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说到这儿,他却顿了顿,低头看向隆科多:托合齐若是被治罪,步军统领的职位便空出来了,隆科多,你可有心为朕守好这京城?
隆科多此时心潮翻滚,也不敢再去想这份今天秘闻背后的缘故,只能扣头谢恩:奴才卑贱之身,蒙皇上看中,定不负皇上所托。
康熙眼底终于缓和了些许,他微微抬了抬手:行了,你起来吧。
隆科多这才起身,但是此时心中所受到的震撼,还是让他有些不能平静。
他虽然知道历史上的胤礽被二立二废,但是最后到底是因为什么缘故被废的,他还真不太清楚,也就模模糊糊知道一个大概,等到如今经历了这些事,他才明白,这背后是如何的惊涛骇浪,又有多少人卷入其中。
之后皇帝便只是浅浅与隆科多谈了谈关于回京的准备事宜,皇帝临时要离开,别的倒是好说,但是对那些蒙古王公门,却得有个交代才成,因此皇帝已经下令召见几位地位特殊的王公,先安抚住他们,免得他们胡乱猜测,反而生乱。
而引领几位王公觐见的活儿当然就落到了隆科多身上,皇帝特意叮嘱他,不要露出什么行迹来。
隆科多自然一一应允了,他总觉得,皇帝这好像是在亲自教他如何做事,虽然还有些不确定,但是隆科多自来是个随遇而安的人,因此皇上愿意说,他便也老老实实听着。
等到隆科多离开,康熙看着他的背影,忍不住叹息道:隆科多到底与他父兄不同,倒是个难得的老实厚道之人。
梁九功在边上听了不敢吭声,皇帝自己骂自己的舅舅和表弟,但是他一个奴才可不敢跟着骂,只能笑着道:那也是隆大人感念皇上提携之恩。
康熙听了摇了摇头:朕给佟家的东西难道还少吗?可是又有谁感念过了。
梁九功顿时一句话都不敢说了,闭紧了嘴巴,只把自己当成一个锯嘴的葫芦。
**
隆科多离开了正殿之后,先去换了件衣裳,之前那件已经被汗浸透了,换完衣裳之后又狠狠喝了半壶茶水,这才缓和住情绪。
怪不得出门之前阿玛那样叮嘱他呢,原来他们竟然谋划了这样一件大事。
不过这次到底是太子真的怀了谋逆的心思,还是被人设下陷阱给害了,隆科多一时之间倒是有些分不清了。
但是不管如何,现在皇帝是实打实的已经对太子彻底失望了,太子也是彻底的不成了,之后的舞台便是剩下几位阿哥的了,康熙一朝的九子夺嫡,也即将正式进入白热化。
一想起这个,隆科多只觉情绪复杂,就连升职加薪这样的好事儿,都不能让他有片刻开怀。
九门提督可是要紧的职位,他日后即便是坐上去,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也需得谨慎行事才行。
**
这一日下午,皇帝这边显得格外热闹,先是几位大学士先后觐见,之后又是几位蒙古王公们蒙召觐见。
皇帝这一下午,光接待人了,而隆科多也是没闲着,这些人进进出出的,几乎都是他在引领。
皇帝既然将这事儿交到了他手上,那他也就万万不敢假手于人。
等到皇帝终于将各方都安抚住了,又召见隆科多问回京的事儿准备的如何,隆科多再三保证一定耽搁不了明日的行程,没想到竟是得了皇帝的一句夸赞。
隆科多仔细观察皇帝神色,只见他此时已经没有了上午刚知道消息时的颓丧,比起第一次废太子时,几乎维持了小半年的低压情绪,皇帝这次情绪恢复的格外迅速。
隆科多心中也忍不住叹息,再深的情分,如此消磨,也总有消磨干净的一天。
**
皇帝这边忙忙碌碌的操持,皇子那边自然也是第一时间就知道了皇帝的动静,只是几位皇子的表现却格外不同。
四阿哥知道后只是略蹙了蹙眉,便再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还叮嘱底下人立即准备行李,不要耽搁了行程。
而八阿哥一党人,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些内情,因此各个都显得格外激动。
十四阿哥甚至是大中午的顶着烈日来了八阿哥处商议:八哥,汗阿玛如此震怒,应当是京中事发了吧?
八阿哥此时心中也有些志得意满,但是为了维持外在形象,还是压制住了内心情绪,摇了摇头道:汗阿玛神威莫测,岂是你我能议论的。
十四阿哥被这话说的有些没意思,撇了撇嘴,一时间有些不满。
九阿哥精明,看情形不对,立刻笑着道:不管如何,汗阿玛如此着急回京,肯定是出了大事,八哥,我看您也该早做准备,一旦有个万一,咱们这边也得有个章法才是。
这话倒是说的妥当,八阿哥一时间若有所思,片刻才道:且先看看形势,若是汗阿玛果真因为太子之事而恼怒,我们这边却反倒不好出手,不如找个不相干的人先出头,一则我们能少冒些风险,二则汗阿玛也对我们不会太过忌惮。
十四阿哥却只觉得八阿哥婆婆妈妈:支持八哥的人,汗阿玛早就心中有数,八哥何必还如此遮遮掩掩的,打虎不死反受其害,如今正是应当乘胜追击的时候,八哥万不可妇人之仁!
八阿哥被十四阿哥的这些话说的有些不自在,这个老十四怎么回事,也太冲动了些吧。
但是这个弟弟还是有些能力的,八阿哥又做惯了好人,不愿意当面训斥弟弟,只能好声好气道:十四弟,倒也不是我妇人之仁,只是上次的教训太过深刻,咱们越是到了这样紧要的时候,越要小心才是。
十四阿哥还想再说,却被一边的九阿哥扯了扯衣袖,最后到底是闭上了嘴,心里却忍不住想,八哥还是太过软弱,而且如今也不得汗阿玛喜爱,他日后果真能成事吗?
而八阿哥看着这一幕,心中也不免生出危机,这个老十四,这次不过是被汗阿玛多夸赞了几句,竟是飘了,难道是生出了什么旁的心思不成?他往日可不会对自己如此不敬。
一时间兄弟几个倒是各怀鬼胎,最后还是九阿哥尽力周旋弥补,几人到底是勉强达成了合议,人后这才分别。
八阿哥亲自将几个弟弟送出了门去,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心中若有所思。
作者有话说:
----------------------
第18章 差事 难道真的是天命在我
且不说八阿哥一党人各怀鬼胎,康熙这边却是实打实的快马加鞭一路往京城去。
因此都舍去了许多繁重的行李,一心只想早点回到京城。
底下人见到皇帝如此着急,心中自然各有揣测,可是却也不敢在这个时候,违背皇帝之意,毕竟这几日皇帝的脾气肉眼可见的暴躁了几分,谁都不敢在这个时候冒头。
不到半个月,他们一行人终于回到京城。
皇帝直接入了紫禁城,第一时间就先将太子的监国之责给撤了。
太子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还没来得及安排什么,就被停了职务,软禁到了毓庆宫。
太子看着皇帝这番架势,心一下子就沉了下去。
难道汗阿玛察觉了什么?
一想到这个,太子便出了一身冷汗。
他焦急的在毓庆宫中打探外头的消息,只是可惜,这次看管他的都是皇帝心腹,他根本一点消息都探不出来,气的太子整日在宫内摔盆子砸碗。
隆科多站在毓庆宫正殿门口,听着里头的动静,一时间满心叹息。
他也是没想到,皇帝竟然会把监视看管太子的任务交给他。
虽说太子现在已经是实打实的没前程了,可他到底还是皇帝的儿子,隆科多在某些方面还真怠慢不得。
这差事真真是一件烫手的山芋,他接过来也是满心的忐忑和不安。
但是忽略这件事的艰难之处,倒也不难看出,皇帝这是真的把他当成心腹中的心腹了。
否则这样机密的事情,不会交到他的手上来。
因此隆科多也明白,这件差事自己不仅得办好,还得办的漂漂亮亮,让人挑不出一丝错来,否则便是辜负了皇帝的期望打了皇帝的脸,到时候只怕更要命。
所以这几日,隆科多只要有闲暇,就过来巡视一番,对于太子的大小要求都一一记录下来,禀报到皇帝耳中,请皇帝裁决,自己丝毫不敢擅专。
而皇帝也十分满意他这个办事态度,等到以雷霆之力将牵扯进会饮案和沈天生案中的太子一党人尽数下狱之后,便对隆科多道:你做事自来仔细,为人又足够谨慎,京城的防务交到你手上我是放心的,明日朕便会下明旨,授你为步军统领。
隆科多急忙跪下谢恩。
康熙皇帝满意的抚了抚须:你是个聪敏之人,多余的话朕也不必多说,想来你心中也明白,但是有件事,你需得谨记在心,你的那些兄弟子侄之言论,断不可取,莫要步了前人的后尘。
隆科多此时心潮翻滚,也不敢再去想这份今天秘闻背后的缘故,只能扣头谢恩:奴才卑贱之身,蒙皇上看中,定不负皇上所托。
康熙眼底终于缓和了些许,他微微抬了抬手:行了,你起来吧。
隆科多这才起身,但是此时心中所受到的震撼,还是让他有些不能平静。
他虽然知道历史上的胤礽被二立二废,但是最后到底是因为什么缘故被废的,他还真不太清楚,也就模模糊糊知道一个大概,等到如今经历了这些事,他才明白,这背后是如何的惊涛骇浪,又有多少人卷入其中。
之后皇帝便只是浅浅与隆科多谈了谈关于回京的准备事宜,皇帝临时要离开,别的倒是好说,但是对那些蒙古王公门,却得有个交代才成,因此皇帝已经下令召见几位地位特殊的王公,先安抚住他们,免得他们胡乱猜测,反而生乱。
而引领几位王公觐见的活儿当然就落到了隆科多身上,皇帝特意叮嘱他,不要露出什么行迹来。
隆科多自然一一应允了,他总觉得,皇帝这好像是在亲自教他如何做事,虽然还有些不确定,但是隆科多自来是个随遇而安的人,因此皇上愿意说,他便也老老实实听着。
等到隆科多离开,康熙看着他的背影,忍不住叹息道:隆科多到底与他父兄不同,倒是个难得的老实厚道之人。
梁九功在边上听了不敢吭声,皇帝自己骂自己的舅舅和表弟,但是他一个奴才可不敢跟着骂,只能笑着道:那也是隆大人感念皇上提携之恩。
康熙听了摇了摇头:朕给佟家的东西难道还少吗?可是又有谁感念过了。
梁九功顿时一句话都不敢说了,闭紧了嘴巴,只把自己当成一个锯嘴的葫芦。
**
隆科多离开了正殿之后,先去换了件衣裳,之前那件已经被汗浸透了,换完衣裳之后又狠狠喝了半壶茶水,这才缓和住情绪。
怪不得出门之前阿玛那样叮嘱他呢,原来他们竟然谋划了这样一件大事。
不过这次到底是太子真的怀了谋逆的心思,还是被人设下陷阱给害了,隆科多一时之间倒是有些分不清了。
但是不管如何,现在皇帝是实打实的已经对太子彻底失望了,太子也是彻底的不成了,之后的舞台便是剩下几位阿哥的了,康熙一朝的九子夺嫡,也即将正式进入白热化。
一想起这个,隆科多只觉情绪复杂,就连升职加薪这样的好事儿,都不能让他有片刻开怀。
九门提督可是要紧的职位,他日后即便是坐上去,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也需得谨慎行事才行。
**
这一日下午,皇帝这边显得格外热闹,先是几位大学士先后觐见,之后又是几位蒙古王公们蒙召觐见。
皇帝这一下午,光接待人了,而隆科多也是没闲着,这些人进进出出的,几乎都是他在引领。
皇帝既然将这事儿交到了他手上,那他也就万万不敢假手于人。
等到皇帝终于将各方都安抚住了,又召见隆科多问回京的事儿准备的如何,隆科多再三保证一定耽搁不了明日的行程,没想到竟是得了皇帝的一句夸赞。
隆科多仔细观察皇帝神色,只见他此时已经没有了上午刚知道消息时的颓丧,比起第一次废太子时,几乎维持了小半年的低压情绪,皇帝这次情绪恢复的格外迅速。
隆科多心中也忍不住叹息,再深的情分,如此消磨,也总有消磨干净的一天。
**
皇帝这边忙忙碌碌的操持,皇子那边自然也是第一时间就知道了皇帝的动静,只是几位皇子的表现却格外不同。
四阿哥知道后只是略蹙了蹙眉,便再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还叮嘱底下人立即准备行李,不要耽搁了行程。
而八阿哥一党人,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些内情,因此各个都显得格外激动。
十四阿哥甚至是大中午的顶着烈日来了八阿哥处商议:八哥,汗阿玛如此震怒,应当是京中事发了吧?
八阿哥此时心中也有些志得意满,但是为了维持外在形象,还是压制住了内心情绪,摇了摇头道:汗阿玛神威莫测,岂是你我能议论的。
十四阿哥被这话说的有些没意思,撇了撇嘴,一时间有些不满。
九阿哥精明,看情形不对,立刻笑着道:不管如何,汗阿玛如此着急回京,肯定是出了大事,八哥,我看您也该早做准备,一旦有个万一,咱们这边也得有个章法才是。
这话倒是说的妥当,八阿哥一时间若有所思,片刻才道:且先看看形势,若是汗阿玛果真因为太子之事而恼怒,我们这边却反倒不好出手,不如找个不相干的人先出头,一则我们能少冒些风险,二则汗阿玛也对我们不会太过忌惮。
十四阿哥却只觉得八阿哥婆婆妈妈:支持八哥的人,汗阿玛早就心中有数,八哥何必还如此遮遮掩掩的,打虎不死反受其害,如今正是应当乘胜追击的时候,八哥万不可妇人之仁!
八阿哥被十四阿哥的这些话说的有些不自在,这个老十四怎么回事,也太冲动了些吧。
但是这个弟弟还是有些能力的,八阿哥又做惯了好人,不愿意当面训斥弟弟,只能好声好气道:十四弟,倒也不是我妇人之仁,只是上次的教训太过深刻,咱们越是到了这样紧要的时候,越要小心才是。
十四阿哥还想再说,却被一边的九阿哥扯了扯衣袖,最后到底是闭上了嘴,心里却忍不住想,八哥还是太过软弱,而且如今也不得汗阿玛喜爱,他日后果真能成事吗?
而八阿哥看着这一幕,心中也不免生出危机,这个老十四,这次不过是被汗阿玛多夸赞了几句,竟是飘了,难道是生出了什么旁的心思不成?他往日可不会对自己如此不敬。
一时间兄弟几个倒是各怀鬼胎,最后还是九阿哥尽力周旋弥补,几人到底是勉强达成了合议,人后这才分别。
八阿哥亲自将几个弟弟送出了门去,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心中若有所思。
作者有话说:
----------------------
第18章 差事 难道真的是天命在我
且不说八阿哥一党人各怀鬼胎,康熙这边却是实打实的快马加鞭一路往京城去。
因此都舍去了许多繁重的行李,一心只想早点回到京城。
底下人见到皇帝如此着急,心中自然各有揣测,可是却也不敢在这个时候,违背皇帝之意,毕竟这几日皇帝的脾气肉眼可见的暴躁了几分,谁都不敢在这个时候冒头。
不到半个月,他们一行人终于回到京城。
皇帝直接入了紫禁城,第一时间就先将太子的监国之责给撤了。
太子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还没来得及安排什么,就被停了职务,软禁到了毓庆宫。
太子看着皇帝这番架势,心一下子就沉了下去。
难道汗阿玛察觉了什么?
一想到这个,太子便出了一身冷汗。
他焦急的在毓庆宫中打探外头的消息,只是可惜,这次看管他的都是皇帝心腹,他根本一点消息都探不出来,气的太子整日在宫内摔盆子砸碗。
隆科多站在毓庆宫正殿门口,听着里头的动静,一时间满心叹息。
他也是没想到,皇帝竟然会把监视看管太子的任务交给他。
虽说太子现在已经是实打实的没前程了,可他到底还是皇帝的儿子,隆科多在某些方面还真怠慢不得。
这差事真真是一件烫手的山芋,他接过来也是满心的忐忑和不安。
但是忽略这件事的艰难之处,倒也不难看出,皇帝这是真的把他当成心腹中的心腹了。
否则这样机密的事情,不会交到他的手上来。
因此隆科多也明白,这件差事自己不仅得办好,还得办的漂漂亮亮,让人挑不出一丝错来,否则便是辜负了皇帝的期望打了皇帝的脸,到时候只怕更要命。
所以这几日,隆科多只要有闲暇,就过来巡视一番,对于太子的大小要求都一一记录下来,禀报到皇帝耳中,请皇帝裁决,自己丝毫不敢擅专。
而皇帝也十分满意他这个办事态度,等到以雷霆之力将牵扯进会饮案和沈天生案中的太子一党人尽数下狱之后,便对隆科多道:你做事自来仔细,为人又足够谨慎,京城的防务交到你手上我是放心的,明日朕便会下明旨,授你为步军统领。
隆科多急忙跪下谢恩。
康熙皇帝满意的抚了抚须:你是个聪敏之人,多余的话朕也不必多说,想来你心中也明白,但是有件事,你需得谨记在心,你的那些兄弟子侄之言论,断不可取,莫要步了前人的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