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荣华录 第63节
抱孙子和抱曾孙还是不同的,前头四个皇子俱已成年,三皇子,四皇子也已经指好了亲,只待王府建成就能迎妻妾进门了。
到时候曾孙也会如雨后春笋般,越冒越多,没什么可稀奇的。
但死心眼的皇帝可就只认准了这姑娘,想抱孙子,只能看顾瑾一个。
顾瑾有些害羞,太后也就没再明着催她,免得给小姑娘太大压力,转而道:“装扮完了,就同哀家一道出去吧,可不能耽误了咱们贵妃的好日子。”
顾瑾低声应是,亲自扶着太后从后殿而出,去往前厅。
此时各宫的妃嫔都已经来齐了,且不止妃嫔们,就连裕王妃,恒王妃以及嘉宁公主都在场,连同最小的五皇子也缩在贤妃跟前。
见到太后出来,众人齐齐起身请安参拜。
太后由顾瑾扶着在罗汉床上坐好,这才出声叫了起,随即又拍了拍顾瑾的手道:“好孩子,不是她们无礼,而是这册封礼的流程还没走,等你一会儿拿了金印,册宝,再叫她们参拜不迟。”
众人齐齐变了脸色。
按理说顾瑾如今已经是贵妃了,刚刚她与太后共同出来的时候,是受得起众妃行礼的,但整个屋内都没人吱声,显然是想着含混过去。
太后这话又哪里是为她们做解释,分明是在有意提点,暗暗指责众人的无礼。
德妃笑呵呵的站起身,屈膝朝着顾瑾一拜,打着圆场道:“太后娘娘恕罪,也请昭贵妃妹妹勿怪,实在是臣妾一时疏忽,竟忘了这一茬了,也没能给宫中诸位姐妹们做个样子。”
太后没理会她,只吩咐了宣召使开始。
与封妃的流程大差不差,顾瑾叩谢过后接下了册宝,金印,任由无数复杂的目光在自己身上来回打量,待她再度回到太后身边时,就已经是名正言顺的贵妃了。
这一回就轮到众妃参拜了,低位份的妃嫔如上回那般一一行了礼,德妃也行了半礼,只贤妃走上前时,脸色僵硬的厉害。
她这两天躲在宜祥宫里不敢出门,生怕被人笑话。
连日来吃不好睡不好,心中气闷郁结,糟糕的面色就连脂粉都已掩盖不住了。
原本今天的册封礼她也是想称病告假的,但想想因称病而被困在凤仪宫里的皇后,又只能腆着脸出来。
贤妃往常在顾瑾面前高昂着的头颅终于低下了,低眉垂眼地行礼:“昭贵妃娘娘。”
德妃还舍得出面子,能热乎乎的叫声贵妃妹妹,贤妃却叫不出来。那声妹妹反而更像是在嘲讽自己的无能,分明比顾瑾早进宫这么多年,又有家族鼎力相助,偏就被她压了一筹,怎么想都像是个笑话……
她也真就是宫中的一大笑话,刚刚太后没来时,就有低位的嫔妃敢笑话她,拐弯抹角地说自己是沾了伯父的光,更是顾瑾以前年岁小,这才有了她入宫的机会。
现如今顾瑾长大了,真正的英烈之女近在眼前,皇帝自然也明白该把尊荣给谁。
永定侯,贤妃。在外人看来,这所有的殊荣,都是他们二房白捡的便宜。
贤妃神情恍惚的看着顾瑾,正一品妃的翟衣样式大体相同,但贵妃的翟衣颜色却是深红,头冠也比余下三妃的精巧贵气。这些细微的差别,似是远远的将她们的距离拉开,再难企及。
而最难企及的,不是位份,而是她盛极的容貌。
十六岁的年纪,正是花儿一般,年轻精致的面庞说句沉鱼落雁也不为过,这几日接连侍寝后,更是叫她飞快的从女孩儿蜕变成了女人,眼角眉梢是难以掩盖的妩媚风情。
这样的年纪,这样的姿色,又有哪个君王会不喜欢呢?
“贤妃姐姐?”顾瑾仍旧称贤妃一声姐姐,算是全了同族所出的情分。
贤妃回过神,见顾瑾正锁着眉头,这才发觉自己仍旧半蹲着身子,维持着行礼的姿态。她连忙起身,神情尴尬:“是臣妾走神了。”
众人目光闪烁,她这走神,活像是在跟顾瑾示威一般。
太后本想训斥两句,但看贤妃的面色确实不好,也知她怕是一时难以接受被族妹压了位份的事情,索性便摆了摆手,在人前给她留了面子:“下去吧,若是身子不舒坦,也不必逞强过来请安,待会儿哀家着人给你送些滋补的药材过去,好好养一养气色。”
贤妃谢了恩后沉默地退下。
随后,便是裕王妃和恒王妃上前参拜了。
两人的礼数周全,也不曾出什么差错,顾瑾叫宫人奉上了对玲珑翡翠镯来,笑的温和:“虽不确定今日能不能见着你们,但礼本宫是提前备下了的,本宫没什么好东西,只这对镯子品相不错,便就给你们二人一人一只罢。”
这镯子是秋彤并着几位姑姑一同挑的,乃是从皇帝私库里流到顾瑾这儿来的东西,拿得出手,样式还一模一样,不会叫人觉得厚此薄彼。
第108章 姨母还是母妃
太后笑她:“你这丫头,一碗水倒是端的平,这礼送的可真是省事。”
顾瑾只坐在太后身边,亲昵的为她捶着肩膀,道:“臣妾这也是没法子,都是陛下的儿媳,您的孙媳,偏与臣妾差不多的年岁,臣妾这个刚当了长辈的,也很惊惶呢。”
她丝毫不避讳自己年纪小的事实。
本来也只是虚担了个辈分,实在没必要用条条框框将自己生生圈起来,妄图做出格外威严的模样。若真那般,或许在外人眼里,自己便如那偷穿了大人衣裳的顽童,看着不伦不类,幼稚可笑。
倒不如就像现在这般自在些,若真有做的不妥当的地方,旁人顶多说上一句——还是太年轻,缺了些阅历。
太后被她逗得开怀:“你这丫头,还说什么惊惶,哀家看你可是半点儿不见惊惶。”
“放心,哀家总不能叫你吃了亏去,给了小辈们赏赐便算是尽到心意了。等过后,哀家再送你些,叫你将自己的小金库给填补上。”
众人看的牙酸,平常只知太后慈蔼,但对她们笑时总觉得隔了一层,偏对着贵妃就亲昵了许多,喜爱的神情半点不见掺假。
细微之处,足见亲疏之别。
在场余下的晚辈只剩嘉宁公主和五皇子萧承翊没参拜了。
嘉宁公主是中宫嫡出,宫中妃嫔虽尽都是她庶母,她也仰仗着身份不曾对任何人行过礼,此时自然也不愿意上前,至于萧承翊,则是躲在贤妃膝前,只悄悄偷看顾瑾,不敢出来。
太后越过了嘉宁公主,直接看向五皇子:“翊儿,来皇祖母这。”
萧承翊探出头,手指还抓着贤妃的衣袖不放,待到贤妃朝他点头示意,他这才小步走到了太后跟前。
太后声音温和地问道:“翊儿这几日都学了什么?”
萧承翊已经跟着几位兄长去集贤殿进学了,只是他年纪小,与兄长们的进度相差太多,皇帝便只能单独点了位学识渊博的翰林做他夫子。
“回皇祖母,孙儿学了,学了礼记,少仪篇,夫子还让孙儿每日都练五张大字。”
皇帝不满贤妃对皇子的溺爱,早前就将萧承翊单独挪到了集贤殿的后殿去,打发走自幼陪他的乳母和宫人,重新从内侍省调来了严苛的教养姑姑,教导着五皇子的一言一行,除了每月初一,十五的请安,不允许他与贤妃母子相见。
就这样规束了将近一年,萧承翊总算不用走哪儿都叫人抱着了,虽然还是有些腼腆胆小,但总不会一害怕就当众哭闹了,礼数上很有长进。
太后还是心疼孙儿的,知他小小年纪就要独居,也忍不住多叮咛了两句:“读书要用功,但也要顾好自己的身体,要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叫你父皇和母妃安心。”
萧承翊听话的点了点头,太后这才将他往顾瑾身前推了推,道:“快去拜见昭贵妃。”
这也是顾瑾第一次见到萧承翊。
以往李氏提起自己有个皇子的外孙时总是一脸的得意,她听得多了,便也难有好感,只以为这金尊玉贵的孩子也如顾珍一般,是个被宠的毫无分寸的。
然而今日见过,却是自己想的狭隘了。
萧承翊身上并没沾染上什么坏毛病,反而看着有些内向,站在自己身前还没说话就先红了脸。
“拜见昭贵妃娘娘。”
顾瑾对个懵懂的孩子实在难生出厌恶,伸手将他扶起,拥在身前,拿过了宫人奉上来的玉佩道:“这是我给承翊的礼物,承翊自己收好。”
王妃送玉镯,皇子送玉佩,这可真是谁都挑不出理来了。
顾瑾亲自帮他系在腰间,萧承翊看了好一会儿,才道:“谢昭贵妃娘娘。”
顾瑾只笑着摸了摸他的头。
只可惜并不是所有人都想看她应对的如此从容。
“不愧是血亲呐,平常只觉得五弟长得既不像贤妃,也不像父皇,今日这一看才发现,是长得像了昭贵妃呢。”
众人抬头,就见说话的正是坐在左侧首位的嘉宁公主。
嘉宁公主碰触到顾瑾的目光,只微扬着眉,神情暗含几分倔强:“说起来,五弟是该叫昭贵妃一声母妃才是,但若按着永定侯府那边算,又似乎该叫一声姨母。”
“昭贵妃娘娘,要您说,该让五弟叫什么才好呢?”
屋内的气氛霎时沉闷下来,谁都知道嘉宁公主是在有意挑衅,但在场的除了顾瑾和贤妃都不觉尴尬,反而都在暗中看热闹。
太后不悦的皱眉:“嘉宁!”
自见到嘉宁公主出现时,太后就料到了今天不会顺遂,故意冷着不去理会她,就是想叫她知情识趣的闭嘴。只是显然,嘉宁公主无法领悟这层意思。
她仍旧梗着脖子,心中更有委屈:“皇祖母,孙女说错了么?难道昭贵妃不是五弟的姨母?”
姐妹共侍一夫,做妹妹的上了姐夫的床榻,可真是世家贵族的好教养呢。
若是照着嘉宁公主的性子,她肯定要将这些话都说出来,当众叫顾瑾颜面尽失。但终归记挂着临走前皇后反反复复的叮嘱,她也不敢闹得太过,负了皇后所托。
其实就连那句‘是母妃还是姨母’的话她都不该说,但看着顾瑾被人高高捧着的样子,实在是没憋住,此时话说出口,也就收不回来了。
“母后,您先润润嗓子。”顾瑾适时倒了杯温茶递去,拦住了太后的话,转而看向嘉宁公主。
“既是都为陛下的妃嫔,那自然什么事都要依着皇家的规矩来,辈分自然也是,哪里还有什么姨母?至于母妃……五皇子养在贤妃膝下,称本宫一声娘娘就是,母妃就没必要叫了。”
她说完,低头细细看了看萧承翊的眉眼,与太后道:“母后,您瞧着臣妾与五皇子真有相似之处?”
早在进宫前顾瑾就想明白了与贤妃的关系,更知道有人会用姐妹共侍一夫的事情来攻讦她。
这本是避无可避的事实,也曾因此而犹豫过,若宫中没有贤妃,她可能会更快的答应了皇帝。
第109章 在说什么?
太后知道顾瑾这是不想跟嘉宁公主多计较,她能有如此胸怀,太后心中也是宽慰。
她亦没再看嘉宁公主,而是比较着顾瑾与萧承翊的眉眼,最后惊奇的发现:“是有些像!虽说不上是哪里,但这脸型轮廓,是真像了三分。”
顾瑾笑了:“那母后是没见过臣妾那兄长,他与五皇子长得才是最相像呢,都说外甥似舅,臣妾可算是见识了。”
两人都刻意避开嘉宁公主不谈,聊过了萧承翊,叫他回了贤妃身边后,太后又转而看向了裕王妃:“裕王妃这一胎快要生了吧?”
裕王妃看了眼孤零零站在屋子中央的嘉宁公主,起身答道:“已经八个多月了,太医和稳婆都来看过,说是胎位偏下,可能产期会早些,下个月中旬就要生了。”
太后一听,不免皱了眉头,关切道:“胎位偏下?太医可有说过,这种情况生产时会不会有危险?”
“快坐下说,你这身子重,别站着了。”
裕王妃这才扶着宫人的手缓缓坐下:“皇祖母放心,没什么危险的,太医说胎位偏下早些生产是正常的,许是还能比其他产妇少遭些罪呢。若真有什么风险,孙媳早就在府中安心养胎了,又哪儿敢来您这请安呢?那不是招您骂么。”
太后这才松了口气,道:“那就好,没什么危险就是最好的。你这胎怀相好,没怎么折腾过你,可见这孩子日后也会是个孝顺的。”
裕王妃抚着肚子,眼中满是将为人母的慈爱,恒王妃则是默默看着她,似有羡滟。
大家要么是安静的听着,要么是自顾自的与太后聊着,偏无一人理会嘉宁公主。这样的冷待是她第一次感受到,嘉宁公主眼眶有些发酸,这才明白了皇后为何叫她低声下气的来求情。
宫里只多了个昭贵妃,看着似乎变化不大,但其实所有人都变了,母后被软禁,父皇一连几天宿在玉清宫,就连往日对她一直都很疼爱的太后也站在了昭贵妃那边,众目睽睽之下,只将自己冷在一旁,分毫不顾及她的脸面。
到时候曾孙也会如雨后春笋般,越冒越多,没什么可稀奇的。
但死心眼的皇帝可就只认准了这姑娘,想抱孙子,只能看顾瑾一个。
顾瑾有些害羞,太后也就没再明着催她,免得给小姑娘太大压力,转而道:“装扮完了,就同哀家一道出去吧,可不能耽误了咱们贵妃的好日子。”
顾瑾低声应是,亲自扶着太后从后殿而出,去往前厅。
此时各宫的妃嫔都已经来齐了,且不止妃嫔们,就连裕王妃,恒王妃以及嘉宁公主都在场,连同最小的五皇子也缩在贤妃跟前。
见到太后出来,众人齐齐起身请安参拜。
太后由顾瑾扶着在罗汉床上坐好,这才出声叫了起,随即又拍了拍顾瑾的手道:“好孩子,不是她们无礼,而是这册封礼的流程还没走,等你一会儿拿了金印,册宝,再叫她们参拜不迟。”
众人齐齐变了脸色。
按理说顾瑾如今已经是贵妃了,刚刚她与太后共同出来的时候,是受得起众妃行礼的,但整个屋内都没人吱声,显然是想着含混过去。
太后这话又哪里是为她们做解释,分明是在有意提点,暗暗指责众人的无礼。
德妃笑呵呵的站起身,屈膝朝着顾瑾一拜,打着圆场道:“太后娘娘恕罪,也请昭贵妃妹妹勿怪,实在是臣妾一时疏忽,竟忘了这一茬了,也没能给宫中诸位姐妹们做个样子。”
太后没理会她,只吩咐了宣召使开始。
与封妃的流程大差不差,顾瑾叩谢过后接下了册宝,金印,任由无数复杂的目光在自己身上来回打量,待她再度回到太后身边时,就已经是名正言顺的贵妃了。
这一回就轮到众妃参拜了,低位份的妃嫔如上回那般一一行了礼,德妃也行了半礼,只贤妃走上前时,脸色僵硬的厉害。
她这两天躲在宜祥宫里不敢出门,生怕被人笑话。
连日来吃不好睡不好,心中气闷郁结,糟糕的面色就连脂粉都已掩盖不住了。
原本今天的册封礼她也是想称病告假的,但想想因称病而被困在凤仪宫里的皇后,又只能腆着脸出来。
贤妃往常在顾瑾面前高昂着的头颅终于低下了,低眉垂眼地行礼:“昭贵妃娘娘。”
德妃还舍得出面子,能热乎乎的叫声贵妃妹妹,贤妃却叫不出来。那声妹妹反而更像是在嘲讽自己的无能,分明比顾瑾早进宫这么多年,又有家族鼎力相助,偏就被她压了一筹,怎么想都像是个笑话……
她也真就是宫中的一大笑话,刚刚太后没来时,就有低位的嫔妃敢笑话她,拐弯抹角地说自己是沾了伯父的光,更是顾瑾以前年岁小,这才有了她入宫的机会。
现如今顾瑾长大了,真正的英烈之女近在眼前,皇帝自然也明白该把尊荣给谁。
永定侯,贤妃。在外人看来,这所有的殊荣,都是他们二房白捡的便宜。
贤妃神情恍惚的看着顾瑾,正一品妃的翟衣样式大体相同,但贵妃的翟衣颜色却是深红,头冠也比余下三妃的精巧贵气。这些细微的差别,似是远远的将她们的距离拉开,再难企及。
而最难企及的,不是位份,而是她盛极的容貌。
十六岁的年纪,正是花儿一般,年轻精致的面庞说句沉鱼落雁也不为过,这几日接连侍寝后,更是叫她飞快的从女孩儿蜕变成了女人,眼角眉梢是难以掩盖的妩媚风情。
这样的年纪,这样的姿色,又有哪个君王会不喜欢呢?
“贤妃姐姐?”顾瑾仍旧称贤妃一声姐姐,算是全了同族所出的情分。
贤妃回过神,见顾瑾正锁着眉头,这才发觉自己仍旧半蹲着身子,维持着行礼的姿态。她连忙起身,神情尴尬:“是臣妾走神了。”
众人目光闪烁,她这走神,活像是在跟顾瑾示威一般。
太后本想训斥两句,但看贤妃的面色确实不好,也知她怕是一时难以接受被族妹压了位份的事情,索性便摆了摆手,在人前给她留了面子:“下去吧,若是身子不舒坦,也不必逞强过来请安,待会儿哀家着人给你送些滋补的药材过去,好好养一养气色。”
贤妃谢了恩后沉默地退下。
随后,便是裕王妃和恒王妃上前参拜了。
两人的礼数周全,也不曾出什么差错,顾瑾叫宫人奉上了对玲珑翡翠镯来,笑的温和:“虽不确定今日能不能见着你们,但礼本宫是提前备下了的,本宫没什么好东西,只这对镯子品相不错,便就给你们二人一人一只罢。”
这镯子是秋彤并着几位姑姑一同挑的,乃是从皇帝私库里流到顾瑾这儿来的东西,拿得出手,样式还一模一样,不会叫人觉得厚此薄彼。
第108章 姨母还是母妃
太后笑她:“你这丫头,一碗水倒是端的平,这礼送的可真是省事。”
顾瑾只坐在太后身边,亲昵的为她捶着肩膀,道:“臣妾这也是没法子,都是陛下的儿媳,您的孙媳,偏与臣妾差不多的年岁,臣妾这个刚当了长辈的,也很惊惶呢。”
她丝毫不避讳自己年纪小的事实。
本来也只是虚担了个辈分,实在没必要用条条框框将自己生生圈起来,妄图做出格外威严的模样。若真那般,或许在外人眼里,自己便如那偷穿了大人衣裳的顽童,看着不伦不类,幼稚可笑。
倒不如就像现在这般自在些,若真有做的不妥当的地方,旁人顶多说上一句——还是太年轻,缺了些阅历。
太后被她逗得开怀:“你这丫头,还说什么惊惶,哀家看你可是半点儿不见惊惶。”
“放心,哀家总不能叫你吃了亏去,给了小辈们赏赐便算是尽到心意了。等过后,哀家再送你些,叫你将自己的小金库给填补上。”
众人看的牙酸,平常只知太后慈蔼,但对她们笑时总觉得隔了一层,偏对着贵妃就亲昵了许多,喜爱的神情半点不见掺假。
细微之处,足见亲疏之别。
在场余下的晚辈只剩嘉宁公主和五皇子萧承翊没参拜了。
嘉宁公主是中宫嫡出,宫中妃嫔虽尽都是她庶母,她也仰仗着身份不曾对任何人行过礼,此时自然也不愿意上前,至于萧承翊,则是躲在贤妃膝前,只悄悄偷看顾瑾,不敢出来。
太后越过了嘉宁公主,直接看向五皇子:“翊儿,来皇祖母这。”
萧承翊探出头,手指还抓着贤妃的衣袖不放,待到贤妃朝他点头示意,他这才小步走到了太后跟前。
太后声音温和地问道:“翊儿这几日都学了什么?”
萧承翊已经跟着几位兄长去集贤殿进学了,只是他年纪小,与兄长们的进度相差太多,皇帝便只能单独点了位学识渊博的翰林做他夫子。
“回皇祖母,孙儿学了,学了礼记,少仪篇,夫子还让孙儿每日都练五张大字。”
皇帝不满贤妃对皇子的溺爱,早前就将萧承翊单独挪到了集贤殿的后殿去,打发走自幼陪他的乳母和宫人,重新从内侍省调来了严苛的教养姑姑,教导着五皇子的一言一行,除了每月初一,十五的请安,不允许他与贤妃母子相见。
就这样规束了将近一年,萧承翊总算不用走哪儿都叫人抱着了,虽然还是有些腼腆胆小,但总不会一害怕就当众哭闹了,礼数上很有长进。
太后还是心疼孙儿的,知他小小年纪就要独居,也忍不住多叮咛了两句:“读书要用功,但也要顾好自己的身体,要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叫你父皇和母妃安心。”
萧承翊听话的点了点头,太后这才将他往顾瑾身前推了推,道:“快去拜见昭贵妃。”
这也是顾瑾第一次见到萧承翊。
以往李氏提起自己有个皇子的外孙时总是一脸的得意,她听得多了,便也难有好感,只以为这金尊玉贵的孩子也如顾珍一般,是个被宠的毫无分寸的。
然而今日见过,却是自己想的狭隘了。
萧承翊身上并没沾染上什么坏毛病,反而看着有些内向,站在自己身前还没说话就先红了脸。
“拜见昭贵妃娘娘。”
顾瑾对个懵懂的孩子实在难生出厌恶,伸手将他扶起,拥在身前,拿过了宫人奉上来的玉佩道:“这是我给承翊的礼物,承翊自己收好。”
王妃送玉镯,皇子送玉佩,这可真是谁都挑不出理来了。
顾瑾亲自帮他系在腰间,萧承翊看了好一会儿,才道:“谢昭贵妃娘娘。”
顾瑾只笑着摸了摸他的头。
只可惜并不是所有人都想看她应对的如此从容。
“不愧是血亲呐,平常只觉得五弟长得既不像贤妃,也不像父皇,今日这一看才发现,是长得像了昭贵妃呢。”
众人抬头,就见说话的正是坐在左侧首位的嘉宁公主。
嘉宁公主碰触到顾瑾的目光,只微扬着眉,神情暗含几分倔强:“说起来,五弟是该叫昭贵妃一声母妃才是,但若按着永定侯府那边算,又似乎该叫一声姨母。”
“昭贵妃娘娘,要您说,该让五弟叫什么才好呢?”
屋内的气氛霎时沉闷下来,谁都知道嘉宁公主是在有意挑衅,但在场的除了顾瑾和贤妃都不觉尴尬,反而都在暗中看热闹。
太后不悦的皱眉:“嘉宁!”
自见到嘉宁公主出现时,太后就料到了今天不会顺遂,故意冷着不去理会她,就是想叫她知情识趣的闭嘴。只是显然,嘉宁公主无法领悟这层意思。
她仍旧梗着脖子,心中更有委屈:“皇祖母,孙女说错了么?难道昭贵妃不是五弟的姨母?”
姐妹共侍一夫,做妹妹的上了姐夫的床榻,可真是世家贵族的好教养呢。
若是照着嘉宁公主的性子,她肯定要将这些话都说出来,当众叫顾瑾颜面尽失。但终归记挂着临走前皇后反反复复的叮嘱,她也不敢闹得太过,负了皇后所托。
其实就连那句‘是母妃还是姨母’的话她都不该说,但看着顾瑾被人高高捧着的样子,实在是没憋住,此时话说出口,也就收不回来了。
“母后,您先润润嗓子。”顾瑾适时倒了杯温茶递去,拦住了太后的话,转而看向嘉宁公主。
“既是都为陛下的妃嫔,那自然什么事都要依着皇家的规矩来,辈分自然也是,哪里还有什么姨母?至于母妃……五皇子养在贤妃膝下,称本宫一声娘娘就是,母妃就没必要叫了。”
她说完,低头细细看了看萧承翊的眉眼,与太后道:“母后,您瞧着臣妾与五皇子真有相似之处?”
早在进宫前顾瑾就想明白了与贤妃的关系,更知道有人会用姐妹共侍一夫的事情来攻讦她。
这本是避无可避的事实,也曾因此而犹豫过,若宫中没有贤妃,她可能会更快的答应了皇帝。
第109章 在说什么?
太后知道顾瑾这是不想跟嘉宁公主多计较,她能有如此胸怀,太后心中也是宽慰。
她亦没再看嘉宁公主,而是比较着顾瑾与萧承翊的眉眼,最后惊奇的发现:“是有些像!虽说不上是哪里,但这脸型轮廓,是真像了三分。”
顾瑾笑了:“那母后是没见过臣妾那兄长,他与五皇子长得才是最相像呢,都说外甥似舅,臣妾可算是见识了。”
两人都刻意避开嘉宁公主不谈,聊过了萧承翊,叫他回了贤妃身边后,太后又转而看向了裕王妃:“裕王妃这一胎快要生了吧?”
裕王妃看了眼孤零零站在屋子中央的嘉宁公主,起身答道:“已经八个多月了,太医和稳婆都来看过,说是胎位偏下,可能产期会早些,下个月中旬就要生了。”
太后一听,不免皱了眉头,关切道:“胎位偏下?太医可有说过,这种情况生产时会不会有危险?”
“快坐下说,你这身子重,别站着了。”
裕王妃这才扶着宫人的手缓缓坐下:“皇祖母放心,没什么危险的,太医说胎位偏下早些生产是正常的,许是还能比其他产妇少遭些罪呢。若真有什么风险,孙媳早就在府中安心养胎了,又哪儿敢来您这请安呢?那不是招您骂么。”
太后这才松了口气,道:“那就好,没什么危险就是最好的。你这胎怀相好,没怎么折腾过你,可见这孩子日后也会是个孝顺的。”
裕王妃抚着肚子,眼中满是将为人母的慈爱,恒王妃则是默默看着她,似有羡滟。
大家要么是安静的听着,要么是自顾自的与太后聊着,偏无一人理会嘉宁公主。这样的冷待是她第一次感受到,嘉宁公主眼眶有些发酸,这才明白了皇后为何叫她低声下气的来求情。
宫里只多了个昭贵妃,看着似乎变化不大,但其实所有人都变了,母后被软禁,父皇一连几天宿在玉清宫,就连往日对她一直都很疼爱的太后也站在了昭贵妃那边,众目睽睽之下,只将自己冷在一旁,分毫不顾及她的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