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荣华录 第89节
两人又是附和:“陛下对六皇子,也是无不尽心呢!”
顾瑾看了二人一眼,道:“弯弯绕绕的话且不必说了,你们二人的来意,本宫早就心知肚明。”
庄妃和赵昭仪面上的笑容尽是一紧,但盯着顾瑾的目光却在发亮,盼着她能给出个答复。
“两位皇子妃的人选,陛下已经拟定了,赐婚的圣旨会与封王的旨意一同传达。”
“至于定的是谁,你们也不必问本宫,过一段儿的中秋宫宴,陛下会请两位皇子妃往宫中赴宴,到时候见了,你们就清楚了。”
离中秋节只剩不到半月,很快就能知道两位皇子妃是谁了,但庄妃和赵昭仪对这个答案显然是不太满意。若是皇帝直接在节宴上将人选公之于众,那她们不是真的就全然没得选了?这儿媳不论是否合心意,都得捏着鼻子认下?
庄妃面露愁容,赵昭仪的性子比之她更莽撞了些,急切道:“贵妃娘娘,您也知道,这姻亲嫁娶,实乃大事,妾身二人是为人母的,总是心中忧虑,想帮着参详参详。您看……这阖宫上下,就属您与陛下最亲厚,想是能听到些许消息的,不知娘娘可否提前透露一二?妾身等定是感激不尽。”
顾瑾却道:“这话可就不对了。”
“你们是为人母的,难不成陛下就不是为人父的?”顾瑾淡淡的呷了口茶:“两个皇子的亲事,陛下一直都是上心的,皇子妃自然也会是千挑万选,无论德行还是样貌,都堪配皇家。这事有陛下亲自操持,已经是莫大的恩典,你们还有什么放心不下的呢?”
“难不成,还担心陛下会害了自己的亲子不成?”
二人连忙起身,白着脸道是不敢。
顾瑾也没多说什么,摆摆手叫二人入座,彻底绝了二人想要打探消息的心思:“陛下做事,素来雷厉风行,最忌讳有人自作聪明的妄图插手。本宫且劝你们一句,还是安分些的好,皇子妃的人选,无论是否合心意,都不是你们能改变的。”
她确实知道皇帝选的两位皇子妃是谁,但顾瑾却没打算说。
庄妃和赵昭仪在两位皇子的亲事上都有些小心思,庄妃是想要三皇子再娶庄氏女为王妃,以此来帮扶落魄的母家一把。
赵昭仪则是出身不显,就算生育了皇子,位份也停在了九嫔之首,迟迟未曾晋升为妃,心中多少有些不甘,想要个高门出身的儿媳,给自己长脸。
所以选皇子妃这事儿,或许还真是皇帝亲自挑的,才更不夹带私心,也更适合两位皇子。
二人面上皆是悻悻之色,暗自恼火顾瑾油盐不进的态度,但人家无论位份还是圣宠,都远在自己之上,她们又能拿她如何呢?
皇子妃的事情终归是没打探出来,只喝了一肚子的茶水,赵昭仪心中多少存了几分不忿,气自己讨好迎合了顾瑾这么多天,到头来却是热脸贴了人家的冷屁股,什么消息都没换来也就罢了,反而是被不咸不淡的数落了一顿。
这样想着,便是越看顾瑾面上温柔平和的笑容越觉得不顺眼,想要给她添几分堵,谁也别想太好过。
“贵妃娘娘的养气功夫,当真是叫人望尘莫及……近来妾身听到了些小道消息,说是已经有六位御史,要联合参奏永定侯府了,不知到了那时,贵妃娘娘是否也如现在这般坐得住。”
顾瑾目光一怔,从怀宸身上收回,转而看着赵昭仪。她确实不知道此事,但就算知道了,心里也不会掀起什么波澜,因而目光仍旧是一片沉静:“赵昭仪,后宫不涉前朝事,你今日的言行,可实在是失了规矩。”
赵昭仪勾起的唇角一僵,没想到顾瑾的反应竟如此平淡,她自以为戳到了贵妃的痛处,如今倒像是自己成了那跳梁小丑一般。
“贵妃娘娘……”
顾瑾抬手,稍稍向下压了压,示意她闭嘴,道:“今日你说的这些混话,本宫只当没曾听见过,想你们在这儿坐了半天也是累了,既如此,就都请回吧。”
一旁的庄妃受了赵昭仪的连累,也被一道下了逐客令,连忙起身想要再说什么,却被宫婢们伸手拦下,态度强硬的‘请’了出去。
两人再回神时,双脚已经站在了玉清宫外头。看着宫门在自己面前慢慢关上,庄妃不免埋怨了一句道:“赵昭仪,咱们好不容易与贵妃交好,你又何必拿话刺她?”
“若真将人得罪了,贵妃想要找你的不痛快,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赵昭仪也有些后悔自己的冲动,她拍了拍自己的嘴,懊恼道:“娘娘知道妾身的脾气,话到了嘴边,总是不会好好说,惯会得罪人。”
“可这……永定侯府的事迟早要闹大,妾身提前告知了贵妃,叫她提早有个防备,也算是帮了她一回吧?”
第150章 弹劾(二合一章)
“谁知道呢?你刚刚的语气,可不像是与人结善缘的。”
赵昭仪懊恼自己嘴巴太毒,说话不过脑子,惯会逞一时之快。自己跟贵妃置什么气呢?人家有皇帝宠着护着,自己又算什么?
“那这可怎么办是好……贵妃会不会与陛下吹上两句枕边风,叫陛下疏远了我的恪儿去?”
赵昭仪现如今所有的指望,可就只有自己的儿子了。她宁愿自己受罪,也不想连累到四皇子半分。
“快别瞎想了,与其在这里杞人忧天,你倒不如想想该怎么与贵妃赔礼。”
庄妃更后悔了,后悔自己为何就跟赵昭仪走到了一处,反而连累着自己也被贵妃一齐轰了出来。
这就是个没脑子的!
现如今,也只能盼着顾瑾不是那小心眼的了。
两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等她们走后,秋彤才上前道:“这杜姑娘前一段儿才与您说了永定侯府的事,转头赵昭仪也提起此事……看来,那一家子糊涂东西在外面闹得事情还不小。”
赵昭仪的话未必可信,但她与庄妃走得近。庄妃的祖父是前朝阁老,如今虽门第落魄,可尚有些许门生散布在朝堂之中,打听到的消息,总有几分是真。
顾瑾淡淡道:“有几分是他们闹的,但也有几分,是旁人在推波助澜呢。”
想也知道,最近永定侯府与齐国公府颇有分庭抗礼之势,两边都不是安分的,顾瑾与皇后在宫中虽不能说势如水火,但也是波涛暗涌。
如此情势,又焉能不生波澜?
齐国公府近来不止受皇帝打压,就连中宫的金印册宝也被收回,他们想要扳回一局,却奈何不了被皇帝保护得严严实实的顾瑾,便只能暗中对永定侯府动手。
毕竟在外人眼里,永定侯府和贵妃就是一体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只要扳倒了永定侯府,贵妃没了倚仗,又有何惧呢?
但显然他们都想错了,对永定侯府,除了祠堂里那两块冷冰冰的牌位,其他的,顾瑾都无甚感情。
真正与顾瑾一体的,是皇帝。
这一点,顾瑾一直都想的明白。
秋彤皱起了眉,低声问道:“那娘娘,这事儿是否要禀报陛下来处理?”
顾瑾笑了:“哪里用得着我们去说,你真当陛下耳目塞听,什么都不知道么?”
“这前朝后宫,可没有什么事儿是能瞒得过陛下的。”
顾瑾跟了皇帝这么长时间,不敢说对皇帝所有的心思都了如指掌,但总归是能猜到三分的。
她猜想,皇帝不仅对永定侯府日渐猖狂,遭人弹劾的事情了如指掌,甚至有可能就是他暗中推动的,扶持起顾丛頫的野心,搅动的人心更加浮躁,两方相争之下,最后会是个什么结果?
该是都没什么好下场。
皇帝对勋贵世家除之而后快,收拾掉了齐国公府,又怎么会容许新的权臣取而代之?
“既如此,娘娘便是打算作壁上观么?”
顾瑾摇了摇头:“该做出的样子,还是要做一做的,母家如此猖狂行事,得意忘形,有负君恩,我这个深受陛下爱重的宠妃,该当如何?”
秋彤了然道:“自该是规束劝诫,不叫陛下为难,才是后妃之德。”
“那就莫管陛下的打算如何,只做好我该做的事便罢。”顾瑾想了想,道:“中秋近在眼前,永定侯府可递了拜帖过来?”
“递了的,许是怕娘娘不收,拜帖还是从贤妃那边转手送来的,送来时还特意多说了一句,道是今次侯府的老夫人也会跟着一起进宫,想要亲眼见一见咱们的六皇子。”
自顾瑾奉旨入宫后,这一年多来从未召见过侯府里的任何人,就连新岁之时,侯府主动递来的拜帖也被她给拒了。无论是顾元启娶妻还是顾珍出嫁,她都只是不咸不淡的送份贺礼,不过于寒碜,也不见多用心。
显然,永定侯府的那一帮子人对顾瑾与他们之间的隔阂也是心知肚明。若顾瑾进宫后只是个不得宠的摆设,他们也不觉有什么妨碍。但随着顾瑾的地位愈发稳固,圣宠不绝,甚至还生下了皇子,就容不得他们不慌乱了。
怕顾瑾会心怀记恨,更怕侯府沾不上宠妃的荣光。
急于见顾瑾,便是有一笑泯恩仇,与她修好的打算。
小怀宸听见秋彤说的那声六皇子,也松开了怀里的小狗,朝她望来,一副认真听着的模样,惹得顾瑾没忍住笑出了声。
这孩子,已经懂得了六皇子是在叫他,他若愿意理会这人,就会不错眼地盯着人家看,若不想理会,就全当是耳旁风,连头都不抬,假装听不懂。
也是个心眼多的。
“祖母都跟着入宫了,便是打定了主意一定要见着我了。”
也难为他们如此一番折腾了。
老夫人那腿脚,走出福寿堂的院门都要歇两歇,还要穿上诰命服饰,颤巍巍的拄着拐杖进宫,这一把老骨头当真是物尽其用了。
但有一说一,顾老夫人亲自出马,顾瑾还真是不得不见。
毕竟就算是贵妃,也要重孝道的。年事已高,身子也不康健的祖母亲自入宫拜见,若她还闭门不见,宣扬出去也遭人非议。
顾瑾叹道:“我这祖母和几个叔母啊,市井泼皮的手段,被他们用的明明白白。”
被人逼迫着的感觉可不算太好,所幸这回顾瑾也没打算避而不见,这一遭,也算是合了双方的心思。
“那就让她们来,也让我好好瞧瞧,她们的嘴脸有没有改变。”
……
前朝也确如赵昭仪所说,没过几日,弹劾永定侯的奏章就被当朝呈到了皇帝面前。罪名是勾结上峰,于官员升迁考绩之中堂而皇之的弄虚造假,更是横行敛财,收受贿赂,所得金银珍宝无数。
此参奏一出,顾丛頫便一头冷汗的出列跪倒在地,口中高呼:“陛下,臣冤枉!”
皇帝没有立时作声,只眯着眼睛俯看着他。殿内众人皆察觉到了皇帝的不悦,没人敢吱声,沉寂的气氛叫顾丛頫更加地汗如雨下,脸色都白了。
近来的宴饮上,因着侯府一门两妃的事情,顾丛頫颇受众人追捧奉承。
原本他还暗自气闷顾瑾抢了自己女儿的风头,但听人捧了几句,想着顾瑾也是永定侯府出去的姑娘,更是他的亲侄女,就有些飘飘然了。
大家说的也有道理啊,两个皇子都有他们顾家的血脉,在储君之争上,永定侯府的赢面就是比齐国公府要大上许多。
更何况皇后被收了金印册宝,明显见恶于皇帝,而他们府上出了个受宠的贵妃,这般局势,怎么就不能铆足了劲争一争了?
无论五皇子和六皇子哪个上位,永定侯府不都能得利?当然,自然还是五皇子上位更好,亲外孙,更能和自己一条心。
顾丛頫想得很美,又听了些狐朋狗友的怂恿,想要与齐国公府斗,就要先有实权,往上升迁。于是他也确实如此做了,暗中疏通了关系,打点好上峰,想要往前走一步。
没成想御史竟然会弹劾自己!顾丛頫美梦醒了大半,恨御史们多管闲事,更恨自己莽撞。
是他自己太心急了,也高估了自己的能耐。
冷寂的大殿内,皇帝晾了顾丛頫好一会儿,才不紧不慢的开口道:“卿家既是喊冤,不如就来当着文武百官与朕的面说说,何冤之有?难不成是御史所奏不实?”
顾丛頫本来就不是个多有胆量的人,刚刚也只是下意识的跪地喊冤,如今让他为自己分辩,他又哪里能想出什么说辞?脑子里早就是一团浆糊。
“臣……臣……”
仿佛大殿上所有的目光都聚在了自己的身上,就在他快绷不住想要认罪的时候,吏部尚书出列奏道:“陛下!臣可为永定侯作证。”
吏部尚书呈上了考绩录,由皇帝过目:“陛下容禀,永定侯在任期间,虽无大的功绩,却可算是兢兢业业,从未出过纰漏,且任职已满八年,无论是才学还是德行,都可评个上等。其上峰和属官也对永定侯赞不绝口,经由其上峰举荐,臣等多番商议后,考绩之上才定下了上上等。”
“吏部行事清正严明,从无偏颇可言,诬告永定侯,就是在损我吏部的清名,还请陛下明鉴!”
“此外,臣还有一本要参!”
吏部尚书又从怀中取出一本奏折,双手高捧道:“臣参,齐国公收买御史,借肃清朝堂之名,行党争之实,勾连朋党,愚弄圣听!”
顾瑾看了二人一眼,道:“弯弯绕绕的话且不必说了,你们二人的来意,本宫早就心知肚明。”
庄妃和赵昭仪面上的笑容尽是一紧,但盯着顾瑾的目光却在发亮,盼着她能给出个答复。
“两位皇子妃的人选,陛下已经拟定了,赐婚的圣旨会与封王的旨意一同传达。”
“至于定的是谁,你们也不必问本宫,过一段儿的中秋宫宴,陛下会请两位皇子妃往宫中赴宴,到时候见了,你们就清楚了。”
离中秋节只剩不到半月,很快就能知道两位皇子妃是谁了,但庄妃和赵昭仪对这个答案显然是不太满意。若是皇帝直接在节宴上将人选公之于众,那她们不是真的就全然没得选了?这儿媳不论是否合心意,都得捏着鼻子认下?
庄妃面露愁容,赵昭仪的性子比之她更莽撞了些,急切道:“贵妃娘娘,您也知道,这姻亲嫁娶,实乃大事,妾身二人是为人母的,总是心中忧虑,想帮着参详参详。您看……这阖宫上下,就属您与陛下最亲厚,想是能听到些许消息的,不知娘娘可否提前透露一二?妾身等定是感激不尽。”
顾瑾却道:“这话可就不对了。”
“你们是为人母的,难不成陛下就不是为人父的?”顾瑾淡淡的呷了口茶:“两个皇子的亲事,陛下一直都是上心的,皇子妃自然也会是千挑万选,无论德行还是样貌,都堪配皇家。这事有陛下亲自操持,已经是莫大的恩典,你们还有什么放心不下的呢?”
“难不成,还担心陛下会害了自己的亲子不成?”
二人连忙起身,白着脸道是不敢。
顾瑾也没多说什么,摆摆手叫二人入座,彻底绝了二人想要打探消息的心思:“陛下做事,素来雷厉风行,最忌讳有人自作聪明的妄图插手。本宫且劝你们一句,还是安分些的好,皇子妃的人选,无论是否合心意,都不是你们能改变的。”
她确实知道皇帝选的两位皇子妃是谁,但顾瑾却没打算说。
庄妃和赵昭仪在两位皇子的亲事上都有些小心思,庄妃是想要三皇子再娶庄氏女为王妃,以此来帮扶落魄的母家一把。
赵昭仪则是出身不显,就算生育了皇子,位份也停在了九嫔之首,迟迟未曾晋升为妃,心中多少有些不甘,想要个高门出身的儿媳,给自己长脸。
所以选皇子妃这事儿,或许还真是皇帝亲自挑的,才更不夹带私心,也更适合两位皇子。
二人面上皆是悻悻之色,暗自恼火顾瑾油盐不进的态度,但人家无论位份还是圣宠,都远在自己之上,她们又能拿她如何呢?
皇子妃的事情终归是没打探出来,只喝了一肚子的茶水,赵昭仪心中多少存了几分不忿,气自己讨好迎合了顾瑾这么多天,到头来却是热脸贴了人家的冷屁股,什么消息都没换来也就罢了,反而是被不咸不淡的数落了一顿。
这样想着,便是越看顾瑾面上温柔平和的笑容越觉得不顺眼,想要给她添几分堵,谁也别想太好过。
“贵妃娘娘的养气功夫,当真是叫人望尘莫及……近来妾身听到了些小道消息,说是已经有六位御史,要联合参奏永定侯府了,不知到了那时,贵妃娘娘是否也如现在这般坐得住。”
顾瑾目光一怔,从怀宸身上收回,转而看着赵昭仪。她确实不知道此事,但就算知道了,心里也不会掀起什么波澜,因而目光仍旧是一片沉静:“赵昭仪,后宫不涉前朝事,你今日的言行,可实在是失了规矩。”
赵昭仪勾起的唇角一僵,没想到顾瑾的反应竟如此平淡,她自以为戳到了贵妃的痛处,如今倒像是自己成了那跳梁小丑一般。
“贵妃娘娘……”
顾瑾抬手,稍稍向下压了压,示意她闭嘴,道:“今日你说的这些混话,本宫只当没曾听见过,想你们在这儿坐了半天也是累了,既如此,就都请回吧。”
一旁的庄妃受了赵昭仪的连累,也被一道下了逐客令,连忙起身想要再说什么,却被宫婢们伸手拦下,态度强硬的‘请’了出去。
两人再回神时,双脚已经站在了玉清宫外头。看着宫门在自己面前慢慢关上,庄妃不免埋怨了一句道:“赵昭仪,咱们好不容易与贵妃交好,你又何必拿话刺她?”
“若真将人得罪了,贵妃想要找你的不痛快,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赵昭仪也有些后悔自己的冲动,她拍了拍自己的嘴,懊恼道:“娘娘知道妾身的脾气,话到了嘴边,总是不会好好说,惯会得罪人。”
“可这……永定侯府的事迟早要闹大,妾身提前告知了贵妃,叫她提早有个防备,也算是帮了她一回吧?”
第150章 弹劾(二合一章)
“谁知道呢?你刚刚的语气,可不像是与人结善缘的。”
赵昭仪懊恼自己嘴巴太毒,说话不过脑子,惯会逞一时之快。自己跟贵妃置什么气呢?人家有皇帝宠着护着,自己又算什么?
“那这可怎么办是好……贵妃会不会与陛下吹上两句枕边风,叫陛下疏远了我的恪儿去?”
赵昭仪现如今所有的指望,可就只有自己的儿子了。她宁愿自己受罪,也不想连累到四皇子半分。
“快别瞎想了,与其在这里杞人忧天,你倒不如想想该怎么与贵妃赔礼。”
庄妃更后悔了,后悔自己为何就跟赵昭仪走到了一处,反而连累着自己也被贵妃一齐轰了出来。
这就是个没脑子的!
现如今,也只能盼着顾瑾不是那小心眼的了。
两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等她们走后,秋彤才上前道:“这杜姑娘前一段儿才与您说了永定侯府的事,转头赵昭仪也提起此事……看来,那一家子糊涂东西在外面闹得事情还不小。”
赵昭仪的话未必可信,但她与庄妃走得近。庄妃的祖父是前朝阁老,如今虽门第落魄,可尚有些许门生散布在朝堂之中,打听到的消息,总有几分是真。
顾瑾淡淡道:“有几分是他们闹的,但也有几分,是旁人在推波助澜呢。”
想也知道,最近永定侯府与齐国公府颇有分庭抗礼之势,两边都不是安分的,顾瑾与皇后在宫中虽不能说势如水火,但也是波涛暗涌。
如此情势,又焉能不生波澜?
齐国公府近来不止受皇帝打压,就连中宫的金印册宝也被收回,他们想要扳回一局,却奈何不了被皇帝保护得严严实实的顾瑾,便只能暗中对永定侯府动手。
毕竟在外人眼里,永定侯府和贵妃就是一体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只要扳倒了永定侯府,贵妃没了倚仗,又有何惧呢?
但显然他们都想错了,对永定侯府,除了祠堂里那两块冷冰冰的牌位,其他的,顾瑾都无甚感情。
真正与顾瑾一体的,是皇帝。
这一点,顾瑾一直都想的明白。
秋彤皱起了眉,低声问道:“那娘娘,这事儿是否要禀报陛下来处理?”
顾瑾笑了:“哪里用得着我们去说,你真当陛下耳目塞听,什么都不知道么?”
“这前朝后宫,可没有什么事儿是能瞒得过陛下的。”
顾瑾跟了皇帝这么长时间,不敢说对皇帝所有的心思都了如指掌,但总归是能猜到三分的。
她猜想,皇帝不仅对永定侯府日渐猖狂,遭人弹劾的事情了如指掌,甚至有可能就是他暗中推动的,扶持起顾丛頫的野心,搅动的人心更加浮躁,两方相争之下,最后会是个什么结果?
该是都没什么好下场。
皇帝对勋贵世家除之而后快,收拾掉了齐国公府,又怎么会容许新的权臣取而代之?
“既如此,娘娘便是打算作壁上观么?”
顾瑾摇了摇头:“该做出的样子,还是要做一做的,母家如此猖狂行事,得意忘形,有负君恩,我这个深受陛下爱重的宠妃,该当如何?”
秋彤了然道:“自该是规束劝诫,不叫陛下为难,才是后妃之德。”
“那就莫管陛下的打算如何,只做好我该做的事便罢。”顾瑾想了想,道:“中秋近在眼前,永定侯府可递了拜帖过来?”
“递了的,许是怕娘娘不收,拜帖还是从贤妃那边转手送来的,送来时还特意多说了一句,道是今次侯府的老夫人也会跟着一起进宫,想要亲眼见一见咱们的六皇子。”
自顾瑾奉旨入宫后,这一年多来从未召见过侯府里的任何人,就连新岁之时,侯府主动递来的拜帖也被她给拒了。无论是顾元启娶妻还是顾珍出嫁,她都只是不咸不淡的送份贺礼,不过于寒碜,也不见多用心。
显然,永定侯府的那一帮子人对顾瑾与他们之间的隔阂也是心知肚明。若顾瑾进宫后只是个不得宠的摆设,他们也不觉有什么妨碍。但随着顾瑾的地位愈发稳固,圣宠不绝,甚至还生下了皇子,就容不得他们不慌乱了。
怕顾瑾会心怀记恨,更怕侯府沾不上宠妃的荣光。
急于见顾瑾,便是有一笑泯恩仇,与她修好的打算。
小怀宸听见秋彤说的那声六皇子,也松开了怀里的小狗,朝她望来,一副认真听着的模样,惹得顾瑾没忍住笑出了声。
这孩子,已经懂得了六皇子是在叫他,他若愿意理会这人,就会不错眼地盯着人家看,若不想理会,就全当是耳旁风,连头都不抬,假装听不懂。
也是个心眼多的。
“祖母都跟着入宫了,便是打定了主意一定要见着我了。”
也难为他们如此一番折腾了。
老夫人那腿脚,走出福寿堂的院门都要歇两歇,还要穿上诰命服饰,颤巍巍的拄着拐杖进宫,这一把老骨头当真是物尽其用了。
但有一说一,顾老夫人亲自出马,顾瑾还真是不得不见。
毕竟就算是贵妃,也要重孝道的。年事已高,身子也不康健的祖母亲自入宫拜见,若她还闭门不见,宣扬出去也遭人非议。
顾瑾叹道:“我这祖母和几个叔母啊,市井泼皮的手段,被他们用的明明白白。”
被人逼迫着的感觉可不算太好,所幸这回顾瑾也没打算避而不见,这一遭,也算是合了双方的心思。
“那就让她们来,也让我好好瞧瞧,她们的嘴脸有没有改变。”
……
前朝也确如赵昭仪所说,没过几日,弹劾永定侯的奏章就被当朝呈到了皇帝面前。罪名是勾结上峰,于官员升迁考绩之中堂而皇之的弄虚造假,更是横行敛财,收受贿赂,所得金银珍宝无数。
此参奏一出,顾丛頫便一头冷汗的出列跪倒在地,口中高呼:“陛下,臣冤枉!”
皇帝没有立时作声,只眯着眼睛俯看着他。殿内众人皆察觉到了皇帝的不悦,没人敢吱声,沉寂的气氛叫顾丛頫更加地汗如雨下,脸色都白了。
近来的宴饮上,因着侯府一门两妃的事情,顾丛頫颇受众人追捧奉承。
原本他还暗自气闷顾瑾抢了自己女儿的风头,但听人捧了几句,想着顾瑾也是永定侯府出去的姑娘,更是他的亲侄女,就有些飘飘然了。
大家说的也有道理啊,两个皇子都有他们顾家的血脉,在储君之争上,永定侯府的赢面就是比齐国公府要大上许多。
更何况皇后被收了金印册宝,明显见恶于皇帝,而他们府上出了个受宠的贵妃,这般局势,怎么就不能铆足了劲争一争了?
无论五皇子和六皇子哪个上位,永定侯府不都能得利?当然,自然还是五皇子上位更好,亲外孙,更能和自己一条心。
顾丛頫想得很美,又听了些狐朋狗友的怂恿,想要与齐国公府斗,就要先有实权,往上升迁。于是他也确实如此做了,暗中疏通了关系,打点好上峰,想要往前走一步。
没成想御史竟然会弹劾自己!顾丛頫美梦醒了大半,恨御史们多管闲事,更恨自己莽撞。
是他自己太心急了,也高估了自己的能耐。
冷寂的大殿内,皇帝晾了顾丛頫好一会儿,才不紧不慢的开口道:“卿家既是喊冤,不如就来当着文武百官与朕的面说说,何冤之有?难不成是御史所奏不实?”
顾丛頫本来就不是个多有胆量的人,刚刚也只是下意识的跪地喊冤,如今让他为自己分辩,他又哪里能想出什么说辞?脑子里早就是一团浆糊。
“臣……臣……”
仿佛大殿上所有的目光都聚在了自己的身上,就在他快绷不住想要认罪的时候,吏部尚书出列奏道:“陛下!臣可为永定侯作证。”
吏部尚书呈上了考绩录,由皇帝过目:“陛下容禀,永定侯在任期间,虽无大的功绩,却可算是兢兢业业,从未出过纰漏,且任职已满八年,无论是才学还是德行,都可评个上等。其上峰和属官也对永定侯赞不绝口,经由其上峰举荐,臣等多番商议后,考绩之上才定下了上上等。”
“吏部行事清正严明,从无偏颇可言,诬告永定侯,就是在损我吏部的清名,还请陛下明鉴!”
“此外,臣还有一本要参!”
吏部尚书又从怀中取出一本奏折,双手高捧道:“臣参,齐国公收买御史,借肃清朝堂之名,行党争之实,勾连朋党,愚弄圣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