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荣华录 第8节
顾珍看着李泽那情意绵绵的眼神太明显了些。
最有趣的是,李泽似乎并不喜欢这个表妹,反而对着自己时会目光闪烁,满面通红……
*
主院的一场闹剧最后甚至惊动了老夫人和永定侯。
顾瑾没在当场,只后来听青玉说,顾珍被顾元启拉去祠堂打了手板,还罚跪了整整一晚。
那一晚上,老夫人和李氏在祠堂外面哭,顾珍在里面哭,偏偏门前守着顾元启这么个铁面无私的青天大老爷,愣是叫李氏找不到机会偷偷将顾珍放出来。
听闻有看守家祠的小厮描述,三个女人的哭声此起彼伏,宛若鬼嚎。
之后的几天,老夫人便悄无声息的病了,免了各房的请安,李氏也派人来芷汀院传话,说是身子不爽利,想要静养几日,不用顾瑾过去了。
顾瑾乐得清闲,安心的窝在自己的小院里。
直到再见李氏和顾珍时,已到了宜惠大长公主寿宴这日。
顾瑾换上了一身胭红的广袖长裙,腰束玉带,外罩一层对襟素色纱衣,墨缎般的发丝重重挽起,其间斜插着两根珠蕊梅花发钗,面上略施粉黛,朱唇轻点,整个人看起来明艳而又不失端庄。
这样的打扮,就算对她颇有不喜的李氏见了,也没法昧著良心说句难看。
想着大女儿的叮嘱,李氏难得地对着她夸赞道:“这可真是好看!等回头叔母再给你多做两身颜色鲜亮的衣裳,以后有你这么个水灵漂亮的侄女儿陪着我四处赴宴,可是旁的人家羡慕不来的呢!”
顾瑾面色羞红:“二叔母可别夸了,您再说,我可就要当真了。”
顾珍看着她的目光仍旧是妒恨与怒火交杂,但应该是出门前被李氏告诫过,只冷哼了一声就偏过头去。
至于四房的顾瑶,她倒不好如顾珍那般嚣张,只规规矩矩的与顾瑾相互问了好。
“好了,咱们也快些出发吧。”
李氏当先上了马车,顾瑾也正要踩着脚踏上去,却被顾珍从身后拉住。这回她没有大喊大叫,但低沉的语声中却夹着一丝凶狠:“顾瑾,你别太得意!就算有大哥哥护着你,你也不过是个寄人篱下的可怜虫罢了!我母亲早晚都能收拾了你!”
“寄人篱下?”顾瑾侧过头去看她“三妹妹怕是忘了,二叔父的爵位是从哪里拣来的。”
第13章 武氏的嫌弃
“只跪了一夜的祠堂就疯癫了么?因着三妹妹,姐姐我可是那里的常客呢……
也是三妹妹跪的太少,怕是没看清楚,那上面的一众牌位里,最中间的那个,就是我的父亲!”
顾瑾没再理会她,直接上了马车。
寄人篱下?
已故永定侯之女,在侯府也是寄人篱下!
这些所谓的血亲呐!躺在他父亲的功绩簿里,顶着忠烈之家的名号,享受着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却从不曾有感激,就连自己,也被视为累赘!
……
去往公主府的一路上,因着有李氏在,顾珍没再招惹顾瑾,李氏也没察觉到顾瑾满是讽刺的目光,因为怕三人失了礼数,一路都在反复的嘱咐着。
直到马车停在了长公主府门前,李氏才最后说道:“若是你们在府中私下遇到哪个皇亲贵胄,记住只远远的跪拜就是,没有传召,切莫上前惊扰!”
三人齐齐应是。
长公主府就在皇城根下,朝前望去就能看见巍峨的皇宫,以及在承天门下执守的金吾卫。
宜惠公主乃先帝元后,慈安皇后之女,与当今陛下并非同母所出。慈安皇后当年膝下无子,便抱养了低位妃嫔之子,记为嫡子,也就是当今陛下。
原本皇室嫡子的身份该尊贵无比,却不料皇帝年仅五岁时慈安皇后仙逝,先帝独宠贵妃,后来更是不顾朝中大臣反对,强立贵妃之子为太子。
姐弟二人身份尴尬,几经波折,最后被一同养在了皇帝生母,当时的宜嫔身旁。
二人一起长大,又经历了先帝晚年时期的种种劫难,情谊自是比其他兄弟姐妹深厚许多。
直到先帝崩逝,当今陛下御极,直接加封了宜惠公主为宜惠大长公主。更嫌原本的公主府规制不够,下令改建了朱雀大街上地段最好的亲王府为公主府,赐给大长公主。
这样的恩宠,在当下可谓是盛极。
因此,前朝大臣们之间私下里流传着一句话——宁得罪宗室亲王,不可冒犯宜惠大长公主。
*
顾瑾四人下了马车后,立时有公主府的婢女迎上前来,训练有素地引着她们往府里而去,穿过重重亭台楼阁,直将人送到摆宴的玉阙阁内。
四人来的并不算早,此时赴宴的人已经到了大半,李氏没急着跟其他夫人攀谈,看了一圈,先朝着母家嫂嫂那边去了。
李氏也是出自清贵门第,父亲为当朝左谏议大夫,长兄时任正三品通政司政使,若论实权,比之依靠荫封的侯府强了百倍。
娘家父兄得力,这也是李氏能在侯府扬眉吐气,就连老夫人都要避让她几分的原因。
“嫂嫂来的好早,怎么没见韵丫头呢?上回她来我这儿,正赶上元启回府,我也只顾着高兴了,倒是有些没顾上韵丫头。”
武氏瞥了她一眼,那天侯府的闹剧,小女儿回来可是一五一十的说了,这小姑子自己教不好女儿,今天倒知道要脸面了。
纵然心里不喜,但总不能在外面丢脸,神情只做平常道:“那丫头就是个皮猴儿,我可不耐烦带着她,便留在府里了,也省着不小心冲撞了贵人。”
话落,朝着李氏身后看去:“你倒是带的多,一连带了三个姑娘出来。”
“这不是都到了说亲的年纪么?我这个做人家叔母,伯母的也不能不管,总要带出来见见世面的。”李氏笑着叫了三人“见了人还不见礼?”
顾瑾并着顾瑶规规矩矩的喊了声李夫人。
出奇的是,在长辈面前惯爱撒娇的顾珍见了武氏竟难得的温顺乖巧,活像换了个人一般。
难道是为了她那李泽表哥?
那顾珍也没算蠢透,还知道讨日后婆母的喜欢……
李氏单独拉过顾珍,对着武氏道:“我家这丫头,天天就惦记着往嫂嫂那边跑。瞧瞧,这见不着的时候总记挂着,见着了反倒不知道吭声了。”
顾珍面上多了抹娇羞,但也不敢像是对着其他长辈那般凑上去跟武氏撒娇。
李氏知道自家女儿的心思。
这女儿不比大女儿有城府,性子也娇蛮了些,嫁到旁人家去她也不放心,若能跟母家亲上加亲,也算是桩不错的亲事。
只可惜武氏没这个打算。
娶妻娶贤,顾珍那样的性子,说句搅家精也不为过,自家儿子前途无量,何苦自找麻烦?
武氏对着顾珍没有多热情,转开脸看着顾瑾,笑容反而真心实意了些:“上次见你,还是四五年前,那时你也就跟韵丫头差不多大,没想到出落的这么漂亮了。”
武氏说完,还随手褪下了腕间的镯子,拉住顾瑾的手,给她带了上去。
错彩镂金的镯子戴在她纤细的腕子上,更显肌肤莹白。
武氏满意地点头:“还真是很衬你,这镯子便送你了。长者赐,不可辞,你可要莫要推拒。”
武氏这番亲近有些莫名其妙,顾瑾看了顾珍和李氏一眼,就见李氏面上的笑容很是勉强,至于顾珍……她已是色苍白,泪水盈盈。
这是借着自己回绝李氏亲上加亲的心思呢。
顾瑾心下了然,倒是落落大方的屈膝一礼道:“夫人既这样说,那我就却之不恭了,谢夫人一番好意。”
武氏目光惊讶,没想到小姑子的这个侄女虽没人教导,性子却不似顾珍那般小家子气,看着像是个能抗住事儿的。
周遭的夫人们见武氏拉着顾瑾,平日关系不错的也都上前来凑凑热闹。一时间顾瑾就被人围在了中间,反倒是将李氏,顾珍,顾瑶挤在了外头。
顾瑶紧紧捏着手里的帕子,见李氏和顾珍都脸色难看,不免有些紧张:“二伯母……我们……我们要过去么?”
她是有点儿羡慕顾瑾的,被那么多贵夫人们围着,还能游刃有余的应付,神情不骄不躁,没有半分受宠若惊的样子,仿佛她就应该被众星拱月一般。
明明在府里过得不如意,这身气度与底气又是哪里养的呢?
反正自己是学不来。
第14章 这人是谁?
因为武氏的态度,李氏来赴宴的好心情算是彻底没了。
武氏的举动就像是在明晃晃地打她的脸,对自家女儿的嫌弃更是毫不掩饰,宁可捧着跟她毫不相干的顾瑾也不多看顾珍一眼!
可顾珍也是武氏看着长大的啊!亲上加亲有什么不好?
若是五皇子出息了……李家不也能跟着青云直上么?
只是再不满,人前她也要做出好叔母的样子,不能叫人看了笑话。
好不容易等到开宴的时候,各家夫人们纷纷入座,李氏耳根子也总算清静了,她暗暗看了顾瑾一眼,意味不明道:“女儿家在人前还是要恭谨谦逊些,不能太张扬,风头出的太多,可不是什么好事。”
四人在席位上落座,公主府的席面自是讲究的,但宜惠长公主并不会在宴席上露面,只在主殿里招待着皇室宗亲内命妇们。
待到宴席结束,戏园里的歌舞戏曲即将开场前,各位受邀前来的官家夫人们才会带着寿礼,一道前往主殿给长公主拜寿。
至于各家带来的姑娘们,则有婢女引着,先去园子里逛一逛。
……
李氏走后,便只剩下了顾瑾姐妹三人。
顾瑾和顾瑶不常出府,在场的各家姑娘也都不认识,也就常跟着李氏四处走动的顾珍有几个手帕交。
顾珍在武氏那里吃了瘪,本就对顾瑾记恨在心,自是不愿带着她去与别人结交,只拉着顾瑶转身跑了,独留下顾瑾一人。
四下尽是姑娘们私语谈笑的声音,显得顾瑾有些格格不入。
她稍坐了一会儿,见李氏迟迟不曾回来,便招来了一旁的婢女道:“叨扰姐姐了,我现下有些疲累,想找个人少清静的地方歇一歇,又不好在长公主府里乱走动,不知姐姐可能为我引路?”
这种宴席,总会提前为女客们备下歇息的院子,婢女当即躬身道:“当不得姑娘一声姐姐,请姑娘随奴婢来,奴婢给姑娘指路。”
*
长公主府,观星楼内,宜惠大长公主召见过各府的夫人后就急匆匆的来了此处。
待上了楼,隔着竹帘隐约见到半靠在软榻上的人后,脸上的笑容都真切了许多。
“每回都要来这观星阁寻您,怎么?我这公主府的风景迷了您的眼不成?”
软榻上的人并没有言语,他一身月白色的长袍,头束玉冠,神态慵懒的看着窗外,手里盘着佛珠,若忽略了那身凛然的气度与威仪,倒真似是个富贵闲人一般,悠然自在。
若是顾瑾在此,必然是一眼就能认出此人。
“陛下今日怎么突然来了?还这般悄无声息的,可是险些把我这府里的奴婢们吓丢了魂。”
最有趣的是,李泽似乎并不喜欢这个表妹,反而对着自己时会目光闪烁,满面通红……
*
主院的一场闹剧最后甚至惊动了老夫人和永定侯。
顾瑾没在当场,只后来听青玉说,顾珍被顾元启拉去祠堂打了手板,还罚跪了整整一晚。
那一晚上,老夫人和李氏在祠堂外面哭,顾珍在里面哭,偏偏门前守着顾元启这么个铁面无私的青天大老爷,愣是叫李氏找不到机会偷偷将顾珍放出来。
听闻有看守家祠的小厮描述,三个女人的哭声此起彼伏,宛若鬼嚎。
之后的几天,老夫人便悄无声息的病了,免了各房的请安,李氏也派人来芷汀院传话,说是身子不爽利,想要静养几日,不用顾瑾过去了。
顾瑾乐得清闲,安心的窝在自己的小院里。
直到再见李氏和顾珍时,已到了宜惠大长公主寿宴这日。
顾瑾换上了一身胭红的广袖长裙,腰束玉带,外罩一层对襟素色纱衣,墨缎般的发丝重重挽起,其间斜插着两根珠蕊梅花发钗,面上略施粉黛,朱唇轻点,整个人看起来明艳而又不失端庄。
这样的打扮,就算对她颇有不喜的李氏见了,也没法昧著良心说句难看。
想着大女儿的叮嘱,李氏难得地对着她夸赞道:“这可真是好看!等回头叔母再给你多做两身颜色鲜亮的衣裳,以后有你这么个水灵漂亮的侄女儿陪着我四处赴宴,可是旁的人家羡慕不来的呢!”
顾瑾面色羞红:“二叔母可别夸了,您再说,我可就要当真了。”
顾珍看着她的目光仍旧是妒恨与怒火交杂,但应该是出门前被李氏告诫过,只冷哼了一声就偏过头去。
至于四房的顾瑶,她倒不好如顾珍那般嚣张,只规规矩矩的与顾瑾相互问了好。
“好了,咱们也快些出发吧。”
李氏当先上了马车,顾瑾也正要踩着脚踏上去,却被顾珍从身后拉住。这回她没有大喊大叫,但低沉的语声中却夹着一丝凶狠:“顾瑾,你别太得意!就算有大哥哥护着你,你也不过是个寄人篱下的可怜虫罢了!我母亲早晚都能收拾了你!”
“寄人篱下?”顾瑾侧过头去看她“三妹妹怕是忘了,二叔父的爵位是从哪里拣来的。”
第13章 武氏的嫌弃
“只跪了一夜的祠堂就疯癫了么?因着三妹妹,姐姐我可是那里的常客呢……
也是三妹妹跪的太少,怕是没看清楚,那上面的一众牌位里,最中间的那个,就是我的父亲!”
顾瑾没再理会她,直接上了马车。
寄人篱下?
已故永定侯之女,在侯府也是寄人篱下!
这些所谓的血亲呐!躺在他父亲的功绩簿里,顶着忠烈之家的名号,享受着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却从不曾有感激,就连自己,也被视为累赘!
……
去往公主府的一路上,因着有李氏在,顾珍没再招惹顾瑾,李氏也没察觉到顾瑾满是讽刺的目光,因为怕三人失了礼数,一路都在反复的嘱咐着。
直到马车停在了长公主府门前,李氏才最后说道:“若是你们在府中私下遇到哪个皇亲贵胄,记住只远远的跪拜就是,没有传召,切莫上前惊扰!”
三人齐齐应是。
长公主府就在皇城根下,朝前望去就能看见巍峨的皇宫,以及在承天门下执守的金吾卫。
宜惠公主乃先帝元后,慈安皇后之女,与当今陛下并非同母所出。慈安皇后当年膝下无子,便抱养了低位妃嫔之子,记为嫡子,也就是当今陛下。
原本皇室嫡子的身份该尊贵无比,却不料皇帝年仅五岁时慈安皇后仙逝,先帝独宠贵妃,后来更是不顾朝中大臣反对,强立贵妃之子为太子。
姐弟二人身份尴尬,几经波折,最后被一同养在了皇帝生母,当时的宜嫔身旁。
二人一起长大,又经历了先帝晚年时期的种种劫难,情谊自是比其他兄弟姐妹深厚许多。
直到先帝崩逝,当今陛下御极,直接加封了宜惠公主为宜惠大长公主。更嫌原本的公主府规制不够,下令改建了朱雀大街上地段最好的亲王府为公主府,赐给大长公主。
这样的恩宠,在当下可谓是盛极。
因此,前朝大臣们之间私下里流传着一句话——宁得罪宗室亲王,不可冒犯宜惠大长公主。
*
顾瑾四人下了马车后,立时有公主府的婢女迎上前来,训练有素地引着她们往府里而去,穿过重重亭台楼阁,直将人送到摆宴的玉阙阁内。
四人来的并不算早,此时赴宴的人已经到了大半,李氏没急着跟其他夫人攀谈,看了一圈,先朝着母家嫂嫂那边去了。
李氏也是出自清贵门第,父亲为当朝左谏议大夫,长兄时任正三品通政司政使,若论实权,比之依靠荫封的侯府强了百倍。
娘家父兄得力,这也是李氏能在侯府扬眉吐气,就连老夫人都要避让她几分的原因。
“嫂嫂来的好早,怎么没见韵丫头呢?上回她来我这儿,正赶上元启回府,我也只顾着高兴了,倒是有些没顾上韵丫头。”
武氏瞥了她一眼,那天侯府的闹剧,小女儿回来可是一五一十的说了,这小姑子自己教不好女儿,今天倒知道要脸面了。
纵然心里不喜,但总不能在外面丢脸,神情只做平常道:“那丫头就是个皮猴儿,我可不耐烦带着她,便留在府里了,也省着不小心冲撞了贵人。”
话落,朝着李氏身后看去:“你倒是带的多,一连带了三个姑娘出来。”
“这不是都到了说亲的年纪么?我这个做人家叔母,伯母的也不能不管,总要带出来见见世面的。”李氏笑着叫了三人“见了人还不见礼?”
顾瑾并着顾瑶规规矩矩的喊了声李夫人。
出奇的是,在长辈面前惯爱撒娇的顾珍见了武氏竟难得的温顺乖巧,活像换了个人一般。
难道是为了她那李泽表哥?
那顾珍也没算蠢透,还知道讨日后婆母的喜欢……
李氏单独拉过顾珍,对着武氏道:“我家这丫头,天天就惦记着往嫂嫂那边跑。瞧瞧,这见不着的时候总记挂着,见着了反倒不知道吭声了。”
顾珍面上多了抹娇羞,但也不敢像是对着其他长辈那般凑上去跟武氏撒娇。
李氏知道自家女儿的心思。
这女儿不比大女儿有城府,性子也娇蛮了些,嫁到旁人家去她也不放心,若能跟母家亲上加亲,也算是桩不错的亲事。
只可惜武氏没这个打算。
娶妻娶贤,顾珍那样的性子,说句搅家精也不为过,自家儿子前途无量,何苦自找麻烦?
武氏对着顾珍没有多热情,转开脸看着顾瑾,笑容反而真心实意了些:“上次见你,还是四五年前,那时你也就跟韵丫头差不多大,没想到出落的这么漂亮了。”
武氏说完,还随手褪下了腕间的镯子,拉住顾瑾的手,给她带了上去。
错彩镂金的镯子戴在她纤细的腕子上,更显肌肤莹白。
武氏满意地点头:“还真是很衬你,这镯子便送你了。长者赐,不可辞,你可要莫要推拒。”
武氏这番亲近有些莫名其妙,顾瑾看了顾珍和李氏一眼,就见李氏面上的笑容很是勉强,至于顾珍……她已是色苍白,泪水盈盈。
这是借着自己回绝李氏亲上加亲的心思呢。
顾瑾心下了然,倒是落落大方的屈膝一礼道:“夫人既这样说,那我就却之不恭了,谢夫人一番好意。”
武氏目光惊讶,没想到小姑子的这个侄女虽没人教导,性子却不似顾珍那般小家子气,看着像是个能抗住事儿的。
周遭的夫人们见武氏拉着顾瑾,平日关系不错的也都上前来凑凑热闹。一时间顾瑾就被人围在了中间,反倒是将李氏,顾珍,顾瑶挤在了外头。
顾瑶紧紧捏着手里的帕子,见李氏和顾珍都脸色难看,不免有些紧张:“二伯母……我们……我们要过去么?”
她是有点儿羡慕顾瑾的,被那么多贵夫人们围着,还能游刃有余的应付,神情不骄不躁,没有半分受宠若惊的样子,仿佛她就应该被众星拱月一般。
明明在府里过得不如意,这身气度与底气又是哪里养的呢?
反正自己是学不来。
第14章 这人是谁?
因为武氏的态度,李氏来赴宴的好心情算是彻底没了。
武氏的举动就像是在明晃晃地打她的脸,对自家女儿的嫌弃更是毫不掩饰,宁可捧着跟她毫不相干的顾瑾也不多看顾珍一眼!
可顾珍也是武氏看着长大的啊!亲上加亲有什么不好?
若是五皇子出息了……李家不也能跟着青云直上么?
只是再不满,人前她也要做出好叔母的样子,不能叫人看了笑话。
好不容易等到开宴的时候,各家夫人们纷纷入座,李氏耳根子也总算清静了,她暗暗看了顾瑾一眼,意味不明道:“女儿家在人前还是要恭谨谦逊些,不能太张扬,风头出的太多,可不是什么好事。”
四人在席位上落座,公主府的席面自是讲究的,但宜惠长公主并不会在宴席上露面,只在主殿里招待着皇室宗亲内命妇们。
待到宴席结束,戏园里的歌舞戏曲即将开场前,各位受邀前来的官家夫人们才会带着寿礼,一道前往主殿给长公主拜寿。
至于各家带来的姑娘们,则有婢女引着,先去园子里逛一逛。
……
李氏走后,便只剩下了顾瑾姐妹三人。
顾瑾和顾瑶不常出府,在场的各家姑娘也都不认识,也就常跟着李氏四处走动的顾珍有几个手帕交。
顾珍在武氏那里吃了瘪,本就对顾瑾记恨在心,自是不愿带着她去与别人结交,只拉着顾瑶转身跑了,独留下顾瑾一人。
四下尽是姑娘们私语谈笑的声音,显得顾瑾有些格格不入。
她稍坐了一会儿,见李氏迟迟不曾回来,便招来了一旁的婢女道:“叨扰姐姐了,我现下有些疲累,想找个人少清静的地方歇一歇,又不好在长公主府里乱走动,不知姐姐可能为我引路?”
这种宴席,总会提前为女客们备下歇息的院子,婢女当即躬身道:“当不得姑娘一声姐姐,请姑娘随奴婢来,奴婢给姑娘指路。”
*
长公主府,观星楼内,宜惠大长公主召见过各府的夫人后就急匆匆的来了此处。
待上了楼,隔着竹帘隐约见到半靠在软榻上的人后,脸上的笑容都真切了许多。
“每回都要来这观星阁寻您,怎么?我这公主府的风景迷了您的眼不成?”
软榻上的人并没有言语,他一身月白色的长袍,头束玉冠,神态慵懒的看着窗外,手里盘着佛珠,若忽略了那身凛然的气度与威仪,倒真似是个富贵闲人一般,悠然自在。
若是顾瑾在此,必然是一眼就能认出此人。
“陛下今日怎么突然来了?还这般悄无声息的,可是险些把我这府里的奴婢们吓丢了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