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社畜圆梦在七零 第119节
  亚宁知到信的时候已经晚上了,只能等第二天再去医院看看。
  “亚宁,我再也不生了,太疼了,怎么这么折磨人,怀孕的时候胆汁差点吐出来,后期又血糖高,生的时候又疼的要死,我中弹都没这么疼,呜呜……”
  亚宁觉得丽姐这孩子怀的一波三折,不那么顺利,但是,生不生的也不是她能决定的,只好当个树洞,听丽姐把所有不愉快都吐露干净。
  可能是憋的太久了,也可能是太委屈了,丽姐说了一个多小时,直到累的睡着了。
  “睡了?”
  卫立国悄声的走进来,他也是怕了,这孩子真能折腾人。
  李丽在产房里生孩子,他在外面等着,不一会,李丽开始大吼大叫,喊着疼,后来又开始骂他,感觉要疯了。他都有心理阴影了,不生了,再也不生了,太可怕了。
  亚宁被这两口子整无语了,生个孩子,好像经历了世界大战一般。
  “行了,这一觉能睡一会,你注意点,房间别没人,尤其孩子抱回来以后,千万注意,现在啥人都有,别给顺手牵羊了。”
  很多新闻报道,医院丢孩子的事,不小心不行,谁也禁受不住那个万一。
  “嗯,知道了,我妈在那看孩子呢,一会我丈母娘也过来了,你先回去吧,家里还有两个小的呢。有时间再来看看,李丽跟你无话不说,说完心里能舒服一些,不然,我怕她憋出病来。”
  “行,我会经常过来的,先走了。”
  亚宁想着,这段时间真得多来看看,她都怕丽姐患上产后抑郁症,现在虽然没有这个词,但是很多产妇的症状就是产后抑郁的表现。
  回到家,奶奶带来一个好消息,保姆的事有着落了。
  师父听说他们想再找一个人照顾孩子,就介绍了认识的熟人。
  钱小花,以前他家管家的孙女。后来家里落败,很多佣人都自己当家做主了。只有老管家一直以远房亲戚的身份跟在他们身边。
  而老管家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有了工作,分出去单过了。老管家跟随他父亲,直到去世。
  这些年,老管家的两个儿子也和他保持联系,直到前几年,特意求到他这。老管家的大孙女,结婚以后,丈夫生病去世,孩子也出了意外,剩下自己一人。
  想让他帮忙找个好主家,给人做保姆,既可以养活自己,又可以有个事情干。钱小花和他男人青梅竹马,孩子也懂事,接二连三的意外,使得她心灰意冷,没有再嫁的打算。
  如果不是为了父母,她可能都随着丈夫孩子去了。他帮忙找了不错的人家,帮着带孩子,直到现在,那家的孩子上中学了,不用照看了,又不想无所事事,想再找个主家,干几年,就养老了。
  亚宁和周自强见了人,都觉得满意。
  钱小花四十来岁,很干净,头发梳的一丝不苟,衣服整整齐齐,没有污渍,说话轻声细语,脾气看起来很好。
  就这样,钱小花留了下来,负责照顾双胞胎。
  奶奶和爷爷也可以轻松一些了,能有时间出去见见朋友,喝喝茶。
  前面罗兰在,院子里柳姐和钱小花一起,柳姐负责三餐和卫生,钱姐主要负责照顾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两人能相互帮忙,把家里照顾得很好,都轻松了。
  而钱姐不愧是专业看孩子的,对孩子的很多习性掌握的很好。她还上过学,能给孩子读故事书,做游戏。
  亚宁和周自强也不能做甩手掌柜的,晚上回到家,尽可能的陪着三个孩子,康康也会陪着弟弟妹妹一起做游戏,一家五口人,每天晚饭后,待在一起,氛围很好,如果双胞胎不那么淘气的话。
  人不说陪伴是最好的告白吗?父母陪着孩子,丈夫陪着妻子,子女陪着年迈的父母……
  亚宁和周自强没想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想一家人在一起,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尤其是周自强,他缺失了父爱,母亲也早早的离开,又经历爷爷奶奶下放等一系列变故,能这样一家人在一起,他就很知足了。
  “下雪了,快起来,一会迟到了。”
  “妈妈,我的衣服呢,我明明放在床边了。”
  “爸,爸,爸……”
  一早上,鸡飞狗跳的,没了晚上温馨的氛围。
  “欢欢乐乐,阿姨给你们穿衣服。”
  整不了了,周自强先穿好出去,把救星找来了,又给康康找到衣服,亚宁也是快速的梳洗一下,早饭都没来得及吃,就往学校跑去,第一堂是她的英语课。
  一天,就在这样的忙乱中开始了。
  第162章 假期趣事
  盼望着,盼望着,寒假终于到了,亚宁期待已久的日子来了。
  不用上班,不用上学的生活多美啊,寒冬腊月的天气,就适合待在被窝里睡觉,如果没有这两个小崽子就完美了。
  天气冷了以后,两个小的就和亚宁她们睡在大床上了。
  每天早上,如果亚宁想要消停的睡会懒觉,就得期盼连个小家伙也睡懒觉,否则,就会她当成人肉摆件,两个小的趴在上面,一个抠鼻孔的,一个抠耳朵的,妈,妈的叫个不停。
  觉睡不成了,亚宁起来,给两个小的穿好衣服,放在外屋玩。
  刚过完一岁生日的小家伙,能扶着东西走路了。
  妹妹胆子大,扶着东西能走的很快,偶尔还撒开手,自己走两步,最后,扑通一下坐在地上了。弟弟胆子有点小,扶着东西,走的小心翼翼,一只脚迈出去,另一只脚,想了半天才迈出去。
  亚宁把外屋的地铺上厚厚的地毯,两个小的在毯子上玩耍就不会着凉,卡一下,也不太疼。
  这两个小的比康康小时候过得幸福多了,那时条件有限,冬天,康康只能在炕上玩耍。
  钱姐进来了,亚宁把两个小的交给她,自己去收拾床了。
  假期嘛,就是吃吃喝喝,陪孩子玩游戏。
  康康现在能认识很多字了,很多书可以独立阅读了。他兴趣很广,亚宁也没想揠苗助长,让他早早的上一年级或是跳级什么的。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即使天赋比较好,也不会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康康喜欢探索新的事物,兴趣广泛,那就需要花费时间去学习,就像他和师爷爷学习中医一样。
  如果他的生活被考试和紧张的课本学习占满,就没有太多时间去涉猎自己喜欢的事情,那样就得压榨玩耍的时间,亚宁可不想康康的童年只有学习。童年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
  日子在亚宁悠闲带娃和周自强每天忙的脚打后脑勺的对比下溜走。
  “亚宁,亚宁……”
  罗兰风风火火的跑进来,大声的喊着。
  “怎么了,捡到金子了?”
  “哎呀,有急事和你说。丁二去运货回来,碰见两处卖房子的,我们想让你帮着参考一下。”
  自从小店开业以后,罗兰和丁二就努力挣钱,想早点买上房子,把老家的孩子和父母接过来。
  别说,七月份开始,丁二就开始接泥瓦匠的活了,有时也接些简单的木工活,一个月下来,能挣着百八十块,两人高兴坏了。
  而小店的生意也不错,七八月份,地里的黄豆鼓粒了,亚宁建议他们收一些青毛豆,做成下酒菜,应该很好卖。后世的烧烤摊,毛豆也占了一席之地的。
  刚开始还没人卖,黄豆还没熟,现在往下摘,那不是败家吗?后来,还是给小店送货的年轻人看到了商机,把自己种的几亩黄豆,挑好的往下摘了卖青毛豆了。
  大伙被多年来固有的思维框住了,没反应过来。
  秋天,一斤黄豆卖多少钱,现在青的带皮的毛豆卖的价钱和秋天的豆粒一样的价格,傻子都知道怎么卖挣钱了。
  亚宁提供的煮毛豆的方子,把周围的大老爷们招来了,下班了,买上一斤水煮毛豆,就上二两小酒,美死了。不仅卖煮好的,也买生的。
  小小粮油店的净利润能达到每个月一千块钱左右,这是亚宁都没想到的,本来想帮一下罗兰的,结果自己也跟着挣了不少。
  说起小店的名字,他们想了很长时间都不满意,后来爷爷说。这店不大,小小的,就叫小小粮油店得了,名字,就这么草率的定下来了。
  现在,罗兰她们手里攒下不少钱。但是房源有限,很难碰到合适的房子,看了好久,都没有合适的。
  “在哪找到的?什么样的房子?”
  “在丁二去运货的途中,那有一片工厂区,有很多自建房,好像是哪个工厂要分房了,家里想要厂里的房子,就想把自家的卖了,还有一个,是要调到外地工作,想卖房。”
  亚宁后世的时候没出过东三省,自然也没去过首都,真不知道几环几环的位置,就知道原来的郊区后来都开发成了市区。
  她们学校这边后世好像也很繁华的,那离这不远的郊区,将来也不会差的,有升值的空间。
  “房子怎么样,多大平的,附近有没有学校什么的?”
  “大的那个占地两三百平,小的那个占地也有一百平,价格不低。大的那个要价八千,小的那个要价四千,小的那个新一些。”
  听起来不错,具体的,得实地考察一下。
  “你们属意哪个?”
  “我们想买那个小的,三间房还带厢房,我爸妈过来也能住的下。”
  “钱够吗,不够我手里有,你知道的,别客气。”
  “买小的够了,我们想根据自己的情况,有多大碗就吃多少饭,不急,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不能都依赖你,你都帮我们铺好路了。”
  “那也行,明天让周自强和我们一起去看看,我对这也不熟。”
  自从考上大学以后,亚宁过得忙忙碌碌,上学,生娃,养娃,没时间去四处看看,活动范围就在家和学校了。
  约好了明天一起去看房子,罗兰又跑回前面,现在买货的人不少。
  晚上。亚宁和周自强说了这件事,周自强说真巧,他明天休息。
  “去看看。要是不错,我想买那个大的。”
  “咱们也买,家里还有一处房子租出去了,那么多房子住的过来吗?”
  “哥,你想啊,现在知青回城了,以后人口会越来越多,房子会越来越值钱,买了也不会亏,就当投资了,以后我就当个收租婆,吃喝不愁。”
  “行,未来的包租婆,睡觉吧,明天还得看你喜欢的房子去呢。”
  “嗯,你以后就跟着姐混,包你吃香的喝辣的,小伙子,好好表现,有前途。”
  “越说越来劲了,我看看得怎么表现才能吃香的喝辣的。”
  “呵呵……”
  被压倒的王亚宁,呵呵的笑个不停,还不敢大声,怕把两个小的吵醒。
  “明年暖和了,把他两放外屋谁去,像康康那时候似的。”
  周自强忍了忍,啥也不能干,孩子都是来讨债的。
  亚宁躲在被窝里呵呵的笑,自己玩出来的火,自己憋着吧!
  第163章 房子买了
  第二天,吃完早饭,罗兰把小店托给柳姐照看一下,自己和亚宁她们一起去看房子,如果合适,就买下来。
  四个人骑着两辆自行车,在这冰天雪地里艰难前行,要不是为了实现包租婆的愿望,亚宁打死也不会在这天气出门,还是坐在自行车的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