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朱翠兰院子里有水井,就不必再去河边跟村里的妇人们挤在一起,听她们念念叨叨的嚼舌根。
  杨冬湖学着朱翠兰的模样把洗好的被面放在米汤里,等米汤把整个被面浸透完全,再拿出来淘洗一遍。
  整个过程倒是不费事儿,就是太费力气,需要两个人合力才能拧好一个被面,所有的被面拧完后,三个人的手腕子都酸涩的不行。
  锅里的锅巴这会儿火候刚好,焦香扑鼻,朱翠兰盛了出来分成三份,三人搬着凳子坐在院子里头,吹着暖风叙着闲话。
  杨冬湖院子里的菜地现在还是荒芜着的,冬天的菜已经过季了,是时候种上些新的了。
  “婶子,我们那边的菜地还荒着,冬菜都老了,我把它们全扯下来喂了鸡,要是你什么时候点菜告诉我一声,到时候再重新种上点儿新鲜的。”
  家里的小鸡仔都长大了,赵洛川给它们在院子的角落里搭了个窝,平日里就吃菜园里剩下来的菜。
  现在菜都已经拔掉了,新的还没种,过两天得想着去河边扯些水草回来喂鸡。
  “行啊。”朱翠兰点点头,别看杨冬湖种菜不怎么样,学的倒是挺积极的,院子里的地也没荒废,翻地勤快着呢。
  朱翠兰笑了笑道:“春夏天能长得东西就更多了,茄子豆角辣椒什么的,咱们人少,每样种上两棵也就够吃了,剩下来的地点些夏瓜和苹果瓜,夏天的时候结了果,放到井水里湃湃,晌午吃过饭拿出来切一个,吃进去冰冰凉凉的,再去睡个午觉也不会觉得热了。”
  井水就有这个好处,冬天的时候是温热的,打出来的水洗菜洗碗都不觉得凉,等到夏天暑热的不行的时候,井水又凉的有些冰手,把家里种的瓜扔进去湃一会儿,吃起来最是解暑了。
  杨冬湖吃完最后一口锅巴,点点头道:“行,婶子你到时候跟我说一声。”
  忙活了一上午,好容易得些空闲,却被屋外的声音给扰了兴致。
  第86章 作孽
  “外头要乱套了,你仨倒会躲清闲呢。”
  说话的是前些日子卖给他们麦麸的赵婶子,这会儿正赶上晌午吃饭的点儿,赵婶子端着碗推门就进来了。
  朱翠兰的院子在村子的最边上,有时候听消息也就不那么灵通。
  今儿忙着干活儿,倒是真没留意外头吵嚷什么。
  “他婶子来了,快坐,外头这是怎么了?吵成这样?”朱翠兰有些八卦的拉着赵婶子坐下。
  杨冬湖买过麦麸,跟赵婶子不算陌生,热情的同她招呼:“赵婶子。”
  赵婶子坐下来,笑眯眯的冲杨冬湖回道:“冬湖啊,上回买的麦麸吃完了没,不够上我那去拿,咱家这东西多。我就说不用给钱也行,这孩子忒懂事儿了,哪回都没拉下。”
  后半句是说与朱翠兰听的,也是客套了一句。
  “还没呢,吃完了我再去找婶子要,现在小鸡都大了,也快到了下蛋的时候,到时候婶子来捡两个吃。”
  “哎,行呢行呢,婶子可不跟你客气啊。”
  外头吵的热闹,朱翠兰推了推赵婶子的手,催促道:“快说啊,咋的了。”
  “你瞧你急的。”赵婶子笑道:“就前几天成亲的那个丁家的大闺女,你还记得吧,刚嫁过去没两天,丈夫就没了。”
  杨冬湖听的心一惊,丁姑娘结婚他也去了,事情怎么这样突然。
  村里有个和赵方初一般大的姑娘年初的时候定了亲,听说夫家是个身体不好得了痨病的,那家人要的急,想借着婚事儿冲冲喜,实在是儿子救不回来,留个血脉在世上也是好的。
  但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哄骗人家姑娘,相看的时候说他儿子生的只是小病,休养两天就好了,成亲那天才知道,病的都已经起不来床了,连当初相看都是找人替的。
  丁姑娘家里家徒四壁的,一家四口都凑合着过的紧巴巴的,但是为人父母,没有哪个愿意把孩子往火坑里推的。
  老两口成亲那天才知道受了骗,舍不得把姑娘就这么不明不白的嫁出去,可收了人家的聘礼,也已经花了一小部分出去,不成亲就赔钱,一时间去哪儿凑钱去?
  夫家说这病只是一时的,很快就会好,迫于无奈之下,老两口也只好让女儿嫁了过去。
  赵方初小时候满村子乱窜,上头有两个哥哥护着,谁也欺负不了他,他小时候又长得可爱,小孩儿都愿意跟他玩。
  丁姑娘小时候就跟赵方初玩过一阵,等到后来年岁稍大一点,能替家里干活了,出来的就少了,小孩忘形大,赵方初找了新的伙伴,也就把人渐渐忘却了。
  同一个村里办事儿,是要去随人情钱的,等到自己家里办事儿,人家再还回来,这一来一回的,关系可不就熟络起来。
  赵方初去瞧了新娘子,跟他印象里朱一程成亲时热闹的氛围不同,新娘子的脸上没有多少喜悦,更多的是对自身遭遇的无可奈何。
  新郎官病重,男方只好派了个本家的汉子来接亲,这若是新郎官亲自来,坐在高头大马上该是多么的威风和气派,偏偏是一个满脸严肃的汉子,怀里抱着一只系着大红花的公鸡,怎么看怎么违和。
  原以为成了亲,冲了喜,新郎官身体怎么也能好点儿,可没想到成亲不过十来天,窗户上的喜字还没摘下来,白花就已经挂在屋檐上了。
  寡妇的日子难过,更何况还是个刚进门就死了丈夫的大闺女,婆家倒是没拿这件事儿拿捏丁姑娘,就只一条,做了他家的媳妇,就要给他儿子守一辈子寡,不许另嫁他人。
  丁姑娘一辈子就这么毁了,哭哭啼啼的回来找父母诉苦,丁姑娘有个弟弟,看姐姐受了委屈,把气撒到了当初做媒的媒人身上,闹着去要说法,结果被奚落成姐姐是个克夫的硬命,一时没忍住动手伤了人,此时媒人家正在丁家闹呢。
  朱翠兰也是心疼丁姑娘的遭遇,也不知哪个媒人这样缺德,那人得了痨病怎么看都是活不成了,为了赚那几两的媒人费,把一个黄花大闺女的一辈子都耽误了。
  “是哪个媒人啊?”
  赵婶子吃完了碗里的饭,把碗放在了脚边,擦了擦嘴低声道:“这人你也认识,就是上次给方宇介绍姑娘的那个,大桃红啊。”
  “这人怎么这样的黑心肝,什么媒都做,也不怕遭报应吗?”朱翠兰一听大桃红的名字气就不打一处来,当初差点把自己家拽进坑里,这回又祸害了丁家姑娘。
  “可不是,听说伤得还不轻呢,这事儿一出,估计也没人敢再找她说媒了,她这个媒人算是做到头了。”
  “那丁家小子伤了人,大桃红能轻易放了他?”朱翠兰皱眉道。
  “哪能啊,这不外头正乱着呢,就为这事儿。”
  都说大桃红名声在外,说成的亲事儿多,今儿一个得了病快死的,明儿一个装柔弱骗钱的,什么黑钱都赚,可不是说成的多吗?
  赵婶子跟朱翠兰絮絮叨叨说了许多,杨冬湖和赵方初支着个耳朵听,直到屋外头赵婶子的儿媳妇来寻她,说是家里的大孙子闹了别扭不肯吃饭,让她回去瞧瞧。
  赵婶子这才匆匆的回去了。
  朱翠兰送人出了院子门外,退回来把院门插紧了。
  他们本来跟大桃红就有点儿恩怨,这个热闹可不能凑,一个不小心就该惹祸上身了,家里的汉子都不在,连个帮手都没有,孤儿寡母的还不是任人欺负。
  外头的动静一直到傍晚才消停下来,朱翠兰也没急着出去打听,等着明儿赵婶子来同她说道。
  杨冬湖最近跟着朱翠兰学绣品,从开始的四不像到现在已经初见成效了,正月过完,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就该到了踏青节。
  杨冬湖想给赵洛川做个荷包出来,天气回暖,山上的虫蚁叮咬的厉害,被咬上一个包要等好几天才能消下去,这期间里瘙痒难耐,睡觉都睡不好。
  绣好了荷包让赵洛川带到山上去,里头塞上些驱虫的草药,夜里睡觉也能安稳点儿。
  而且踏青节也是一年里唯一的一天,未婚的汉子和姑娘哥儿若是相互看对眼儿了,能自由交换信物的日子。
  虽然俩人早已经是夫妻了,但这样的日子难得,送点儿什么表表心意也是好的。
  第87章 甜妞
  赵婶子藏不住事儿,昨天看了一下午的热闹,今儿一大早就过来等着跟朱翠兰闲唠嗑呢,怀里还抱着个两岁的小女孩。
  小女孩叫甜妞,是赵婶子的小孙女,婶子家里还有个五岁的男孩,这个年纪正是爱打架的时候,昨儿她儿媳妇匆匆忙忙来寻她,就是因为家里两个孩子为了一块酥糖争执不休。
  俩孩子从小跟奶奶一起长大,遇到事儿找奶奶比找阿娘有用,今儿为了不让两个孩子再打架,儿媳妇带了男孩去地里找他爹去了,甜妞就被赵婶子带了过来。
  甜妞人如其名,小小的年纪生的唇红齿白,浑身圆滚滚的,就像年画里的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