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荣华录 第41节
  第68章 三月
  阳春三月,正是草长莺飞的季节,顾瑾在行宫之中的马场内跑了几圈,等尽兴后才停了下来。她摸了摸乌灵的鬃毛,翻身下马,回到了皇帝身边。
  此时皇帝仍在凉亭里看奏折,顾瑾也没打扰他,只动手倒了一杯热茶放在旁边。
  “玩儿够了?”
  顾瑾今日身穿的是一身水蓝色的骑装,脚踏锦靴,一头墨发也只是简单束起,未带任何钗环首饰。她一靠近,皇帝便动作自然单手将人拢入怀中,虽目光仍定在奏折上,但紧锁的眉梢却松了几分。
  “玩儿够了,陛下先放开,身上有汗呢。”
  皇帝抬头,果然见她面色格外红润,额角正渗着细汗。
  他一伸手,旁边的林常青便送上了帕子。
  “虽是天气转暖,但春日风寒,还是要小心些,再热也不可脱了披风。”
  顾瑾只能老老实实的坐在他怀里任他给自己擦汗。
  自上元节后,她便被皇帝带回了玉山行宫,对外还是宣称去了寺里。
  一住便住到了现在,就连生辰都是在行宫里过的,长久的相处叫她对皇帝的了解更深了许多,顾瑾也渐渐习惯了皇帝过于亲昵的举止。
  “臣女已经会骑马了,乌灵也很温顺,不会受伤的,您不必时时看着的。”
  乌灵就是皇帝为她寻来的那匹矮马,性情格外温顺,第一次见到就直用马头蹭着她的手心,顾瑾喜欢极了,时常亲自给它刷毛喂食。
  一人一马倒是难得的投缘,又有皇帝这么个好师父在,顾瑾没用多久就能独自跑马了。当然,也只能骑着乌灵跑一跑,若是换成皇帝的踏雪,那必是要皇帝亲自带着的。
  “您太忙了些,臣女不想总让您陪着。”
  皇帝笑了,他抚上小姑娘的墨发,拿了桌上的桂花糕喂到她唇边:“娇娇体贴,怕朕辛苦,朕自然也想多陪一陪娇娇。”
  顾瑾顺势咬了一口,偎在他怀里慢慢嚼咽。
  两人一个看奏折,一个小口地吃着糕点,好半天都没再说话。
  他们独处时常常都是如此,皇帝会抽出空来多陪一陪顾瑾,但却不是那种为了美色荒废朝政的昏君。幸而顾瑾也不是特别黏人的性子,她本就喜静,只要有事可做,便是安安静静的坐在旁边陪上一天都不觉无聊。
  待皇帝看完了奏折,顾瑾的点心也刚好吃完,小姑娘正低头玩儿着他腕间的佛珠,有一下没一下的拨弄着。
  “要回去么?还是去喂乌灵和踏雪?”
  顾瑾想了想道:“回去吧。”
  ……
  两人一道回了正德堂。
  博山炉里燃着顾瑾喜欢的暖香,如意圆桌上已经摆好了午膳,两人净了手,一道用过了午膳。
  今日顾瑾有些心神不宁,皇帝自然能看得出来,待顾瑾躺在堂后的软榻上,正要小憩时,皇帝也坐到了她身边:“有话想跟朕说?”
  顾瑾犹豫,但还是说了出来:“秋姑姑来信,说是祖母和二叔母派人去寺里寻了我好几回,怕是已经有所怀疑了……”
  她偷偷看了皇帝一眼,见他面上并无不悦,才继续道:“臣女想着,总不能一直住在这里,还是回去吧。”
  最重要的原因自然不是永定侯府的人,顾瑾前几日在后面等着皇帝的时候,偶然间听见了大臣们恳求皇帝回宫的声音。
  她这才知道皇帝留在这也不是什么都不耽误,每天让大臣们这样来回折腾,已经是怨声载道了。尤其是礼部的官员,因为开春的会试跑断了腿,哭的那真是情真意切。
  只要想想皇帝是因为自己才留在行宫的,顾瑾就有些惭愧。
  “青玉的伤也大好了,一直用在寺中小住的由头糊弄着也说不过去,陛下也很忙碌不是么……”
  皇帝没说话,只定定的看着她,那目光宛如实质,叫顾瑾有些受不住。
  这是生气了么?
  顾瑾撑起身子凑上前去,轻轻拽住帝王的衣袖,晃了晃:“陛下?”
  这些日子她可不仅仅只马术上有了长进,更掌握了哄皇帝开怀的诀窍。
  若他似有不悦,不必急着请罪反省,那样只会叫他更为不悦。反而是凑近拉住他,再甚也只需投怀送抱,皇帝便必定会展颜。
  作为一个皇帝,这实在太好哄了些。
  也幸好她没将这想法说出来,不然莫说后宫妃嫔,怕是满朝大臣都会以头抢地。
  至于现在……皇帝果然绷不住面色了,摇头叹息道:“朕还真是养了只白眼狼,整日里只想着要离开。朕身边就这般留不住你么?”
  “不是的,陛下。”顾瑾连忙解释:“臣女没想躲着您,只是觉得一直留在行宫不太妥当,等回了盛京……回去了也是能见到的。”
  “回去了也能见?”
  皇帝掐住了小姑娘的下巴,迫她扬起脸来,水盈盈的杏眸正对着自己。
  “娇娇,朕想的是能日日见到你。”
  “回去后你又打算多久见朕一次?”
  “……”
  这自然是不可能的,莫说日日见了,便是十天半月怕也难见一回。
  “要到什么时候,娇娇才愿意正大光明的陪在朕身侧?真是叫朕等得好苦……”
  想要光明正大的陪王伴驾,她就需要一个正当的身份,唯一的法子便是皇帝下诏册封,成为后宫妃嫔。
  这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事情,皇帝也早有此意。
  他精心养护的珍宝,自然不会容许别人摘了桃子。
  “……让臣女再想想好么?”顾瑾也知道事到如今入宫已经成了迟早的事,但想着后宫里的皇后与妃嫔,她还是迟迟拿不定主意。
  她是有些贪心的。
  在宫外,皇帝就是她一个人的,目之所及只会有自己的身影。
  但成了天家妾,便就有了皇后,有了其他的妃嫔。或许自己会在宫中日日磋磨,慢慢变得和她们一样,那时候皇帝还会喜欢自己么?
  顾瑾左思右想,如何也想不出叫皇帝一直将自己放在心上的理由。
  她尚不知,情之一字,本来就没什么道理可讲。
  第69章 太后堵上门
  皇帝自己不回宫,更不愿意放人回去,莫说朝中大臣觉得奇怪,就连太后也坐不住了。
  她急诏了长公主入宫,将人从上到下审视了一遍,肃着脸问道:“你且说说怎么回事,皇帝为何非要待在那玉山行宫,迟迟不肯回来?”
  长公主知道了皇帝的秘密,却又迟迟不能对外人言,其实憋得也是抓心挠肝的痒痒,偏偏面上还要做出一副不知情的样子,也是有苦难言。
  “母后都不知道的事情,儿臣又怎么会清楚?”长公主只道:“陛下将内侍省的事情全都一股脑儿的丢给了儿臣,儿臣这段时间也是分身乏术,哪里还有那个心思去管陛下在哪儿呢?”
  “您若真的担心,遣人去问问不就知道了么?”
  提起这个,太后就来气:“他把行宫上下管得跟铁桶一般,伺候的人都一问三不知,哀家上哪里问去!”
  太后也是担心皇帝。
  最开始还以为他是出宫躲清闲去了,时日一长便怕他是旧疾复发,才去了行宫疗养。但无论她派人去问还是暗中打探,那边伺候的人都守口如瓶,半点儿口风都不肯泄露,这才察觉出不对来。
  她暗骂着皇帝不叫人省心,但瞥见长公主淡定的神色又有些奇怪。
  猛然间,太后反应了过来:“不对劲!你也不对劲儿!”
  长公主心里咯噔一声,仍旧装傻:“母后这是在说什么?儿臣哪里不对劲儿了?”
  太后坐直了身板,哼笑道:“你们姐弟俩向来相互扶持,每一次皇帝遇到什么事儿,你可比谁都要着急。这回怎么毫不担心了?”
  “好么!哀家就说,除夕那日皇帝没在这守岁,你都觉奇怪,后来皇帝上元节早早离席出宫,转道直接去了玉山行宫,你却问都不问,怕是那时候就已经知道缘由了吧?”
  长公主:“……”
  她没想到太后竟这般敏锐,这下子她倒不好再糊弄了。
  “你们!你们姐弟俩,偏偏要将哀家瞒得死死的!怎么?是看不上哀家这把老骨头了?”
  长公主连忙过去扶她,又是给人端茶又是捶背的,好不容易哄得太后消了气,这才道:“不是儿臣要瞒着母后,儿臣确确实实的不知情,母后您还是别为难儿臣了。”
  “左右陛下龙体康健,朝政也半分没耽误,便是留在行宫那边又能如何呢?”
  “如何?是不如何!”
  太后道:“他是皇帝,就该住在皇宫里,行宫偶尔去住住也便罢了,但你看他那架势,像是要在那边住到地老天荒了!”
  说完,她也有些无奈:“只要他没事,哀家也懒得管他。但我这寿康宫的大门最近都要被人给踏平了。”
  “阁老们日日都要去行宫议政,那儿离得又远,一路折腾来折腾去的,这些时日下来,五位年纪大的累倒了四个!各家的夫人轮流来哀家宫里哭诉,明里暗里的话都是想叫哀家劝皇帝回宫。”
  “叫哀家劝?你看哀家能摸到皇帝的影子么?”
  长公主有些想笑,却又生生给憋了回去。
  内阁里共九位阁老,四个稍年轻的是皇帝一手提拔上来的,五个老家伙则要么凭着资历,要么凭着在文人中的声望,死赖在上面的。
  偏偏他们一大把年纪还没分寸,处处在朝堂上跟皇帝唱反调,但凡皇帝想要推行的新政都要高呼不妥……
  虽然皇帝早就羽翼丰满,完全能压得住这一帮老家伙,但看着他们每日在眼前蹦跶想来也是心烦。
  这回倒好,去一遭行宫,不仅小姑娘骗到了手,还连带着把这帮迂腐的老家伙们给折腾个够呛。
  累倒了好,早就该累倒了。
  “母后别气,小心再气坏了身子。”长公主安慰着道:“下回再有人来,您就直接称病不见便是,任谁也不敢闯进寿康宫来。至于几位阁老那边,陛下定是心里有数的。”
  太后这一番唠叨虽确实是有些生气,但更多的还是想儿子了。
  皇帝性子再冷,但在宫中时,隔三差五也会来寿康宫请安,哪怕每回都说不上几句话,但总归能看到人,也就不会太想念。
  如今人都见不到了,哪里会不惦记呢?
  太后左思右想,还是放心不下:“不行!看来是要哀家亲往行宫跑一趟了,哀家倒要看看,皇帝是在行宫做什么呢!宜惠,你陪着哀家走一趟。”
  “啊?”长公主一愣,迟疑道:“这……这不好吧?行宫那边山路颠簸,母后又何必非要辛苦自己跑一趟呢?”
  太后冷哼:“再颠簸也颠不散哀家这把老骨头,皇帝又不会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哀家就去看看他又如何?”
  长公主心道,这还没准儿真是见不得人的事儿,起码在那小姑娘答应之前,真就见不得人。
  “走!现在就去!不必准备銮驾了,就乘你府上的马车,你可不许给皇帝通风报信,也休想拦着哀家!哀家今日就是要看看,你们是在瞒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