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荣华录 第123节
长公主心中惋惜:“她也是想不开,纵然曹氏亏待了她,但陛下还是很善待她的,就连恒王被废为庶人,死于谋逆后,陛下也没曾连带废了她王妃的诰命,这已是莫大的恩典了。”
“只要她安安静静的过好自己的日子,下半辈子的荣华富贵是少不了的,糊涂啊……”
皇帝会看在恒王妃受过罪的份儿上善待她,却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她残害自己的女儿和皇孙,哪怕那几个皇孙如今也不过是庶人,但血脉总是连在那里的。
恒王妃,是自己想不开,看不透,才走上的死路。
顾瑾听了这些,也不知是个何种滋味。德妃为报父兄之仇,恒王妃为报子仇,她们都有因由,未经他人的苦楚,顾瑾也难评判这对错,只能说一句造化弄人了。
两人惋惜间,殿外便传来了通传声,皇帝仍旧是一身帝王冕服,阔步而来。
新后册立之后,皇帝可罢朝三日,哪怕顾瑾与皇帝算不得什么新婚燕尔,皇帝也不曾取消这个惯例,他乐得能陪小姑娘好好歇几日。
皇帝面上带着几分惬意,原以为顾瑾这边的人都已经走空了,进殿后才发现长公主竟然还在,不由得挑了挑眉,问道:“皇姐怎么不曾回去?”
这就是明晃晃的赶人了。
长公主没忍住翻了个白眼,起身道:“好好好,陛下这是嫌臣碍眼了。臣这就走,可不敢打扰你们夫妻俩浓情蜜意了。”
第197章 共白首(完结章)
长公主走后,殿中只剩皇帝与顾瑾两两相对,皇帝撩袍坐在她身边,手掌抚上小姑娘的肚子,温声问道:“折腾了一天,可有不舒服的?”
“朕传丁太医来给你瞧瞧。”
顾瑾按住他的手掌,摇头道:“不用,这孩子很乖的,比当初怀着怀宸的时候还安稳,这一整日下来,都没见动一下的。”
犹记当初孕中吐得昏天黑地的样子,两相对比,这一胎简直安稳的有些过分,顾瑾除了能吃些,再没半分不适,甚至连胎动都没有。
之前月份小的时候还正常,但满了四个月后还是不见动静,就免不得叫皇帝和顾瑾忧心了,太医诊了好一番脉,结果却是全然没有问题。
思来想去,也就是这孩子太乖巧了。
但这也确实让皇帝放心不少,总归他的小姑娘孕中不会受太多的苦。
忙碌了大半日下来,好不容易有了空闲可以肆无忌惮的端详起小姑娘今日的一身盛装,皇帝看得格外认真,从她头上的珠翠凤冠,到垂在耳际的流苏步摇,从额前的花钿,到水嫩的朱唇。莹白如玉的肌肤被玄黑为底的凤袍包裹,只露出了一截细嫩的脖颈,一身沉敛庄重的凤袍,非但没有压住她眉眼间的风情,反而为其添上了几分摄人心魄的娇美。
这是他的妻,是他的皇后。
六年多的相伴,他的小姑娘仍是桃李年华,容貌比之最初反倒更盛了几分,像是含苞待放的牡丹,彻底舒展开了花瓣,娇美,又雍容。
而自己,任是如何锻体养生,发鬓也终是生出了霜白。
岁月在自己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烙痕,也催成小姑娘的风韵,他们之间,隔着的是近二十年的光阴。
皇帝一面庆幸,庆幸自己当年的情难自控,这才拥有了她。一面又愧疚,不知自己还能陪伴她多久。
就算上苍怜悯,予他长寿,可等他垂垂老矣的时候,小姑娘偏还是大好的年华,又是否会嫌弃他?
帝王心思翻覆,懊恼于自己的年岁,顾瑾却被他灼人的目光盯得有些不自在。
虽说……嗯……今日算是他们真正的大婚,她肚子也已安稳,是可以小心些行房的,可这天色还没暗下去,是不是太早了?
顾忌这样想着,心中竟有点儿意动,但还是伸手去推他,眉眼含羞道:“现下还早呢,陛下就算是……也要等到晚上才行。”
皇帝:“?”
皇帝面色微讶,两人的所思所想显然不在一处,眼前人这眉眼含情,娇羞的反应,倒是叫皇帝心中的那点儿怅然消失殆尽。
既是她主动曲解了自己的心思,自己又哪里有不乘势而上的道理?
白日宣淫,偶尔孟浪一回,也确是别有一番滋味。
皇帝抚着她肚子的大手缓缓挪动,慢条斯理的扯开了衣带,就在要将人压在榻上之际,顾瑾的肚子却是咕噜噜的叫了起来,动静还着实不小,叫两人都听了个清清楚楚。
顾瑾:“……”
顾瑾一愣,眸中刚刚染上的几分欲念也霎时消退,与皇帝大眼对小眼,沉默了好一阵,才干巴巴道:“是,是我腹中的孩儿饿了,闹脾气呢,不是我……”
说完,她又觉得自己饿了也没什么不对,理直气壮道:“今日晌午都没得个消停,只吃了几块点心垫了垫,饿了也正常。”
这羞中带恼的样子看得皇帝好笑,他小心将人重新扶坐了起来,拍了拍那微鼓的肚子,笑吟吟道:“是,正常,娇娇现如今可是一人吃两个人的份儿,可是万不能怠慢的。”
“朕这就叫人给皇后娘娘传膳。”
“再亲自伺候皇后娘娘卸了妆容,如何?”
顾瑾被这两声皇后娘娘叫的略有些不自在,分明被旁人叫了一整日也不觉有什么,但这几个字到了皇帝的嘴里,就像是变了韵味。
……
中间虽出了这么个小小的意外,但到了夜里,两人还是不曾辜负良辰,温存的云雨了一番。皇帝顾及着顾瑾的身体,动作极尽温柔,待她纾解后,便抱着人停了下来。以至于两人都不甚劳累,相拥在一起,却久久没能入眠。
龙凤红烛的烛光有些耀眼,顾瑾却半躺在皇帝的怀里一直看着,倏地莞尔一笑。
皇帝抚着她的墨发问道:“娇娇笑什么?”
顾瑾蹭到了他的脖颈间,紧紧搂住:“这是我与陛下,燃的第二对红烛了。”
也是第二场洞房花烛。
皇帝心中柔软,只温声道:“娇娇若是喜欢,日后朕夜夜都叫人点上一对。”
“哪有日日都点的?”顾瑾望着红烛道:“都说红烛燃尽,夫妻便能举案齐眉,相携白首。”
“陛下要陪我相携白首才行。”
皇帝没有回答,只臂弯缓缓收紧,叫二人的身躯紧紧相贴,顾瑾甚至都能听见他有力而又稍稍加快的心跳。
“谢谢您,给了我曾经不敢想的一切。”
“于我来说,今生最大的幸事,便是当初在皇觉寺遇到了陛下。”
床榻间的情话,就是最直白的撩拨,皇帝方才本就有几分意犹未尽,饶是再按行自抑,此时也不免情动,压着小姑娘好一番亲吻,直到折腾的她喘息不断,这才嗓音暗哑道:“好姑娘,莫要再撩拨于朕,朕怕会伤了你。”
顾瑾却忽闪着一双杏眼,那里面晶亮澄澈,仿佛盛下了漫天的星光一般:“夫君,我心悦你。”
皇帝眼底涌起波澜,素来只喜用行动表明心迹的人,头一次郑重的许下了诺言,他俯身轻吻着小姑娘的额头,声音低沉,带着郑重与十分的认真:“朕亦心悦你。”
“能得遇卿卿,亦是朕此生之幸。以后不论何种境遇,都将不离不弃,直到朕此生尽头。”
他指腹摩挲着顾瑾的眉眼,像是要将她的一颦一笑都刻在心。
“朕不修长生,只修与娇娇的来生。若当真有转世轮回,只盼能与娇娇青梅竹马,年岁相当,真真正正的共白首一回。”
第198章 番外if线——帝后养成系(文末修)
“顾二姑娘,奴婢是寿康宫中的宫婢姜妤,奉太后娘娘之命,前来迎姑娘一程,宫门到了,请姑娘下车。”
马车之中跟来伺候的侯府婆子听见外面的动静,不由得拉起了缩在里面的小丫头,肃着脸叮嘱道:“二姑娘,老夫人的话您可都记清楚了?”
顾瑾默默地点着头,一双乌黑的杏眼虽生得漂亮,却没什么神采,显得呆愣愣的。
但那婆子却没在意,甚至对她的木楞习以为常,谁让这孩子回了盛京后就一直是这样,连笑都不会,见人就躲,不见半分机灵劲儿。
比起温婉得仪的大姑娘和娇俏嘴甜的三姑娘,可真真是个异类,也难怪不讨主子们的喜。
“还请姑娘再重复一遍,若宫中的贵人问起,您是想留在宫中,还是想回侯府与亲人团聚,您该如何作答?”
顾瑾嗫喏了一阵,声音弱弱的:“我要留在府里,陪伴祖母,代父亲尽孝。”
这是临出门前祖母与二叔母千叮咛万嘱咐的事情,顾瑾并不敢忘。
婆子听得满意,又帮她整理了一番身上的衣裳,反反复复的叮嘱进宫后要有规矩,不能冒犯了贵人,这才在外头宫人的催促下牵着顾瑾下了马车。
姜妤带着另外两个宫婢等在马车旁,见人下来后,便恭恭敬敬的对着顾瑾行礼:“奴婢见过顾二姑娘。”
顾瑾有些惊慌,下意识的往侯府婆子身后缩了缩,低着头不肯出来。
婆子有些尴尬,深觉这二姑娘实在是上不得台面,分明在府中教了好几天的规矩了,这一出门还是畏畏缩缩的,不成个样子,她只能强行将人拉出来,推到了姜妤面前,赔笑道:“还请姜姑姑见谅,我们二姑娘胆子小了些,却也是知礼数的。”
说完,又从袖中拿出早已备好的荷包递上:“奴婢没法跟着进去伺候,还请姑姑能在宫中帮忙照拂我们家二姑娘一二。”
姜妤瞥了这婆子一眼,没有去接那荷包,只面色温和的俯下身去,拉住了顾瑾的一只小手,柔声道:“二姑娘别怕,太后娘娘很是慈爱,必定会喜欢二姑娘的,奴婢牵着您进宫好不好?”
顾瑾终于缓缓抬起了头,眨着眼睛看向姜妤。
就算遭逢大变,叫她性子沉闷了不少,但小姑娘也不是真的痴傻,对于外人的情绪,她能很清楚的感知到。面前这个神情温柔的姑姑并不像祖母一样讨厌自己,语声中甚至还透着几分关切,比二叔母对待自己时要和蔼真切许多。
被这样温和的注视着,已经是许久不曾有过的了,顾瑾的胆怯也褪去几分,乖顺的点了点头,甚至还主动伸出手去,握住了姜妤的手指。
这可真是个乖巧又可怜的孩子。
姜妤想着她如此小的年纪,就再没了父母庇护,心中不免又多了几分怜惜,说话的语声更加软和了,生怕吓着了小姑娘:“那奴婢这就带您进宫,若是走的累了,就请与奴婢说,奴婢抱着您。”
姜妤牵着顾瑾转身就走,身后的侯府婆子见状,还不放心的对着顾瑾小小的背影叮嘱了句:“二姑娘!您一定要记着老夫人的话,老夫人可是在府中等着您呢。”
……
这是顾瑾头一次进宫,朱墙碧瓦的殿阁,高高耸立的宫墙,比起盛京城要威严庄肃太多,更与黄沙遍地的边城天差地别。
她小手蜷了蜷,陌生而又庄严的环境叫她升腾起了浓厚的不安,牵着她的姜妤自然感受到了小姑娘的情绪,索性停下脚步,俯身将人抱起,温声道:“去寿康宫的路太远,还是叫奴婢抱着您吧。”
身为太后身边的心腹,寿康宫中的掌事姑姑,就算对着皇帝的一众皇子公主,姜妤都不曾如此体贴温柔,直叫身后随行的两名宫女暗暗咋舌。
顾瑾垂着小脑袋,没有挣脱这个怀抱,老老实实的被姜妤一路抱去了寿康宫。
*
而此时,寿康宫的正殿里,正等在里面的不止有太后和宜惠长公主,皇后也正带着嘉宁公主赖在此处,低头抿着茶水,没有半分要走的意思。
长公主不甚喜欢皇后,见她死皮赖脸的不走,也是一脸的不耐烦:“皇后倒是清闲得很,请过了安还要留在这吃茶,怎么,是你凤仪宫里没什么好茶,要来母后这儿蹭些不成?”
皇后端着茶盏的手顿住,被长公主挤兑的有些尴尬,神色略显僵硬的起身,对着太后屈膝道:“母后见谅,臣妾只是想侍奉在母后身侧,也是臣妾这个做儿媳的,为您尽些孝道。”
太后其实也不怎么想看见皇后,近几个月来,皇帝与曹家颇有些势如水火的架势,对这个皇后也愈发冷淡了,尤其是西边传来庐明关的战报后,皇帝更是再没踏进后宫半步,甚至寻了由头降旨申饬了皇后两次,任谁都能瞧清帝后之间的不睦。
虽说当初立曹氏为后是太后劝说的,但那也只是看在二皇子和嘉宁公主两个孩子的面上,和屈从于朝廷的局势,并不代表她会待见这个儿媳。
“哀家身边不缺人伺候。”太后索性直言,下了逐客令:“你且跪安吧。”
她看着皇后的目光颇有些意味深长:“听闻礼儿那孩子近来染了风寒,身子还不大好,你这做母亲的,该当陪在他身边才是,犯不着守着哀家。”
左右怎么守,也守不来皇帝,甚至皇帝想来请安,若是听见皇后在,都得拐个弯回去。
皇后面子有些挂不住,自己孤零零的在下面站着,长公主却坐在太后身边,为她揉肩捏腿,一副母慈女孝的样子,实在是衬得她滑稽又可笑。
但她今日却不想离开,磨磨蹭蹭到现在,就是为了留下见一见那永定侯的孤女。
“只要她安安静静的过好自己的日子,下半辈子的荣华富贵是少不了的,糊涂啊……”
皇帝会看在恒王妃受过罪的份儿上善待她,却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她残害自己的女儿和皇孙,哪怕那几个皇孙如今也不过是庶人,但血脉总是连在那里的。
恒王妃,是自己想不开,看不透,才走上的死路。
顾瑾听了这些,也不知是个何种滋味。德妃为报父兄之仇,恒王妃为报子仇,她们都有因由,未经他人的苦楚,顾瑾也难评判这对错,只能说一句造化弄人了。
两人惋惜间,殿外便传来了通传声,皇帝仍旧是一身帝王冕服,阔步而来。
新后册立之后,皇帝可罢朝三日,哪怕顾瑾与皇帝算不得什么新婚燕尔,皇帝也不曾取消这个惯例,他乐得能陪小姑娘好好歇几日。
皇帝面上带着几分惬意,原以为顾瑾这边的人都已经走空了,进殿后才发现长公主竟然还在,不由得挑了挑眉,问道:“皇姐怎么不曾回去?”
这就是明晃晃的赶人了。
长公主没忍住翻了个白眼,起身道:“好好好,陛下这是嫌臣碍眼了。臣这就走,可不敢打扰你们夫妻俩浓情蜜意了。”
第197章 共白首(完结章)
长公主走后,殿中只剩皇帝与顾瑾两两相对,皇帝撩袍坐在她身边,手掌抚上小姑娘的肚子,温声问道:“折腾了一天,可有不舒服的?”
“朕传丁太医来给你瞧瞧。”
顾瑾按住他的手掌,摇头道:“不用,这孩子很乖的,比当初怀着怀宸的时候还安稳,这一整日下来,都没见动一下的。”
犹记当初孕中吐得昏天黑地的样子,两相对比,这一胎简直安稳的有些过分,顾瑾除了能吃些,再没半分不适,甚至连胎动都没有。
之前月份小的时候还正常,但满了四个月后还是不见动静,就免不得叫皇帝和顾瑾忧心了,太医诊了好一番脉,结果却是全然没有问题。
思来想去,也就是这孩子太乖巧了。
但这也确实让皇帝放心不少,总归他的小姑娘孕中不会受太多的苦。
忙碌了大半日下来,好不容易有了空闲可以肆无忌惮的端详起小姑娘今日的一身盛装,皇帝看得格外认真,从她头上的珠翠凤冠,到垂在耳际的流苏步摇,从额前的花钿,到水嫩的朱唇。莹白如玉的肌肤被玄黑为底的凤袍包裹,只露出了一截细嫩的脖颈,一身沉敛庄重的凤袍,非但没有压住她眉眼间的风情,反而为其添上了几分摄人心魄的娇美。
这是他的妻,是他的皇后。
六年多的相伴,他的小姑娘仍是桃李年华,容貌比之最初反倒更盛了几分,像是含苞待放的牡丹,彻底舒展开了花瓣,娇美,又雍容。
而自己,任是如何锻体养生,发鬓也终是生出了霜白。
岁月在自己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烙痕,也催成小姑娘的风韵,他们之间,隔着的是近二十年的光阴。
皇帝一面庆幸,庆幸自己当年的情难自控,这才拥有了她。一面又愧疚,不知自己还能陪伴她多久。
就算上苍怜悯,予他长寿,可等他垂垂老矣的时候,小姑娘偏还是大好的年华,又是否会嫌弃他?
帝王心思翻覆,懊恼于自己的年岁,顾瑾却被他灼人的目光盯得有些不自在。
虽说……嗯……今日算是他们真正的大婚,她肚子也已安稳,是可以小心些行房的,可这天色还没暗下去,是不是太早了?
顾忌这样想着,心中竟有点儿意动,但还是伸手去推他,眉眼含羞道:“现下还早呢,陛下就算是……也要等到晚上才行。”
皇帝:“?”
皇帝面色微讶,两人的所思所想显然不在一处,眼前人这眉眼含情,娇羞的反应,倒是叫皇帝心中的那点儿怅然消失殆尽。
既是她主动曲解了自己的心思,自己又哪里有不乘势而上的道理?
白日宣淫,偶尔孟浪一回,也确是别有一番滋味。
皇帝抚着她肚子的大手缓缓挪动,慢条斯理的扯开了衣带,就在要将人压在榻上之际,顾瑾的肚子却是咕噜噜的叫了起来,动静还着实不小,叫两人都听了个清清楚楚。
顾瑾:“……”
顾瑾一愣,眸中刚刚染上的几分欲念也霎时消退,与皇帝大眼对小眼,沉默了好一阵,才干巴巴道:“是,是我腹中的孩儿饿了,闹脾气呢,不是我……”
说完,她又觉得自己饿了也没什么不对,理直气壮道:“今日晌午都没得个消停,只吃了几块点心垫了垫,饿了也正常。”
这羞中带恼的样子看得皇帝好笑,他小心将人重新扶坐了起来,拍了拍那微鼓的肚子,笑吟吟道:“是,正常,娇娇现如今可是一人吃两个人的份儿,可是万不能怠慢的。”
“朕这就叫人给皇后娘娘传膳。”
“再亲自伺候皇后娘娘卸了妆容,如何?”
顾瑾被这两声皇后娘娘叫的略有些不自在,分明被旁人叫了一整日也不觉有什么,但这几个字到了皇帝的嘴里,就像是变了韵味。
……
中间虽出了这么个小小的意外,但到了夜里,两人还是不曾辜负良辰,温存的云雨了一番。皇帝顾及着顾瑾的身体,动作极尽温柔,待她纾解后,便抱着人停了下来。以至于两人都不甚劳累,相拥在一起,却久久没能入眠。
龙凤红烛的烛光有些耀眼,顾瑾却半躺在皇帝的怀里一直看着,倏地莞尔一笑。
皇帝抚着她的墨发问道:“娇娇笑什么?”
顾瑾蹭到了他的脖颈间,紧紧搂住:“这是我与陛下,燃的第二对红烛了。”
也是第二场洞房花烛。
皇帝心中柔软,只温声道:“娇娇若是喜欢,日后朕夜夜都叫人点上一对。”
“哪有日日都点的?”顾瑾望着红烛道:“都说红烛燃尽,夫妻便能举案齐眉,相携白首。”
“陛下要陪我相携白首才行。”
皇帝没有回答,只臂弯缓缓收紧,叫二人的身躯紧紧相贴,顾瑾甚至都能听见他有力而又稍稍加快的心跳。
“谢谢您,给了我曾经不敢想的一切。”
“于我来说,今生最大的幸事,便是当初在皇觉寺遇到了陛下。”
床榻间的情话,就是最直白的撩拨,皇帝方才本就有几分意犹未尽,饶是再按行自抑,此时也不免情动,压着小姑娘好一番亲吻,直到折腾的她喘息不断,这才嗓音暗哑道:“好姑娘,莫要再撩拨于朕,朕怕会伤了你。”
顾瑾却忽闪着一双杏眼,那里面晶亮澄澈,仿佛盛下了漫天的星光一般:“夫君,我心悦你。”
皇帝眼底涌起波澜,素来只喜用行动表明心迹的人,头一次郑重的许下了诺言,他俯身轻吻着小姑娘的额头,声音低沉,带着郑重与十分的认真:“朕亦心悦你。”
“能得遇卿卿,亦是朕此生之幸。以后不论何种境遇,都将不离不弃,直到朕此生尽头。”
他指腹摩挲着顾瑾的眉眼,像是要将她的一颦一笑都刻在心。
“朕不修长生,只修与娇娇的来生。若当真有转世轮回,只盼能与娇娇青梅竹马,年岁相当,真真正正的共白首一回。”
第198章 番外if线——帝后养成系(文末修)
“顾二姑娘,奴婢是寿康宫中的宫婢姜妤,奉太后娘娘之命,前来迎姑娘一程,宫门到了,请姑娘下车。”
马车之中跟来伺候的侯府婆子听见外面的动静,不由得拉起了缩在里面的小丫头,肃着脸叮嘱道:“二姑娘,老夫人的话您可都记清楚了?”
顾瑾默默地点着头,一双乌黑的杏眼虽生得漂亮,却没什么神采,显得呆愣愣的。
但那婆子却没在意,甚至对她的木楞习以为常,谁让这孩子回了盛京后就一直是这样,连笑都不会,见人就躲,不见半分机灵劲儿。
比起温婉得仪的大姑娘和娇俏嘴甜的三姑娘,可真真是个异类,也难怪不讨主子们的喜。
“还请姑娘再重复一遍,若宫中的贵人问起,您是想留在宫中,还是想回侯府与亲人团聚,您该如何作答?”
顾瑾嗫喏了一阵,声音弱弱的:“我要留在府里,陪伴祖母,代父亲尽孝。”
这是临出门前祖母与二叔母千叮咛万嘱咐的事情,顾瑾并不敢忘。
婆子听得满意,又帮她整理了一番身上的衣裳,反反复复的叮嘱进宫后要有规矩,不能冒犯了贵人,这才在外头宫人的催促下牵着顾瑾下了马车。
姜妤带着另外两个宫婢等在马车旁,见人下来后,便恭恭敬敬的对着顾瑾行礼:“奴婢见过顾二姑娘。”
顾瑾有些惊慌,下意识的往侯府婆子身后缩了缩,低着头不肯出来。
婆子有些尴尬,深觉这二姑娘实在是上不得台面,分明在府中教了好几天的规矩了,这一出门还是畏畏缩缩的,不成个样子,她只能强行将人拉出来,推到了姜妤面前,赔笑道:“还请姜姑姑见谅,我们二姑娘胆子小了些,却也是知礼数的。”
说完,又从袖中拿出早已备好的荷包递上:“奴婢没法跟着进去伺候,还请姑姑能在宫中帮忙照拂我们家二姑娘一二。”
姜妤瞥了这婆子一眼,没有去接那荷包,只面色温和的俯下身去,拉住了顾瑾的一只小手,柔声道:“二姑娘别怕,太后娘娘很是慈爱,必定会喜欢二姑娘的,奴婢牵着您进宫好不好?”
顾瑾终于缓缓抬起了头,眨着眼睛看向姜妤。
就算遭逢大变,叫她性子沉闷了不少,但小姑娘也不是真的痴傻,对于外人的情绪,她能很清楚的感知到。面前这个神情温柔的姑姑并不像祖母一样讨厌自己,语声中甚至还透着几分关切,比二叔母对待自己时要和蔼真切许多。
被这样温和的注视着,已经是许久不曾有过的了,顾瑾的胆怯也褪去几分,乖顺的点了点头,甚至还主动伸出手去,握住了姜妤的手指。
这可真是个乖巧又可怜的孩子。
姜妤想着她如此小的年纪,就再没了父母庇护,心中不免又多了几分怜惜,说话的语声更加软和了,生怕吓着了小姑娘:“那奴婢这就带您进宫,若是走的累了,就请与奴婢说,奴婢抱着您。”
姜妤牵着顾瑾转身就走,身后的侯府婆子见状,还不放心的对着顾瑾小小的背影叮嘱了句:“二姑娘!您一定要记着老夫人的话,老夫人可是在府中等着您呢。”
……
这是顾瑾头一次进宫,朱墙碧瓦的殿阁,高高耸立的宫墙,比起盛京城要威严庄肃太多,更与黄沙遍地的边城天差地别。
她小手蜷了蜷,陌生而又庄严的环境叫她升腾起了浓厚的不安,牵着她的姜妤自然感受到了小姑娘的情绪,索性停下脚步,俯身将人抱起,温声道:“去寿康宫的路太远,还是叫奴婢抱着您吧。”
身为太后身边的心腹,寿康宫中的掌事姑姑,就算对着皇帝的一众皇子公主,姜妤都不曾如此体贴温柔,直叫身后随行的两名宫女暗暗咋舌。
顾瑾垂着小脑袋,没有挣脱这个怀抱,老老实实的被姜妤一路抱去了寿康宫。
*
而此时,寿康宫的正殿里,正等在里面的不止有太后和宜惠长公主,皇后也正带着嘉宁公主赖在此处,低头抿着茶水,没有半分要走的意思。
长公主不甚喜欢皇后,见她死皮赖脸的不走,也是一脸的不耐烦:“皇后倒是清闲得很,请过了安还要留在这吃茶,怎么,是你凤仪宫里没什么好茶,要来母后这儿蹭些不成?”
皇后端着茶盏的手顿住,被长公主挤兑的有些尴尬,神色略显僵硬的起身,对着太后屈膝道:“母后见谅,臣妾只是想侍奉在母后身侧,也是臣妾这个做儿媳的,为您尽些孝道。”
太后其实也不怎么想看见皇后,近几个月来,皇帝与曹家颇有些势如水火的架势,对这个皇后也愈发冷淡了,尤其是西边传来庐明关的战报后,皇帝更是再没踏进后宫半步,甚至寻了由头降旨申饬了皇后两次,任谁都能瞧清帝后之间的不睦。
虽说当初立曹氏为后是太后劝说的,但那也只是看在二皇子和嘉宁公主两个孩子的面上,和屈从于朝廷的局势,并不代表她会待见这个儿媳。
“哀家身边不缺人伺候。”太后索性直言,下了逐客令:“你且跪安吧。”
她看着皇后的目光颇有些意味深长:“听闻礼儿那孩子近来染了风寒,身子还不大好,你这做母亲的,该当陪在他身边才是,犯不着守着哀家。”
左右怎么守,也守不来皇帝,甚至皇帝想来请安,若是听见皇后在,都得拐个弯回去。
皇后面子有些挂不住,自己孤零零的在下面站着,长公主却坐在太后身边,为她揉肩捏腿,一副母慈女孝的样子,实在是衬得她滑稽又可笑。
但她今日却不想离开,磨磨蹭蹭到现在,就是为了留下见一见那永定侯的孤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