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先忍忍,明日去城里,找大夫给你瞧瞧。”
  乞丐轻轻“唔”了声。
  他神情怔怔,望着自己的手腕被那宽大有劲的掌心按住,哆嗦了一下,没有动。
  第5章
  进城的时候是个阴天,云层压得低低地,一阵阵风往山道吹,赵弛去村里租牛车了。
  乞丐怀里抱着伞,像根插在地里的苗子,杵在门口乖乖等。
  几个村民扛着锄头经过,远远看见他,扬声议论:“面摊门前有个人。”
  "是路边那个吧。"
  然后问:“你是那个叫花子吗?”
  乞丐本想点头,记起赵弛对自己说的话,硬生生忍下。
  村民张头探脑的,似乎要看清他。
  乞丐心里忐忑,连忙把伞抱得更高,将脸完全挡住。
  待村民离开,远远地,看见赵弛牵着牛车的身影,不由松了口气,紧绷的肩膀缓缓放松。
  他小心看了眼脚下不合尺寸的布鞋,心下一急,避开四周泥泞的坑地,认真地往对方身边赶。
  赵弛见他一瘸一拐地走近,把牛车停好,道:“上来。”
  乞丐左手抱伞,趁脚下的棉袍还没掉地,右胳膊高高抬起,作势准备往上爬。
  身子倏地一轻,他“啊”地叫了一下,停止攀爬的动作,胳膊下意识轻轻环向赵弛的肩膀。
  赵弛拖起他的臀,将他稳稳抱上牛车。
  “坐好了。”
  乞丐端正腰杆,不知所措,僵硬坐在板车上。
  等赵弛开始驱车,这才恍回神智,心里飘飘乎乎的,像塞进一朵云,脸颊飞起两抹红粉。
  他使劲把伞揣入怀里,双眼直愣愣。
  过了会儿,不知道看哪里,索性对准赵弛的后脑发呆。
  行至半途,乞丐眼皮沉重。
  他长久漂泊,身子亏虚,在牛车找了个位置,不知不觉蜷起来睡着了。
  再睁眼,被周遭热闹的叫卖声唤醒。
  赵弛回头,瞧见他睡眼朦胧的模样,声音浮起一丝愉悦。
  “刚好到城里。”
  乞丐拿起落在脚边的纸伞抱上,呆呆点头,耳朵迟钝地热了起来。
  “我、我不该睡着……”
  赵弛轻微摇头,示意不打紧。
  城里不允许疾速骑行,赵弛下了牛车,持绳牵引。
  见状,乞丐想跟着下地,却听赵弛开口:“就在上面坐着。”
  他原地呆坐,肩膀瑟缩。
  头一次把整张脸暴露在那么多人的环境里,眼神闪躲,无处可藏,只得紧盯赵弛的背影。
  男人背影宽大,仿佛山一样可靠。
  乞丐不由出神,忐忑的心逐渐平静。
  他开始好奇地打量四周。
  县城虽比不得大城,但也有着小地方的热闹。
  不算宽阔的街道依次摆设摊子,两边铺面林立。
  吆喝声从四面八方传来,道边泥泞,行人踩出许多脚印子,空气里混杂了各种各样的气味。
  有热气腾腾的食物,还有剖开内脏的肉禽鱼腥。
  一丝香气宜人的脂粉飘来,乞丐脑袋昏昏,捂着鼻尖打了几个喷嚏。
  牛车越过一道长街,在尽头停下。
  赵弛扶着他:“到了。”
  乞丐借着男人有力结实的臂弯跳下牛车,顾不得左右张望,紧跟着高大的身躯,跨起步子,迈入挂着一副黑色匾额的门铺。
  几个百姓正在排队取药,纷纷朝他们打量一眼。
  南边很少有人体格像赵弛这般高大,何况这年头吃不饱,一家人都得紧着肚子生活,很多人营养不良,个子就矮了。
  打量赵弛的同时,不免看向跟在他身后的少年。
  看不清轮廓,似乎生得俏白。
  百姓还想再瞧,却见少年蹭地一下,兔子似地溜到高大男人恰好能够遮挡的方向。
  可惜了,居然是个瘸子。
  乞丐不知旁人所想,暗暗松了口气。
  悄然抬眼,撞见赵弛略含笑意的目光,脸颊瞬间泛热。
  赵弛轻微揽了揽他的肩头,带到椅子上。
  “到了,先给大夫瞧瞧。”
  大夫年约六旬,鬓边一半灰白,坐在案台边,瞅了眼乞丐。
  乞丐心生胆怯,不敢贸然开口,赵弛替他将情况大致讲明。
  大夫撩撩眼皮,抬手一指:“去床上躺着。”
  乞丐下意识张望,赵驰对他点头,便去床上躺平。
  他的双手叠在肚子,眼皮一暖,只见大夫掀开他的眼皮,接着耳朵,依次检查。
  不久,解开旧棉衣,露出纤瘦且青涩的身体。
  大夫检查他的皮肤,随后又号起了脉象。
  一番诊问,乞丐连年奔逃,底子亏损,气血虚弱,引起的病症说多不多,少也不少。
  至于左腿,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救治时机,难以恢复,平日需要保暖。
  开的药方有内服的,也有外敷的,大大小小,赵弛拎了满满两手。
  付过诊钱和药钱,就离开了。
  乞丐捧着几包药,不住扭头,往收钱的药童身上看了又看。
  赵弛低头询问:“在看什么。”
  乞丐嗫嚅,摇摇头。
  再坐上牛车,小脸显出一丝闷闷不乐,不再像刚进城那会四处张探。
  离开药铺,赵弛牵引牛车穿过另一条街道,靠在衣铺门前。
  乞丐睁大双眼,很快又被赵弛撑着胳膊肘抱到地面,带进铺子里。
  掌柜笑呵呵地迎接。
  赵弛目标明确地开口:“给他找两身衣裳和鞋子。”
  赵弛自己穿衣没那么讲究,给少年的倒是认真挑了挑,还低声问询。
  乞丐一直摇头。
  赵弛无奈,挑中两身衣裳,问清价钱后,让掌柜打包起来。
  刚交待完,衣摆一紧,几根细瘦手指扯着他。
  “怎么了。”
  乞丐手指头揪住赵驰的一截灰色衣角,眼眸闪烁,神情有一丝欣喜,更多的却是羞愧。
  他拉着对方的衣摆走到角落,脑袋低垂,后耳根滚烫,慢慢吞吞挤出一句清晰的话。
  “浪费钱……”
  说罢,认真摇摇头,眼睛有些湿。
  乞丐神色急切,示意不必在他身上浪费钱。
  从药铺到衣铺,近乎二两银子就花出去了。
  这年头哪都闹饥荒,他从很远的地方逃过来,不知见过多少疾苦。
  平常四口人家,拢共四五两就紧着肚子过完一年,甚至有很多人填不饱肚子,赵驰却在他身上一下子花了那么多钱。
  他的一张小脸快皱成苦瓜模样。
  赵弛嘴角缓慢上扬。
  最近笑的次数比过去多了不少。
  “钱没了可以再挣,不必担心。”
  乞丐嘴唇颤动,还没开口,掌柜已经手脚麻利地把衣物和鞋子打包起来,一并交给赵弛。
  “客人若有需要,欢迎下次再来。”
  赵弛看了眼闷闷的少年,提起包裹塞进板车上。
  身后的人不愿离开,他好笑地开口:“过来。”
  乞丐“嗯”一声,因为揣着心事,差点被门槛绊倒。
  赵弛及时搀他:“别摔了。”
  说完,又把人抱上牛车。
  乞丐整颗心乱糟糟地,又怕添麻烦,只得老老实实并膝坐稳。
  *
  已过未时,东西采买完毕。
  牛车不大的位置被占去一半,装满米、面和盐。
  而乞丐抱着大大小小的包裹坐在另一头。
  赵弛牵着牛车出城,车轮碾过泥地,咕噜咕噜,车板摇摇晃晃,乞丐也摇来摇去。
  他担心袋子里的米面摔落,不时伸手去扶。
  从县城返回溪花村的路并不好走,坑洼地很多,路况窘迫。
  没多久,轮子陷进水坑,赵弛下去推车。
  乞丐不好干坐,跟着帮忙。
  赵弛皱眉:“快下雨了。”
  他身强体健,若冒雨赶路,回到村子后顶多喝一碗姜汤就足够。
  倒是少年,暴露在空气里的手指红通通的,显然冻得不轻。
  得在雨势加重前赶回溪花村。
  天不遂人意,天色变化的速度远比赵弛预料的快。
  牛车行至半途,周围浸在一片晦暗朦胧里,山野哗哗作响,浓密的雨水连绵打落。
  乞丐撑开伞,发现赵弛的头发和身前湿了一片,连忙往前凑。
  赵弛道:“不碍事,顾好你自己。”
  乞丐眼眸闪了闪,瞥见雨水打在对方脸上,小心翼翼地展开袖口,沿着男人成熟坚毅的眉眼擦拭。
  一阵沉默,雨越下越大。
  无论赵弛怎么劝说,乞丐坚持两个人撑一把伞。
  待到后来,赵弛没辙了,抬手一抱,把人抱在怀里。
  “把伞柄往我肩膀搁,可以省些力气。”
  乞丐照做。
  如此,雨水遮去大半,只这姿势叫人颇觉不自在。
  牛车踩着坑坑洼洼山路,时而颠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