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啊!”竹本恍然大悟,“虽然带着墨镜,但能看出你的骨骼很好看,适合当模特呢。”
神矢笑了一下,没有接话,喝了一口对方递来的咖啡,感觉味道确实是像对方说的非常一般。
“你手里拿着我们毕业展的传单,”竹本指了指他攥着的纸张,“是来看展的吗?”
“算是吧。”神矢望向窗外,一群学生正抬着一幅巨大的画作经过,他们的笑声透过玻璃隐约传来,“收到传单时正好不知道去哪,就……”
美院还挺大的,每个角落都很有意思,他放任自己慢慢走慢慢逛,但是到这里却失去了路标指引,找不到毕业展的具体位置了。
“迷路了?”竹本接过话茬,眼睛弯成月牙,“美院确实像个迷宫。要不要喝完咖啡后,我带你过去?”
“这样太麻烦你了吧。”神矢苍介有些惊讶,这个青年一开始就很自来熟,现在也是过于热情,但他从对方身上感受到的是一种纯朴的好意。
“不麻烦!”竹本摆摆手,发梢的石膏粉簌簌落下,“我的作品就在展区,虽然已经展出了,但我还在偷偷完善呢。”他咧开嘴笑的时候,眼睛弯成两道月牙,莫名让人联想到活泼敦厚的柴犬,非常有感染力。
神矢苍介接受了他的好意,穿过长廊时,竹本热情地为他介绍着沿途各个学院的建筑风格。
他的解说并不专业,但充满个人见解,时而停下来指出某个特别的建筑细节,让神矢苍介这种对建筑不是很了解的人都觉得非常有意思。
经过陶艺教室时,一阵有节奏的转盘声吸引了神矢的注意。
透过玻璃窗,他们看见一个女生正全神贯注地揉捏着陶土。泥浆飞溅到她的围裙和脸颊上,她却浑然不觉。
在她灵巧的十指间,一个造型粗犷却线条细腻的巨型陶碗正在慢慢成形。
“好强的表现力!”神矢不由惊叹道。陶碗粗犷中带着细致的造型,极具美感,即使不了解难度,但看着对方纤细的手下慢慢诞生一个巨大的艺术品,这种原始的生命力让他胸腔发烫。
“这是亚由美学姐,她是陶艺系非常厉害的学生,不过已经毕业了”竹本佑太笑着给他介绍着,话音未落,巨碗突然倾斜,在转盘上瘫成一堆软泥。神矢心头一紧,却见那个女生只是甩甩手,毫不犹豫地重新开始。
“你们做艺术创作时……”神矢盯着失败的陶土,突然问道,“会考虑市场价值吗?”
竹本佑太思考了几秒:“嗯,每个人都不一样……我只会想,‘这样表达能让人感到幸福吗?’ ”他又接着说道“当然,回归到日常生活时,又希望自己的生活可以更好,更成功一些。”
他转过头,看着眼前这个墨镜口罩全副武装、却掩不住迷茫的陌生人,突然笑了:“要去看看我的作品吗?”
神矢点了点头,跟着对方走到了其中一个展览的建筑物内。
这是……塔?
对方的作品出乎意料的是一座远看非常朴素的小塔,走近看却非常的细致,平和。似乎能感受到主人的心境。
塔身由多种结构和材质构成,石膏,木头,金属。直直向上,近看时比自己想象地更高。
“是不是很平凡。”灰白色头发的朴素青年笑了一下“我不是那么有才华的创作者。”
“不,”神矢的目光流连在塔身细微的纹路上,“这是个……非常诚实的作品。”
没有取巧,没有敷衍,每一处接缝都透着近乎固执的认真。
他忽然觉得,这座塔就像是眼前这个青年的立体投影——拙朴,诚恳。
“要建多高?”神矢仰头,塔尖离十多米高的展厅天花板还有段距离。
“到顶为止。”竹本的声音很轻,却异常坚定,“只要搭好比塔更高的脚手架,剩下的就是每天重复——”他比划着堆叠的动作,“枯燥,但很纯粹。只要不停下,就总有完成的一天。”他看着塔顶,平和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
“竹本君未来想做建筑师吗?”神矢看着眼前的塔若有所悟,想起旁边的青年是个建筑系的学生,不由问道。
“我已经决定未来要做一个古建修复师,”竹本佑太笑了一下“去修复神社,寺庙这类建筑。”他说这话时,整个人仿佛都在发光,那种对未来的笃定或许会让很多对未来迷茫的人羡慕。
“你是怎么确定自己想做的事的呢。”神矢苍介不由追问。
“那些古老的建筑大部分没有留下图纸,所以很多时候要对解体后的建筑残片进行观察,由此解读这个建筑是如何盖成的,我似乎无法拒绝此类事物的诱惑”竹本的手轻轻搭在塔身上,“对此非常着迷。”
神矢苍介看着眼前的青年,忽然想起自己刚刚入行的时候也是这种心态,因为热爱,着迷,而选择将自己全情投入到演艺事业,唱歌,跳舞,创作,都变成他表达自我的载体。
他认为自己永远不会变,永远可以支撑自己燃烧。
但是,那些总萦绕在周边的不安事件,转换成管理者视角后不再随心所欲的决定,还是或多或少地改变了他。
他自己的“塔”,不再直白地向上生长,反而像一棵树,在现实的土壤中分出越来越多的枝桠。有些枝桠是为了生存,有些是为了责任,只有剩下的一些还保留着最初的纯粹。
他接着抬头看着这座塔,微微叹了口气。
展厅里的光线渐渐西斜,为塔身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
第59章 建一座房子
周末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书房,神矢苍介正对着电脑屏幕皱眉思考时,手机突然震动起来。
“喂,松田?”他按下接听键,顺手将图纸往旁边挪了挪。
电话那头传来松田阵平带着笑意的抱怨,背景音里隐约能听到警视厅办公室的嘈杂声。
“神矢,你难得休这么长的假,居然不找我玩?”他的声音里带着熟悉的调侃,却又透着一丝认真的不满。
神矢苍介将手机夹在耳边,正拿着笔在桌上摊开的设计草图上记录着什么,纸面上还散落着几家知名建筑事务所的资料。
“抱歉,最近在忙着选地皮和筛选建筑事务所。”他的声音里带着歉意,却又掩不住隐隐的兴奋。
“现在前期合作方基本都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反复打磨方案的阶段了。”他顿了顿,“等你们假期的时候,估计就没有那么多麻烦事,我们可以好好聚一聚。”
“等等,”松田的声音突然提高了几分,引得办公室里的同事都往他这边看了一眼,“你突然看这些干什么?该不会是要自己建房子吧?”
“嗯。”神矢苍介轻轻应了一声,目光落在窗外。
东京的暮色正在降临,城市的轮廓在夕阳中渐渐模糊。这个突如其来的念头,是在那次在滨美时与竹本佑太的谈话后悄然萌生的。
非常莫名其妙,或许是在他迷茫的时候不停听到“建筑”这个词,或许是在看到滨美祭里无数充满想象力,形式各异的艺术品后,他唐突想要“创造”或者“收藏”一些具体的东西。
或许是在他想象里,完成一栋建筑本身会经历各种各样填充他视野的事情。
“从规划到完工,估计要两年左右吧。”他说这话时,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节奏轻快得像在弹奏某个欢快的旋律。
这种即兴决定又立即执行的作风,确实很符合他一贯的作派。
在专业领域之外,他很少会对什么东西产生如此强烈的渴望。而他充裕的资金储备,也让这个突如其来的想法有了迅速落定的基础。
电话那头传来一声惊叹,随后传来松田带着笑意的声音:“有意思。下次见面你得好好跟我说说这个计划。”
神矢苍介的嘴角微微上扬。他已经在脑海中勾勒出那栋建筑的轮廓:不是冰冷的样板间一样的地方,而是能容纳他所有理想生活的空间。每一处细节,都会烙印上他的痕迹。
……
周六的午后,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客厅,两个好友围坐在神矢家的茶几旁。
萩原研二和松田阵平目瞪口呆地看着神矢苍介搬来一摞足有十厘米厚的资料,最上面还压着一个歪歪扭扭的手工建筑模型。
“快看!”神矢苍介难得露出兴奋的神色,眼睛亮晶晶地指着模型,“这是我花了一周时间做的概念模型!”他的手指在模型上方比划着,指尖因为连日来的手工劳作还贴着个创可贴。
松田阵平捏起那个摇摇欲坠的模型,忍不住吐槽:“神矢,你的手好笨啊。”模型在他手里发出危险的“咯吱”声,几块歪斜的纸板眼看就要脱落。
“喂!我做了好久!”神矢苍介急忙抢回模型,小心翼翼地检查着。虽然整体歪斜,接缝处看起来反反复复修改过好几遍,但能看出每一处细节都是他亲手粘贴的,连窗户的位置都经过精心考量。
神矢笑了一下,没有接话,喝了一口对方递来的咖啡,感觉味道确实是像对方说的非常一般。
“你手里拿着我们毕业展的传单,”竹本指了指他攥着的纸张,“是来看展的吗?”
“算是吧。”神矢望向窗外,一群学生正抬着一幅巨大的画作经过,他们的笑声透过玻璃隐约传来,“收到传单时正好不知道去哪,就……”
美院还挺大的,每个角落都很有意思,他放任自己慢慢走慢慢逛,但是到这里却失去了路标指引,找不到毕业展的具体位置了。
“迷路了?”竹本接过话茬,眼睛弯成月牙,“美院确实像个迷宫。要不要喝完咖啡后,我带你过去?”
“这样太麻烦你了吧。”神矢苍介有些惊讶,这个青年一开始就很自来熟,现在也是过于热情,但他从对方身上感受到的是一种纯朴的好意。
“不麻烦!”竹本摆摆手,发梢的石膏粉簌簌落下,“我的作品就在展区,虽然已经展出了,但我还在偷偷完善呢。”他咧开嘴笑的时候,眼睛弯成两道月牙,莫名让人联想到活泼敦厚的柴犬,非常有感染力。
神矢苍介接受了他的好意,穿过长廊时,竹本热情地为他介绍着沿途各个学院的建筑风格。
他的解说并不专业,但充满个人见解,时而停下来指出某个特别的建筑细节,让神矢苍介这种对建筑不是很了解的人都觉得非常有意思。
经过陶艺教室时,一阵有节奏的转盘声吸引了神矢的注意。
透过玻璃窗,他们看见一个女生正全神贯注地揉捏着陶土。泥浆飞溅到她的围裙和脸颊上,她却浑然不觉。
在她灵巧的十指间,一个造型粗犷却线条细腻的巨型陶碗正在慢慢成形。
“好强的表现力!”神矢不由惊叹道。陶碗粗犷中带着细致的造型,极具美感,即使不了解难度,但看着对方纤细的手下慢慢诞生一个巨大的艺术品,这种原始的生命力让他胸腔发烫。
“这是亚由美学姐,她是陶艺系非常厉害的学生,不过已经毕业了”竹本佑太笑着给他介绍着,话音未落,巨碗突然倾斜,在转盘上瘫成一堆软泥。神矢心头一紧,却见那个女生只是甩甩手,毫不犹豫地重新开始。
“你们做艺术创作时……”神矢盯着失败的陶土,突然问道,“会考虑市场价值吗?”
竹本佑太思考了几秒:“嗯,每个人都不一样……我只会想,‘这样表达能让人感到幸福吗?’ ”他又接着说道“当然,回归到日常生活时,又希望自己的生活可以更好,更成功一些。”
他转过头,看着眼前这个墨镜口罩全副武装、却掩不住迷茫的陌生人,突然笑了:“要去看看我的作品吗?”
神矢点了点头,跟着对方走到了其中一个展览的建筑物内。
这是……塔?
对方的作品出乎意料的是一座远看非常朴素的小塔,走近看却非常的细致,平和。似乎能感受到主人的心境。
塔身由多种结构和材质构成,石膏,木头,金属。直直向上,近看时比自己想象地更高。
“是不是很平凡。”灰白色头发的朴素青年笑了一下“我不是那么有才华的创作者。”
“不,”神矢的目光流连在塔身细微的纹路上,“这是个……非常诚实的作品。”
没有取巧,没有敷衍,每一处接缝都透着近乎固执的认真。
他忽然觉得,这座塔就像是眼前这个青年的立体投影——拙朴,诚恳。
“要建多高?”神矢仰头,塔尖离十多米高的展厅天花板还有段距离。
“到顶为止。”竹本的声音很轻,却异常坚定,“只要搭好比塔更高的脚手架,剩下的就是每天重复——”他比划着堆叠的动作,“枯燥,但很纯粹。只要不停下,就总有完成的一天。”他看着塔顶,平和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
“竹本君未来想做建筑师吗?”神矢看着眼前的塔若有所悟,想起旁边的青年是个建筑系的学生,不由问道。
“我已经决定未来要做一个古建修复师,”竹本佑太笑了一下“去修复神社,寺庙这类建筑。”他说这话时,整个人仿佛都在发光,那种对未来的笃定或许会让很多对未来迷茫的人羡慕。
“你是怎么确定自己想做的事的呢。”神矢苍介不由追问。
“那些古老的建筑大部分没有留下图纸,所以很多时候要对解体后的建筑残片进行观察,由此解读这个建筑是如何盖成的,我似乎无法拒绝此类事物的诱惑”竹本的手轻轻搭在塔身上,“对此非常着迷。”
神矢苍介看着眼前的青年,忽然想起自己刚刚入行的时候也是这种心态,因为热爱,着迷,而选择将自己全情投入到演艺事业,唱歌,跳舞,创作,都变成他表达自我的载体。
他认为自己永远不会变,永远可以支撑自己燃烧。
但是,那些总萦绕在周边的不安事件,转换成管理者视角后不再随心所欲的决定,还是或多或少地改变了他。
他自己的“塔”,不再直白地向上生长,反而像一棵树,在现实的土壤中分出越来越多的枝桠。有些枝桠是为了生存,有些是为了责任,只有剩下的一些还保留着最初的纯粹。
他接着抬头看着这座塔,微微叹了口气。
展厅里的光线渐渐西斜,为塔身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
第59章 建一座房子
周末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书房,神矢苍介正对着电脑屏幕皱眉思考时,手机突然震动起来。
“喂,松田?”他按下接听键,顺手将图纸往旁边挪了挪。
电话那头传来松田阵平带着笑意的抱怨,背景音里隐约能听到警视厅办公室的嘈杂声。
“神矢,你难得休这么长的假,居然不找我玩?”他的声音里带着熟悉的调侃,却又透着一丝认真的不满。
神矢苍介将手机夹在耳边,正拿着笔在桌上摊开的设计草图上记录着什么,纸面上还散落着几家知名建筑事务所的资料。
“抱歉,最近在忙着选地皮和筛选建筑事务所。”他的声音里带着歉意,却又掩不住隐隐的兴奋。
“现在前期合作方基本都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反复打磨方案的阶段了。”他顿了顿,“等你们假期的时候,估计就没有那么多麻烦事,我们可以好好聚一聚。”
“等等,”松田的声音突然提高了几分,引得办公室里的同事都往他这边看了一眼,“你突然看这些干什么?该不会是要自己建房子吧?”
“嗯。”神矢苍介轻轻应了一声,目光落在窗外。
东京的暮色正在降临,城市的轮廓在夕阳中渐渐模糊。这个突如其来的念头,是在那次在滨美时与竹本佑太的谈话后悄然萌生的。
非常莫名其妙,或许是在他迷茫的时候不停听到“建筑”这个词,或许是在看到滨美祭里无数充满想象力,形式各异的艺术品后,他唐突想要“创造”或者“收藏”一些具体的东西。
或许是在他想象里,完成一栋建筑本身会经历各种各样填充他视野的事情。
“从规划到完工,估计要两年左右吧。”他说这话时,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节奏轻快得像在弹奏某个欢快的旋律。
这种即兴决定又立即执行的作风,确实很符合他一贯的作派。
在专业领域之外,他很少会对什么东西产生如此强烈的渴望。而他充裕的资金储备,也让这个突如其来的想法有了迅速落定的基础。
电话那头传来一声惊叹,随后传来松田带着笑意的声音:“有意思。下次见面你得好好跟我说说这个计划。”
神矢苍介的嘴角微微上扬。他已经在脑海中勾勒出那栋建筑的轮廓:不是冰冷的样板间一样的地方,而是能容纳他所有理想生活的空间。每一处细节,都会烙印上他的痕迹。
……
周六的午后,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客厅,两个好友围坐在神矢家的茶几旁。
萩原研二和松田阵平目瞪口呆地看着神矢苍介搬来一摞足有十厘米厚的资料,最上面还压着一个歪歪扭扭的手工建筑模型。
“快看!”神矢苍介难得露出兴奋的神色,眼睛亮晶晶地指着模型,“这是我花了一周时间做的概念模型!”他的手指在模型上方比划着,指尖因为连日来的手工劳作还贴着个创可贴。
松田阵平捏起那个摇摇欲坠的模型,忍不住吐槽:“神矢,你的手好笨啊。”模型在他手里发出危险的“咯吱”声,几块歪斜的纸板眼看就要脱落。
“喂!我做了好久!”神矢苍介急忙抢回模型,小心翼翼地检查着。虽然整体歪斜,接缝处看起来反反复复修改过好几遍,但能看出每一处细节都是他亲手粘贴的,连窗户的位置都经过精心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