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正是。”伊森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得更低,却带着一种战略家的冷静,“记住我们的终极目标:摧毁组织!至少在这一点上,FBI的目标与我们暂时一致。黑麦是FBI打入组织的一把刀,他的价值……对达成最终目标而言,难以替代。”
  他站起身,踱步到窗边:“直接报复,风险极高,收益不确定,且可能因小失大。而尝试去利用他……虽然同样充满变数和风险,但潜在的收益是巨大的。
  想象一下,在关键节点上,通过精妙的操作,共享或诱导关键情报;在危机时刻,制造‘巧合’互相掩护;甚至在针对组织的核心打击行动中,引导FBI的力量为我们所用……
  这能极大加速组织的覆灭。我们CIA在组织内部的力量集中在‘基尔’身上,而黑麦……他可能更接近某些我们无法触及的核心机密或人物。”
  本堂瑛海沉默了。父亲的逻辑冰冷但强大,为了终极目标,个人情绪必须服从战略。
  但理智的认同无法完全消解执行的难度。
  要与那个极度危险、冷酷、精于算计的男人周旋,尝试驾驭他?
  这需要超常的冷静、演技和对情感的绝对控制。
  这份不甘,源于对任务复杂性和潜在失控风险的深刻认知。
  “信任无从谈起,”本堂瑛海的声音恢复了特工特有的冷静,但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FBI不会信任CIA,黑麦更不会信任‘基尔’。这本质上是一场相互算计的危险游戏。”
  “信任?”伊森嘴角浮现一丝没有温度的弧度,“那是奢侈品。我们需要的是共同的目标以及对彼此底线的试探与把握。
  利用他,就如同他也会在必要的时候利用CIA。
  这需要技巧,每一步都可能是陷阱,但也可能是通往胜利的捷径。
  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在‘利用’中获取比对方更多、更致命的信息,同时,确保我们的核心秘密和人身安全万无一失。”
  他走回桌边,直视女儿:“瑛海,选择权在你。你是‘基尔’,直面他的人。
  报复的威慑意图我理解,但必须评估其毁灭性后果,我不能支持可能导致任务崩盘的计划。
  利用……充满挑战,但可能是撬动组织最高效的杠杆——如果我们能掌控它。
  作为基尔,作为CIA特工,你的判断?”
  本堂瑛海闭上眼,深深吸了一口气。冷酷的选项摆在面前:是让愤怒主导,冒巨大风险寻求威慑?
  还是压下所有情绪,以意志和伪装,尝试操控“黑麦”这柄双刃剑,刺向组织核心?
  安全屋的空气凝固,只有她胸腔内为任务而跳动的心脏,搏动着沉重的抉择。
  ……
  与此同时,美国,FBI某安全据点。
  赤井秀一的指尖划过一份由FBI高级线人提供的加密简报的摘要。
  标题:《近期CIA异常情报活动简报》。
  简报内容显示出CIA近期对FBI内部进行了一个异常深入的调查活动,动用了远超常规的权限级别:
  调查焦点:特定时期进入目标犯罪组织的亚裔混血男性成员背景核查,尤其关注曾活跃于美国纽约、存在身份背景不明晰的现象。
  行为模式:调查呈现不计成本的特征,强烈指向特定目标的身份验证。
  物证关联:CIA内部调研某批子弹的制作细节与库存分析。
  初步判断:CIA正在动用非常规力量,对某位身份高度存疑的组织核心成员进行深度背景彻查,意图确认其真实隶属。
  赤井秀一的绿眸骤然锐利,他放下报告,端起黑咖啡,浓郁的苦涩让他的大脑瞬间清晰的判断。
  “子弹制作细节……混血亚裔男性……特定时期纽约背景……身份验证……”每一个要素都像拼图碎片,最终指向一个明确的焦点——他本人,黑麦威士忌。
  CIA不是在泛泛调查组织或第三方。他们动用了顶级资源,异常精准、执着地在查他的背景!目的清晰:确认他是否为FBI卧底!
  赤井秀一的思维如闪电般串联:那次嫁祸事件后,组织内部有模糊传言指向“新的第三方猜测方向”,结合现在CIA如此疯狂地查他……
  一个清晰的结论形成:
  正常CIA不可能会知道该事件和他有关,除非……那次会议的现场有与CIA相关联的线人,不,线人不会有这么大的能量,应该是有CIA的卧底本人。
  并且,这个人在此次事件后,感到了强烈的威胁或重大疑虑,并将矛头直接对准了在此次事件的中的关键人物“黑麦”,因此才驱动CIA总部不惜暴露异常活动痕迹,也要深挖他的底细!
  这个发现让赤井的眼神更加深沉。
  组织内部的棋局,除了黑暗本身,又多了一个隐藏的、来自所谓“盟友”阵营的棋手——CIA的卧底。
  这既是巨大风险,也可能成为可利用的变数,或者必须时刻提防的暗箭。
  他拿起加密通讯器,快速输入指令:
  “目标:‘CIA卧底调查’。优先级:最高。范围:监控所有与CIA子弹历史数据、CIA近期异常高权限历史核查活动等相关的情报。
  重点:分析其数据流向与组织内成员的关联点,报告直接呈送。”
  指令发出。赤井秀一的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
  棋盘更复杂,危险的气息更浓。
  但他清楚,洞悉所有玩家的存在和意图,是黑暗中求胜的唯一途径。
  他点燃一支烟,冷峻的面容在烟雾后,是绝对的冷静与掌控。
  第96章 休养生息
  神矢苍介的公寓很安静。
  厚重的窗帘隔绝了大部分光线和噪音,只留一盏暖黄的落地灯晕开一小片光域。空气里有淡淡的精油香薰和书页的味道。
  神矢穿着柔软的家居服,赤脚踩在木地板上。他刚刚结束一套医生规定的、十分轻缓的复健动作。
  额角有细密的汗,呼吸带着不易察觉的轻喘,脸色依旧苍白,像久不见光的瓷器。
  但那双薄黑眼眸深处,被短暂击碎的神采已顽强地重新凝聚,透彻清醒。
  他走到矮几旁,拿起水杯,就着温水吞下几粒药片。视线扫过旁边摊开的《表演心理学》,他的目光最终落在桌角电子钟跳动的数字上。
  “第十四天。”他在心里默念这个数字。
  神矢苍介此刻非常理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身体内部的战场——神经末梢如同被风暴席卷后的丛林,一片狼藉,急需休养生息。
  医生的指令不容置疑:一个月,绝对静养,充足睡眠,避免劳神与情绪波动。
  他执行很严苛,手机长期处于勿扰模式,只允许松田、萩原和经纪人等寥寥几人接入,窗帘紧闭,隔绝纷扰,饮食讲究,复健动作也严格遵守。
  这对他来说不仅是医嘱,更是关乎他能否重归舞台、重拾生活掌控权的生死线。
  然而,在这层绝对理性之下,焦躁如同藤蔓悄然滋生。
  经纪人邮件里,被推掉的行程列表触目惊心。广告、活动、会议……每一个被划掉的项目都像舞台的聚光灯一盏盏熄灭,留下令他心悸的回响。
  他尝试过在聚光灯外寻找生活的新重心,但当惯常的节奏彻底停摆,公寓的寂静反而放大了某种失重感。
  黑麦那句冰冷的“隔离”字眼时不时从脑海里闪现——被剥离意义的生活,会是怎么样?
  更紧迫的是现实:一个当红艺人,整整一个月的沉寂,足以引发无数猜测。
  即使“休养”也需要持续的、合理的“在场证明”。
  真空期太长,本身就是风险。他不能让疑惑滋生。
  他陷进沙发,拿起书,试图沉入字句。目光却在行间游移,难以聚焦。熟悉的晕眩感像薄雾般悄然弥漫。
  他闭眼又睁开,书滑落膝头。看着空气中的浮尘,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躁混着迷茫,在沉静的黑眸中掠过。
  就在这时,一个人名毫无预兆地进入他的思绪——诸伏景光。
  那个被他间接救回来的男人,那个此刻正被迫藏在绝对安全、却也绝对隔绝的“盒子”里的人。
  他是否也正经历着这种被剥夺存在感的窒息?被困在四壁之间,日复一日,只有无尽的等待和未知的恐惧作伴?
  这种“安全”,是否本身就是另一种酷刑?他自己才短短十几天,已觉度日如年。另一个在未知中的人呢?他无法想象。
  轻轻的敲门声,带着熟悉的、令人心安的节奏响起,打断了他沉郁的思绪。
  “进。”神矢没有起身,只是声音微微抬高了一些。
  密码锁轻响,门开了。
  萩原研二和松田阵平走了进来,像两股带着生气的暖流,瞬间驱散了室内的清冷。
  萩原拎着鼓鼓的超市袋,脸上是精心调校过的、温暖如常的笑容,“猜猜我们带了什么好东西?”他轻快地走向厨房,“顶级和牛,还有你喜欢的鲜香菇和嫩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