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时令男友 第34节
这真是她吃过最简单最好吃的猪肉了,根本一点点腥臊味都没有,嫩且鲜甜,有些让人怀疑这是猪身上的肉,做白切真得很适合,五花肉可能嫌肥腻,瘦肉又柴,这梅花肉本来就嫩,杂着点点油脂入口更是香嫩非常。
“白灼好吃诶。”黎晓由衷道。
启星没说话,黎晓见他思索着什么,又问:“怎么了?好吃呢。”
“下次酱炖。”
黎晓想他是取笑自己,启星却道:“也会很好吃的。”
“喵!”
咪咪今天的饭菜也很丰盛,启星给它分了五六顿吃,眼下正抱着一条猫草燕麦小鱼饼干啃玩着。
除夕夜,外头很多人家已经放起烟花来了,黎晓坐在屋里的角度是看不见的,但隐隐瞧见天空一明一暗,震动如浪,她无法在这个情景下感到寂寞。
第35章 冷烟花
餐碟碗筷摞在水槽里, 黎晓系上围裙洗碗,秦阿公万般不许,启星抹完桌子就赶他过来洗碗, 但黎晓也不肯, 等秦阿公去布置供桌了, 她又把启星推到窗边, 打开喂鱼小灯,把鱼食塞到他手里。
“玩吧。围裙只有一条, 你衣服别弄脏了。”黎晓说。
“阿公准备的供品有两份。”启星的声音在烟花爆裂声里时隐时现, “等下我们回去也摆一桌。”
黎晓当然是说好。
灶台上清理一新, 但锅里还留了一份红糖年糕,除夕夜的讲究, 灶上绝不能空着锅。
黎晓总还闻见一股温温香香的味道, 闻着像粥,又比粥更细腻,她很熟悉, 她从前应该闻过的。
“阿公熬了糊对联的浆糊, 吃吗?”启星低头用鱼粮逗弄着小鱼, 唇边笑容促狭。
“又不是小孩了。”黎晓嘟囔着。
秦阿公的浆糊是糯米浆糊,郑秋芬说以前裱布、黏鞋底用的都是这种浆糊, 牢固得很。
“走吧。”启星端起秦阿公给黎晓准备好的一托盘供品,对她点点下巴,示意搁在岛台上那两卷红纸, “把浆糊也拿来。”
前几天村头人家做酒的时候,人群三三两两聚在日头底下谈天,书屋门口的空地上有阿公在免费写对联,还有几个村里的干部围着他拍照, 照片素材次日就发布在了潺坑湿地的公众号上。
秦家的新春对联就是秦阿公那天拿来的,他给黎晓也拿了两副,前门一副,后门一副,因为后门窄小些,所以用的红纸是也窄些,是秦阿公自己裁的。
前门的对联是‘事事如意大吉祥,家家顺心永安康’,黎晓以为后门的小对联也会是这种风格,没想到却是‘新芽破土春知我,旧燕归檐夜伴君’。
黎晓顿了顿,慢慢展开手里那副小小的横批,只见上面写着——心安即家。
她仰起头,看着慢慢从高处下来,正仔仔细细抹平对联最底下一处不平的启星。
“横批我来贴。”
浆糊刷子的毛又短又密,两遍刮上去就薄厚正好,砖地不平,黎晓站在凳子上有些摇晃,她觉得好玩,还蹩了两下,被启星叫停。
“摔了等会又哭。”
“谁哭啊,我才不会哭。”
黎晓仰起身子努力把横联贴得平整,从凳上下来站在阶前还发了一会呆。
“给你门外也装个小灯泡?”
启星说这话的时候,黎晓看见堂屋忽然亮了起来,可那灯是坏的,一直点不亮。
黎晓连忙走过去,启星却往厨房里去,两人挤在过道里,一个张望堂屋骤然亮起的灯,一个看着她厨房里的新灯罩——倒扣的破藤篮,跟孤零零的小灯泡组在一起,天衣无缝,像是南洋中古店里的风格。
“不用了,你家巷口的路灯很亮了。”黎晓说:“这灯不是坏的吗?”
“开关线路问题,灯没坏。”启星道。
黎晓把红糖年糕倒进自己的小锅里,启星本来似乎是要回去了,只咪咪缠着他,他只得抱在怀里揉了它一通,咪咪才心满意足地躺进窝里去。
他随即又接了个电话,坐在小方桌旁有一搭没一搭的拨弄着坠下的柿子核。
黎晓这才想起自己也很久没碰过手机了,微信里有褚瑶的几条信息和孙言悦的一个问候。
黎晓点开褚瑶的对话框,看着她几句零碎的话,就知道她这顿年夜饭又吃出应激反应了。
有些父母就是可以云淡风轻地把子女逼到崩溃的地步,看着她歇斯底里,他们还觉得是她脾性大,不懂事。
黎晓赶紧给她打了个电话,刚说了没几句,有人推门而入,电话挂断了。
黎晓直觉肯定是她妈妈进来了,要拉她出去继续刚才的争执,非要争出个是非对错,谁赢谁输来。
她不敢给褚瑶打回去,只能发文字消息,心底很难受。
启星的电话也很简短,依稀只听见他也在问对方怎么了,又连声答应着什么。
“怎么了?”启星挂了电话问。
“朋友跟父母吵架。”黎晓垂了垂眼,道:“你呢?有什么事?”
“何淼让我帮她贴对联,你去吗?”
“好。”黎晓心里惴惴的,想着出气透下气也好。
除夕夜的热闹是一家一家的,天空中的烟花争相燃放,道上反而是清清静静,不见人影的。
何淼的请托并不着急,启星折回家里抓了一把冷烟花棒,点了两支让黎晓拿着玩。
黎晓拍了好几个烟花给褚瑶看,有些人长大的过程原来就是在熬一碗稠稠的浆糊,企图把一个破碎的,有裂缝的自己修补好。
那还真得用秦阿公熬的糯米胶,拿来砌墙建屋都能千年百年的伫立下去。
何家外表已经粉饰一新,黎晓以为何淼是在的,但却没人,檐下留着灯,依稀看见里头堆放一些大件。
何淼的对联是自粘式的,她已经贴了一张,另几卷却垂在地上,像是离开的很匆忙。
“好像是孩子在爸爸那忽然发烧了,她们刚赶过去。”
但她实在很想要个辞旧迎新的好彩头,所以麻烦启星来替她贴。
黎晓瞧着启星给墙上的对联补涂糯米浆,又把把剩下几卷对联也用浆糊涂了一道,自粘胶不牢固,吉祥如意总得是长长久久,结结实实的才好。
黎晓手里舞着烟火棒没什么正事要做,只需要给启星递一下对联就可以。
“何淼打算开咖啡店。”
黎晓听到‘咖啡店’三个字,总觉得有点危险,但又不好说丧气话。
启星爬上高高的梯子,正要去接黎晓递过来的对联,却见她发着呆,小脸被烟火的冷光打得分外忧愁,叫人想要伸手揉乱她的怅惘。
启星垂下手,将要碰到黎晓的柔软的发顶。
她的头发很好,垂顺光滑,不那么黑,是一种泛着雾色的冷灰褐。
启星心里的渴望肆意冒泡,只是借着菜市里的喧闹拥挤,偷偷嗅她发丝清香是不够的,只是这样佯装不小心碰到也是不满足的。
“唔,抱歉抱歉。”黎晓一仰脸,启星的指尖在她额间碰了碰,黎晓捂住脑门揉了揉,差点把烟火棒戳进他掌心,反应过来后,又赶紧高高把对联举起递给他。
“湿地规划里本来就有招商计划的,已经有手工店、书店准备营业了。何家虽然不在廊桥那边,但也很近,招牌一打能看见的,一来不用房租,老房子本来又有特色,房顶的露台也可以是餐位。咖啡主要面向书屋里来学习的群体,她摆摊那段时间也积累了一些客户,又熟悉书屋的格局,可以直接送到客户的位置上,门店也还会还会推出简餐和特色小吃。她跟我商量过几次了,说的挺有条理的,商业活动村里是鼓励的,你看,公用垃圾桶都摆门口了,每天定点有人来收。”
启星并不是潺坑村的村干部,而且湿地项目进行到这一步时,已经是由其他部门来接手开发运营了,环保办前期的评估工作已经结束了,虽然说监管审查的任务会持续,但启星就住在村里,总是要多做些。
“啊。”黎晓看着空荡荡的庭院,忽然万分懊恼地一捂脸,“那天她给我送糯米饭的时候,支支吾吾的,问我既然学设计的,是不是也能画点什么,原来是这个意思,她是不是想要我帮她设计招牌啊。”
“应该是暂时付不出太多酬劳给你,不好意思开口,她经济上不是太宽裕。”启星见她有些沮丧,就问:“那你愿意吗?”
“愿意的呀。”黎晓把手里的冷光烟火棒交给启星,摸出手机给何淼发消息。
“谢谢。”启星忽然说。
“谢什么,淼淼也是我的小伙伴。”
黎晓抬头看着启星时,他正坐在梯子上方,烟火棒刚好灭掉,只留檐下的灯把对联的红光都折散到他脸上,黎晓看见他冷淡的神情上蒙着一层晦暗的红光,显得有些暧昧。
“隔壁县有很多村都没什么年轻人了,再过几年就要空掉了,旅游业也支撑不起太大的盘子。临云县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外来人口填充着,一时间感觉不出来,但有些村里也开始萧条了。”
黎晓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而启星顿了顿,轻声道:“我怕。”
这似乎是黎晓从小到大第一次听启星说怕,她错愕又心疼,却又笨嘴拙舌不知该说什么。
“我怕这里也会变成一个空村。”原本的都留不住,更别提盼着离开的人回来。
“不会的,不会的。”黎晓连声说。
启星坐在高处,黎晓眼看着他俯下身来,一只手抚住她的面颊,手掌的边缘抵在她的唇边,黎晓闻见他指尖有冷烟花燃尽时残留的硝烟味,只觉得自己的脸被他掌心的温度熨热了,烫得如火烧一般。
她想低头,想别开脸,但她没有动弹。
“不会吗?真的吗?晓晓。”启星的口吻听起来毫无质询的意味,却字字句句在叩问她的心。
人心浮动难求,没有人的话,家乡也只是一块荒芜沉默的土地。
‘这也是他的家乡啊。’她竟然是到现在才意识到这一点的。
因为秦阿公是启星的外公而不是爷爷,所以他小时候在阿公阿婆们嘴里就是个随时会离开的客人。
但启星没有走,甚至在黎晓离开的那几年里,他更深地扎进了这里,连公车上遇到的阿叔都知道他是谁,而黎晓却只是‘建华的囡’。
所以说,到底谁是那个会离开的人啊?到底是谁该害怕谁来搅乱心肠呢?
第36章 炒米面和布丁
除夕夜的家宴的确没有多少剩菜, 即便是有也是冷盘,豆干和排骨阿公半碗黄酒就配掉了。
启星发信息让黎晓去吃剩菜,可还没进门她就闻见了非常香的味道, 光是微波炉热一下剩菜不可能有这种味道。
“你不是说吃剩菜吗?”黎晓只见岛台上清清爽爽摆了两盘热腾腾的炒米面。
“是剩菜啊, 昨天的菜有多, 炒米面不就收拾冰箱了吗?”自家做炒米面的精髓就是冰箱里有什么放什么, 回回都有不同滋味。
黎晓被香气勾引着坐到了位置上,又见启星拿着两杯红酒坐到了对面。
“玫瑰山楂乌龙茶, 没酒精。”启星推给她一杯, 看她一副快掉进米面里去的样子, 偏头一笑,又问:“香吗?”
黎晓鼻端都是各种食材被油锅激发出的热气, 赶紧道:“香!阿公呢?”
“吃了清粥, 在房间里歇。”
现如今的米面都是机器制的了,相较从前手工切出来的要更窄更细更薄,是米制品特有的柔软, 但又因为炒制的火候刚好而充满干爽的韧劲, 每一根都带着微黄的焦边, 吃起来微微烫口,米香扑鼻。
“白灼好吃诶。”黎晓由衷道。
启星没说话,黎晓见他思索着什么,又问:“怎么了?好吃呢。”
“下次酱炖。”
黎晓想他是取笑自己,启星却道:“也会很好吃的。”
“喵!”
咪咪今天的饭菜也很丰盛,启星给它分了五六顿吃,眼下正抱着一条猫草燕麦小鱼饼干啃玩着。
除夕夜,外头很多人家已经放起烟花来了,黎晓坐在屋里的角度是看不见的,但隐隐瞧见天空一明一暗,震动如浪,她无法在这个情景下感到寂寞。
第35章 冷烟花
餐碟碗筷摞在水槽里, 黎晓系上围裙洗碗,秦阿公万般不许,启星抹完桌子就赶他过来洗碗, 但黎晓也不肯, 等秦阿公去布置供桌了, 她又把启星推到窗边, 打开喂鱼小灯,把鱼食塞到他手里。
“玩吧。围裙只有一条, 你衣服别弄脏了。”黎晓说。
“阿公准备的供品有两份。”启星的声音在烟花爆裂声里时隐时现, “等下我们回去也摆一桌。”
黎晓当然是说好。
灶台上清理一新, 但锅里还留了一份红糖年糕,除夕夜的讲究, 灶上绝不能空着锅。
黎晓总还闻见一股温温香香的味道, 闻着像粥,又比粥更细腻,她很熟悉, 她从前应该闻过的。
“阿公熬了糊对联的浆糊, 吃吗?”启星低头用鱼粮逗弄着小鱼, 唇边笑容促狭。
“又不是小孩了。”黎晓嘟囔着。
秦阿公的浆糊是糯米浆糊,郑秋芬说以前裱布、黏鞋底用的都是这种浆糊, 牢固得很。
“走吧。”启星端起秦阿公给黎晓准备好的一托盘供品,对她点点下巴,示意搁在岛台上那两卷红纸, “把浆糊也拿来。”
前几天村头人家做酒的时候,人群三三两两聚在日头底下谈天,书屋门口的空地上有阿公在免费写对联,还有几个村里的干部围着他拍照, 照片素材次日就发布在了潺坑湿地的公众号上。
秦家的新春对联就是秦阿公那天拿来的,他给黎晓也拿了两副,前门一副,后门一副,因为后门窄小些,所以用的红纸是也窄些,是秦阿公自己裁的。
前门的对联是‘事事如意大吉祥,家家顺心永安康’,黎晓以为后门的小对联也会是这种风格,没想到却是‘新芽破土春知我,旧燕归檐夜伴君’。
黎晓顿了顿,慢慢展开手里那副小小的横批,只见上面写着——心安即家。
她仰起头,看着慢慢从高处下来,正仔仔细细抹平对联最底下一处不平的启星。
“横批我来贴。”
浆糊刷子的毛又短又密,两遍刮上去就薄厚正好,砖地不平,黎晓站在凳子上有些摇晃,她觉得好玩,还蹩了两下,被启星叫停。
“摔了等会又哭。”
“谁哭啊,我才不会哭。”
黎晓仰起身子努力把横联贴得平整,从凳上下来站在阶前还发了一会呆。
“给你门外也装个小灯泡?”
启星说这话的时候,黎晓看见堂屋忽然亮了起来,可那灯是坏的,一直点不亮。
黎晓连忙走过去,启星却往厨房里去,两人挤在过道里,一个张望堂屋骤然亮起的灯,一个看着她厨房里的新灯罩——倒扣的破藤篮,跟孤零零的小灯泡组在一起,天衣无缝,像是南洋中古店里的风格。
“不用了,你家巷口的路灯很亮了。”黎晓说:“这灯不是坏的吗?”
“开关线路问题,灯没坏。”启星道。
黎晓把红糖年糕倒进自己的小锅里,启星本来似乎是要回去了,只咪咪缠着他,他只得抱在怀里揉了它一通,咪咪才心满意足地躺进窝里去。
他随即又接了个电话,坐在小方桌旁有一搭没一搭的拨弄着坠下的柿子核。
黎晓这才想起自己也很久没碰过手机了,微信里有褚瑶的几条信息和孙言悦的一个问候。
黎晓点开褚瑶的对话框,看着她几句零碎的话,就知道她这顿年夜饭又吃出应激反应了。
有些父母就是可以云淡风轻地把子女逼到崩溃的地步,看着她歇斯底里,他们还觉得是她脾性大,不懂事。
黎晓赶紧给她打了个电话,刚说了没几句,有人推门而入,电话挂断了。
黎晓直觉肯定是她妈妈进来了,要拉她出去继续刚才的争执,非要争出个是非对错,谁赢谁输来。
她不敢给褚瑶打回去,只能发文字消息,心底很难受。
启星的电话也很简短,依稀只听见他也在问对方怎么了,又连声答应着什么。
“怎么了?”启星挂了电话问。
“朋友跟父母吵架。”黎晓垂了垂眼,道:“你呢?有什么事?”
“何淼让我帮她贴对联,你去吗?”
“好。”黎晓心里惴惴的,想着出气透下气也好。
除夕夜的热闹是一家一家的,天空中的烟花争相燃放,道上反而是清清静静,不见人影的。
何淼的请托并不着急,启星折回家里抓了一把冷烟花棒,点了两支让黎晓拿着玩。
黎晓拍了好几个烟花给褚瑶看,有些人长大的过程原来就是在熬一碗稠稠的浆糊,企图把一个破碎的,有裂缝的自己修补好。
那还真得用秦阿公熬的糯米胶,拿来砌墙建屋都能千年百年的伫立下去。
何家外表已经粉饰一新,黎晓以为何淼是在的,但却没人,檐下留着灯,依稀看见里头堆放一些大件。
何淼的对联是自粘式的,她已经贴了一张,另几卷却垂在地上,像是离开的很匆忙。
“好像是孩子在爸爸那忽然发烧了,她们刚赶过去。”
但她实在很想要个辞旧迎新的好彩头,所以麻烦启星来替她贴。
黎晓瞧着启星给墙上的对联补涂糯米浆,又把把剩下几卷对联也用浆糊涂了一道,自粘胶不牢固,吉祥如意总得是长长久久,结结实实的才好。
黎晓手里舞着烟火棒没什么正事要做,只需要给启星递一下对联就可以。
“何淼打算开咖啡店。”
黎晓听到‘咖啡店’三个字,总觉得有点危险,但又不好说丧气话。
启星爬上高高的梯子,正要去接黎晓递过来的对联,却见她发着呆,小脸被烟火的冷光打得分外忧愁,叫人想要伸手揉乱她的怅惘。
启星垂下手,将要碰到黎晓的柔软的发顶。
她的头发很好,垂顺光滑,不那么黑,是一种泛着雾色的冷灰褐。
启星心里的渴望肆意冒泡,只是借着菜市里的喧闹拥挤,偷偷嗅她发丝清香是不够的,只是这样佯装不小心碰到也是不满足的。
“唔,抱歉抱歉。”黎晓一仰脸,启星的指尖在她额间碰了碰,黎晓捂住脑门揉了揉,差点把烟火棒戳进他掌心,反应过来后,又赶紧高高把对联举起递给他。
“湿地规划里本来就有招商计划的,已经有手工店、书店准备营业了。何家虽然不在廊桥那边,但也很近,招牌一打能看见的,一来不用房租,老房子本来又有特色,房顶的露台也可以是餐位。咖啡主要面向书屋里来学习的群体,她摆摊那段时间也积累了一些客户,又熟悉书屋的格局,可以直接送到客户的位置上,门店也还会还会推出简餐和特色小吃。她跟我商量过几次了,说的挺有条理的,商业活动村里是鼓励的,你看,公用垃圾桶都摆门口了,每天定点有人来收。”
启星并不是潺坑村的村干部,而且湿地项目进行到这一步时,已经是由其他部门来接手开发运营了,环保办前期的评估工作已经结束了,虽然说监管审查的任务会持续,但启星就住在村里,总是要多做些。
“啊。”黎晓看着空荡荡的庭院,忽然万分懊恼地一捂脸,“那天她给我送糯米饭的时候,支支吾吾的,问我既然学设计的,是不是也能画点什么,原来是这个意思,她是不是想要我帮她设计招牌啊。”
“应该是暂时付不出太多酬劳给你,不好意思开口,她经济上不是太宽裕。”启星见她有些沮丧,就问:“那你愿意吗?”
“愿意的呀。”黎晓把手里的冷光烟火棒交给启星,摸出手机给何淼发消息。
“谢谢。”启星忽然说。
“谢什么,淼淼也是我的小伙伴。”
黎晓抬头看着启星时,他正坐在梯子上方,烟火棒刚好灭掉,只留檐下的灯把对联的红光都折散到他脸上,黎晓看见他冷淡的神情上蒙着一层晦暗的红光,显得有些暧昧。
“隔壁县有很多村都没什么年轻人了,再过几年就要空掉了,旅游业也支撑不起太大的盘子。临云县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外来人口填充着,一时间感觉不出来,但有些村里也开始萧条了。”
黎晓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而启星顿了顿,轻声道:“我怕。”
这似乎是黎晓从小到大第一次听启星说怕,她错愕又心疼,却又笨嘴拙舌不知该说什么。
“我怕这里也会变成一个空村。”原本的都留不住,更别提盼着离开的人回来。
“不会的,不会的。”黎晓连声说。
启星坐在高处,黎晓眼看着他俯下身来,一只手抚住她的面颊,手掌的边缘抵在她的唇边,黎晓闻见他指尖有冷烟花燃尽时残留的硝烟味,只觉得自己的脸被他掌心的温度熨热了,烫得如火烧一般。
她想低头,想别开脸,但她没有动弹。
“不会吗?真的吗?晓晓。”启星的口吻听起来毫无质询的意味,却字字句句在叩问她的心。
人心浮动难求,没有人的话,家乡也只是一块荒芜沉默的土地。
‘这也是他的家乡啊。’她竟然是到现在才意识到这一点的。
因为秦阿公是启星的外公而不是爷爷,所以他小时候在阿公阿婆们嘴里就是个随时会离开的客人。
但启星没有走,甚至在黎晓离开的那几年里,他更深地扎进了这里,连公车上遇到的阿叔都知道他是谁,而黎晓却只是‘建华的囡’。
所以说,到底谁是那个会离开的人啊?到底是谁该害怕谁来搅乱心肠呢?
第36章 炒米面和布丁
除夕夜的家宴的确没有多少剩菜, 即便是有也是冷盘,豆干和排骨阿公半碗黄酒就配掉了。
启星发信息让黎晓去吃剩菜,可还没进门她就闻见了非常香的味道, 光是微波炉热一下剩菜不可能有这种味道。
“你不是说吃剩菜吗?”黎晓只见岛台上清清爽爽摆了两盘热腾腾的炒米面。
“是剩菜啊, 昨天的菜有多, 炒米面不就收拾冰箱了吗?”自家做炒米面的精髓就是冰箱里有什么放什么, 回回都有不同滋味。
黎晓被香气勾引着坐到了位置上,又见启星拿着两杯红酒坐到了对面。
“玫瑰山楂乌龙茶, 没酒精。”启星推给她一杯, 看她一副快掉进米面里去的样子, 偏头一笑,又问:“香吗?”
黎晓鼻端都是各种食材被油锅激发出的热气, 赶紧道:“香!阿公呢?”
“吃了清粥, 在房间里歇。”
现如今的米面都是机器制的了,相较从前手工切出来的要更窄更细更薄,是米制品特有的柔软, 但又因为炒制的火候刚好而充满干爽的韧劲, 每一根都带着微黄的焦边, 吃起来微微烫口,米香扑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