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来不及回逆旅,借着着火把的光线,刘彻将五只棉签置于帛上,俯仰观察,仔细琢磨。
  他知道今夜突然出现的亮光是什么意思。
  古代发生过很多次日食现象,例如光《春秋》中就记载鲁国发生过37次日食,但古人却不了解其中的天文原理,认为这是上天对皇帝的警告和惩罚,遇到日食,天子要祭祀,素食,大赦天下之类的。
  汉文帝时期,就有过一次日食,当时刘恒认为这是上天对他政治不够清明表达出的不满,因此下诏书允许天下百姓批评指出他的过错。
  白日天色突然变暗是上天的示警,现在同理反推,黑夜天色突然变亮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上苍对于刘彻的政治很满意啊!
  为什么日蚀时整个长安都能看到,如今月亮却只有附近这一行人能看到呢?
  应该是仙人在暗示朕戒骄戒躁,不要自满吧,至于光线照在冠军侯身上这回事……
  冠军侯乃是我大汉之星,明亮璀璨,照一照他怎么了,日后还会有更大的吉兆降在朕的身上呢!
  都不用朝中那些五经博士们引经据典翻书溯源,刘彻自己就能给自己找补。
  而我们光源中心的当事人霍去病现在的心情是既激动兴奋,又有些……呃……无奈。
  漫长黑夜中突然一束明光照在自己身上,他当然心情高兴了,但尴尬就尴尬在……陛下还在他旁边,理应也有一束光照在陛下身上。
  不知怎的,霍去病莫名想到了闻棠。
  好奇她当初遇到神鸟吉兆时,是否也这样兴奋。
  此时刘彻将全部重点都放到棉签上,在他的示意下,卫青霍去病等人也跟着一同凑过来观察。
  刘彻将其小心翼翼拿在手中,仙物中间的小圆木被打磨得很平滑,并无香味,而它们两边的材料,起初刘彻以为是丝绵或者柳絮,可仔细感受后却发现触感不对,比丝绵粗糙,比柳絮紧实,是他之前从未接触过的材质。
  仙镜,仙粮,从前的仙迹刘彻至少能猜测出是用来做什么的,可今夜降下的宝物就触及到他的知识盲区了。
  遇事不决,场内求助。
  刘彻询问道:“仲卿,去病,你们可曾见过或听过这东西?”
  有时候翻翻古书,也能在先前历史中找到类似迹象,从而推理结论,但很显然,他们并没有看过类似的古书。
  君臣几人研究了老半天,都没有研究明白仙物的具体含义。
  这时刘彻终于想起来自己的闻卿了,她曾在梦中游览过千年后的长安,也去过仙人居住的天宫,见识广博,肯定能知道这东西是什么。
  但问题是,算算时间,广牧君这时应该已经回到逆旅休息了,刘彻可以毫无负担地让清醒的闻棠陪他大半夜四处寻吉兆,但还没不讲情理到把熟睡的臣子从睡梦中叫起来为自己分析吉兆。
  可这事关仙人神迹,刘彻思考片刻,最终决定还是不叫醒闻棠为好。
  并非是他良心发现,而是闻棠与那仙人有缘,万一她此时又有梦中奇遇呢?
  等等!
  刘彻突然想到什么。
  他以最快速度回到逆旅,将棉签放到榻旁,闭眼就寝安眠。
  闻卿可有梦中奇遇,朕为什么不能有?
  刘彻怀中期待进入梦乡,希望也能有闻棠这样的奇遇,于梦中遇到仙人。
  众所周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日里放不下的问题,有可能在夜晚梦到。
  刘彻在睡觉之前满脑子都是身穿宽袍,腰束丝绦的鹤发仙人,因此似乎梦中也看到了这样的仙人,不过只是远远一撇,周围云雾缭绕,茫茫渺渺,终于在桃园之中得见仙人,仙人容貌隐隐约约,很模糊。
  他想要看得更加清晰,却离仙人越来越远,他向前奔跑追赶,试图呼唤仙人回头,然后……
  醒了。
  鸡声报晓,晨光熹微。
  刘彻心里遗憾,闭眼试图继续入眠,却怎么也睡不着。
  清醒后的刘彻第一件事就是找!闻!棠!
  幸亏闻棠昨晚已经预料到这个结果,一大早就醒了。
  当然,其他人也没睡得多熟,恐怕这间逆旅中唯一睡眠质量好的人就是那位被郎卫灌了美酒的主人妪吧。
  堂室中,众人目光不再放在仙迹上,因为昨晚已经观察许久,都没研究出个子丑寅卯来,但视线也没有消失,而是转移到了闻棠身上。
  闻棠开启人生演技巅峰,假装惊讶,表示对昨晚之事并不知情,又解释仙人并没有进入自己梦中,而后看向帛上物件。
  “我见过这东西。”闻棠的语气和表情中带着三份惊讶三分欣喜三分恍然大悟,还有一分全靠随性发挥,“陛下,我在梦中见过这东西。”
  “恭喜陛下。”闻棠贺道,随后又将话题转移到霍去病身上,“恭喜卫将军,恭喜冠军侯啊!”
  虽然灯光只照在了霍去病身上,但是端水这件事还是很有必要的。
  她解释道:“此物名为棉签,可以用来擦拭脏污或者处理伤口。”
  “至于两边的白色材料,就是臣从前跟您说过的棉花啊,棉花生长之地一为最南边,另一为最西边……”
  棉花原产地在印度、东南亚那边,逐渐传入到滇南,也就是现在的南越地区,名为“橦华”,南越已经研发出了用棉花织布的技术,织成的布叫做广幅布,但是并没有大范围流传。
  想想也是,南越那种地方,炎黄酷热又多瘴气,许多男子髡头,连上衣都不穿,更别说穿棉布衣裳了。
  除此之外,高昌国,就是现代的吐鲁番地区也种植棉花,叫做白叠子。
  “因此,依臣愚见,仙人降此吉兆是为……”
  经闻棠解释,昨夜明光为何射于冠军侯,而不射向刘彻这件事就能解释通了。
  上苍之意,是想让冠军侯打通河西,而后再出兵南越,为刘彻取来棉籽,种植于田间,让百姓们有暖衣可穿,不再经受寒冷之患。
  闻棠:坚决不给同事带来麻烦,自己捅的篓子自己圆回来。
  但是可以给同事带来更多工作。
  听闻棠说完这些,刘彻更加确定这是一位兼爱苍生的仙人,仙人至今所有祥瑞都在引导自己布德苍生,广施恩惠。
  这仙人还怪善解人意,刘彻此生,唯有两大爱好,一是成仙求长生,二为兴造功业,开疆拓土,从前他以为自己引来仙人后仅能成仙,现在看来,实则不然。
  仙人居然可以一次性满足朕两个愿望。
  刘彻思考片刻,问道:“朕闻上古之时,阴阳祥和,五谷丰收,鳏寡孤独,皆有恤养,天下摄然……”
  “上古之治,今日之治,何如?”
  闻棠心中腹诽,陛下你思维跳跃的好快,刚刚还在沉迷仙迹,现在又突然策问,谈上志国之道了。
  上古和现在,哪个时期的百姓更幸福?
  好在论资排辈,卫青先答,能给闻棠一些时间组织语言。
  等到她回答时,这次倒是没有拼好文:“上古时期,民生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且不胜蛇虫禽兽,当时天下摄然,是因为百姓并不知道有火可以烤熟食物,麻桑可以织布蔽体,若是将现在的铁犁农具展示给他们,百姓也一定会学习仿制的……”
  最后,总结自己的回答:“因此,臣以为,今日之治,更胜!”
  从前,朝中那些官员们都在劝谏君王效仿尧舜之治,闻棠却说今日之治更胜,这倒是一个很新奇的想法。
  刘彻拊掌而笑:“妙哉,妙哉。”
  本来是刘彻策问他们,结果现在反而变成刘彻思考帝生。
  不过闻棠的言辞也没有过于绝对,她怕给刘彻说自信了,东西南北四路同时出兵干仗。
  就这样,虽然中间发生许多误会,但这场微行最终还是完美结束。
  回到长安城中,夜t亮之兆传开,诸位博士郎官们又要开始引经据典写文章,刘彻这次倒是没有将棉签全部贡在祠里,而是分出一枚赐给霍去病,让他常勉仙人之意,不可怠惰。
  于是变成了霍去病将棉签敬在祠中。
  东方朔看到丝帛上这些乱七八糟找不到任何条理的图案后,少见地陷入沉思。
  他是真的对此毫无头绪。
  卦象算了一遍又一遍,最终还是什么也没有算出来,弄得东方朔开始怀疑人生了。
  别管异像了,他得先给自己算了一卦,卦象显示……精神正常,智力正常,一切正常。
  他又算了一卦,这次问的是“是善意吗”
  在得到吉卦结果后,东方朔就放心了,开始暗搓搓夹带私货劝谏刘彻少建造几个宫殿。
  和以往不同,这些刘彻居然真的有在认真考虑这件事!
  闻棠猜测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陛下可能会在心里思索他的治国之策,也可能是辗转反侧想再次于梦中见到仙人,但她还有一点没有猜到。
  棉花,棉花……朕想要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