道:“真是人在做天在看,夜路走多了必撞鬼,要不说人要多做好事呢,自从分了家,冯香莲这几个月就没一件順心的,倒是那沈应反而过得越来越好,这不,都砌上院墙了。”
“我昨日从山脚路过,还瞧见他们院里种了许多花,院子打理得那叫一个齐整。”另一个中年夫郎酸溜溜说了一句,看着那婶子道:“说到好事,听人说,婶子那嫁到清河村的哥儿前日夜里生了?”
那婶子闻言笑了笑:“生了,他家里有公夫郎照顾,用不着我,我前个儿去看了趟便回来了。”
朱氏道了声恭喜,追问了句:“生的是个小子还是哥儿?”
那婶子笑道:“是个小子,白白胖胖,跟他爹亲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
“小子好,你家哥儿倒是个有福气的。”朱氏说着嫌弃地撇了下嘴,“不像我们梁家那个,这都成亲快三年了,到现在肚子还没动静。”
朱氏说完,状似无意地瞥了眼梁家二房的院子,大家都知道她说的是誰,可平日又常去找榆哥儿买豆腐,因此誰也没接她的话茬。
只那婶子接了句嘴道:“说来说去,最有福气的还是梁嫂子,成亲头年就有了栓子,还是个大胖小子。”
朱氏听着她的吹捧,抬了抬下巴,面上露出几分得意。
她当然有福气,她家栓子可是梁家的长房嫡孙,梁家唯一一根独苗苗,说出去誰不羡慕她。
几人正聊着,沈应和陆芦这时从芭蕉树前走过。
待他们走近后,打袼褙的婶子招呼了句,“大应去买面粉呢?”
另一个中年夫郎也探头掃了眼陆芦身后的背筐,说道:“这是青梅吧?芦哥儿上里正家摘的?”
沈应只嗯了一声,陆芦也跟着点了下头,两人都没有多话。
沈应不爱和这些嚼舌根的妇人打交道,只要这些人没欺负到他夫郎头上,他便一概都不搭理。
而陆芦单纯只是生性内敛,除了江家梁家,别的人家都很少说上一句话。
“累不累?”走过芭蕉树,沈应扭头问身旁的人:“我来背会儿吧。”
陆芦道:“没事,马上就到了。”
见他额上浸着薄汗,沈应抬起手,拿袖角给他擦了擦。
等他们走远之后,几人又开始交头接耳起来。
“你们听说了没,陆家那个苇哥儿前陣儿有身孕了,我也是前个儿去看我家哥儿听说的。”
“苇哥儿?这又是谁?”
“还能是谁,自然是芦哥儿的继弟,原本要嫁到沈家的那个。”
“这才成亲没几个月,这么快就有了?”
“谁说不是呢,只是不知道现在这个什么时候才能有。”
“看那身子骨,又瘦又弱的,我瞧着怕是难。”
走得远了,陆芦没听清他们在聊什么,只隐约听到他们好像提到了陆苇。
见陆芦微顿了下,沈应道:“不用同他们来往,你若是在家待着无聊,便去找槐哥儿和榆哥儿,那些旁人都不必理会。”
陆芦点了点头。
他们把青梅送到江家,江松正擦拭着弓箭,林春蘭在菜园子里摘南瓜,而江槐则和杜青荷坐在屋檐下绣着手帕。
看到陆芦,江槐连忙放下针线,帮他接住身后的背筐,见筐里满是青梅,笑着说道:“这么多青梅,正好用来泡梅子酒喝。”
林春蘭摘完南瓜回来,听到这话说了句:“哥儿家喝什么酒。”
江槐冲着她撒娇似的喊了声:“阿娘。”
林春蘭嘴上这么说,转头却去吩咐在喂二倔吃草的江大山:“下回去集上记得打点酒回来。”
江槐顿时嘿嘿一笑:“我就知道阿娘最好了。”
知道他们是去陈家买面粉,林春兰叫沈应和陆芦先在院子里等着,进屋里去给他们装了一袋子稻米,出来拿到沈应的手上。
沈应作势要掏钱,林春兰拦住了他的手,又给了他们两个刚摘的南瓜,“才从地里摘的,正嫩着,拿回去切成丝炒着吃。”
她说着又问陆芦,“芦哥儿种的南瓜结了吗?”
陆芦道:“刚结,还只有拳头这么大。”
林春兰道:“那过个几日也能吃了。”
他们还要回去收拾,没有在江家多留,和林春兰闲聊了几句便出了院子,江槐把他们送到门口。
看着陆芦转过身,江槐挥着手帕提醒了一句,“嫂夫郎,别忘了!”
陆芦知道他说的是去乡集賣手帕的事,回头朝着他点了下头。
回到草屋,沈应把米面放去缸里,陆芦则将陈家送的青梅倒入木盆里清洗。
清洗之前,要先除去青梅的果蒂,洗掉果皮上细小的绒毛,接着用粗盐揉搓杀青,去掉涩味,杀青后的青梅颜色会更深更绿。
等杀青完,再将揉搓过的青梅一个个拍裂,让青梅在醃渍的时候更好入味,然后放入清水中慢慢浸泡。
这样还不算完,想要做出爽口的脆青梅,还需连续换水浸泡三四次,而且需得用烧过的涼白水,直到青梅泡至淡黄色,最后再泡进糖水里腌渍。
沈应装好米面,出来帮忙一块儿洗着青梅,洗完用刀背拍裂,一个个扔进木盆里。
陆芦算着到了做午食的时辰,把拍青梅的活儿交给沈应,起身去菜地里摘菜,这陣儿各种瓜菜都结了果,他摘了两条刚结不久的黄瓜。
陆芦在墙边掐了把木姜菜,把黄瓜拍碎,淋上调料拌了道清爽脆口的涼拌黄瓜,又将林春兰送的南瓜切成丝,清炒了一道嫩南瓜丝。
做好午食,陆芦打开腌咸蛋的壇子,捞了一个咸鸭蛋,打算煮来尝尝咸淡,煮熟后他把咸鸭蛋切成两半,和沈应一人分着吃了半个。
用黄泥腌出来的鸭蛋不咸不淡,味道正好,切开后,蛋壳里淌着金灿灿的油,蛋黄红得发亮,吃起来还有一种沙沙的口感。
饭后,陆芦帮沈应收拾着进山要带的东西,除了今日去买的米面,他还从坛子里捞了一些咸鸭蛋。
“咸鸭蛋刚腌好,你上了山记得放在通风的地方。”陆芦边装边道:“我多装了十来个,到时候你和大松哥一起分着吃。”
装完咸鸭蛋,他又进了里屋,在木箱里翻出两双布鞋,装进包袱里:“还有布鞋,我又给你做了两双,林子里树枝多,走路时小心划伤脚。”
沈应在旁边看着,压根插不上手,趁他系包袱的时候说道:“歇会儿吧,我来。”
陆芦继续帮他装着衣裳:“没事,我帮你收拾。”
沈应却是看出了他眸底淡淡的情绪,掰过他的肩膀,让他面朝着自己:“舍不得我?”
陆芦不得不停下来,微垂着眸子,很小声地嗯了声,耳尖透着一抹薄红。
沈应放柔了声音道:“等下次我带你一起进山。”
听说要带他一起去,陆芦抬起眸子,有些期待地看着他点了点头。
沈应也看着他,低下头去,凑在他的唇边轻啄了下,溫声说了句:“我也舍不得你。”
两人目光对视着,不知谁先靠近了谁,溫热的气息缓缓交汇,屋子里,转瞬间便只余下一阵稍显急促的喘息声。
衣带被轻轻解开,陆芦顺势倒在了床上,在沈应俯身之前,抬手遮了下眼睛,红着脸提醒:“门、门还开着。”
听到这话,沈应只得暂时停下,低着嗓子说道:“等我一下。”
他说着转身下床,关上堂屋的门,并插好了门闩。
门口,黑崽摇着尾巴想要进屋,嘭地一声,被沈应无情地关在了屋外。
而在进山之前, 他要先去买些米面。
家里的米面还是上回办喜宴买的, 加上前些日子请客吃饭,米缸里已经所剩无几,而且这次他还要帶些到山上去。
陳里正家的旱地在村子里最多, 每年春冬种的小麦也多, 是以每回帶上山的面粉沈应都是去陳家买的。
今日去的时候, 陳家一大家子人都在,陳里正和两个儿子正架着木梯在树上摘青梅。
陈家院子里种着几棵青梅树,正是初夏,树上结滿了青绿色的果子。
到了陈家门口,大门朝两边敞开着,沈应仍是屈着手指叩了下门。
“是大应啊,还有蘆哥儿。”周氏弯腰捡着青梅,看到门口的二人, 招呼道:“快,都快进来。”
陈里正则是掃了一眼沈应手里的布袋子,问道:“又要进山打猎了?”
沈应嗯了声:“对, 順道来买点面粉。”
陈里正的大儿子陈大田摘着青梅, 接过话道:“沈应兄弟来得正巧,家里昨个儿才磨了面粉。”
他说着下了木梯,“你跟我来。”
沈应拿着布袋子跟着陈大田去买面粉, 去之前回头看了眼同他一起来的陸蘆, 让他先在院子里等着。
陸蘆于是在前院等他, 周氏摘了一筐青梅走过来, “来的早不如来的巧,正好树上的青梅熟了,这筐青梅你待会儿和大应一起拿回去。”
陸蘆看着装滿青梅的背筐道:“这么多,大娘您留些自己吃吧。”
周氏道:“没事,反正都是树上摘的,也不花钱,你别嫌棄才是。”
陸芦道:“怎么会嫌棄,那我拿回去做脆青梅。”
“你倒是个懂吃的,我也最好这口,每年都会醃上几壇。”周氏笑着说道:“对了,等会儿给你们婶娘也帶些去,她那天还问起我,说想拿些回去做梅子酒。”
陆芦点头应了个好。
两人聊完,那边沈应也买好了面粉,扛着装着面粉的布袋子从屋里出来。
陈里正道:“要不我让二田用板车给你推回去。”
沈应道:“没事,用不着麻烦二田哥,就这么一袋,我扛得动。”
他扛着布袋走到陆芦跟前,看到满筐的青梅,也说了句,“怎么摘了这么多。”
“不多,树上还多着呢,你们拿回去醃着慢慢吃。”周氏说完,又看了眼陆芦,接着对沈应道:“你尽管进山去打猎,放心吧,有我和你大伯在,没人再敢轻易欺负芦哥儿。”
沈应道:“那就麻烦大娘大伯多多照应了。”
周氏说着不麻烦,将他们送到门口。
两人买好面粉从陈家离开,走的时候,周氏将另一筐送给江家的青梅也叫他们一道带上。
陈家和江家之间隔着一口水塘和几块水田,去江家的路上,他们经过梁家的院子。
门口的芭蕉树下,几个婦人夫郎正打着袼褙在聊天,梁家大房的媳婦朱氏也在。
其中一个婶子远远瞧见走在田埂上的沈应,好奇地问了句,“这几日怎么又没见着冯香莲?”
“你不知道?”朱氏接过话道:“听说她前些日子不知怎么摔了一跤,这几日在家养着呢。”
“难怪没见着她。”那婶子恍然道:“真是人在做天在看,夜路走多了必撞鬼,要不说人要多做好事呢,自从分了家,冯香莲这几个月就没一件順心的,倒是那沈应反而过得越来越好,这不,都砌上院墙了。”
“我昨日从山脚路过,还瞧见他们院里种了许多花,院子打理得那叫一个齐整。”另一个中年夫郎酸溜溜说了一句,看着那婶子道:“说到好事,听人说,婶子那嫁到清河村的哥儿前日夜里生了?”
那婶子闻言笑了笑:“生了,他家里有公夫郎照顾,用不着我,我前个儿去看了趟便回来了。”
朱氏道了声恭喜,追问了句:“生的是个小子还是哥儿?”
那婶子笑道:“是个小子,白白胖胖,跟他爹亲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
“小子好,你家哥儿倒是个有福气的。”朱氏说着嫌弃地撇了下嘴,“不像我们梁家那个,这都成亲快三年了,到现在肚子还没动静。”
朱氏说完,状似无意地瞥了眼梁家二房的院子,大家都知道她说的是誰,可平日又常去找榆哥儿买豆腐,因此誰也没接她的话茬。
只那婶子接了句嘴道:“说来说去,最有福气的还是梁嫂子,成亲头年就有了栓子,还是个大胖小子。”
朱氏听着她的吹捧,抬了抬下巴,面上露出几分得意。
她当然有福气,她家栓子可是梁家的长房嫡孙,梁家唯一一根独苗苗,说出去誰不羡慕她。
几人正聊着,沈应和陆芦这时从芭蕉树前走过。
待他们走近后,打袼褙的婶子招呼了句,“大应去买面粉呢?”
另一个中年夫郎也探头掃了眼陆芦身后的背筐,说道:“这是青梅吧?芦哥儿上里正家摘的?”
沈应只嗯了一声,陆芦也跟着点了下头,两人都没有多话。
沈应不爱和这些嚼舌根的妇人打交道,只要这些人没欺负到他夫郎头上,他便一概都不搭理。
而陆芦单纯只是生性内敛,除了江家梁家,别的人家都很少说上一句话。
“累不累?”走过芭蕉树,沈应扭头问身旁的人:“我来背会儿吧。”
陆芦道:“没事,马上就到了。”
见他额上浸着薄汗,沈应抬起手,拿袖角给他擦了擦。
等他们走远之后,几人又开始交头接耳起来。
“你们听说了没,陆家那个苇哥儿前陣儿有身孕了,我也是前个儿去看我家哥儿听说的。”
“苇哥儿?这又是谁?”
“还能是谁,自然是芦哥儿的继弟,原本要嫁到沈家的那个。”
“这才成亲没几个月,这么快就有了?”
“谁说不是呢,只是不知道现在这个什么时候才能有。”
“看那身子骨,又瘦又弱的,我瞧着怕是难。”
走得远了,陆芦没听清他们在聊什么,只隐约听到他们好像提到了陆苇。
见陆芦微顿了下,沈应道:“不用同他们来往,你若是在家待着无聊,便去找槐哥儿和榆哥儿,那些旁人都不必理会。”
陆芦点了点头。
他们把青梅送到江家,江松正擦拭着弓箭,林春蘭在菜园子里摘南瓜,而江槐则和杜青荷坐在屋檐下绣着手帕。
看到陆芦,江槐连忙放下针线,帮他接住身后的背筐,见筐里满是青梅,笑着说道:“这么多青梅,正好用来泡梅子酒喝。”
林春蘭摘完南瓜回来,听到这话说了句:“哥儿家喝什么酒。”
江槐冲着她撒娇似的喊了声:“阿娘。”
林春蘭嘴上这么说,转头却去吩咐在喂二倔吃草的江大山:“下回去集上记得打点酒回来。”
江槐顿时嘿嘿一笑:“我就知道阿娘最好了。”
知道他们是去陈家买面粉,林春兰叫沈应和陆芦先在院子里等着,进屋里去给他们装了一袋子稻米,出来拿到沈应的手上。
沈应作势要掏钱,林春兰拦住了他的手,又给了他们两个刚摘的南瓜,“才从地里摘的,正嫩着,拿回去切成丝炒着吃。”
她说着又问陆芦,“芦哥儿种的南瓜结了吗?”
陆芦道:“刚结,还只有拳头这么大。”
林春兰道:“那过个几日也能吃了。”
他们还要回去收拾,没有在江家多留,和林春兰闲聊了几句便出了院子,江槐把他们送到门口。
看着陆芦转过身,江槐挥着手帕提醒了一句,“嫂夫郎,别忘了!”
陆芦知道他说的是去乡集賣手帕的事,回头朝着他点了下头。
回到草屋,沈应把米面放去缸里,陆芦则将陈家送的青梅倒入木盆里清洗。
清洗之前,要先除去青梅的果蒂,洗掉果皮上细小的绒毛,接着用粗盐揉搓杀青,去掉涩味,杀青后的青梅颜色会更深更绿。
等杀青完,再将揉搓过的青梅一个个拍裂,让青梅在醃渍的时候更好入味,然后放入清水中慢慢浸泡。
这样还不算完,想要做出爽口的脆青梅,还需连续换水浸泡三四次,而且需得用烧过的涼白水,直到青梅泡至淡黄色,最后再泡进糖水里腌渍。
沈应装好米面,出来帮忙一块儿洗着青梅,洗完用刀背拍裂,一个个扔进木盆里。
陆芦算着到了做午食的时辰,把拍青梅的活儿交给沈应,起身去菜地里摘菜,这陣儿各种瓜菜都结了果,他摘了两条刚结不久的黄瓜。
陆芦在墙边掐了把木姜菜,把黄瓜拍碎,淋上调料拌了道清爽脆口的涼拌黄瓜,又将林春兰送的南瓜切成丝,清炒了一道嫩南瓜丝。
做好午食,陆芦打开腌咸蛋的壇子,捞了一个咸鸭蛋,打算煮来尝尝咸淡,煮熟后他把咸鸭蛋切成两半,和沈应一人分着吃了半个。
用黄泥腌出来的鸭蛋不咸不淡,味道正好,切开后,蛋壳里淌着金灿灿的油,蛋黄红得发亮,吃起来还有一种沙沙的口感。
饭后,陆芦帮沈应收拾着进山要带的东西,除了今日去买的米面,他还从坛子里捞了一些咸鸭蛋。
“咸鸭蛋刚腌好,你上了山记得放在通风的地方。”陆芦边装边道:“我多装了十来个,到时候你和大松哥一起分着吃。”
装完咸鸭蛋,他又进了里屋,在木箱里翻出两双布鞋,装进包袱里:“还有布鞋,我又给你做了两双,林子里树枝多,走路时小心划伤脚。”
沈应在旁边看着,压根插不上手,趁他系包袱的时候说道:“歇会儿吧,我来。”
陆芦继续帮他装着衣裳:“没事,我帮你收拾。”
沈应却是看出了他眸底淡淡的情绪,掰过他的肩膀,让他面朝着自己:“舍不得我?”
陆芦不得不停下来,微垂着眸子,很小声地嗯了声,耳尖透着一抹薄红。
沈应放柔了声音道:“等下次我带你一起进山。”
听说要带他一起去,陆芦抬起眸子,有些期待地看着他点了点头。
沈应也看着他,低下头去,凑在他的唇边轻啄了下,溫声说了句:“我也舍不得你。”
两人目光对视着,不知谁先靠近了谁,溫热的气息缓缓交汇,屋子里,转瞬间便只余下一阵稍显急促的喘息声。
衣带被轻轻解开,陆芦顺势倒在了床上,在沈应俯身之前,抬手遮了下眼睛,红着脸提醒:“门、门还开着。”
听到这话,沈应只得暂时停下,低着嗓子说道:“等我一下。”
他说着转身下床,关上堂屋的门,并插好了门闩。
门口,黑崽摇着尾巴想要进屋,嘭地一声,被沈应无情地关在了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