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朱翠兰算好了日子去取前些日子定下来的喜被,成亲规矩多又讲究,那时只是帮着娘家准备侄儿的婚事就已经察觉这是个麻烦事儿。
  不过她从小看赵洛川长大,为着他成亲,便是再麻烦也值得。
  喜被的讲究双数,四铺四盖或六铺六盖都是可行的,但他们村子里住着的家底不如镇上的人家厚,能拿出两铺两盖已经是不容易的了。
  不过这事儿朱翠兰跟赵洛川商量了,按赵洛川的意思是他们家既然不盖新房子,已经节省了一大笔的银钱,这喜被数量上就不省了,按四铺四盖来。
  喜被里并不全是大红色,四铺四盖里有其中两套用来做铺喜床的被子,一套是绣着鸳鸯的大红主色,还有一套是与之相对的绿色,说是讲究个红男绿女的说法。
  且他们成亲的日子在九月,刚入深秋虽还不到冬季,但离得也不远,红绿喜被则做成了六斤与十斤重的秋冬被。
  剩下的两床除了黑白,其他不拘什么颜色都可以,朱翠兰想着秋冬都添置了新被子,剩下的两床就做的轻一些,四斤的春被即可,过了冬正好也能用上。
  做喜被从里到外都要新的,新的棉花新的被面,连逢边的线都得横平竖直不能断,也不能从中间接线,要不然不吉利。
  被面什么价位的都有,绢布最常见,缎面的要贵上许多,一套被面要用好几尺的布料,一般人家根本舍不得,要是想再便宜一些,麻布的也有。
  朱翠兰了解赵洛川,他自己活的糙什么也不讲究,但喜被是给杨冬湖准备的,自然越贵越好,她自作主张把成亲当天铺床的喜被定了缎面的,其他的两床则是绢布的。
  想要再贵的还有,但朱翠兰觉得没必要,他们都是粗人,住在村里也没长那个享福的身子,越贵的布料也不耐磨,若是买回来两天就磨毛了反而不好。
  大红的缎面手感已然极好,摸上去又滑又软,就这都能让村里人嫉妒红了眼。
  她买布料的时候把赵方宇成亲的那份也一起准备了,连新弹的棉花也是,拢共加起来有快五十斤重。
  赵方宇成亲时在初春,那时天气暖和,喜被用四斤春被最相宜,剩下的两床则与赵洛川的相反,做成了秋冬被。
  布料上选择也是一样,就算没有赵洛川打先头,朱翠兰也会给赵方宇两口子做缎面的喜被,她就杨安锦这一个儿媳妇,不对他好难不成对旁人好?
  赵洛川把给了四十两在朱翠兰手里,他怕若是给的少了若是不够,朱翠兰肯定会自己添上不好意思跟他开口要。
  但朱翠兰忙活赵方宇一个人已经是勉强,赵洛川不能去拖这个后腿,索性一次性给够了,反正其他琐碎事儿都得拜托朱翠兰,一次给一点儿太麻烦。
  朱翠兰买好了所有的布料和棉花,由赵河推着车子一起去了附近村子有名的全福婆婆那里,给她工钱让她帮着缝制。
  全福婆婆也不是谁都能当的,要父母健在儿女双全才行,朱翠兰自己虽然也能缝,但是赵河孤寡一个,她自己又前几年失了父亲,实在跟全福搭不上边。
  嫁衣是她作为娘家绣给杨冬湖的,她与赵河一直都恩爱和顺,这点是错不了的。
  说好了今儿去取被子,朱翠兰一早儿起床请了甜妞奶奶与自己一起,就去了全福婆家里。
  全福婆住在五里之外的村子,一见朱翠兰来,把人迎进来后就将才准备好的喜被拿出来给朱翠兰看。
  “你瞧瞧,按着你的意思绣好的,喜字带鸳鸯的是红秋被,大婚当日的主被,绿色繁花的是冬被,针脚横平竖直分毫不差。”
  朱翠兰将被子铺开细细检查了一番,这是大事不能出差错,任何人来都会检查一遍才拿回去,全富婆见得多了,也不会见怪。
  “还是你的手巧,这针脚绣的细密又直溜,旁人可没有这个手艺。”
  朱翠兰检查一番很是满意,奉承了全富婆两句,赵方宇的被子还在她的手里,这回的工钱朱翠兰结的很痛快,也不是一茬生意,总不能让人心里不舒服,赶明儿还得请她去撒帐子呢。
  全福婆面庞圆润,身量并不轻盈,瞧着就是有福之人,她笑起来双眼微眯,让人看着都喜气:“还没恭喜你呢,家有喜事,可喜可贺啊。”
  “同喜同喜,别忘了到时候去多吃杯喜酒。”
  “哎,一定一定。”
  朱翠兰笑的眼睛都快看不见,由张婶子帮着把喜被抬上了板车。
  怕把新被子弄脏,板车上铺上了干净的布,喜被外头还裹着红布,加了第二重保障。
  回去的路上赵婶子不住的感叹:“这缎面的料子手感真是好,光用手摸一下就觉得舒服的不行,若是盖在身上睡觉,那还不得天天做美梦啊。”
  赵婶子是村里普通人家,守着田地过日子,虽然称不上紧巴,但手里也不宽裕多少,她儿媳结婚的时候两床喜被都是勉强凑出来的,用的还有一床是麻布。
  成亲是每个姑娘哥儿都要经历,这样的东西自己家没有,话里难免有些羡慕。
  朱翠兰只是对自己家人好也没想炫耀,赵婶子人好,二人也亲厚,她不想赵婶子心里有什么不痛快,便宽慰道:“日子都是越过越好的,柱子已经很能干了,你家孙子孙女都齐全,银春又孝顺,没跟你说过什么重话,这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福气。”
  赵婶子也不是那不识好歹的人,朱翠兰平日对自己不错,杨冬湖又成天给甜妞买好吃的,她都看在眼里,心里感谢都来不及,哪里还有嫉妒的份。
  不过朱翠兰这话还是听的赵婶子心里舒坦,她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赵家是猎户,放眼整个村子也没几个能比得过他家,但赵婶子家里一月也能吃上三四回肉,比不少人家还是不错的,而且银春人温柔,与她相处的极好,婆媳没什么矛盾,孙子孙女又都可人,哪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可说呢,我这也是顺心日子。”
  二人说说笑笑,她俩出来的早,回去的时候还不太热,人都在树下乘凉,经过人堆免不了又要被拦下看看板车上是什么。
  本来就是要告知村里人的,趁这个机会说了也好。
  第233章 诉喜期
  除了农忙时候不见人,这会儿闲下来人扎堆似的一堆一堆聚在一起,有那眼尖好打听事儿的婆子远远的见朱翠兰推车板车过来,急哄哄的就开始出声招呼,生怕板车不往这儿来。
  说话的婆子都是作了人妇的,不光自己成过亲,家里的儿子姑娘也都大了相看了人家,是以一看见这板车上用红布包裹的严严实实,就知晓里头装的什么东西。
  “翠兰,要娶新媳妇是不假,可你也太着急了,这还有半年呢,这么快就把喜被做回来了?”
  说话的是林嫂子,朱翠兰闻言笑笑:“谁娶媳妇不着急啊?怎的摘这么多青瓜?”
  林嫂子面前一堆长又直的青瓜,通身都是白色的小刺,顶上还有没落下的枯黄小花,她问着还随手拿起一个用手蹭了两下,递给朱翠兰和赵婶子:“尝尝,新摘下来的,我腌酸黄瓜使。”
  除了林嫂子,旁边坐着的还有沈然的娘金枝与云巧娘。
  朱翠兰接过黄瓜一口咬下去咯嘣作响,青瓜不甜汁水也不多,但夏天菜园子里除了这个长得多些,旁的都是需要过了火才能吃的菜。
  板车上的那么大一团包裹,任谁看也不像是两床被褥的样子,金枝因着沈然的缘故,与朱翠兰也亲近,看着东西开口问道:“这么大一团,你打了几床被子?看着可不轻。”
  朱翠兰伸出四个手指头一比划:“四床,一年四季的被褥都齐了全在这儿。”
  “呦,婶子,你还怪舍得呢,其实也难怪,那安锦家境确实不错,咱们也得下些血本是吧。”
  林嫂子虽然说话声音有些尖利,但村里人跟她熟了知道她就是嘴上不饶人,也都没往心里去。
  朱翠兰笑笑:“哪儿是我舍得,是大川舍得,舍不得冬湖受委屈,一直惦记着冬湖以前过得不如意,变着法的想补偿他呢,这不家里家外看别的小哥都成亲穿嫁衣,他一个糙汉子觉得自家夫郎亏的慌,选了个好日子想把成亲的那些事儿给补上,这不,才做好的被褥。”
  在场的人听完皆是一愣,林嫂子看着那一车子东西,最先反应过来:“可,大川跟冬湖都在一起住一年了,再重新办喜事是怎么个说法?”
  “啥说法不说法,俩人都是头一回,不过是晚些日子而已,好饭不怕晚嘛。”云巧娘见识的多,这事儿也不是啥稀奇的大事儿,不过就是汉子心疼夫郎,她忍不住替二人辩解几句。
  朱翠兰笑着看她一眼,说着她的话往下说:“我也是这个意思,你们又不是不知道,王杜娟黑心烂肺,那时候还是阴差阳错冬湖才来的我们家,刚来的时候小脸蜡黄,那胳膊还没我手腕子粗,这么些日子我思来想去也是觉得冬湖前头过得苦,大川一跟我提这个事我二话没有就应下了,日子都选好了,就在冬湖去年来的那天,九月二十,我也找人算过了,那天日子也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