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能告诉我原因吗?”霍去病苦涩一笑。
沈乐妮不敢看他,视线移向一边,“若我能回去,我早晚便会消失于这个世间。我同你成亲,就是在辜负你的情宜,就是在耽误你的人生,扰乱你原本的轨迹。自我们相识,你待我很好,处处帮我。我很感激,所以我不能明知结果,还这么对你。”
似是接下来说的话分量太重,她又不得不看向他,“若我不能回去,即便这一生都留在这里,可我身为国师,触碰到诸多权贵世家利益,已是腹背受敌,太多人恨不得让我消失于世。而你卫家,已然是大汉第一高门显贵,如立云端。再往上,便危矣。”
“就算我不想做国师,你也不想做冠军侯,可你觉得陛下会同意吗?退一万步来讲,就算陛下同意,但我也只能活在陛下的视线里。我始终知晓太多,对于原本的轨迹来说,是个无法估测难以掌握的变量。陛下圣明。可以后呢?人心易变,世事变幻,以后的事以后的人,谁又能说得清、猜得准?”
“去病,我生活难安且罢,但我不能让你也因我,影响你、影响卫家的安危。我们之间,最多只能是朋友。”
“抱歉。”
她不能告诉他为什么她留下也不能与他成亲的真正原因,因为若她留下,只能说明她没有完成任务,那就意味着,她没有改变霍去病的命运。
霍去病英年早逝,那她就算想不顾一切嫁给他,这个世间,也没有他这个人的存在了。
她与他,注定是时空过客。
听完她的回答,霍去病长久哑然。
其实,他也明白陛下根本不可能同意他们两人辞官,至少中晚年以前是不可能的。可若身在此位,他也知道,两人若是成亲,便会给两人和卫家带来无尽的麻烦,甚至最终走向可怕的结局。
明知而为,是不负责任。
可他真要为了一己之私,让沈乐妮一个女儿家孤身等他一二十载甚至更久?沈乐妮嫁给他是令诸多人忌惮,但沈乐妮若是嫁给普通人,大概陛下是会同意的。
天际线快要吞没夕阳。
屋内视线朦胧。
霍去病喉咙干涩,声音嘶哑:“你……你别害怕,我会求陛下成全,求陛下开恩,亦会尽力护你此生安然。”
沈乐妮摇头:“很难。而且,我能不能留下,尚且未知。”
若是以前,霍去病定然不会多问,但现在,他迫切想要个回答。他尤为不解:“连你也不能确定你自己的去留?这究竟是为何?”
一阵沉默。
霍去病看出了她有不能说的苦衷,嘴里酸涩一片。
见他黯然神伤,沈乐妮的心也像针扎,密密麻麻的痛,要不了人命,却像是溺了水,无法呼吸,难受至极。
“我……我该走了。”
她匆忙说完,逃也似的,转身离去。
门开了又因惯性自然合过来,黯淡的光线从缝隙里钻进屋里,打在了霍去病落寞的侧影上。
霍去病紧闭上眼,脸色惨白,心痛如绞。
.
沈乐妮回到家以后就把自己关进了寝屋里。
月挂枝头,屋内银华如鲛纱。
沈乐妮坐在窗扇下的矮榻上,抱着自己的双膝,仰头安静望着窗纸上暗影浮动,半晌于脑海中闷闷道:“系统,若是我完成任务,也不会有机会留下吗?”
系统的回答机械而无情:“不会有机会留下,你本就不属于这个时空,望宿主勿要多想。”
“若完成任务,那我还能待多久?”
“系统目前无法给出准确回答,但一定不会太久。”
沈乐妮不说话了。
脑子里静了几秒,系统的声音又响起:“宿主完成任务以后,系统会将宿主送回原来的时空,同时系统还会收回所有不属于这个时空的东西。”
沈乐妮:“……”
这臭系统
,她也没问啊,这么不问自答,是生怕她搞事情啊?
“那我若是没有完成任务,被留下了,死后会回到现代吗?”
“系统不知。”顿了顿,系统不知是不是哪个螺丝松了,补充一句:“这是地府管辖之事,宿主死后,可找地府相关负责人询问。”
“……”
沈乐妮被逗笑了。她调侃道:“系统,想不到你也挺幽默的啊。”
系统却直言道:“系统感受到了宿主很难过,系统是在开玩笑,想让宿主心情好一些。”
沈乐妮的笑滞在了脸上。
她沉默下来,望着窗扇的眼睛慢慢描摹着映在上面的枝条细影。
“那,我若是留下,你还会跟着我吗?”沈乐妮又问。
系统又一板一眼回道:“任务失败,系统会自动与宿主解绑。”
“那些东西也会同你一起消失?”
“是。”
“……好吧。系统,那你就忍心独留我一人在此?”
“……抱歉。”
沈乐妮又陷入良久沉默。
她从空间里取出一瓶白酒,打开以后,就那般握着瓶身,凝望着月光与暗影,一口接一口,和着忧伤咽下了肚。
月照万里,两人饮醉。
-----------------------
作者有话说:他终于问出口了!他真的,我哭死。但是……心疼他两秒,也心疼乐妮两秒。
这算不算刀?不过大家放心哈,结局he的
第183章 你和去病发生了何事
十一月底,天气骤然冷了下来,寒风日日侵袭长安城。
虽然刘彻尚未于朝堂上正式下旨对河西起兵,但近几个月以来对中央军和地方军的调动和紧急训练,以及考工令和尚方令的兵器赶工,已然令许多人嗅到了一丝硝烟的气息。
自霍去病冠礼后,沈乐妮除了正事以外,其它时间都尽量避免同霍去病见面。即便见了面,也在逃避和他说话。准确来说,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霍去病亦是如此。
捅破了那层窗户纸,两人之间,终究不能似从前那般,没心没肺装作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地相处。
幸而霍去病如今比往常更为忙碌,除了上朝时会碰一面,平日里偶尔才能得见他一回,就连教习何平安武功和教她刀法也腾不出什么时间,只能让他的得力护卫代劳。
而沈乐妮也忙于女医堂和研究院之事。
增加工钱的消息放出去的一个月之时,眼见始终招不到人,沈乐妮就打算将招募范围扩大到周遭郡县,然后消息扩散出去还没有两天,就有一城中老大夫主动上门应募。
沈乐妮了解了一下这位老大夫的基本信息。他叫元清,如今快五十岁,乃是长安本地人,家里开了一家不大不小的医馆。
元清祖上三代都是大夫,他的祖父年纪轻轻但于医术方面极有天赋,当年汉朝初建,差一点就能选拔为太医令学徒。
虽然元清祖父没有进太医令,却依旧潜心学医,后来自己开了家医馆,高明的医术使得元清祖父的医馆逐渐在长安有了名声。但随着作为京都的长安愈发繁华,长安城内医馆和医术高明之人也如雨后春笋,不断冒出。
渐渐的,他家医馆逐渐没落,直到他这辈,算是泯然于民间。
元清自小就跟着父亲学医,也很是努力,常常废寝忘食,虽然天赋平平,但好歹有着祖辈传承和经验,尚且还能运转医馆。
一直到他年老,逐渐力不从心,自己的儿子更是笨拙,学了许多年还是医术平庸。他有心收徒,可他这年纪,等到教出学徒,他家医馆早就关门了。
到了这两年,医馆收入开始有些入不敷出,眼看着祖父的医馆就要开不下去,元清只好想办法补救。
早在几个月前,元清是听闻了女医堂在招募大夫,但他想到那里面的一群妇人,便直接略过了。可屋漏更逢连夜雨,两个月前,他家医馆斜对面竟然也开了家医馆,里面的大夫医术比较好,所以就更没什么人往他们这里来。
勉力维持了许多年的医馆,终于被迫关门。没了养家糊口的医馆,元清焦虑得整夜整夜的睡不着。
最近又听说了女医堂招大夫,而且这次工钱每个月竟开到了十五两一个月。元清很心动,百般挣扎纠结下,终究是妥协于生活。
他放下偏见,来到了女医堂。
沈乐妮听他说完以后,便是两眼放光。元清识字,有着几十年的行医看病经验,祖上还有传承,没有比他更适合的人了。于是沈乐妮没有犹豫便招了他。
当日,沈乐妮就和元清签了古代版劳动合同。带着他了解了女医堂后,沈乐妮便和他商讨起了课程安排和内容。
由于元清家离女医堂不远,加上元清自己不愿住在堂内,所以他每日教完课后就离开了女医堂。
有了元清,女医们和幼童们总算是可以开始上课,女医堂目前最重要的事得到解决,沈乐妮也松了口气。
而另一边的研究院,被称为‘研究员’的各界匠人们经过几个月的磨合与调整,如今已经完全适应了研究院的生活,纷纷投入到潜心的钻研学习中。
沈乐妮不敢看他,视线移向一边,“若我能回去,我早晚便会消失于这个世间。我同你成亲,就是在辜负你的情宜,就是在耽误你的人生,扰乱你原本的轨迹。自我们相识,你待我很好,处处帮我。我很感激,所以我不能明知结果,还这么对你。”
似是接下来说的话分量太重,她又不得不看向他,“若我不能回去,即便这一生都留在这里,可我身为国师,触碰到诸多权贵世家利益,已是腹背受敌,太多人恨不得让我消失于世。而你卫家,已然是大汉第一高门显贵,如立云端。再往上,便危矣。”
“就算我不想做国师,你也不想做冠军侯,可你觉得陛下会同意吗?退一万步来讲,就算陛下同意,但我也只能活在陛下的视线里。我始终知晓太多,对于原本的轨迹来说,是个无法估测难以掌握的变量。陛下圣明。可以后呢?人心易变,世事变幻,以后的事以后的人,谁又能说得清、猜得准?”
“去病,我生活难安且罢,但我不能让你也因我,影响你、影响卫家的安危。我们之间,最多只能是朋友。”
“抱歉。”
她不能告诉他为什么她留下也不能与他成亲的真正原因,因为若她留下,只能说明她没有完成任务,那就意味着,她没有改变霍去病的命运。
霍去病英年早逝,那她就算想不顾一切嫁给他,这个世间,也没有他这个人的存在了。
她与他,注定是时空过客。
听完她的回答,霍去病长久哑然。
其实,他也明白陛下根本不可能同意他们两人辞官,至少中晚年以前是不可能的。可若身在此位,他也知道,两人若是成亲,便会给两人和卫家带来无尽的麻烦,甚至最终走向可怕的结局。
明知而为,是不负责任。
可他真要为了一己之私,让沈乐妮一个女儿家孤身等他一二十载甚至更久?沈乐妮嫁给他是令诸多人忌惮,但沈乐妮若是嫁给普通人,大概陛下是会同意的。
天际线快要吞没夕阳。
屋内视线朦胧。
霍去病喉咙干涩,声音嘶哑:“你……你别害怕,我会求陛下成全,求陛下开恩,亦会尽力护你此生安然。”
沈乐妮摇头:“很难。而且,我能不能留下,尚且未知。”
若是以前,霍去病定然不会多问,但现在,他迫切想要个回答。他尤为不解:“连你也不能确定你自己的去留?这究竟是为何?”
一阵沉默。
霍去病看出了她有不能说的苦衷,嘴里酸涩一片。
见他黯然神伤,沈乐妮的心也像针扎,密密麻麻的痛,要不了人命,却像是溺了水,无法呼吸,难受至极。
“我……我该走了。”
她匆忙说完,逃也似的,转身离去。
门开了又因惯性自然合过来,黯淡的光线从缝隙里钻进屋里,打在了霍去病落寞的侧影上。
霍去病紧闭上眼,脸色惨白,心痛如绞。
.
沈乐妮回到家以后就把自己关进了寝屋里。
月挂枝头,屋内银华如鲛纱。
沈乐妮坐在窗扇下的矮榻上,抱着自己的双膝,仰头安静望着窗纸上暗影浮动,半晌于脑海中闷闷道:“系统,若是我完成任务,也不会有机会留下吗?”
系统的回答机械而无情:“不会有机会留下,你本就不属于这个时空,望宿主勿要多想。”
“若完成任务,那我还能待多久?”
“系统目前无法给出准确回答,但一定不会太久。”
沈乐妮不说话了。
脑子里静了几秒,系统的声音又响起:“宿主完成任务以后,系统会将宿主送回原来的时空,同时系统还会收回所有不属于这个时空的东西。”
沈乐妮:“……”
这臭系统
,她也没问啊,这么不问自答,是生怕她搞事情啊?
“那我若是没有完成任务,被留下了,死后会回到现代吗?”
“系统不知。”顿了顿,系统不知是不是哪个螺丝松了,补充一句:“这是地府管辖之事,宿主死后,可找地府相关负责人询问。”
“……”
沈乐妮被逗笑了。她调侃道:“系统,想不到你也挺幽默的啊。”
系统却直言道:“系统感受到了宿主很难过,系统是在开玩笑,想让宿主心情好一些。”
沈乐妮的笑滞在了脸上。
她沉默下来,望着窗扇的眼睛慢慢描摹着映在上面的枝条细影。
“那,我若是留下,你还会跟着我吗?”沈乐妮又问。
系统又一板一眼回道:“任务失败,系统会自动与宿主解绑。”
“那些东西也会同你一起消失?”
“是。”
“……好吧。系统,那你就忍心独留我一人在此?”
“……抱歉。”
沈乐妮又陷入良久沉默。
她从空间里取出一瓶白酒,打开以后,就那般握着瓶身,凝望着月光与暗影,一口接一口,和着忧伤咽下了肚。
月照万里,两人饮醉。
-----------------------
作者有话说:他终于问出口了!他真的,我哭死。但是……心疼他两秒,也心疼乐妮两秒。
这算不算刀?不过大家放心哈,结局he的
第183章 你和去病发生了何事
十一月底,天气骤然冷了下来,寒风日日侵袭长安城。
虽然刘彻尚未于朝堂上正式下旨对河西起兵,但近几个月以来对中央军和地方军的调动和紧急训练,以及考工令和尚方令的兵器赶工,已然令许多人嗅到了一丝硝烟的气息。
自霍去病冠礼后,沈乐妮除了正事以外,其它时间都尽量避免同霍去病见面。即便见了面,也在逃避和他说话。准确来说,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霍去病亦是如此。
捅破了那层窗户纸,两人之间,终究不能似从前那般,没心没肺装作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地相处。
幸而霍去病如今比往常更为忙碌,除了上朝时会碰一面,平日里偶尔才能得见他一回,就连教习何平安武功和教她刀法也腾不出什么时间,只能让他的得力护卫代劳。
而沈乐妮也忙于女医堂和研究院之事。
增加工钱的消息放出去的一个月之时,眼见始终招不到人,沈乐妮就打算将招募范围扩大到周遭郡县,然后消息扩散出去还没有两天,就有一城中老大夫主动上门应募。
沈乐妮了解了一下这位老大夫的基本信息。他叫元清,如今快五十岁,乃是长安本地人,家里开了一家不大不小的医馆。
元清祖上三代都是大夫,他的祖父年纪轻轻但于医术方面极有天赋,当年汉朝初建,差一点就能选拔为太医令学徒。
虽然元清祖父没有进太医令,却依旧潜心学医,后来自己开了家医馆,高明的医术使得元清祖父的医馆逐渐在长安有了名声。但随着作为京都的长安愈发繁华,长安城内医馆和医术高明之人也如雨后春笋,不断冒出。
渐渐的,他家医馆逐渐没落,直到他这辈,算是泯然于民间。
元清自小就跟着父亲学医,也很是努力,常常废寝忘食,虽然天赋平平,但好歹有着祖辈传承和经验,尚且还能运转医馆。
一直到他年老,逐渐力不从心,自己的儿子更是笨拙,学了许多年还是医术平庸。他有心收徒,可他这年纪,等到教出学徒,他家医馆早就关门了。
到了这两年,医馆收入开始有些入不敷出,眼看着祖父的医馆就要开不下去,元清只好想办法补救。
早在几个月前,元清是听闻了女医堂在招募大夫,但他想到那里面的一群妇人,便直接略过了。可屋漏更逢连夜雨,两个月前,他家医馆斜对面竟然也开了家医馆,里面的大夫医术比较好,所以就更没什么人往他们这里来。
勉力维持了许多年的医馆,终于被迫关门。没了养家糊口的医馆,元清焦虑得整夜整夜的睡不着。
最近又听说了女医堂招大夫,而且这次工钱每个月竟开到了十五两一个月。元清很心动,百般挣扎纠结下,终究是妥协于生活。
他放下偏见,来到了女医堂。
沈乐妮听他说完以后,便是两眼放光。元清识字,有着几十年的行医看病经验,祖上还有传承,没有比他更适合的人了。于是沈乐妮没有犹豫便招了他。
当日,沈乐妮就和元清签了古代版劳动合同。带着他了解了女医堂后,沈乐妮便和他商讨起了课程安排和内容。
由于元清家离女医堂不远,加上元清自己不愿住在堂内,所以他每日教完课后就离开了女医堂。
有了元清,女医们和幼童们总算是可以开始上课,女医堂目前最重要的事得到解决,沈乐妮也松了口气。
而另一边的研究院,被称为‘研究员’的各界匠人们经过几个月的磨合与调整,如今已经完全适应了研究院的生活,纷纷投入到潜心的钻研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