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荣华录 第112节
这其实也不算什么。
人多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纵然皇帝对他不甚亲近,同样地对其他几个皇子也都一样的冷淡,许是天性人情淡薄也是有的。
若无贵妃的出现和萧怀宸的降生,或许恒王也不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是他们的出现,叫他明白了何为偏爱,也意识到了自己是如此的可悲。
他这个六弟,只因有个好母妃,不用做任何事便能得到父皇全部的目光,旁的皇子昼夜不怠的努力都得不到的夸赞,萧怀宸只识得两个字,就被皇帝抱在怀里赞不绝口,兄弟们你争我夺了这么久的储君之位,也将要被皇帝拱手奉上,谁会不妒呢?
同为帝王之子啊!
恒王心中终归是不甘的,不是不甘于落败,而是不甘于从没曾得到皇帝的半分偏重,如今他已经是一无所有了,索性也不再畏惧于问个清楚。
“儿臣想听父皇一句实话,若没有昭贵妃和六弟……储君之位,会不会是儿臣的?”
皇帝俯视着他,手中的佛珠微顿,最终还是如实道:“不会。”
“且不说没有如果,朕的储君,也绝不会有曹氏血脉。”
就算没有那小姑娘的出现,没有怀宸的降生,他也会从另外四个皇子中仔细挑拣,再好好的培养扶持,不求其能做个开疆扩土的英主,只要是个守成之君就已足够。
但从始至终,恒王都不在考量之中。
“果然如此……果然如此……”
这答案与恒王料想的并无不同,皇帝对曹氏和世家的忌惮,他也一直看在眼里。
显然,皇帝早已因着这份血脉,而早早的踢了他出局。恒王原以为自己会愤怒,却不想,竟生出了几分尘埃落定的平静。
“父皇啊父皇,您对儿臣失望,儿臣对您,又何尝不是失望至极。”许是心知自己已经是死路一条了,对着皇帝的时候,倒是头回没了曾经的胆怯与敬畏,恒王直直的仰头看着皇帝,语中满是嘲讽:“若不是您对曹氏,对母后和儿臣的步步逼迫,曹家未必会反,儿臣又何至于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儿臣又何尝不想父慈子孝?可父皇疑心太重,又可曾给过儿臣这个机会?”
“我分明是名正言顺的中宫嫡子,您却迟迟不曾定下储位,任由朝堂之中众说纷云,看足了我的笑话。”
“放任老大和我作对,扶持三弟四弟,甚则在有了六弟后,便再不顾及中宫颜面。今日这般结局,彻底断送了曹家的活路,不正是父皇想要的么?父逼子反啊……您又何必假惺惺的说什么失望至极?”
“是想看我悔愧难当吗?真是可笑!”
“我不过是为自己争了一回罢了,懦弱了一辈子,当了您十几年的孝顺儿子,独独这件事,做的最是畅快,我也绝对不会后悔!”
恒王怕死吗?
自然是怕的。
但有些话,有些心思,他憋闷的太久,实在是不吐不快,如今乍然说出口,竟觉得哪怕是死,也都值了。
恒王心怀死志,但他并不想死于生身父亲之手,还想要一份体面,他猛然用力,甩开了羁押他的侍卫,扑身上前拔出侍卫腰间的长刀,冲着皇帝挑眉而笑,刀尖抬起。
“陛下!”
“护驾!快护驾!”
侍卫们对他这个落败的皇子并无太多防备,更没想到恒王当着皇帝的面还敢反抗,刀剑长矛瞬时齐齐对准了恒王,近身护驾的金吾卫也将皇帝团团护住。
场中只有皇帝岿然不动,他不信恒王真有那个胆量弑君杀父,就算他真的如此悖逆,那点子花拳绣腿,也实在不能叫皇帝看在眼里。
果不其然,恒王的刀尖架在了他自己的脖颈间,在皇帝绷紧的面色中狠狠一划……却只割出了一道血痕。
自裁也不是个简单的事儿,那颤抖的手臂和迟迟划不下去的刀刃让皇帝松了口气,总算这个儿子还是一如既往的懦弱,但他既已与朝堂无缘,就这样一直唯唯诺诺的做个富贵闲人也没什么不好。
皇帝冷着脸,沉声道:“孽障,既是下不去手,就把刀放下,别给朕丢人现眼!”
恒王灰败的神情中霎时更多了几分羞愤,他也不知这是为何,分明已经决心赴死,临到关头竟还是如此丢人现眼,士可杀不可辱,他仅存的最后一丝颜面和风骨,俨然是丢尽了。
“为什么……为什么!”
他恨皇帝,却也更恨自己临到关头的胆怯,气怒之下更显疯癫,猛地举起长刀,明知寡不敌众,还是朝着皇帝身前的金吾卫劈去。
将士没得皇帝就地诛杀的指令,下手还算有分寸,招式多在于擒拿,并不想索命。
这场景,说是在捉拿逆贼,不如说是戏耍逗弄,眼看着人就要冲到皇帝跟前了,金吾卫们正想缴了他手中的刀,一道箭矢却骤然从后袭来,直直的贯穿了恒王的胸膛。
那举刀的身形一顿,与他不过咫尺的皇帝也怫然大惊,看着他向前栽倒的身形,猛然跨步上前,将人接住。
“萧怀礼!”
这还是自恒王封王后,头一次听见皇帝直呼自己的姓名,虽语气不算和善,却比那冷冰冰的恒王二字要亲近许多。
恒王想笑,张嘴却只吐出了一大口血水,胸腔憋闷的厉害,连呼吸都难。他能感觉到生命的流逝,今夜,或许就是他这一世的尽头。
最后关头,他没再唏嘘感叹,只抓紧了皇帝的袖袍,死死地攥着,艰难的吐出了最后两个字:“母……放……”
*
圣驾比顾瑾预计的要晚上两日才回,直到见着皇帝全须全尾的回来,顾瑾才算是松了口气,她抚着皇帝明显带着几分憔悴面颊嗔怪道:“陛下真的是,怎的现在才回来?可是叫我好生忧心,母后也是担忧到茶不思饭不想呢。”
皇帝握住她的手腕,轻轻一拉,紧紧的将人圈在了怀里。
脖颈间尽是皇帝温热的呼吸,两人素来亲昵,又多日未见,顾瑾自然不会拒绝,只是那一双大手勒的太紧,实在是叫她喘不过气来,顾瑾只能推搡着道:“陛下,您松些手,臣妾闷得慌……”
听顾瑾如此说,皇帝果然松了些力气,只是仍旧抱着顾瑾,没有松手的意思。
两人就这样相互依偎着,直到林常青捧着药碗走了进来,顾瑾才意识到不对劲来。
“林大伴,陛下可是伤着了?”顾瑾闻着那浓郁的药味儿,皱着眉头想要挣开皇帝的怀抱,生怕自己再压着皇帝身上的暗伤:“您伤在何处了?快叫臣妾先瞧瞧。”
“就说您怎会回的晚了,合着是在外养伤呢。”
奈何皇帝仍旧不肯松手,只疲惫的枕在小姑娘的肩头。
林常青苦笑了一声,躬身道:“娘娘且放心,陛下一直有奴才伺候着,这几日半分都没伤着。”
“这药也不是什么伤药,而是治头疾的方子。”
“奴才劝不动陛下吃药,只能求您帮着劝劝陛下了。”
这偌大的皇宫,也就只有顾瑾的劝慰能叫皇帝听进去了。
顾瑾默了默,挥手叫林常青先退了下去,连带着殿门也被从外关上。
风波过后的喜悦全然消退,过了许久,她才摩挲着帝王的耳廓,轻声道:“您的头疾已经许久没曾犯过了。”
自从迎了顾瑾入宫,两人悬殊的年纪便叫皇帝多了几分危机感,他越发地注重起养生之道,饮食有度,起居有常,有顾瑾注意着,更有太医从旁调理,头疾好几年都没再犯过,如今旧疾复发,显然是遇到了什么大事。
可什么事情能叫往日里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皇帝如此呢?
是恒王和曹氏一族的叛乱么?
“陛下说过,会永远与我坦诚相待,那么您心里的苦闷,能和我说说吗?”
皇帝没有抬头,但顾瑾清楚的感受到箍在自己腰间的手微微一动。
她没急着让皇帝开口,只等他慢慢平复心绪,直到案上的汤药彻底凉透,日落西山,殿外的宫灯被点亮,才等到皇帝带着几分沙哑的声音在耳畔响起。
“恒王,伏诛了。”
第181章 谁都可以哭
伏诛,非是缉拿。
顾瑾讶然,恒王竟然死了?
难不成……是皇帝亲口下的命令?
顾瑾睫毛微颤,这念头只闪过一瞬,就被她给否决了。
所有人都道帝王无情,可要顾瑾来说,却不尽然。
她是看得出皇帝的心思的,对恒王这个儿子,皇帝虽多有不满,但终归没想过要置他于死地。或囚禁,或废黜庶人,总不至于丢了命。
是出了什么意外吗?可又有谁人敢越过皇帝,诛杀皇子呢?
顾瑾虽疑惑,却也已经无需多问了。发生了什么并不重要,只看这个结局,就不难明白皇帝是因何旧疾复发。
那是丧子之痛……
分开了这么多天,顾瑾原本有许多话想与皇帝说,但此时显然说些旁的都不合时宜,她只能伸手环住皇帝的脖颈,任他靠在自己身上,轻轻拍抚着:“这非陛下所愿,臣妾知您心中的不好受。”
“陛下想哭么?”
“谁都可以哭,想哭就偷偷的哭一场吧,没得为着身份所累,反而把什么都憋在心里,拖累了身子。我为您守着,绝不叫旁人知晓。”
“等您发泄够了,便把汤药喝了,我再陪着您,好好睡一觉可好?”
皇帝不曾回应,甚至没有发出半点儿声响,但肩头的湿意却染透了顾瑾一层轻薄的夏衫。
这是她头一回见着皇帝落泪,太后曾经说过,皇帝上次落泪,还是在慈安太后的丧仪上,自那以后,任先帝如何斥骂责打,宫人们如何落井下石的欺凌,都不曾再掉过一滴泪,他丰满了羽翼,却也似失去了凡人该有的七情六欲。
可是,再是铮铮的铁骨,高高在上,又怎会全然没有感情呢?只是藏的太深罢了……
这一夜,玉清宫的殿门紧闭,主子们没曾用膳,也无人敢进去提醒,林常青紧守在门前,纵有担忧,却心知不能打扰。
*
顾瑾头一回醒的比皇帝还早,也可说,她这一夜里便不曾安眠,皇帝头疼的厉害,就算将将入眠,也是眉头紧锁,额角的青筋跳动,像是随时都会惊醒一般,顾瑾只能叫人枕在腿上,为他按揉着,以期能叫他睡个整觉。
这一宿,她也就半靠在榻边眯着眼小憩了片刻罢了。
天光透亮之时,殿外奚奚索索的传来了些许脚步声,顾瑾昏沉的头脑清醒了过来,她先是低头看了看皇帝,见他仍在熟睡,不免安心了许多。
能睡着,就是头疾有所缓解,想来昨日里心中的郁气也消散了些。
她手指悄悄描摹着皇帝的眉眼,往日稍有动静就会惊醒的人如今却睡得格外安稳,顾瑾心知叛乱刚刚平息,外面尽是等着皇帝主持大局的人,却是不忍心叫醒他。
他眼底的青黑太过明显,在宫外的几日,他定是没曾好好休息过,又大悲大恸了一回,就这样多睡一会儿,有那片刻的安宁也好。
只可惜事与愿违,殿门被吱呀一声小心翼翼的推开,睡梦中的皇帝也猛然惊醒,那一双凤眸先是有些恍惚,又霎时清明,翻身坐起,揉了揉眉峰,问道:“林常青,几时了?”
“回陛下,辰时末了,大人们都已等在勤政殿外了。”进来的正是林常青,勤政殿外现下已经聚集了许多朝臣,都等着求见皇帝,虽然皇帝难得睡下,他也不得不搅扰了。
皇帝起身就要往外走,顾瑾却急急出声叫住了他:“先等等!”
顾瑾无奈:“您这蓬头垢面的,急着出去做什么?”
皇帝这才止住了脚步,低头看去,就见自己身上仍旧是昨日回宫时所穿的衣袍。
他昨日那副样子,顾瑾能哄着他睡着已经是不容易了,就算爱洁,也犯不着将人叫醒,再洗漱更衣。
“容臣妾先为您梳洗一番再动身吧。”
顾瑾站起身,只是还没迈开步子,就觉腿上发软,惊呼一声朝前摔去,幸而皇帝的反应够快,这才没叫她一张脸着地。
人多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纵然皇帝对他不甚亲近,同样地对其他几个皇子也都一样的冷淡,许是天性人情淡薄也是有的。
若无贵妃的出现和萧怀宸的降生,或许恒王也不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是他们的出现,叫他明白了何为偏爱,也意识到了自己是如此的可悲。
他这个六弟,只因有个好母妃,不用做任何事便能得到父皇全部的目光,旁的皇子昼夜不怠的努力都得不到的夸赞,萧怀宸只识得两个字,就被皇帝抱在怀里赞不绝口,兄弟们你争我夺了这么久的储君之位,也将要被皇帝拱手奉上,谁会不妒呢?
同为帝王之子啊!
恒王心中终归是不甘的,不是不甘于落败,而是不甘于从没曾得到皇帝的半分偏重,如今他已经是一无所有了,索性也不再畏惧于问个清楚。
“儿臣想听父皇一句实话,若没有昭贵妃和六弟……储君之位,会不会是儿臣的?”
皇帝俯视着他,手中的佛珠微顿,最终还是如实道:“不会。”
“且不说没有如果,朕的储君,也绝不会有曹氏血脉。”
就算没有那小姑娘的出现,没有怀宸的降生,他也会从另外四个皇子中仔细挑拣,再好好的培养扶持,不求其能做个开疆扩土的英主,只要是个守成之君就已足够。
但从始至终,恒王都不在考量之中。
“果然如此……果然如此……”
这答案与恒王料想的并无不同,皇帝对曹氏和世家的忌惮,他也一直看在眼里。
显然,皇帝早已因着这份血脉,而早早的踢了他出局。恒王原以为自己会愤怒,却不想,竟生出了几分尘埃落定的平静。
“父皇啊父皇,您对儿臣失望,儿臣对您,又何尝不是失望至极。”许是心知自己已经是死路一条了,对着皇帝的时候,倒是头回没了曾经的胆怯与敬畏,恒王直直的仰头看着皇帝,语中满是嘲讽:“若不是您对曹氏,对母后和儿臣的步步逼迫,曹家未必会反,儿臣又何至于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儿臣又何尝不想父慈子孝?可父皇疑心太重,又可曾给过儿臣这个机会?”
“我分明是名正言顺的中宫嫡子,您却迟迟不曾定下储位,任由朝堂之中众说纷云,看足了我的笑话。”
“放任老大和我作对,扶持三弟四弟,甚则在有了六弟后,便再不顾及中宫颜面。今日这般结局,彻底断送了曹家的活路,不正是父皇想要的么?父逼子反啊……您又何必假惺惺的说什么失望至极?”
“是想看我悔愧难当吗?真是可笑!”
“我不过是为自己争了一回罢了,懦弱了一辈子,当了您十几年的孝顺儿子,独独这件事,做的最是畅快,我也绝对不会后悔!”
恒王怕死吗?
自然是怕的。
但有些话,有些心思,他憋闷的太久,实在是不吐不快,如今乍然说出口,竟觉得哪怕是死,也都值了。
恒王心怀死志,但他并不想死于生身父亲之手,还想要一份体面,他猛然用力,甩开了羁押他的侍卫,扑身上前拔出侍卫腰间的长刀,冲着皇帝挑眉而笑,刀尖抬起。
“陛下!”
“护驾!快护驾!”
侍卫们对他这个落败的皇子并无太多防备,更没想到恒王当着皇帝的面还敢反抗,刀剑长矛瞬时齐齐对准了恒王,近身护驾的金吾卫也将皇帝团团护住。
场中只有皇帝岿然不动,他不信恒王真有那个胆量弑君杀父,就算他真的如此悖逆,那点子花拳绣腿,也实在不能叫皇帝看在眼里。
果不其然,恒王的刀尖架在了他自己的脖颈间,在皇帝绷紧的面色中狠狠一划……却只割出了一道血痕。
自裁也不是个简单的事儿,那颤抖的手臂和迟迟划不下去的刀刃让皇帝松了口气,总算这个儿子还是一如既往的懦弱,但他既已与朝堂无缘,就这样一直唯唯诺诺的做个富贵闲人也没什么不好。
皇帝冷着脸,沉声道:“孽障,既是下不去手,就把刀放下,别给朕丢人现眼!”
恒王灰败的神情中霎时更多了几分羞愤,他也不知这是为何,分明已经决心赴死,临到关头竟还是如此丢人现眼,士可杀不可辱,他仅存的最后一丝颜面和风骨,俨然是丢尽了。
“为什么……为什么!”
他恨皇帝,却也更恨自己临到关头的胆怯,气怒之下更显疯癫,猛地举起长刀,明知寡不敌众,还是朝着皇帝身前的金吾卫劈去。
将士没得皇帝就地诛杀的指令,下手还算有分寸,招式多在于擒拿,并不想索命。
这场景,说是在捉拿逆贼,不如说是戏耍逗弄,眼看着人就要冲到皇帝跟前了,金吾卫们正想缴了他手中的刀,一道箭矢却骤然从后袭来,直直的贯穿了恒王的胸膛。
那举刀的身形一顿,与他不过咫尺的皇帝也怫然大惊,看着他向前栽倒的身形,猛然跨步上前,将人接住。
“萧怀礼!”
这还是自恒王封王后,头一次听见皇帝直呼自己的姓名,虽语气不算和善,却比那冷冰冰的恒王二字要亲近许多。
恒王想笑,张嘴却只吐出了一大口血水,胸腔憋闷的厉害,连呼吸都难。他能感觉到生命的流逝,今夜,或许就是他这一世的尽头。
最后关头,他没再唏嘘感叹,只抓紧了皇帝的袖袍,死死地攥着,艰难的吐出了最后两个字:“母……放……”
*
圣驾比顾瑾预计的要晚上两日才回,直到见着皇帝全须全尾的回来,顾瑾才算是松了口气,她抚着皇帝明显带着几分憔悴面颊嗔怪道:“陛下真的是,怎的现在才回来?可是叫我好生忧心,母后也是担忧到茶不思饭不想呢。”
皇帝握住她的手腕,轻轻一拉,紧紧的将人圈在了怀里。
脖颈间尽是皇帝温热的呼吸,两人素来亲昵,又多日未见,顾瑾自然不会拒绝,只是那一双大手勒的太紧,实在是叫她喘不过气来,顾瑾只能推搡着道:“陛下,您松些手,臣妾闷得慌……”
听顾瑾如此说,皇帝果然松了些力气,只是仍旧抱着顾瑾,没有松手的意思。
两人就这样相互依偎着,直到林常青捧着药碗走了进来,顾瑾才意识到不对劲来。
“林大伴,陛下可是伤着了?”顾瑾闻着那浓郁的药味儿,皱着眉头想要挣开皇帝的怀抱,生怕自己再压着皇帝身上的暗伤:“您伤在何处了?快叫臣妾先瞧瞧。”
“就说您怎会回的晚了,合着是在外养伤呢。”
奈何皇帝仍旧不肯松手,只疲惫的枕在小姑娘的肩头。
林常青苦笑了一声,躬身道:“娘娘且放心,陛下一直有奴才伺候着,这几日半分都没伤着。”
“这药也不是什么伤药,而是治头疾的方子。”
“奴才劝不动陛下吃药,只能求您帮着劝劝陛下了。”
这偌大的皇宫,也就只有顾瑾的劝慰能叫皇帝听进去了。
顾瑾默了默,挥手叫林常青先退了下去,连带着殿门也被从外关上。
风波过后的喜悦全然消退,过了许久,她才摩挲着帝王的耳廓,轻声道:“您的头疾已经许久没曾犯过了。”
自从迎了顾瑾入宫,两人悬殊的年纪便叫皇帝多了几分危机感,他越发地注重起养生之道,饮食有度,起居有常,有顾瑾注意着,更有太医从旁调理,头疾好几年都没再犯过,如今旧疾复发,显然是遇到了什么大事。
可什么事情能叫往日里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皇帝如此呢?
是恒王和曹氏一族的叛乱么?
“陛下说过,会永远与我坦诚相待,那么您心里的苦闷,能和我说说吗?”
皇帝没有抬头,但顾瑾清楚的感受到箍在自己腰间的手微微一动。
她没急着让皇帝开口,只等他慢慢平复心绪,直到案上的汤药彻底凉透,日落西山,殿外的宫灯被点亮,才等到皇帝带着几分沙哑的声音在耳畔响起。
“恒王,伏诛了。”
第181章 谁都可以哭
伏诛,非是缉拿。
顾瑾讶然,恒王竟然死了?
难不成……是皇帝亲口下的命令?
顾瑾睫毛微颤,这念头只闪过一瞬,就被她给否决了。
所有人都道帝王无情,可要顾瑾来说,却不尽然。
她是看得出皇帝的心思的,对恒王这个儿子,皇帝虽多有不满,但终归没想过要置他于死地。或囚禁,或废黜庶人,总不至于丢了命。
是出了什么意外吗?可又有谁人敢越过皇帝,诛杀皇子呢?
顾瑾虽疑惑,却也已经无需多问了。发生了什么并不重要,只看这个结局,就不难明白皇帝是因何旧疾复发。
那是丧子之痛……
分开了这么多天,顾瑾原本有许多话想与皇帝说,但此时显然说些旁的都不合时宜,她只能伸手环住皇帝的脖颈,任他靠在自己身上,轻轻拍抚着:“这非陛下所愿,臣妾知您心中的不好受。”
“陛下想哭么?”
“谁都可以哭,想哭就偷偷的哭一场吧,没得为着身份所累,反而把什么都憋在心里,拖累了身子。我为您守着,绝不叫旁人知晓。”
“等您发泄够了,便把汤药喝了,我再陪着您,好好睡一觉可好?”
皇帝不曾回应,甚至没有发出半点儿声响,但肩头的湿意却染透了顾瑾一层轻薄的夏衫。
这是她头一回见着皇帝落泪,太后曾经说过,皇帝上次落泪,还是在慈安太后的丧仪上,自那以后,任先帝如何斥骂责打,宫人们如何落井下石的欺凌,都不曾再掉过一滴泪,他丰满了羽翼,却也似失去了凡人该有的七情六欲。
可是,再是铮铮的铁骨,高高在上,又怎会全然没有感情呢?只是藏的太深罢了……
这一夜,玉清宫的殿门紧闭,主子们没曾用膳,也无人敢进去提醒,林常青紧守在门前,纵有担忧,却心知不能打扰。
*
顾瑾头一回醒的比皇帝还早,也可说,她这一夜里便不曾安眠,皇帝头疼的厉害,就算将将入眠,也是眉头紧锁,额角的青筋跳动,像是随时都会惊醒一般,顾瑾只能叫人枕在腿上,为他按揉着,以期能叫他睡个整觉。
这一宿,她也就半靠在榻边眯着眼小憩了片刻罢了。
天光透亮之时,殿外奚奚索索的传来了些许脚步声,顾瑾昏沉的头脑清醒了过来,她先是低头看了看皇帝,见他仍在熟睡,不免安心了许多。
能睡着,就是头疾有所缓解,想来昨日里心中的郁气也消散了些。
她手指悄悄描摹着皇帝的眉眼,往日稍有动静就会惊醒的人如今却睡得格外安稳,顾瑾心知叛乱刚刚平息,外面尽是等着皇帝主持大局的人,却是不忍心叫醒他。
他眼底的青黑太过明显,在宫外的几日,他定是没曾好好休息过,又大悲大恸了一回,就这样多睡一会儿,有那片刻的安宁也好。
只可惜事与愿违,殿门被吱呀一声小心翼翼的推开,睡梦中的皇帝也猛然惊醒,那一双凤眸先是有些恍惚,又霎时清明,翻身坐起,揉了揉眉峰,问道:“林常青,几时了?”
“回陛下,辰时末了,大人们都已等在勤政殿外了。”进来的正是林常青,勤政殿外现下已经聚集了许多朝臣,都等着求见皇帝,虽然皇帝难得睡下,他也不得不搅扰了。
皇帝起身就要往外走,顾瑾却急急出声叫住了他:“先等等!”
顾瑾无奈:“您这蓬头垢面的,急着出去做什么?”
皇帝这才止住了脚步,低头看去,就见自己身上仍旧是昨日回宫时所穿的衣袍。
他昨日那副样子,顾瑾能哄着他睡着已经是不容易了,就算爱洁,也犯不着将人叫醒,再洗漱更衣。
“容臣妾先为您梳洗一番再动身吧。”
顾瑾站起身,只是还没迈开步子,就觉腿上发软,惊呼一声朝前摔去,幸而皇帝的反应够快,这才没叫她一张脸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