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软小夫郎换嫁后 第14节
这还是陆芦头一次见到这多钱。
眼下正是初春,山里的野菜正鲜嫩,等到了夏天,野菜变老后便卖不了了。
他把铜子儿揣好,忽然想到什么,问前边赶车的江槐:“青荷嫂子以前教人做过针线吗?”
“没教过旁人,只教过我。”江槐说着回头看了眼,只一眼便猜出他的心思,弯了下唇道:“嫂夫郎想跟嫂子学针线?给沈应哥做东西?”
陆芦红着耳朵嗯了声。
自从成亲以后,沈应又是给他买胭脂又是给他买布料,他也想为沈应做点什么,想来想去,只想到了给他做鞋,可他又不会针线活。
江槐拉着辔绳道:“当然可以,等回去了我就跟嫂子说。”
陆芦微抿着唇应了声好。
与此同时,远处的深山里,沈应正拉紧弓弦对着林中一头正在吃草的公鹿。
刚要开弓,这时,又从林子深处走出了一头母鹿,看那圆滚滚的腹部,想来肚子里已经有了小鹿。
母鹿走到公鹿跟前,低头慢悠悠吃着嫩草,并未发觉躲在暗处的身影。
沈应盯着看了会儿,默默收起了手里的弓箭。
春来万物复苏,山里的动物也开始出巢觅食和繁衍,不猎杀怀孕的雌兽和年幼的幼兽是他们做猎户这行的规矩。
他刚往后退了一步,突然踩到了什么,低头一看,树下竟长着一株野山参。
沈应虽然不懂草药,但多少也听老郎中说过一些,像这种一枚五出复叶的野山参叫做巴掌,少说也有五年以上。
他背上弓箭,小心清理掉四周的杂草,才抽出腰间的刀慢慢挖着。
野山参的根须又细又长,沈应轻轻擦掉泥土,揣进怀里,准备等下山的时候给他的夫郎带回去。
第17章
趁山里的野菜正鲜嫩,陆芦和江槐连着几日上山摘了拿到乡集去卖。
因着卖野菜,陆芦变得格外忙碌起来。
白日里要么和江槐上山摘野菜,要么便去找杜青荷学做针线活,抽空还要打理菜地和喂养鸡鸭。
菜地里撒的苋菜和蕹菜都长出了嫩苗,随着山里的气温回升,每日傍晚都要浇一次水,其他瓜苗也开始牵藤伸蔓,豆角也攀上了早早搭好的竹竿。
这几日他们没摘得春木耳和地皮菜,只摘了些野蕨菜、苦苣菜和枸杞叶,许是连着卖了两日,大家都尝了个鲜,没有头一回卖得那么好。
太阳都升到了半空,他们的背篓里还剩下两把野蕨菜,两人正收拾着准备回去,一个身穿布衣的哥儿走到了菜摊前。
来的是梁家老大梁平的夫郎,陆芦上回送糕饼时同他见过一面,只记得他叫榆哥儿,性子温和内敛,是个极好相处的人。
梁家在水塘村做着卖豆腐的生意,每回逢上乡集都会来石坝上支个豆腐摊子,大多时候只有榆哥儿一个人守着,梁平梁安则挑着豆腐到附近几个村子去叫卖。
许是今日得了空,梁家兄弟二人都来了,早晨刚到乡集时,陆芦便瞧见豆腐摊前多了两个高大魁梧的汉子。
榆哥儿来买野菜,陆芦直接将剩下的两把野蕨菜都给了他,“你拿回去吃就是,不用给钱。”
梁家和江家从前便走得近,彼此间送点东西是常有的事,沈应因着江家的关系,也同梁家常有来往。
“这怎么好。”榆哥儿听了,作势便要掏钱:“你们都是从山里摘的,也不容易。”
江槐今日少见地寡言,从到了乡集便没怎么说话,只在卖菜时吆喝了几声。
这会儿看到榆哥儿来买菜,他才跟在陆芦后头说了句,“没事,梁嫂夫郎,你拿着吧,反正我们也没卖完。”
见他们执意不要,榆哥儿只得应道:“行,那我等会儿给你们送两块豆腐来。”
他说完收下野菜,回到了豆腐摊前,同那两个汉子说了些什么,正在卖豆腐的梁安隔着人群朝他们看了过来。
江槐正收拾着背篓,冷不丁撞上梁安看来的视线,连忙移开了眼。
他略不自在地扭过脸,抿了抿唇对身旁的陆芦道:“嫂夫郎,我们现在就回去吧。”
陆芦抬眼看着他,微愣了下:“你不是说等卖完了逛会儿再回去吗?”
来的时候他确实是这么说的,但没想到今日梁家兄弟也在。
江槐支吾了一下,没敢正眼瞧他,吞吞吐吐回道:“我、我突然又不想逛了。”
陆芦愣愣哦了声,应了个好,虽然有些不明白江槐为什么会突然改变主意,仍是说道:“那你等我一下,我去买块肉。”
前两日江槐回家后,同杜青荷说了陆芦想学针线的事,次日杜青荷便把陆芦叫了过去,不仅教他做针线,还不让他给针线钱。
陆芦对此很是过意不去,想来想去,便想着趁着今日赶乡集买块肉送去江家。
没等榆哥儿送豆腐过来,江槐便解了辔绳,和陆芦一起赶着骡子车离开了乡集。
从水塘村村口路过时,村前的大树底下,几个刚赶完集的妇人正坐在石头上歇脚,一边择着买来的菜,一边闲唠着家常。
冯香莲也在其中,身上仍穿着平日里常穿的那件水红色衣裳,手里提了两块油汪汪的肥肉。
坐在她旁边的婶子剥着蚕豆,看了眼她手里的肉打趣道:“哟,今儿有什么喜事呢?买这么肥两块肉。”
乡下的肥肉比瘦肉贵,肥肉油水多,切成肉片炒菜吃不仅不用放油,还能拿来熬猪油。
冯香莲轻轻扶了下发间的银簪子,不紧不慢道:“这不是我家丰儿的书院放旬假了吗,上个月旬假他留在书院温书没回来,这次回来正好买两块肉给他补补。”
“原来是沈丰要回来了。”坐在她对面穿靛色衣裳的妇人接过话,吹捧道:“沈家婶子可真是好福气,有穗姐儿这么手脚勤快的姑娘,又有丰小子这么会念书的儿子。”
冯香莲被夸得抬了抬下巴,不自觉挺直后背,眉梢间带着几分得意。
正说着,江槐这时赶着骡子车从村口路过,树底下闲聊的几人立时止住了话,朝骡车上的二人看了过去。
刚才剥蚕豆的婶子笑着打了声招呼:“槐哥儿赶集回来了?”
江槐只哎了声,没往下聊,骡子车上的陆芦则是一语未发,刚进村子他便一眼看见了坐在树下的冯香莲,上回沈应跟他说过,叫他不用搭理她。
待到骡子车逐渐远去后,树底下的几人才又接着交头接耳起来。
“骡车上那个就是沈应娶的芦哥儿吧?”剥蚕豆的婶子压低声音道:“听说他这几日都在乡集卖野菜,赚了不少钱呢。”
她一边说,一边状似无意地往冯香莲瞥了一眼,啧啧道:“这都成人家夫郎了,还成日在外头抛头露脸的。”
“谁说不是呢。”穿靛色衣裳的妇人跟着道:“他去卖野菜便罢了,江家的那个还没婚配呢,也跟着一起胡闹。”
冯香莲在旁边跟听热闹似的,巴不得她们多说一些,上回她在水塘边,可是被人看了许久的笑话,害她回去后气了好几天。
两人聊着聊着,目光缓缓移到冯香莲的身上,那穿靛色衣裳的妇人看着她开口道:“沈家婶子,你也不劝劝,好歹他是你们沈家的夫郎。”
冯香莲听了这话,甩了下手里的帕子道:“哎哟,我可劝不了,我是后娘,话说多了招人嫌,再说了,这已经分了家,就是两家人了。”
“这有什么招人嫌的。”那妇人又道:“就算分了家,那他也姓沈,你既是沈应他娘,便总归是一家人,总不可能一辈子不来往。”
“对啊,都是一家人,总会来往的。”剥蚕豆的婶子说着,有意无意道:“说起来,那天我还看见你家穗姐儿提着什么东西去了山脚的草屋。”
说完,她又假装一脸困惑,看热闹似的补了句,“也不知道她是去做什么,说不定便是去找芦哥儿的。”
“谁知道做什么。”冯香莲对沈穗的事不感兴趣,也不想再同她们多聊,起身说道:“我得回去做饭了,等会儿我家丰儿就要回来了。”
说到沈丰,冯香莲总忍不住显摆几句,“上回丰儿念书念的好,书院的夫子还夸他,说他今年一定能考上秀才。”
她说着提起肉:“不说了,我先回去了,你们慢慢聊。”
“哎,沈家婶子等一下,”见她起身要走,穿靛色衣裳的妇人跟着站起来,抿唇笑了下道:“等沈丰回来了,能不能让我家栓子跟着认几个字?栓子昨个儿还在家里念着他沈丰哥哥呢。”
冯香莲捏着手里的帕子,闻言掸了下衣角,摆摆手道:“下回再说吧,丰儿正忙呢,马上就快县试了,夜里还要忙着温书。”
说完,迈开脚去,头也不回便走了。
待冯香莲走后,穿靛色衣裳的妇人却是瞬间变了脸色,轻哼了声道:“什么温书,也就她信,上个月插秧的时候留在书院没回来,这地里的活儿刚忙完倒是回来了。”
剥蚕豆的婶子也忍不住冲她的背影翻了个白眼:“瞧她那嘚瑟样,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儿子当上官老爷了。”
而村子另一边的江家,陆芦和江槐刚跳下骡车,并不知道他们走后那几人都聊了些什么。
进了江家院子后,江槐把二倔牵去草棚里喝水,陆芦把买来的肉拿去给了林春兰。
江大山到田里施肥去了,林春兰刚从菜园子里锄完草回来,肩上还扛着锄头。
看见陆芦递过来的肉,林春兰接到手里道:“怎么又买肉来,沈应那天买了,你也买,你们夫夫俩还真是一个样。”
听她把自己和沈应说到一块儿,陆芦有些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这块肉是他用自个儿赚的钱买的,买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沈应。
江槐喂完二倔,走出草棚说了句:“这肉还是嫂夫郎用自个儿卖野菜的钱买的。”
林春兰闻言,看了他一眼道:“那你也不拦着,就看着你嫂夫郎买。”
江槐道:“我想拦也拦不住,就算嫂夫郎今日不买,明日也会买。”
正巧这时杜青荷哄睡完江秋从屋子里出来,听见外头的说话声,出声问道:“怎么了?”
“没事。”陆芦扭头看着屋檐下的杜青荷道:“我刚和槐哥儿赶集回来,正好来找嫂子学做一会儿针线。”
杜青荷说了个好:“刚巧小秋睡下了,你在这儿等我,我进屋里去把针线篮子拿出来。”
陆芦点点头。
林春兰放下锄头,提着肉走向灶屋,进去之前喊住江槐道:“还站那儿干什么,你也去跟着你嫂夫郎和你嫂子学学,别到时候连自己的嫁衣都不会做。”
说着,又笑着对陆芦道:“待会儿就别走了,等晌午婶娘做扣肉给你吃,正好尝尝婶娘腌的盐菜味道怎么样。”
第18章
一听说要做针线活,江槐便觉得头疼,做饭他好歹能炒上几个菜,可让他规规矩矩坐那儿做针线,他是真没那个耐性。
“阿娘,你晌午要做扣肉?”江槐假装没听到叫他做针线的话,挽着袖子跟在后头:“我来帮你切盐菜。”
他说着对另一边的陆芦道:“阿娘做的扣肉可好吃了,嫂夫郎你今天有口福了。”
“用不着你,你去学针线就行。”林春兰冲他摆摆手,又佯装嫌弃似的看了眼他:“一天到晚跟个皮猴儿似的,没个哥儿的样子,饭不会做,针线也不学,看以后谁还敢要你。”
江槐听了撇撇嘴:“我才不管别人要不要,没人要我就留在家里,我就不信阿娘和爹还能把我赶出去。”
杜青荷拿了针线篮子出来,坐在檐阶上穿着针,听着这话浅浅一笑道:“行,以后你就留在家里,大哥和嫂子养你。”
陆芦也跟着笑了下,帮他说道:“槐哥儿这几日一直在忙,许是有些累,婶娘你便让他歇会儿吧。”
见他们都帮着江槐说话,林春兰没再继续念叨他,转身迈进了灶屋:“你们啊,就惯着他吧。”
江槐得意地笑了笑,朝林春兰吐了下舌头。
眼下正是初春,山里的野菜正鲜嫩,等到了夏天,野菜变老后便卖不了了。
他把铜子儿揣好,忽然想到什么,问前边赶车的江槐:“青荷嫂子以前教人做过针线吗?”
“没教过旁人,只教过我。”江槐说着回头看了眼,只一眼便猜出他的心思,弯了下唇道:“嫂夫郎想跟嫂子学针线?给沈应哥做东西?”
陆芦红着耳朵嗯了声。
自从成亲以后,沈应又是给他买胭脂又是给他买布料,他也想为沈应做点什么,想来想去,只想到了给他做鞋,可他又不会针线活。
江槐拉着辔绳道:“当然可以,等回去了我就跟嫂子说。”
陆芦微抿着唇应了声好。
与此同时,远处的深山里,沈应正拉紧弓弦对着林中一头正在吃草的公鹿。
刚要开弓,这时,又从林子深处走出了一头母鹿,看那圆滚滚的腹部,想来肚子里已经有了小鹿。
母鹿走到公鹿跟前,低头慢悠悠吃着嫩草,并未发觉躲在暗处的身影。
沈应盯着看了会儿,默默收起了手里的弓箭。
春来万物复苏,山里的动物也开始出巢觅食和繁衍,不猎杀怀孕的雌兽和年幼的幼兽是他们做猎户这行的规矩。
他刚往后退了一步,突然踩到了什么,低头一看,树下竟长着一株野山参。
沈应虽然不懂草药,但多少也听老郎中说过一些,像这种一枚五出复叶的野山参叫做巴掌,少说也有五年以上。
他背上弓箭,小心清理掉四周的杂草,才抽出腰间的刀慢慢挖着。
野山参的根须又细又长,沈应轻轻擦掉泥土,揣进怀里,准备等下山的时候给他的夫郎带回去。
第17章
趁山里的野菜正鲜嫩,陆芦和江槐连着几日上山摘了拿到乡集去卖。
因着卖野菜,陆芦变得格外忙碌起来。
白日里要么和江槐上山摘野菜,要么便去找杜青荷学做针线活,抽空还要打理菜地和喂养鸡鸭。
菜地里撒的苋菜和蕹菜都长出了嫩苗,随着山里的气温回升,每日傍晚都要浇一次水,其他瓜苗也开始牵藤伸蔓,豆角也攀上了早早搭好的竹竿。
这几日他们没摘得春木耳和地皮菜,只摘了些野蕨菜、苦苣菜和枸杞叶,许是连着卖了两日,大家都尝了个鲜,没有头一回卖得那么好。
太阳都升到了半空,他们的背篓里还剩下两把野蕨菜,两人正收拾着准备回去,一个身穿布衣的哥儿走到了菜摊前。
来的是梁家老大梁平的夫郎,陆芦上回送糕饼时同他见过一面,只记得他叫榆哥儿,性子温和内敛,是个极好相处的人。
梁家在水塘村做着卖豆腐的生意,每回逢上乡集都会来石坝上支个豆腐摊子,大多时候只有榆哥儿一个人守着,梁平梁安则挑着豆腐到附近几个村子去叫卖。
许是今日得了空,梁家兄弟二人都来了,早晨刚到乡集时,陆芦便瞧见豆腐摊前多了两个高大魁梧的汉子。
榆哥儿来买野菜,陆芦直接将剩下的两把野蕨菜都给了他,“你拿回去吃就是,不用给钱。”
梁家和江家从前便走得近,彼此间送点东西是常有的事,沈应因着江家的关系,也同梁家常有来往。
“这怎么好。”榆哥儿听了,作势便要掏钱:“你们都是从山里摘的,也不容易。”
江槐今日少见地寡言,从到了乡集便没怎么说话,只在卖菜时吆喝了几声。
这会儿看到榆哥儿来买菜,他才跟在陆芦后头说了句,“没事,梁嫂夫郎,你拿着吧,反正我们也没卖完。”
见他们执意不要,榆哥儿只得应道:“行,那我等会儿给你们送两块豆腐来。”
他说完收下野菜,回到了豆腐摊前,同那两个汉子说了些什么,正在卖豆腐的梁安隔着人群朝他们看了过来。
江槐正收拾着背篓,冷不丁撞上梁安看来的视线,连忙移开了眼。
他略不自在地扭过脸,抿了抿唇对身旁的陆芦道:“嫂夫郎,我们现在就回去吧。”
陆芦抬眼看着他,微愣了下:“你不是说等卖完了逛会儿再回去吗?”
来的时候他确实是这么说的,但没想到今日梁家兄弟也在。
江槐支吾了一下,没敢正眼瞧他,吞吞吐吐回道:“我、我突然又不想逛了。”
陆芦愣愣哦了声,应了个好,虽然有些不明白江槐为什么会突然改变主意,仍是说道:“那你等我一下,我去买块肉。”
前两日江槐回家后,同杜青荷说了陆芦想学针线的事,次日杜青荷便把陆芦叫了过去,不仅教他做针线,还不让他给针线钱。
陆芦对此很是过意不去,想来想去,便想着趁着今日赶乡集买块肉送去江家。
没等榆哥儿送豆腐过来,江槐便解了辔绳,和陆芦一起赶着骡子车离开了乡集。
从水塘村村口路过时,村前的大树底下,几个刚赶完集的妇人正坐在石头上歇脚,一边择着买来的菜,一边闲唠着家常。
冯香莲也在其中,身上仍穿着平日里常穿的那件水红色衣裳,手里提了两块油汪汪的肥肉。
坐在她旁边的婶子剥着蚕豆,看了眼她手里的肉打趣道:“哟,今儿有什么喜事呢?买这么肥两块肉。”
乡下的肥肉比瘦肉贵,肥肉油水多,切成肉片炒菜吃不仅不用放油,还能拿来熬猪油。
冯香莲轻轻扶了下发间的银簪子,不紧不慢道:“这不是我家丰儿的书院放旬假了吗,上个月旬假他留在书院温书没回来,这次回来正好买两块肉给他补补。”
“原来是沈丰要回来了。”坐在她对面穿靛色衣裳的妇人接过话,吹捧道:“沈家婶子可真是好福气,有穗姐儿这么手脚勤快的姑娘,又有丰小子这么会念书的儿子。”
冯香莲被夸得抬了抬下巴,不自觉挺直后背,眉梢间带着几分得意。
正说着,江槐这时赶着骡子车从村口路过,树底下闲聊的几人立时止住了话,朝骡车上的二人看了过去。
刚才剥蚕豆的婶子笑着打了声招呼:“槐哥儿赶集回来了?”
江槐只哎了声,没往下聊,骡子车上的陆芦则是一语未发,刚进村子他便一眼看见了坐在树下的冯香莲,上回沈应跟他说过,叫他不用搭理她。
待到骡子车逐渐远去后,树底下的几人才又接着交头接耳起来。
“骡车上那个就是沈应娶的芦哥儿吧?”剥蚕豆的婶子压低声音道:“听说他这几日都在乡集卖野菜,赚了不少钱呢。”
她一边说,一边状似无意地往冯香莲瞥了一眼,啧啧道:“这都成人家夫郎了,还成日在外头抛头露脸的。”
“谁说不是呢。”穿靛色衣裳的妇人跟着道:“他去卖野菜便罢了,江家的那个还没婚配呢,也跟着一起胡闹。”
冯香莲在旁边跟听热闹似的,巴不得她们多说一些,上回她在水塘边,可是被人看了许久的笑话,害她回去后气了好几天。
两人聊着聊着,目光缓缓移到冯香莲的身上,那穿靛色衣裳的妇人看着她开口道:“沈家婶子,你也不劝劝,好歹他是你们沈家的夫郎。”
冯香莲听了这话,甩了下手里的帕子道:“哎哟,我可劝不了,我是后娘,话说多了招人嫌,再说了,这已经分了家,就是两家人了。”
“这有什么招人嫌的。”那妇人又道:“就算分了家,那他也姓沈,你既是沈应他娘,便总归是一家人,总不可能一辈子不来往。”
“对啊,都是一家人,总会来往的。”剥蚕豆的婶子说着,有意无意道:“说起来,那天我还看见你家穗姐儿提着什么东西去了山脚的草屋。”
说完,她又假装一脸困惑,看热闹似的补了句,“也不知道她是去做什么,说不定便是去找芦哥儿的。”
“谁知道做什么。”冯香莲对沈穗的事不感兴趣,也不想再同她们多聊,起身说道:“我得回去做饭了,等会儿我家丰儿就要回来了。”
说到沈丰,冯香莲总忍不住显摆几句,“上回丰儿念书念的好,书院的夫子还夸他,说他今年一定能考上秀才。”
她说着提起肉:“不说了,我先回去了,你们慢慢聊。”
“哎,沈家婶子等一下,”见她起身要走,穿靛色衣裳的妇人跟着站起来,抿唇笑了下道:“等沈丰回来了,能不能让我家栓子跟着认几个字?栓子昨个儿还在家里念着他沈丰哥哥呢。”
冯香莲捏着手里的帕子,闻言掸了下衣角,摆摆手道:“下回再说吧,丰儿正忙呢,马上就快县试了,夜里还要忙着温书。”
说完,迈开脚去,头也不回便走了。
待冯香莲走后,穿靛色衣裳的妇人却是瞬间变了脸色,轻哼了声道:“什么温书,也就她信,上个月插秧的时候留在书院没回来,这地里的活儿刚忙完倒是回来了。”
剥蚕豆的婶子也忍不住冲她的背影翻了个白眼:“瞧她那嘚瑟样,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儿子当上官老爷了。”
而村子另一边的江家,陆芦和江槐刚跳下骡车,并不知道他们走后那几人都聊了些什么。
进了江家院子后,江槐把二倔牵去草棚里喝水,陆芦把买来的肉拿去给了林春兰。
江大山到田里施肥去了,林春兰刚从菜园子里锄完草回来,肩上还扛着锄头。
看见陆芦递过来的肉,林春兰接到手里道:“怎么又买肉来,沈应那天买了,你也买,你们夫夫俩还真是一个样。”
听她把自己和沈应说到一块儿,陆芦有些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这块肉是他用自个儿赚的钱买的,买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沈应。
江槐喂完二倔,走出草棚说了句:“这肉还是嫂夫郎用自个儿卖野菜的钱买的。”
林春兰闻言,看了他一眼道:“那你也不拦着,就看着你嫂夫郎买。”
江槐道:“我想拦也拦不住,就算嫂夫郎今日不买,明日也会买。”
正巧这时杜青荷哄睡完江秋从屋子里出来,听见外头的说话声,出声问道:“怎么了?”
“没事。”陆芦扭头看着屋檐下的杜青荷道:“我刚和槐哥儿赶集回来,正好来找嫂子学做一会儿针线。”
杜青荷说了个好:“刚巧小秋睡下了,你在这儿等我,我进屋里去把针线篮子拿出来。”
陆芦点点头。
林春兰放下锄头,提着肉走向灶屋,进去之前喊住江槐道:“还站那儿干什么,你也去跟着你嫂夫郎和你嫂子学学,别到时候连自己的嫁衣都不会做。”
说着,又笑着对陆芦道:“待会儿就别走了,等晌午婶娘做扣肉给你吃,正好尝尝婶娘腌的盐菜味道怎么样。”
第18章
一听说要做针线活,江槐便觉得头疼,做饭他好歹能炒上几个菜,可让他规规矩矩坐那儿做针线,他是真没那个耐性。
“阿娘,你晌午要做扣肉?”江槐假装没听到叫他做针线的话,挽着袖子跟在后头:“我来帮你切盐菜。”
他说着对另一边的陆芦道:“阿娘做的扣肉可好吃了,嫂夫郎你今天有口福了。”
“用不着你,你去学针线就行。”林春兰冲他摆摆手,又佯装嫌弃似的看了眼他:“一天到晚跟个皮猴儿似的,没个哥儿的样子,饭不会做,针线也不学,看以后谁还敢要你。”
江槐听了撇撇嘴:“我才不管别人要不要,没人要我就留在家里,我就不信阿娘和爹还能把我赶出去。”
杜青荷拿了针线篮子出来,坐在檐阶上穿着针,听着这话浅浅一笑道:“行,以后你就留在家里,大哥和嫂子养你。”
陆芦也跟着笑了下,帮他说道:“槐哥儿这几日一直在忙,许是有些累,婶娘你便让他歇会儿吧。”
见他们都帮着江槐说话,林春兰没再继续念叨他,转身迈进了灶屋:“你们啊,就惯着他吧。”
江槐得意地笑了笑,朝林春兰吐了下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