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又道:“我,我会过去的。”
  赵弛不在,家里剩下他,理应有他出面。
  目送村民离开,水笙好不忐忑。
  他与村民说自己是大人,可这种场合还没见过,难免心里打鼓。
  他束好头发,又换了身新衣裳,吆喝上小狼,寻去金巧儿家。
  金巧儿正在洒扫,看见他,还没走近呢,便隔着门笑吟吟招呼。
  水笙同她笑了笑:“巧儿姐,我、我过来想跟你打听个事。”
  金巧儿开门,把他带进屋吃茶。
  “什么事儿呀?”
  水笙抱着茶杯慢慢啜,顺便将吃喜酒的事打听清楚。
  回去后,他找出钱袋,把赵弛就给他钱取出部分,准备了五十铜钱做贺仪,又翻出红纸,将钱包好。
  跟着去吃喜酒村民来到张家,只见门前搭了张桌,一名老头儿运笔如飞,埋头记账。
  吃喜酒的人,送什么的都有,带两只鸡鸭来的,拎了活鱼来的,还有粮食米面,给不出什么,出力帮工的也有。
  村民瞧见水笙,眼睛一亮。
  “来吃酒啊?”
  水笙轻轻点头。
  所幸来的人多,碰面的村民东扯一句西车一句,顾不上他。
  他交了贺仪,进门后寻个角落的桌,蘑菇似地坐在不起眼的位置。
  周围另外两个村子也来了人,张家设的席面不够,大伙儿吃到尽兴就走,让刚来的人入席。
  水笙没有逗留太久,肚子四五分饱,便走出张家大门。
  跟着他背影的,还有几道探寻的眼神。
  一个婆子嗑着盘里的炒瓜子,道:“那就是水笙吧,模样真俏,成亲了吗?”
  尝试给水笙牵过媒的冯姨娘搭话:“没定亲呢。”
  说罢,摇摇头。
  “赵弛不让,与他说,那脸色冷得能冻死人,吓死个人哦,哪里还敢给水笙说亲。”
  “这、这一大一小都不成亲算什么事?”
  “嗐,村尾那个花家,最近不是想定门亲事,咱们合计合计,看有没有人。”
  ……
  人声消退,水笙松了口气。
  此刻的清净与方才的热闹相比,显得寂寥,不免又想到赵弛身上。
  他摸着微微圆鼓的肚子,拿起挂在脖子上的骨哨,吹响。
  不一会儿,丛草林窜出条黑影。
  小狼弓起身蹭了蹭他的手,水笙面上愁容化开,浅浅一笑,带着它到河边转悠。
  消食的功夫,顺便捡些柴火。
  赶在晌午,日头最烈前,水笙和小狼各拖了一捆柴返回老屋。
  石板晒得发烫,他从井边打了水,沿院子边缘洒了一圈。
  相隔不久,抬头眺望,方才还浓烈的日头已被遮住。此刻天边黑云涌动,层层滚了起来,将有大雨的势头。
  他连忙放下木盆,将挂在架子和围墙上晾晒的菜叶,萝卜往屋里收。
  东西刚收完,雨水顷刻滚下,豆大的水砸得瓦片和石板哒哒发响。
  小狼贪凉,落了大雨格外兴奋,仰着脖子长嚎。
  水笙唤它,几次都唤不回来,只得作罢。
  拿起棉布将身上淋湿的地方擦干,之后,找出收回的旧袍,挑着几处有磨损的地方,慢慢缝补。
  雷声震动,天地仿佛都跟着摇晃。
  水笙被惊人的雷电扰得心神不宁,放下怀里的衣袍,走到窗檐,隔着密集的雨水看不到什么,又到大门后踱步。
  小狼趴在地上舔毛,似乎被他的情绪所感,伏在他脚边,呜呜低叫。
  水笙吐了口气,与它说话。
  “雨那么大,不知山里情况如何,会不会碰到危险?”
  他越想越怕,秀气的眉心轻轻揪起,放在膝盖的手指头习惯性绞紧。
  风大雨大,外头什么都看不清。
  尽管如此,水笙仍搬了张小凳子,人贴在门后坐着,不时推开缝隙,眼巴巴地望一团水汽,院子变得白茫茫的。
  *
  山上猎屋,赵弛淌了一身的水,手上捆着两头野物,刚进门,身后不远跟来了人。
  跟着赵弛进猎屋的,是村里的一对父子,王山王武,一家常以打猎为生。
  但他们还是第一次进那么深的山,遇到大雨,从坡上滑落滚下,若非赵弛经过救了他们,只怕凶多吉少。
  为表谢意,他们主动送出抓到的一头獾。
  赵弛话不多,不想与他们有过多纠葛,直接收了,算作两清,并带二人来到猎屋。
  “赵大哥,这里是你的猎屋?”
  赵弛微微点头,瞥见父子好奇他密封的竹篓,声音微沉,道:“别碰,里面有蛇。”
  夏季后,山里很多毒蛇活跃,虽不够秋蛇肥,却是制药的好材料。
  值钱的猛禽并非每次好运都能遇上,退而求其次,这几日他多在捕毒蛇。
  听那竹筐里都是毒蛇,绕是父子两狩猎的经验还算丰富,仍然发怵,没敢靠近。
  雨水打得猎屋发响,赵驰寻了柴火生起,将湿衣褪下,换上带来的另一套衣物。
  至于那对父子,因为滚下山坡,浑身湿透,没有衣服更换,只得脱了,架在火边烘烤。
  山里冷,如果没有这屋子避雨,没有火柴取暖,遇到如此大的雨,气温骤降,只怕会死人。
  王家父子暗暗松了口气,还好他们送了野獾出去,也庆幸赵驰没有表面那般冷漠。
  三人围着火,赵驰话不多,偶尔应父子一声。
  骤雨来得急,约莫半时辰便停下。
  赵驰简单收拾,王家小子忙问:“赵大哥,你要离开?”
  “嗯。”
  一旁的王山皱眉:“刚下完雨,山路湿滑,不是下山的好时候。”
  王武点点头。
  赵驰:“这边我熟,不打紧。”
  若脚程快点,能赶在天黑时回去。出来六天了,他有尽快回去的理由。
  将这趟进山的收获装好,赵驰挑在肩膀两侧,道:“回去的时候把门锁好。”
  又沉声叮嘱:“附近设有陷阱,别乱走。”
  王家父子连忙答应,见他离开,只能送到门口。
  如果不是身上有伤,两人也会跟着对方下山。
  赵驰熟悉这带,跟着能省不少麻烦。
  *
  天渐渐黑了,老屋门前摆着一张小凳,上头映着单薄孤零零的影子。
  返家的村民路过,劝说:“水笙在门口坐好久了,快进屋吧,过会儿没准又要落雨。”
  水笙点点头,心道:再等等。
  按赵驰进山日子算,最快得明天回来。
  即便如此,他已习惯每天傍晚在门前的台阶等待,天完全黑了才关门。
  他闷闷吐了一口气,眼看视野越来越暗,准备搬凳子回屋。
  村民的声音穿过灰暗夜色。
  “赵驰啊?!刚才水笙还在等你呢。”
  “挑这么多东西,是不是又找到好货啦,真厉害啊……”
  水笙拎着的小板凳从手上脱落,回头,就见挑着两个担子的赵驰停在台阶下。
  他放下东西:“水笙。”
  水笙动了动唇:“赵驰……”
  三两步迈过台阶,不顾腿疾,直接往下一跳。
  赵驰接得及时,把他抱了起来,放在高两级的台阶,揽着他的腰背,在灰暗的天色里细细端看。
  刚回来的男人风尘仆仆,沙着声问:“摔了怎么办?”
  水笙摇摇头,胳膊还是抱着人。
  “反正你会接住的。”
  他嘴一撇:“赵驰,你可不可以抱一下我。”
  赵驰收起臂弯,低低“嗯”了声,抱紧他。
  第38章
  还停在附近的村民交头接耳。
  “啥兄弟一见面就抱啊?”
  “他两感情好咯,赵弛自小父母双亡,水笙又流浪多年,感情能不好嘛。”
  “嗯……”
  水笙把脸埋在赵弛肩膀上,夜色弥漫,神情羞赧,眼神却坚定湿润,静静抱着人。
  天黑了,看不清他的脸,好想赵弛,抱就抱了,才不管别人怎么说呢。
  须臾之后,赵弛先松开臂弯,往后挪开几步。
  “身上都是水和汗,先别挨着。”
  淋了雨,又赶山路,雨水跟汗混在一块,莫说难闻,半湿的状态容易把水汽过给人。
  水笙底子单薄,赵弛怕他生病。
  水笙故意动了动鼻尖,浅浅笑道:“不臭。”
  赵弛摇头:“身上湿,先进屋再说。”
  前后院子湿漉漉的,积水被水笙清扫干净了。
  正堂亮起油灯,成为暴雨洗涤后静静摇曳的一抹温暖。
  赵弛看着微微亮堂的屋舍,心绪百涌。微微凝神,知晓自己提早赶回来的决定没有做错。
  水笙说道:“我备有晚饭,洗漱一下就能吃了。”
  他将架子上的棉布取下来,递给对方。
  赵驰草草擦拭,湿衣服黏在身体不舒服,干脆脱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