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荣华录 第143节
  帝王之尊走到哪里都是万众瞩目,自继位以来,还从没人敢明目张胆的忽视他,偏偏他还拿顾瑾没什么办法。
  眼看着顾瑾迟迟没有回神,皇帝手掌滑动,轻轻掐住了她腰间的软肉,在小姑娘的惊呼声中把信抽了出来,淡淡的眯起眼道:“有了太后的信,就不理会朕了?”
  顾瑾有些心虚,但俨然还是太后更重要些“陛下恕罪,没有不理会您,我只是在想着该如何给太后娘娘回信。”
  “天色也晚了,我这就回去,不打扰陛下歇息了。”
  她抬手去抢被皇帝掐在手里的信笺,却被皇帝轻松躲过,人也被困在了一方案几与男人的胸膛之间。
  “急什么?”皇帝理了理她耳边的青丝“太后送来的匣子不是还未曾看过?”
  顾瑾眼神飘忽,虽然已经有了肌肤之亲,她也打算顺心而为,但这样贴近的两两相对,呼吸声都清晰可闻,还是叫她止不住的羞怯。
  “那……那先打开瞧瞧吧。”
  皇帝将木匣交到了她手里,顾瑾躲开了那灼人的目光,低头去开匣子,原是想分散些心绪,看清了里面的东西后,却又与皇帝双双愣住。
  木匣里只有一物,是根累丝嵌宝的凤钗,做工精细,顾瑾也并不陌生。
  这是太后妆奁里的凤钗,宫中节宴上,太后最常戴的钗。
  听闻是当初加封太后时,内侍省特意督造的,不止精湛的工艺讨得太后欢心,更是身份的象征。
  只有太后和皇后的品秩,才能簪得了九尾的凤钗。
  没想到这凤钗竟被太后千里迢迢的送到了顾瑾的手上。
  其中的意思,实在是再清楚不过了……
  皇帝愉悦的笑出了声:“看来太后已是等不及你改口,叫声母后了。”
  “好姑娘,你是否也该莫负了太后的心意?”
  顾瑾:“……”
  *
  第238章 番外if线——帝后养成记(完)
  自与太后传过信后,顾瑾总算是卸下了心事,人也跟着欢快了许多。
  皇帝带她走遍了泉州,更是游船览尽了江南的风景,转眼间已在此处停留一月有余,这一日晚间,皇帝回府后原是想问一问顾瑾离开泉州后还想去何处,却没见到那小姑娘的身影。
  晚膳已经摆好,这些日子总会等着他一道用膳,按说人已该在此处了。
  皇帝叫来了守在府中的侍卫统领,问道:“姑娘现在何处?”
  侍卫恭声道:“回五爷,晌午过后,泉州城的知州夫人曾来拜见,姑娘召见过后便回了院中,再不曾出来。”
  皇帝蹙起了眉峰:“可是生了什么事端?”
  侍卫如实回禀:“姑娘会客之时,身边只留了青玉姑娘伺候,属下不敢探听。”
  “只那知州夫人离去之时,留下了两个婢女,姑娘的面色也似有不悦。”
  皇帝眼皮一跳,显然是明白了什么事情,抬步便往顾瑾的院中而去。
  而此时的顾瑾,倒不似他所想的那般躲在屋里暗自憋闷,皇帝甫一进院,就瞧见了那一边与婢女们笑闹,一边举着竿子粘蝉的小姑娘。
  见她不似气闷,皇帝不由得松了口气,但转瞬又升腾起一股子不悦,大步上前抱起那没心没肺的丫头就进了屋。
  顾瑾被人不甚温柔地扔在了外间的软榻上,乍然瞧着皇帝的冷脸不免有些奇怪,坐起了身子小心问道:“陛下这是怎么了?可是谁惹恼了您?”
  罪魁祸首就在眼前,偏她浑然不觉,眨动的杏眼里满是无辜。
  皇帝捏了捏眉心,坐到了她身侧,语声尽量平和:“今日怎么没去前厅用膳?”
  顾瑾不明所以,如实答道:“早些时候多食了几块儿枣泥酥和栗子糕,没什么胃口,就没去。”
  她又凑近了些,轻轻扯了扯皇帝的衣袖,恍然道:“您是没见着我才生的气?”
  “是我的错,本来是要叫人去前厅知会一声的,不曾想打蝉忘记了时辰,反倒叫陛下白等了我一场。”
  皇帝:“……”
  皇帝紧紧盯着小姑娘的双眸,没错漏半分,终是确认了那里面确实没有旁的情绪,不免有些挫败。
  他持重惯了,叫他因这情情爱爱的事情而冒失质问,也实在是做不出来,沉默了半晌后,只道:“朕原以为你是因着午后的事情生气。”
  不想最后气闷的反倒是自己。
  顾瑾一怔,杏眼圆睁,终于清楚了皇帝的脾气是由何而来。
  她没忍住笑出了声,又在皇帝那沉沉的注视下稍有收敛,弯唇问道:“陛下是以为我在拈酸吃醋么?或是……您是想瞧见我吃醋的模样?”
  皇帝默不作声,只将眼前这暗自得意的人儿捉住,凶狠的在那樱红的唇上厮磨着,直到顾瑾吃痛,推了又推才终于松开。
  他叹息了一声:“当真是个没心肝的小丫头。”
  顾瑾伏在榻上喘息着,余光瞥向已经坐起身的帝王,虽只能瞧见半张侧颜,但这段时日的朝夕相处,已经足够叫她摸清皇帝的心情。
  顾瑾软了语调,显出几分可怜:“陛下,我疼……”
  皇帝转过头来,见她唇上因着自己的鲁莽而磕破了皮,渗出丝丝血迹,目光霎时温和了许多,将人揽入了怀中,取来帕子轻轻擦拭着。
  “还疼么?”伤口不大,但皇帝仍是眉头紧蹙,暗怪自己的孟浪“朕去叫人送药来。”
  顾瑾摇了摇头,抓住了皇帝的手,认真道:“其实……那冯夫人带着两个美婢来时,我心里是不好受的。”
  皇帝眸光微动,所有的气闷瞬间便消散了。
  女子的妒心,又何尝不是一种在乎?
  以往对宫中的妃嫔,皇帝最忌讳她们的善妒,但换做顾瑾,他却很受用。
  “朕不曾想要收用。”皇帝轻声哄慰道:“既是觉得不好受,明日就将那两人遣回去,不必顾忌那知州。”
  “此人于任上大肆敛财,贪墨赋税,倒卖官盐,朕已着人暗查,他怕是有所察觉,为图自保,这才想了这么个送美婢的蠢法子,想要攀附朕这个‘京中贵人’。”
  皇帝颇有耐心的解释着,顾瑾也不打断,只等他说完,才又道:“可是陛下,自回了院中细细思量后,我又不敢不好受了……”
  皇帝的目光复又凝住。
  顾瑾不畏惧是否会惹怒了皇帝,只坦然道:“陛下是一国之君,只要您想,便可纳尽天下美色,没人会觉不对。”
  “臣女若是入了后宫,也只会是那三千佳丽中的一个,后妃侍奉君王,更该娴雅温顺不是么?无论您是否收用那两个美婢,我又有什么立场不好受呢?”
  顾瑾清楚的明白,哪怕皇帝许给她的是后位,在夫妻情分之上,也永远压着君臣之纲。
  皇帝是君,自己是臣,尊卑既定,永远也越不过去。
  她无权干涉皇帝的行事,更不能善妒。
  “臣女之前不愿入宫,是因着心里有两重顾虑。”
  “一则是怕太后娘娘失望。”
  “二则……”顾瑾笑了笑:“是臣女的私心。”
  “臣女仰仗着太后娘娘和您的疼爱,无论选了谁做夫婿,总是能做到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就算感情不睦,夫妻情分消磨殆尽,我也能体体面面的稳坐家中的主母之位,无人敢欺我半分……”
  进了后宫就不同了,荣辱全系于帝王的恩宠之上,就像是将脖颈主动放置于上位者的掌心之中,任人拿捏。
  可她分明有更平坦的路能选。
  皇帝沉默着,听懂了顾瑾的未尽之言。
  ……
  在此之前,皇帝一直觉得自己能给这小姑娘最好的一切,皇后的尊位,荣宠,权势,旁的男子能许诺的一切,他都不会短缺。
  但直到此刻,皇帝才明白一切症结所在。
  是他教懂了小姑娘天地辽阔,却又在最后关头亲自摧折了她的翅膀……
  顾瑾难得主动的攀在了皇帝的身上,看着他凝眉沉思,鼓足了勇气开口道:“臣女当真能信陛下么?”
  都说君无戏言,顾瑾想要个承诺,但话说出口,又有些后悔。
  世间事多的是反复无常,一时的承诺又算得了什么呢?
  她渐渐松了手“是我着相了,不该说这话叫您为难的。”
  顾瑾想要下去给皇帝沏茶,却被皇帝攥住了手腕,他抚摸着小姑娘的发鬓,温和而又郑重:“好姑娘,你可以永远信任朕。”
  “朕可应你,自你之后,朕不会再临幸后宫,至于其它……”
  “且行且看,凡事论迹不论心,朕足有半生能与你践诺。”
  顾瑾讶然,看出了皇帝的认真,心中不由释然。
  以后如何尚不可知,又何必因着那些虚无缥缈的忧虑而踌躇不前呢?
  最起码,如今的皇帝对她有情,她亦对皇帝有意,这或许就足够了。
  “江南的风景已算是览尽了,后日咱们便启程。”
  “你父母的坟冢尚在边城的庐明关,可想亲自去接他们回来?”
  “也好叫你有个可思念,可祭拜之处。”
  顾瑾摇了摇头“葬在庐明关,是阿爹和阿娘的遗愿,他们当初是在边城成的亲,比起京城,边城才算是故里,还是不要惊扰亡魂了。”
  尤其是……当年阿娘撞棺殉情的一幕太叫人无助绝望,顾瑾并不想再面对。故地重游,只会触景生情。
  皇帝看出了小姑娘的抵触,便也作罢,只问道:“那可还有想去的地方?”
  离京月余了,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已经在自己身上耽搁太久,就算是再贪恋外面的光景,顾瑾也不能拖着他。
  “倒也没什么想去的地方。”顾瑾道:“臣女头一次离开太后娘娘这般久,心中想念,早已是归心似箭了。”
  “下月就是太后娘娘的寿辰,不如就此回京吧?”
  “想回京了?”
  皇帝看穿了她心中所想:“前朝的事,朕离开前就已安排妥当,不必担心。”
  话落,又逗弄道:“朕行事从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回京之时,也定是你与朕大婚之期。如此,还急着要回去么?”
  顾瑾呆愣了一瞬。
  正当皇帝以为她要羞怯逃开之时,却见人笑着颔首:“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