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好像是,放假前我做了一段猫和老鼠的片段,虽然不是很像,但是感觉很好玩。”
“那很好呀,国内有这种技术吗?你可以去投简历。”
“国内没有,以后也许会有。”
“嗯。”
“学姐。”郁攸说,“我想做这个,做国内的第一个。”
“好,做这个。”
郁攸有一段时间没说话,伏修问:“除了你说的社团,还需要学什么?”
郁攸说:“我想留在国外读研。”
“读完就是五年以后了。”伏修说,“是因为我今天说的那些话吗?”
郁攸没吭声,伏修知道她的答案,“没关系,继续读,你是自由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对于伏修来说,爱情并不是生命的唯一,甚至和人生、事业相比,不过是轻而易举就能放下的小物件,她这样要求自己,也没奢望过郁攸的专一付出。
“这样的话,我们见面的时间会越来越少,学姐。”
“我们可以打电话,打视频,你放假了回国,我们还是可以一起玩,就像现在这样,不好吗?”
“不好,一点都不好,学姐。”郁攸抱着被子往前钻,从自己的被子出来,钻进伏修的被子,轻轻颤抖着抱住伏修的腰,趴在伏修的胸口掉眼泪,“学姐,五年以后,学姐会不会不喜欢我,会不会忘了我?”
五年很长,伏修给不出她想听的承诺,轻轻拍打她的后背,安抚道:“你这么年轻,有很多个五年,不要哭了。”
她总是说,不要哭,不要再哭了,却很少问,为什么哭,为什么要哭,看似没有值得哭泣的事情,为什么会哭。
郁攸的眼泪一滴一滴滴在她的心口,她心里难受,浑身冒出冷冷的汗水,有些说不出的头晕,幸好躺着,不至于倒下。
郁攸哭了好久,哭累了,睡了过去,伏修一整晚没睡着,等郁攸睡得沉沉的,她才开始哭,没有哭出动静。
她躺着难受,从床上爬起来,抱着膝盖坐在床边哭,中途郁攸翻身两三次,她害怕吵醒郁攸,被郁攸发现,一动不敢动,心脏砰砰响,眼泪连着串掉在地板上。
具体为什么哭,她自己也说不清,她感觉现在的生活,曾经的幸福,相比于未知的未来都太过美好安宁,她感觉自己拥有的某些事物正在渐渐远去,具体是什么,目前无从得知,只有当它们真正消失时,才会明白。
伏修哭到天亮,窗帘已经挡不住熹微的晨光,她疲惫躺下,躺在郁攸的怀抱里,才终于睡着。
等她醒来,郁攸已经离开,下午两三点,郁攸正在飞去异国的飞机上,她未能送别,而前一夜她们在黑暗中的对视,将是未来许多年里,她们见过的最后一面。
第 26 章
郁攸去了国外,伏修留在国内,新的一年里,她们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
伏修忙工作,郁攸忙着学习新知识,最开始她们聊得还算好,郁攸会把自己做出来的奇怪动画发给伏修看,每次都能逗笑伏修。
大概半年以后,郁攸做出来的东西越来越像样,她们聊天的频率也越来越低。
伏修一个人在北京生活,遇到许多琐碎的麻烦,六月底她就要去徐州,至少在徐州待两年。
她没有告诉郁攸,郁攸也没问过,那会儿她们基本上一个周聊一次,郁攸很忙,已经变得和伏修一样忙,忙得一天三顿饭只想得起来吃一顿,就连伏修主动发来的消息也能忘了回。
伏修猜她在那边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和她有很多共同话题,为着同样的爱好努力,就连挥洒下的汗水也带着几分甜。
到了徐州,伏修起先住在员工宿舍,宿舍条件太差,楼上楼下噼里啪啦,她总是睡不好,听着胸口的心跳声,整夜整夜地睡不着。
她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在员工宿舍待了两个周,实在坚持不下去,抽空找房子搬了出去。
最开始她找的房不太好,房租不便宜,又漏水又漏气,厨房门不关严实整个屋子一股煤气味。
她找过房东好几次,房东有些跋扈,见她一个单身的年轻女人,说话更不客气,她的睡眠没有好转,梦里都是煤气味,依旧睡不着觉,没到半个月又搬了新住处。
新换的住处是新修的房,才装修好一两年,屋子里的味还没有完全散去,她住进去头晕得厉害,晚上还是睡不着,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公司的同事经常说她脸色不好,劝她去医院看看。
她才来分公司没多久,工作又多又杂,加班到晚上九十点是常态,偶尔回去已经是凌晨。
两个多月以后,她总算抽出时间去医院看病,她不觉得自己有病,只是睡眠不好,可能是到了睡不着觉的年纪,毕竟她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年轻,倒头就能睡着。
她起先不知道应该挂哪个科,想着自己最近背也挺疼,正好看见有骨科,就挂了个骨科看看,医生问了她一些问题,和她说,她这是心理问题,应该去看神经内科之类。
骨科的医生不太清楚心理问题的分类,她听医生的话,稀里糊涂地挂了神经内科的号,结果神经内科的医生和她说,她应该去看精神科,不过既然都挂到他的号了,那他给开点检查,做完检查再开点药也没有关系。
伏修做检查用了三个多小时,大多是在电脑上填一些问卷,她没有轻生意向,也不想跳楼,她只是睡不好,总是做一些奇怪的梦,偶尔会听见耳边有人在叫她,她以为是工作压力太大,但医生和她说,这样的情况已经比较严重了。
医生问她最近有没有受到什么刺激,具体的她一时半会想不起来,医生帮她回忆,问她有没有遭遇亲人离世,工作受挫,或者是失恋。
她忽然想到郁攸,却对着医生摇头,说没有。
医生没有再问,给她开了一些药,有安眠药,叫她回去按时吃,一定不可以中断。
伏修把药带回去,每天只吃安眠药,一开始吃半颗就能睡着,一整天昏昏沉沉,中午躲进卫生间莫名其妙哭,后来安眠药得吃一整颗才能睡着,其他的药她没有吃,睡眠情况没有好转,她渐渐开始相信自己应该是有一些问题。
又一年春末,她回了一趟北京,参加答辩,还有毕业典礼,她在那里待了半个月,除了工作,她开始吃药。
她和郁攸已经很久没有聊过天,关于她的病,郁攸毫不知情,她从没想过要说,也没想过从对方身上寻求慰籍。
从北京回到徐州,她已经吃了一个多周的药,猛然瘦了十斤,公司的同事们突然发现她好憔悴,以为她生了大病,其实她只是三天没吃饭,自从开始吃药,她每天都想吐,没有任何胃口。
大概在规律服药两月后,药物带来的不适开始缓解,在工作和治疗之间辗转,她的精力不够,几次在公司晕倒,从医院醒来,吸着氧还要抱着电脑开会,第二天早上回去洗个澡换身衣服就立马去上班。
那段时间对于她来说仿佛一场漫长的噩梦,过去很久以后再回忆起来,朦朦胧胧的记忆中,就连天空都是乌云密布。
她连带着不喜欢徐州,不喜欢当时她能够接触到的一切,可她也是在徐州得到了一切。
毕业后第二年,带了她三年多的院长退休,研究院人数可观,她是院长之下的第一人,顺理成章成为新的研究院院长。
她觉得这事有点草率,甚至可以说是扯淡,而接下来的事情更荒唐。
升任研究院院长第二个月,母公司上司,她莫名其妙分到一大笔股票,总共四十万股,花了四十来万,她花光自己所有的积蓄买下来,公司上市后股票蹭蹭涨,半年涨到二十多块。
她忽然有好多好多钱,曾经一块钱掰成两半用的日子好像还没过去多久,突然这么多钱摆在她眼前,她甚至开始怀疑现在的生活只是一场梦。
如果不是在梦里,她和郁攸为什么会半年没有说过话,如果不是在梦里,为什么她总是一个人躲起来哭,她现在有很多钱,可她根本不会花钱,她想先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却不知道应该在哪里买,在徐州,还是在北京,还是回南方,在她成长的家乡买一套房。
成为一个普通的有钱人以后,伏修照常生活,长期吃药,她的胃和肝都出了些问题,需要经常去医院。
她的工作还是很忙,手底下管着几十号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不再叫她“修修”,转而称呼她为“修修总”,因为她还年轻,喊得可爱一些,再大一点的话,就要喊她“伏总”了。
伏修在徐州待了三年半,才终于回到北京,没有郁攸的北京,她没有太多兴趣,公司计划在成都创建分公司,应该还有两年,她打算跟着过去,不想留在北京。
她在北京依旧租房住,住在海淀区,公司附近,原本坐地铁上下班,第二年石老师也就是公司老板,从朋友那里买来好几辆车,分给手底下的高管,伏修也分到一辆。
“那很好呀,国内有这种技术吗?你可以去投简历。”
“国内没有,以后也许会有。”
“嗯。”
“学姐。”郁攸说,“我想做这个,做国内的第一个。”
“好,做这个。”
郁攸有一段时间没说话,伏修问:“除了你说的社团,还需要学什么?”
郁攸说:“我想留在国外读研。”
“读完就是五年以后了。”伏修说,“是因为我今天说的那些话吗?”
郁攸没吭声,伏修知道她的答案,“没关系,继续读,你是自由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对于伏修来说,爱情并不是生命的唯一,甚至和人生、事业相比,不过是轻而易举就能放下的小物件,她这样要求自己,也没奢望过郁攸的专一付出。
“这样的话,我们见面的时间会越来越少,学姐。”
“我们可以打电话,打视频,你放假了回国,我们还是可以一起玩,就像现在这样,不好吗?”
“不好,一点都不好,学姐。”郁攸抱着被子往前钻,从自己的被子出来,钻进伏修的被子,轻轻颤抖着抱住伏修的腰,趴在伏修的胸口掉眼泪,“学姐,五年以后,学姐会不会不喜欢我,会不会忘了我?”
五年很长,伏修给不出她想听的承诺,轻轻拍打她的后背,安抚道:“你这么年轻,有很多个五年,不要哭了。”
她总是说,不要哭,不要再哭了,却很少问,为什么哭,为什么要哭,看似没有值得哭泣的事情,为什么会哭。
郁攸的眼泪一滴一滴滴在她的心口,她心里难受,浑身冒出冷冷的汗水,有些说不出的头晕,幸好躺着,不至于倒下。
郁攸哭了好久,哭累了,睡了过去,伏修一整晚没睡着,等郁攸睡得沉沉的,她才开始哭,没有哭出动静。
她躺着难受,从床上爬起来,抱着膝盖坐在床边哭,中途郁攸翻身两三次,她害怕吵醒郁攸,被郁攸发现,一动不敢动,心脏砰砰响,眼泪连着串掉在地板上。
具体为什么哭,她自己也说不清,她感觉现在的生活,曾经的幸福,相比于未知的未来都太过美好安宁,她感觉自己拥有的某些事物正在渐渐远去,具体是什么,目前无从得知,只有当它们真正消失时,才会明白。
伏修哭到天亮,窗帘已经挡不住熹微的晨光,她疲惫躺下,躺在郁攸的怀抱里,才终于睡着。
等她醒来,郁攸已经离开,下午两三点,郁攸正在飞去异国的飞机上,她未能送别,而前一夜她们在黑暗中的对视,将是未来许多年里,她们见过的最后一面。
第 26 章
郁攸去了国外,伏修留在国内,新的一年里,她们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
伏修忙工作,郁攸忙着学习新知识,最开始她们聊得还算好,郁攸会把自己做出来的奇怪动画发给伏修看,每次都能逗笑伏修。
大概半年以后,郁攸做出来的东西越来越像样,她们聊天的频率也越来越低。
伏修一个人在北京生活,遇到许多琐碎的麻烦,六月底她就要去徐州,至少在徐州待两年。
她没有告诉郁攸,郁攸也没问过,那会儿她们基本上一个周聊一次,郁攸很忙,已经变得和伏修一样忙,忙得一天三顿饭只想得起来吃一顿,就连伏修主动发来的消息也能忘了回。
伏修猜她在那边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和她有很多共同话题,为着同样的爱好努力,就连挥洒下的汗水也带着几分甜。
到了徐州,伏修起先住在员工宿舍,宿舍条件太差,楼上楼下噼里啪啦,她总是睡不好,听着胸口的心跳声,整夜整夜地睡不着。
她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在员工宿舍待了两个周,实在坚持不下去,抽空找房子搬了出去。
最开始她找的房不太好,房租不便宜,又漏水又漏气,厨房门不关严实整个屋子一股煤气味。
她找过房东好几次,房东有些跋扈,见她一个单身的年轻女人,说话更不客气,她的睡眠没有好转,梦里都是煤气味,依旧睡不着觉,没到半个月又搬了新住处。
新换的住处是新修的房,才装修好一两年,屋子里的味还没有完全散去,她住进去头晕得厉害,晚上还是睡不着,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公司的同事经常说她脸色不好,劝她去医院看看。
她才来分公司没多久,工作又多又杂,加班到晚上九十点是常态,偶尔回去已经是凌晨。
两个多月以后,她总算抽出时间去医院看病,她不觉得自己有病,只是睡眠不好,可能是到了睡不着觉的年纪,毕竟她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年轻,倒头就能睡着。
她起先不知道应该挂哪个科,想着自己最近背也挺疼,正好看见有骨科,就挂了个骨科看看,医生问了她一些问题,和她说,她这是心理问题,应该去看神经内科之类。
骨科的医生不太清楚心理问题的分类,她听医生的话,稀里糊涂地挂了神经内科的号,结果神经内科的医生和她说,她应该去看精神科,不过既然都挂到他的号了,那他给开点检查,做完检查再开点药也没有关系。
伏修做检查用了三个多小时,大多是在电脑上填一些问卷,她没有轻生意向,也不想跳楼,她只是睡不好,总是做一些奇怪的梦,偶尔会听见耳边有人在叫她,她以为是工作压力太大,但医生和她说,这样的情况已经比较严重了。
医生问她最近有没有受到什么刺激,具体的她一时半会想不起来,医生帮她回忆,问她有没有遭遇亲人离世,工作受挫,或者是失恋。
她忽然想到郁攸,却对着医生摇头,说没有。
医生没有再问,给她开了一些药,有安眠药,叫她回去按时吃,一定不可以中断。
伏修把药带回去,每天只吃安眠药,一开始吃半颗就能睡着,一整天昏昏沉沉,中午躲进卫生间莫名其妙哭,后来安眠药得吃一整颗才能睡着,其他的药她没有吃,睡眠情况没有好转,她渐渐开始相信自己应该是有一些问题。
又一年春末,她回了一趟北京,参加答辩,还有毕业典礼,她在那里待了半个月,除了工作,她开始吃药。
她和郁攸已经很久没有聊过天,关于她的病,郁攸毫不知情,她从没想过要说,也没想过从对方身上寻求慰籍。
从北京回到徐州,她已经吃了一个多周的药,猛然瘦了十斤,公司的同事们突然发现她好憔悴,以为她生了大病,其实她只是三天没吃饭,自从开始吃药,她每天都想吐,没有任何胃口。
大概在规律服药两月后,药物带来的不适开始缓解,在工作和治疗之间辗转,她的精力不够,几次在公司晕倒,从医院醒来,吸着氧还要抱着电脑开会,第二天早上回去洗个澡换身衣服就立马去上班。
那段时间对于她来说仿佛一场漫长的噩梦,过去很久以后再回忆起来,朦朦胧胧的记忆中,就连天空都是乌云密布。
她连带着不喜欢徐州,不喜欢当时她能够接触到的一切,可她也是在徐州得到了一切。
毕业后第二年,带了她三年多的院长退休,研究院人数可观,她是院长之下的第一人,顺理成章成为新的研究院院长。
她觉得这事有点草率,甚至可以说是扯淡,而接下来的事情更荒唐。
升任研究院院长第二个月,母公司上司,她莫名其妙分到一大笔股票,总共四十万股,花了四十来万,她花光自己所有的积蓄买下来,公司上市后股票蹭蹭涨,半年涨到二十多块。
她忽然有好多好多钱,曾经一块钱掰成两半用的日子好像还没过去多久,突然这么多钱摆在她眼前,她甚至开始怀疑现在的生活只是一场梦。
如果不是在梦里,她和郁攸为什么会半年没有说过话,如果不是在梦里,为什么她总是一个人躲起来哭,她现在有很多钱,可她根本不会花钱,她想先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却不知道应该在哪里买,在徐州,还是在北京,还是回南方,在她成长的家乡买一套房。
成为一个普通的有钱人以后,伏修照常生活,长期吃药,她的胃和肝都出了些问题,需要经常去医院。
她的工作还是很忙,手底下管着几十号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不再叫她“修修”,转而称呼她为“修修总”,因为她还年轻,喊得可爱一些,再大一点的话,就要喊她“伏总”了。
伏修在徐州待了三年半,才终于回到北京,没有郁攸的北京,她没有太多兴趣,公司计划在成都创建分公司,应该还有两年,她打算跟着过去,不想留在北京。
她在北京依旧租房住,住在海淀区,公司附近,原本坐地铁上下班,第二年石老师也就是公司老板,从朋友那里买来好几辆车,分给手底下的高管,伏修也分到一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