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荣华录 第66节
虽然她没有为皇帝分忧的能力,但总能不叫他太过孤独。
皇帝看懂了小姑娘的意思,欣慰道:“好,陪着朕,朕也陪着娇娇。”
他有些情动,压着小姑娘红润的嘴唇缠磨了好一番,直到顾瑾有些喘不过气来才停下。
“朕跟你说这些,是想告诉你,不必多敬重皇后,恒王不会有继朕皇位的可能,皇后也永远成不了太后。”
恒王才智皆属平庸,又有齐国公府做母族,任他在朝堂再活跃,可在皇帝心里,他早就被从储位之争中除名了。
“娇娇,你太乖顺了,现在放皇后出来,朕只怕你会被她欺负。”
错过了当初的契机,再想废后,就要等皇后和齐国公府自乱阵脚,犯下大错的那一日。而在此之前,保护小姑娘最稳妥的方式,就是寻个借口将皇后暂且软禁起来。
皇帝可谓是处处周到。
顾瑾当真觉得,自己在皇帝这里,就像个易碎的瓷瓶,皇帝小心的有些过了头。
“那陛下还能一直关着皇后不成?就算您有此意,皇后也不能一直‘称病不愈’呀。”
皇帝沉吟道:“总要等你彻底站稳脚跟才行。”
二人这个晌午半分睡意也无,再缠下去,皇帝只怕自己会温香软玉在怀,把持不住。偏偏这小姑娘今早来了月事,不能碰,只能忍着。
偏顾瑾仗着这点更加有恃无恐了起来,在她有意撩拨下,皇帝早早回了勤政殿,只余下顾瑾一个人在榻上暗中偷笑。
*
宫中的日子虽小有波澜,但比之顾瑾所想还是要平顺许多。
最开始她只需每日往寿康宫和勤政殿里跑一跑,哄哄太后,再陪陪皇帝,衣食住行都被宫人们操持的妥妥当当,宫妃们尚在观望,不敢来打扰她。
没有烦心的人,烦心的事,日子过得比在侯府还自在,以至于顾瑾整个人都惫懒了许多。
最后还是长公主忍不下去了,一溜烟的冲到勤政殿,将正在浓情蜜意的二人逮了个正着,身后还跟着十来个婢女,每人手里都是一大摞账册。
“陛下和贵妃娘娘这是正忙着呢?臣是不是来的不是时候,打扰二位的雅兴了?不如臣先告退?”
这话说得阴阳怪气的,更别说长公主还翻了他们一眼,二人再想装傻也能看出长公主是来找茬的。
皇帝抵着拳头咳了一声,正着脸色道:“皇姐怎么来了?”
“我怎么来了?”长公主冷笑,由着林常青殷勤的为她搬来了椅子,撩袖坐下,含怒带怨道:“您说我怎么来了?再不来,陛下是不是都要把我忘到脑后了?”
“您当我是长工?还是您的大管家?”
这两个人新婚燕尔,好不黏腻,自己却辛辛苦苦的在公主府里做苦力。
她原以为等顾瑾入了宫,内侍省的差事她就可以甩手了,苦日子也算有盼头了。谁知这一等就是一个多月,皇帝还是半点动静都没有,似是把这事儿忘了一般。
长公主实在忍不住了,直接气冲冲的带着账本就进了宫。
“陛下,这内侍省我也代管了半年多了,但我这宫外之人,管着内宫的事儿,也实在是不成规矩,我更是力不从心。您瞧,贵妃看着就是能干的,不如就交给贵妃试试?”
左右这掌管后宫的权力皇帝是打算留给顾瑾的,趁早接手也能在各处培养好得用的心腹,不是更好?
顾瑾听得一愣,连忙道:“不行的,我怎么行呢?”
她连如何打理铺子都是秋彤教的,内侍省与外面的铺面可不一样,只会更复杂,顾瑾可不敢称自己有这本是。
“能者多劳,还是殿下管着吧。”
长公主斜了她一眼,道:“叫什么殿下,跟你说几回了,要叫皇姐。”
“再者说,怎么就不行了,宫务与内宅的事情没什么不同,虽场面大了些,但有各司各处的女官和内侍帮忙,你只负责从中调度管辖便好,简单的很。”
顾瑾:“……”
这话可就有些自相矛盾了,刚刚还埋怨皇帝将她当做长工呢,怎么一转头就又简单了?
长公主没给她开口的机会,转而对着皇帝道:“陛下,您说是不是?”
反正这烂摊子她是不愿意管了,往日里她只喝喝酒,听听曲儿,身边佳人作伴,畅意自在。接过了内侍省后,整日出入公主府的都是内侍或者尚宫。
睁眼是看不完的账本,闭眼是哪司哪处又出了什么岔子,没一日有个消停。
皇帝确实在考虑这事,内侍省是要交给顾瑾来打理,但猛然接过担子,怕她会适应不了。
“不如再辛苦皇姐一些时日,先将尚仪局和尚食局交给贵妃打理,待她处理的得心应手后,再接手旁的也不迟。”
顾瑾睁大眼睛,看着皇帝时满是不可思议,似是在说您怎么答应了?
长公主也皱着眉,六局只推出去两个,显然也不算满意。
两个女人,没一个因这安排而感到高兴的。
皇帝更觉头痛,往日里香饽饽一样的宫务大权,倒落得个两相嫌弃的地步。
他抚了抚小姑娘的发髻,柔声道:“你先在这稍等,朕出去与皇姐单独说两句。”
顾瑾就这么看着二人出去了,没过一会儿,两人就又回来了。
只不过这回长公主面上再无不满,只笑眯眯的留下了两摞账册,道:“我细想了一番,陛下说的确实有道理,那就先这么办吧。尚食局和尚仪局,就交给贵妃了,其它的暂且还是由我代劳。”
“你刚接手,若有什么不懂的,尽管叫人来问我。”
两个人不过是出去一趟,再回来时,似乎都不约而同的忘了顾瑾刚刚的推拒,三言两语就将事情敲定。
顾瑾愣住,看着长公主风风火火的来,又风风火火的走,只留下高高的两摞账册……
第114章 这是哪位?
顾瑾的眼神惊讶中带着几分迷茫,显然不知这两人到底商定了什么,怎么莫名其妙的,自己就要接掌两局,打理起宫务来了?
可是……她完全不会啊!
“您……您这是跟长公主都说了什么?”
皇帝笑了笑,安抚道:“娇娇只管放心接着,早前派给你的宫人,多是由宫中六局六司里选出来的,忠心足够,更算顶用。”
“您真信得过臣妾?”
顾瑾有点儿没自信,或许是没想着她能嫁给哪家做宗妇,管理中馈这一门世家女子必学的功课,李氏却从不曾教过她。
谁知如今她却要帮着长公主管起这大晋朝最大的中馈来了。
“如何信不过?”皇帝道:“傻姑娘,人不是生而知之的,你只是缺了些经验,等迈出这一步,朕相信,你会做的比任何人都好。”
皇帝并不想将顾瑾养成娇贵的笼中雀鸟,只能靠着自己的投食与呵护过活。年纪上的差距,注定了自己会先她一步离去。
正因如此,顾瑾便要有自己的羽翼,起码要能护住她的余生安稳。
内侍省的大权,她要慢慢拿稳才行。
……
皇帝说她会比别人做的更好,那似乎就真的不会太差?
被皇帝这么一哄,最后迷迷糊糊的,顾瑾还真把账册都搬回了玉清宫。
只是等她铺开阵仗,正要去看时,德妃宫中便来人报信了,说是裕王妃临盆,正在生产。
裕王妃产期偏早,这又是裕王的嫡长子,就算太医再三说过一切正常,德妃还是紧张,特意去跟太后求了恩典,将裕王妃留在宫中生产。
顾瑾听见的时候先是一怔,随后才反应了过来,皇后如今正在禁足,宫里除了太后,位分最高的的就是自己,这‘儿媳’生产,自然要请她去坐镇。
让一个刚满十六的,什么都不懂的,去守着孕妇生产,别说顾瑾自己了,就连秋彤也神情无奈。
“去还是要去的,好在裕王妃还有德妃这个亲婆母在,生产时遇上什么紧急的情况,也不用您来拿主意,您只管去坐着,全当自己是个吉祥物就好。”
顾瑾揉了揉眉心,起身去了德妃的荣庆宫。
接生的稳婆是早就预备好的,产期也如太医所预料一般,荣庆宫内准备的有条不紊,顾瑾到时,这才发现除了贤妃外,各宫的妃嫔差不多都到齐了。
产房内暂时还没什么动静,德妃守在外面,面上焦急,见到顾瑾后,神情微有些歉然道:“劳烦贵妃妹妹了,我本想着妹妹还没生产过,就不请妹妹过来了,但宫中是个讲规矩的地方,我实在是不好越过妹妹去。”
“不然妹妹坐下喝盏茶,便先回去吧?等孩子生下来了,我再派人去玉清宫告知一声。”
德妃面上足够客气,但顾瑾却不好走,她要是真听劝的转身走了,稍后宫里就会传出她做事没分寸的闲话来。
顾瑾只笑了笑,道:不算什么劳烦,裕王妃生产,我自然是要来看顾些的。”
她抬了抬手,身后的司兰将东西奉了上来。
“这是一根百年老参,有补气培元之效,我特意带来了,赠予裕王妃。”
“若裕王妃生产时力有不逮,切一片含着是极好的。”
“当然,今日用不上才是最好,产后亦可用来给裕王妃补身子。”
说完,顾瑾又吩咐道:“司兰,先去拿给太医验一验,务必要一切稳妥才能交给德妃姐姐。”
年份过百的人参稀少,都是关键时候保命的良药,尤其是眼下这根,品相可不止一百年,少说三四百年是有了的,自然也是皇帝私下里给顾瑾的好东西。
德妃惊喜极了,连连道谢,请顾瑾去上位落座。
只是在场的诸位却不是所有人都对顾瑾足够尊敬和善,有人见她送人参,便在下面窃窃私语道:“这裕王妃刚进产房,就送了吊命的人参过来,东西虽贵重,但意头可不好吧?”
顾瑾循着声看去,就见到了目光躲闪的徐修容。
她这一个多月在宫里也不是白待的,虽说还没人敢去玉清宫拜访,但在太后那边见过众人几次,回去后又对着画像比对,早就能将她们的脸和人彻底对上了,就连家世背景都了解的清清楚楚。
说来这徐修容也曾是皇帝继位后,得过一段时间恩宠的,与贤妃一样,是被朝臣推举入宫的。
她与贤妃前后脚被召进宫,位分上平起平坐,出身也旗鼓相当,更是差不多时日有了孕信,若非她的孩子最终没能保住,或许现在也如贤妃一般晋封四妃了。
对于她的言语讽刺,顾瑾心中也有些惊讶。
两人并没什么切实的冲突,顾瑾初时知道那没保住的皇嗣时,还曾为了徐修容稍感惋惜,却没想到人家早就看自己不顺眼了。
*
在场众人纷纷等着看顾瑾的反应。
这位贵妃与皇帝一样,都不爱逛御花园,没给她们偶遇的机会。
每每在寿康宫见到时,太后也都在场。有太后明显的偏爱与回护,自然是没人敢试探她的脾性。
如今好不容易太后和皇帝都不在,又有人主动出头,不正是看清顾瑾的好时机么?
可以说,顾瑾今日是如何应对的,间接决定了妃嫔们日后对她的态度。
众目睽睽之下,顾瑾并不见慌乱,只目光淡淡地斜了徐修容一眼,虽知道她是谁,却不直言,反而漫不经心的问着身边伺候的秋彤,一副没把她放在心上的样子:“这宫里的姐妹多,一些个不起眼的,本宫实在记不住。秋姑姑,你来告诉本宫,说话的这是哪位?”
皇帝看懂了小姑娘的意思,欣慰道:“好,陪着朕,朕也陪着娇娇。”
他有些情动,压着小姑娘红润的嘴唇缠磨了好一番,直到顾瑾有些喘不过气来才停下。
“朕跟你说这些,是想告诉你,不必多敬重皇后,恒王不会有继朕皇位的可能,皇后也永远成不了太后。”
恒王才智皆属平庸,又有齐国公府做母族,任他在朝堂再活跃,可在皇帝心里,他早就被从储位之争中除名了。
“娇娇,你太乖顺了,现在放皇后出来,朕只怕你会被她欺负。”
错过了当初的契机,再想废后,就要等皇后和齐国公府自乱阵脚,犯下大错的那一日。而在此之前,保护小姑娘最稳妥的方式,就是寻个借口将皇后暂且软禁起来。
皇帝可谓是处处周到。
顾瑾当真觉得,自己在皇帝这里,就像个易碎的瓷瓶,皇帝小心的有些过了头。
“那陛下还能一直关着皇后不成?就算您有此意,皇后也不能一直‘称病不愈’呀。”
皇帝沉吟道:“总要等你彻底站稳脚跟才行。”
二人这个晌午半分睡意也无,再缠下去,皇帝只怕自己会温香软玉在怀,把持不住。偏偏这小姑娘今早来了月事,不能碰,只能忍着。
偏顾瑾仗着这点更加有恃无恐了起来,在她有意撩拨下,皇帝早早回了勤政殿,只余下顾瑾一个人在榻上暗中偷笑。
*
宫中的日子虽小有波澜,但比之顾瑾所想还是要平顺许多。
最开始她只需每日往寿康宫和勤政殿里跑一跑,哄哄太后,再陪陪皇帝,衣食住行都被宫人们操持的妥妥当当,宫妃们尚在观望,不敢来打扰她。
没有烦心的人,烦心的事,日子过得比在侯府还自在,以至于顾瑾整个人都惫懒了许多。
最后还是长公主忍不下去了,一溜烟的冲到勤政殿,将正在浓情蜜意的二人逮了个正着,身后还跟着十来个婢女,每人手里都是一大摞账册。
“陛下和贵妃娘娘这是正忙着呢?臣是不是来的不是时候,打扰二位的雅兴了?不如臣先告退?”
这话说得阴阳怪气的,更别说长公主还翻了他们一眼,二人再想装傻也能看出长公主是来找茬的。
皇帝抵着拳头咳了一声,正着脸色道:“皇姐怎么来了?”
“我怎么来了?”长公主冷笑,由着林常青殷勤的为她搬来了椅子,撩袖坐下,含怒带怨道:“您说我怎么来了?再不来,陛下是不是都要把我忘到脑后了?”
“您当我是长工?还是您的大管家?”
这两个人新婚燕尔,好不黏腻,自己却辛辛苦苦的在公主府里做苦力。
她原以为等顾瑾入了宫,内侍省的差事她就可以甩手了,苦日子也算有盼头了。谁知这一等就是一个多月,皇帝还是半点动静都没有,似是把这事儿忘了一般。
长公主实在忍不住了,直接气冲冲的带着账本就进了宫。
“陛下,这内侍省我也代管了半年多了,但我这宫外之人,管着内宫的事儿,也实在是不成规矩,我更是力不从心。您瞧,贵妃看着就是能干的,不如就交给贵妃试试?”
左右这掌管后宫的权力皇帝是打算留给顾瑾的,趁早接手也能在各处培养好得用的心腹,不是更好?
顾瑾听得一愣,连忙道:“不行的,我怎么行呢?”
她连如何打理铺子都是秋彤教的,内侍省与外面的铺面可不一样,只会更复杂,顾瑾可不敢称自己有这本是。
“能者多劳,还是殿下管着吧。”
长公主斜了她一眼,道:“叫什么殿下,跟你说几回了,要叫皇姐。”
“再者说,怎么就不行了,宫务与内宅的事情没什么不同,虽场面大了些,但有各司各处的女官和内侍帮忙,你只负责从中调度管辖便好,简单的很。”
顾瑾:“……”
这话可就有些自相矛盾了,刚刚还埋怨皇帝将她当做长工呢,怎么一转头就又简单了?
长公主没给她开口的机会,转而对着皇帝道:“陛下,您说是不是?”
反正这烂摊子她是不愿意管了,往日里她只喝喝酒,听听曲儿,身边佳人作伴,畅意自在。接过了内侍省后,整日出入公主府的都是内侍或者尚宫。
睁眼是看不完的账本,闭眼是哪司哪处又出了什么岔子,没一日有个消停。
皇帝确实在考虑这事,内侍省是要交给顾瑾来打理,但猛然接过担子,怕她会适应不了。
“不如再辛苦皇姐一些时日,先将尚仪局和尚食局交给贵妃打理,待她处理的得心应手后,再接手旁的也不迟。”
顾瑾睁大眼睛,看着皇帝时满是不可思议,似是在说您怎么答应了?
长公主也皱着眉,六局只推出去两个,显然也不算满意。
两个女人,没一个因这安排而感到高兴的。
皇帝更觉头痛,往日里香饽饽一样的宫务大权,倒落得个两相嫌弃的地步。
他抚了抚小姑娘的发髻,柔声道:“你先在这稍等,朕出去与皇姐单独说两句。”
顾瑾就这么看着二人出去了,没过一会儿,两人就又回来了。
只不过这回长公主面上再无不满,只笑眯眯的留下了两摞账册,道:“我细想了一番,陛下说的确实有道理,那就先这么办吧。尚食局和尚仪局,就交给贵妃了,其它的暂且还是由我代劳。”
“你刚接手,若有什么不懂的,尽管叫人来问我。”
两个人不过是出去一趟,再回来时,似乎都不约而同的忘了顾瑾刚刚的推拒,三言两语就将事情敲定。
顾瑾愣住,看着长公主风风火火的来,又风风火火的走,只留下高高的两摞账册……
第114章 这是哪位?
顾瑾的眼神惊讶中带着几分迷茫,显然不知这两人到底商定了什么,怎么莫名其妙的,自己就要接掌两局,打理起宫务来了?
可是……她完全不会啊!
“您……您这是跟长公主都说了什么?”
皇帝笑了笑,安抚道:“娇娇只管放心接着,早前派给你的宫人,多是由宫中六局六司里选出来的,忠心足够,更算顶用。”
“您真信得过臣妾?”
顾瑾有点儿没自信,或许是没想着她能嫁给哪家做宗妇,管理中馈这一门世家女子必学的功课,李氏却从不曾教过她。
谁知如今她却要帮着长公主管起这大晋朝最大的中馈来了。
“如何信不过?”皇帝道:“傻姑娘,人不是生而知之的,你只是缺了些经验,等迈出这一步,朕相信,你会做的比任何人都好。”
皇帝并不想将顾瑾养成娇贵的笼中雀鸟,只能靠着自己的投食与呵护过活。年纪上的差距,注定了自己会先她一步离去。
正因如此,顾瑾便要有自己的羽翼,起码要能护住她的余生安稳。
内侍省的大权,她要慢慢拿稳才行。
……
皇帝说她会比别人做的更好,那似乎就真的不会太差?
被皇帝这么一哄,最后迷迷糊糊的,顾瑾还真把账册都搬回了玉清宫。
只是等她铺开阵仗,正要去看时,德妃宫中便来人报信了,说是裕王妃临盆,正在生产。
裕王妃产期偏早,这又是裕王的嫡长子,就算太医再三说过一切正常,德妃还是紧张,特意去跟太后求了恩典,将裕王妃留在宫中生产。
顾瑾听见的时候先是一怔,随后才反应了过来,皇后如今正在禁足,宫里除了太后,位分最高的的就是自己,这‘儿媳’生产,自然要请她去坐镇。
让一个刚满十六的,什么都不懂的,去守着孕妇生产,别说顾瑾自己了,就连秋彤也神情无奈。
“去还是要去的,好在裕王妃还有德妃这个亲婆母在,生产时遇上什么紧急的情况,也不用您来拿主意,您只管去坐着,全当自己是个吉祥物就好。”
顾瑾揉了揉眉心,起身去了德妃的荣庆宫。
接生的稳婆是早就预备好的,产期也如太医所预料一般,荣庆宫内准备的有条不紊,顾瑾到时,这才发现除了贤妃外,各宫的妃嫔差不多都到齐了。
产房内暂时还没什么动静,德妃守在外面,面上焦急,见到顾瑾后,神情微有些歉然道:“劳烦贵妃妹妹了,我本想着妹妹还没生产过,就不请妹妹过来了,但宫中是个讲规矩的地方,我实在是不好越过妹妹去。”
“不然妹妹坐下喝盏茶,便先回去吧?等孩子生下来了,我再派人去玉清宫告知一声。”
德妃面上足够客气,但顾瑾却不好走,她要是真听劝的转身走了,稍后宫里就会传出她做事没分寸的闲话来。
顾瑾只笑了笑,道:不算什么劳烦,裕王妃生产,我自然是要来看顾些的。”
她抬了抬手,身后的司兰将东西奉了上来。
“这是一根百年老参,有补气培元之效,我特意带来了,赠予裕王妃。”
“若裕王妃生产时力有不逮,切一片含着是极好的。”
“当然,今日用不上才是最好,产后亦可用来给裕王妃补身子。”
说完,顾瑾又吩咐道:“司兰,先去拿给太医验一验,务必要一切稳妥才能交给德妃姐姐。”
年份过百的人参稀少,都是关键时候保命的良药,尤其是眼下这根,品相可不止一百年,少说三四百年是有了的,自然也是皇帝私下里给顾瑾的好东西。
德妃惊喜极了,连连道谢,请顾瑾去上位落座。
只是在场的诸位却不是所有人都对顾瑾足够尊敬和善,有人见她送人参,便在下面窃窃私语道:“这裕王妃刚进产房,就送了吊命的人参过来,东西虽贵重,但意头可不好吧?”
顾瑾循着声看去,就见到了目光躲闪的徐修容。
她这一个多月在宫里也不是白待的,虽说还没人敢去玉清宫拜访,但在太后那边见过众人几次,回去后又对着画像比对,早就能将她们的脸和人彻底对上了,就连家世背景都了解的清清楚楚。
说来这徐修容也曾是皇帝继位后,得过一段时间恩宠的,与贤妃一样,是被朝臣推举入宫的。
她与贤妃前后脚被召进宫,位分上平起平坐,出身也旗鼓相当,更是差不多时日有了孕信,若非她的孩子最终没能保住,或许现在也如贤妃一般晋封四妃了。
对于她的言语讽刺,顾瑾心中也有些惊讶。
两人并没什么切实的冲突,顾瑾初时知道那没保住的皇嗣时,还曾为了徐修容稍感惋惜,却没想到人家早就看自己不顺眼了。
*
在场众人纷纷等着看顾瑾的反应。
这位贵妃与皇帝一样,都不爱逛御花园,没给她们偶遇的机会。
每每在寿康宫见到时,太后也都在场。有太后明显的偏爱与回护,自然是没人敢试探她的脾性。
如今好不容易太后和皇帝都不在,又有人主动出头,不正是看清顾瑾的好时机么?
可以说,顾瑾今日是如何应对的,间接决定了妃嫔们日后对她的态度。
众目睽睽之下,顾瑾并不见慌乱,只目光淡淡地斜了徐修容一眼,虽知道她是谁,却不直言,反而漫不经心的问着身边伺候的秋彤,一副没把她放在心上的样子:“这宫里的姐妹多,一些个不起眼的,本宫实在记不住。秋姑姑,你来告诉本宫,说话的这是哪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