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荣华录 第15节
  顾瑾换了身素色窄袖长裙,上配碧青色短襦,描了眉,挽上一根牡丹花簪,秀丽而又端庄。
  李氏身边仍旧带着顾珍,她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女儿也能争气些,得到贵人的青睐。至于顾瑶,亲事都谈妥了,也就没必要四处走动了。
  顾瑾三人到了长公主的帐外时,里面还有客人,但也没叫她们多等,侍女通传了一声就将人请进去了。
  长公主端坐在上首,一派雍容,待三人请过安后便赐了坐。
  三人对面坐着的是个面容苍老的妇人和一个身材魁梧的男子。
  长公主见李氏除了顾瑾还另带了个小姑娘,想着总归是要和人家府里谈亲,便也有意客气了几分,笑问道:“顾侯夫人,你身边的是府上哪位姑娘?倒是没曾见过。”
  李氏惊喜万分,忙拉着顾珍起身道:“这是臣妇的幺女,名叫顾珍,家中行三。”
  “阿珍,还不快给殿下问安!”
  顾珍今日的仪态也算得体,上前两步盈盈一拜“殿下金安,臣女素闻殿下贤名,对殿下亦是仰慕已久,今日得见,实乃臣女三生有幸。”
  顾珍有意和顾瑾攀比,言语间对长公主极尽讨好,只是长公主却并不爱听这些阿谀奉承的话,只淡笑着夸赞道:“不愧是永定侯府的女儿,无论是宫里的贤妃,还是你身边这两个,都是懂礼规矩的好孩子。”
  说完,朝着顾瑾招了招手道:“瑾丫头,快到本宫这儿来。”
  顾瑾走到近前,被长公主一把拉住,这样的姿态可比对顾珍亲近太多。
  长公主不理会李氏和顾珍的脸色,边轻拍着顾瑾的手,边跟对面坐着的妇人介绍道:“这就是本宫之前跟你说的那心灵手巧的小丫头,瞧瞧,本宫可没诓骗你,这孩子娴静乖巧,本宫可是极喜爱的。”
  妇人的目光稍微在顾瑾身上停顿,也迎合着长公主的心意:“殿下的眼光自然是不会差的,我看了这孩子心里也喜欢,当初要是能生个这般漂亮的女儿,可比养个泼皮小子强多了。”
  这妇人正是峪阳伯府的老夫人孙氏,长公主原本的弟媳。两人都是早早丧夫,孙氏还要辛苦拉拔个半大的孩子,明明还小上几岁,却比养尊处优的长公主看着苍老许多。
  长公主对她的遭遇感同身受,又因着那一层妯娌关系,这些年对孙氏明里暗里的照顾不少。
  孙氏也同长公主亲近,逢年过节总要带些儿子去公主府拜见,甚至还提过日后让峪阳伯在公主膝下尽孝的事。
  这回长公主能够在给顾瑾说亲的时候立马想起刘恒志来,也是因为早前孙氏跟她抱怨过儿子迟迟不娶妻,想叫长公主帮忙留意个好姑娘。
  两家一个想娶,一个想嫁,这可不是刚刚好么?
  “女儿是做不成了,你就死了这条心吧。但本宫看着,她与你家志儿倒很相配,不如娶回去做儿媳,可比女儿还要贴心呢。”
  长公主的意思可再明显不过,只要有些脑子,就没有听不懂的。
  李氏懵了,她还算计着给顾瑾配个什么人家才对自己大女儿最有利,没想到长公主竟要截胡给她指婚!
  但再不情愿,李氏也不敢违逆长公主啊!
  而对面,那个因为有女客进来而一直低着头的魁梧男子也惊讶的抬眼,目光正好定在了顾瑾那一张芙蓉面上,竟是直接看呆了。
  哪有男人不爱美色呢?
  刘恒志虽没成亲,但屋里也有两个母亲孙氏塞进来的通房丫鬟,可他只收用过两回,就忘在脑后了。他更愿意在军营里练兵,原以为自己是对女人不感兴趣,如今见到顾瑾才知道,不是不近女色,而是没遇见那个一眼便看到心坎里去的。
  一见钟情嘛,大都是见色起意……
  长公主看着自己侄儿的样子,免不得揶揄道:“咱们的游骑将军这是瞧呆了?快收一收眼睛,要是把人家小姑娘给吓跑了,本宫可不帮你去追。”
  刘恒志回过神来,一张面孔倏地红透了,幸而他平日风吹雨晒的,古铜色的皮肤倒帮他掩盖了几分慌乱。
  只是连累了顾瑾,一脸通红的站在那儿无处藏身,看在眼里,便觉人比花娇。
  第25章 姻亲
  看着两人的神情,长公主就知这事有戏。
  笑吟吟的在这对小儿女间来回看了好几次,对着孙氏道:“本宫的提议如何?这么好的小姑娘可是难得,错过了再想要可就难了。”
  在长公主看来,孙氏没有不应的道理,顾瑾才貌都很不错,家世也出众,最重要的是还有皇帝在背后给她撑腰。
  只无父无母一个短处,但刘恒志年纪还大呢,两边谁也别嫌弃谁……
  孙氏也是满脸的满意,对顾瑾很是喜欢的样子。但她并没有顺着长公主的话立马应承下亲事,只道:“臣妇是喜欢这孩子,但志儿一介莽夫,不是个能知冷知热的。臣妇自己再喜欢,也怕委屈了这孩子。”
  “依臣妇看,殿下也莫要着急,不如先叫他们俩多相处两天如何?也能相互了解,要真情投意合,再定下不迟。”
  长公主一想,觉得这话有些道理,就没有反对。
  刚刚只见二人一个含羞带怯,一个目光炯炯,就起兴想要立时定下来,但此时冷静下来才发现多有不妥。
  还是要相互了解一下品性的,不然结成了一对怨侣,免不得皇帝要来埋怨她。
  反正秋猎足足进行四日,有的是机会给他们相处,不用着急。
  “还是你想的周到,是该多了解了解,倒是本宫心急了,险些好心办了坏事。”
  孙氏这边没异议,那剩下的就是永定侯府这边了,毕竟是人家府里的姑娘,亲事总要有长辈应允。
  长公主看向李氏,虽是询问,但语气却不容置疑:“永定侯夫人,本宫难得保了次媒,你可满意?”
  李氏还能说什么?说自己和贤妃对顾瑾的亲事另有打算?现在这情形,显然不满意也要乐呵呵的应下了。
  “臣妇自然满意!峪阳伯可是难得的才俊,以后若能结下这门姻亲,也是我们侯府的福气!”
  孙氏的目光中闪过一丝不悦,但谁都没能注意到。
  ……
  因为还要去拜见贤妃,长公主没再留人,说完了这事就痛快的放了顾瑾三人离去。
  李氏似乎因为顾瑾的亲事还没怎么回过神来,路上难得的沉默,独自走在前面。
  顾珍则凑到了顾瑾的身边,与李氏不同,她对顾瑾的这门亲事乐见其成。
  女子的直觉向来敏锐,哪怕顾瑾与李泽未见过几次,但她却感受到了李泽对顾瑾的不同。
  只要有顾瑾在,李泽哪怕守着分寸不能上前交谈,目光也时不时的扫向顾瑾,那里面有惊艳,有欢喜,是从来没给过自己的眼神。
  自从意识到了这一点,顾珍心中无时无刻不在嫉妒着,她怂恿着祖母将顾瑾从府里赶出去,却不想李泽知道后还不远千里的送了信来。
  收到信时她不知有多高兴,能在辛苦准备乡试的时候还给自己来信,不也证明李泽是在意自己的么?
  只是看了信中的内容后,顾珍就彻底黑了脸,信里看似是在关心自己,但三句不离顾瑾,叫她想装傻都做不到,嫉妒与心中的阴暗逐渐滋生,最后才做下了意图毁顾瑾清白的事情。
  要是顾瑾这回能老老实实的定亲嫁人,李泽表哥也就能收回心思了吧?
  他是君子,总不会觊觎人妻的。
  “你也是好命,长公主殿下愿意替你做媒,可要抓紧些,毕竟没爹没娘的孤女,想找个好亲事也不容易。”
  顾瑾懒得搭理她,顾珍却没这个自觉,说出口的话一如既往的尖酸刻薄。
  “可别想着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以后要是再让我看见你勾引泽表哥,绝对剜了你的眼睛!”
  顾瑾没兴趣跟她叫嚣,快走了两步,追上前面的李氏:“二叔母,我今日实在是有些累了,就不同您一道去拜见贤妃娘娘了,免得再失了礼数。”
  李氏稍稍犹豫,很快就同意了。
  她也有些体己话想跟贤妃说,有顾瑾这么个外人在,很多事情都不好开口。
  “也好,那你就先回吧。且好好歇着,贤妃娘娘那边不会在意的。”
  顾瑾成功的摆脱了这对母女,而李氏则是带着顾珍去了贤妃的帐子里。
  说来李氏上一次见到贤妃还是她生辰那日。后妃既入了宫,没有帝后的恩典,也就只有年节或是生辰时才能与亲眷见上一面。
  李氏以贤妃为荣,因为难得见到,更是时常挂念,见了人只觉得欣喜而又心酸。
  草草行了礼,被贤妃亲自扶起后便上下打量着女儿,见她虽衣着打扮雍容华贵,眉眼间却难掩疲惫,有些心疼道:“只月余不见,娘娘似乎清瘦了许多?可是在宫中过得不如意?”
  贤妃确实不太如意,自从被皇帝斥责不会教养皇子后,宫里的人都在暗中看她的笑话,皇后更是借机责罚了她的一众侍从,处置了她好几个心腹。
  被人砍了耳目,做事情也捉襟见肘,处处受制。
  偏偏皇帝却半分不为她做主,还赶走了五皇子身边的乳母,送了个严厉的教养姑姑来,不仅看管皇子的衣食住行,就连他们母子每日见面也不得超过半个时辰。
  这些事情说出来可就太难堪了,哪怕是对着生母,贤妃也不愿吐露苦水。
  “本宫没事,劳母亲忧心了,府中近来可还好?”
  “好,一切都好!你祖母也挂心你,只是年纪大了,不好一道过来。”
  心疼过女儿,又想起她那皇子外孙来,只是扫了一圈也没见五皇子的身影。
  “五皇子呢?没跟娘娘一道前来么?”
  贤妃笑意微僵,平常道:“五皇子年纪太小,陛下恐他在猎场受了惊吓,没叫带出来。”
  李氏没有怀疑,贤妃又转而关怀起了顾珍。
  “阿珍也是个大姑娘了,上次母亲不是还说看好了外祖家的泽表弟么?如今亲事可定下了?”
  贤妃是乐见这桩亲事的,李府虽是她的外祖家,但素来以清流自居,就连对自己这个入宫为妃的外孙女也不见亲近,若能再亲上加亲,也算是彻底把李府绑在了一条船上。
  顾珍听姐姐提起自己的事情,神情娇羞,李氏却有些尴尬。
  贤妃看出不对来,叫了宫婢带着顾珍出去转转,这才直截了当地问道:“可是这桩亲事有什么变故?”
  第26章 射鹿
  李氏叹息了一声:“你外祖母倒是不反对。”
  言外之意,便是除了李府的老夫人,其它的全都不看好这桩亲事。
  顾珍的外祖父和舅舅毕竟是血亲,虽不看好,但态度也不强硬,倒还好说。
  只是那武氏,自她表明了结亲的意思后就开始四处张罗给李泽相看姑娘,每回顾珍主动去李府拜访时也找借口将人拒之门外,明摆着是在拒绝。
  因为小女儿的痴缠,李氏舍了面子私下里又去找了武氏好几次,可武氏不仅没松口不说,还直言李泽就是要找,也只会找个贤惠的妻子,不喜欢太娇气的。
  自此后李氏也就没再上门了,但她也不敢把被拒绝的事告诉顾珍,生怕那疯丫头又闹出什么笑话来。
  “你父亲的意思是……姻缘不可强求,让我给阿珍找个家世不显,又踏实稳重的夫婿就算了。
  唉!也是她自己不争气,原本武氏也是看着她长大的,竟然还被嫌弃成这样。”
  贤妃心中不满,她隐约明白,李府不愿意结这门亲,或许有顾珍不讨喜的缘故,但最大的根源是在自己,作为对皇帝效忠的皇党,李府一向是想明哲保身,不愿和后宫有太多牵扯。
  可既然都入局了,贤妃又怎么甘心不争一争?
  “母亲糊涂了,外祖母还在呢,李家可轮不到舅母一个人做主。既然舅母想不明白,您就绕过她去,直接去找外祖母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