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天啊,闻棠心里懊悔,早知道前几天我就临时突击,好好学习了。
  好在不是闻棠想的那样,在确定后,使者开始面对闻棠宣读天子文书,大致就是就是闻棠献地图有功,帮助大汉擒获右贤王等话,封闻棠为广牧君,享广牧县食邑四百户。
  闻棠心喜,没想到刘彻对我也这么大方,她以为最多给个房子(长安的)给点金子,结果居然直接封君了。虽然只有四百户封邑,但这也意味着闻棠从此跨越阶级。
  最明显的一处,就是她从前只能穿纯色的麻布衣裳,现在却可以穿有色彩的印染和刺绣衣裳了。
  闻棠行礼谢恩,又拿了一些金饼送给使者,无论她心里多么激动欢喜,表面该有的礼节却一分未少,使者对她的态度也很礼貌,将代表身份的印绥交给闻棠,告诉她自己只是代为传圣意,稍晚些会有专人助她处理食邑内事。
  直到使者离开,众人才又自在起来,对闻棠还带着点骄傲,虽说这份荣耀和他们没什么关系,但丝毫不妨碍他们与有荣焉。
  不满十四岁就以军功封为县君,这可是他们县出的好苗子,莫说他们一个新建的小县了,就连靠近京都那些繁华城镇都没有,他们高兴高兴怎么了?
  第20章 出发
  另一边,留在边境小县的郎卫们处理完这边军务后不敢再有丝毫拖延,都急匆匆地骑马回到长安向皇帝汇报工作。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得到自己的封赏了。
  未央宫承明殿。
  刘彻是个做事雷厉风行的皇帝,前几日刚起了将霍去病提为侍中的心思,昨日便已经落实。
  在西汉的官员里,但凡官职名里带个“中”字的,都是需要在皇宫办公的职位,甭管官职大小,和皇帝的关系肯定铁。侍中这个官职就是如此,需要跟随皇帝左右,出入宫廷,参与朝政,算得上一个亲信贵重的职位。
  而且,刘彻将霍去病提为侍中,还存了很大一部分培养的心思。
  人总是不容易满足的,有了卫青这个超级厉害的将军开先例,刘彻就还想要一个同样厉害或者更厉害的将军,并且坚信自己一定能培养成功。
  既然是培养,那自己肯定要教导去病些东西,看向自己架几案上的两卷兵书,是大部分们将领都研习过的《吴起兵法》和《孙子兵法》,刘彻将其拿到手中,问道:“朕打算明年春天再次出兵匈奴,届时让你跟随你舅舅一同出征如何?”
  霍去病自小就是听着卫青的功绩长大的,他也想要像舅舅一样出征匈奴,甚至更多,将那些屡次侵犯汉朝边境,随意杀掠的匈奴蛮夷“全部击溃。
  听到刘彻的问题,霍去病眼睛亮了下,很快答道:“多谢陛下厚恩,臣必不辱使命,击退匈奴蛮夷于漠南,得匈奴贵族于长安。”
  刘彻朗声笑道:“哈哈,好,有志气。”
  大汉就是需要这种有志气的将领,刘彻很满意霍去病的回答,但毕竟是霍去病第一次出征,肯定不能直接将太多士兵交到他手上,刘t彻已经想好了,交给霍去病几百名骑兵精锐,让他跟着卫青,只要能斩杀几百名匈奴,这第一次出征就算圆满了,有了军功,届时就可以封侯了。
  至于后面那句俘获匈奴贵族,刘彻下意识认为那是霍去病的志向,是日后要完成的豪言壮志,根本没想过他第一次出征就会整一波这么大的动静。
  刘彻又道:“既然如此,你就先暂时跟朕学习吴、孙兵法吧。”
  刘彻虽然没有真刀真枪上过战场,但平日闲来无事时也会看这些兵法并加以揣摩,而且他对自己在军事方面的天赋还很自信的,毕竟自己身体里留着高祖的血脉,想当初高祖提三尺剑六年定天下,自己肯定也不差。
  这也就是霍去病,若是别人,想学他还不一定教呢。
  但很明显霍去病不想接受这份好心并委婉表示拒绝:“比起学习古代的兵法,臣更注重实际的战术策略。”
  刘彻:……
  刘挽尊彻:好吧,说得的确有点儿道理。
  这证明霍去病不是那种偏听偏信之人,日后行军打仗自会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战术。
  又和霍去病聊了一会儿,殿外有信使来报,说是处理边境军务的郎卫们回长安了,刘彻就趁机将唐越叫到了身边。
  原本刘彻是不会管这些小事的,唐越应该直接将情报汇报给卫青,但唐越身份有点特殊,他除了是职勤未央宫的郎卫外,还是中郎将唐蒙的儿子。
  十数年前,唐蒙曾出使并招抚夜郎,并在夜郎及其周边领土设置郡县,新建犍为郡使大汉领土新增了十二个县。而且夜郎地理位置特殊,如果以后南越再暗戳戳搞事情,对大汉不敬,他们就不用像之前那样忍受潮湿和瘴气,翻山越岭讨伐南越了,可以直接从蜀地发兵,通过牂牁江直达南越。
  唐越刚进宫当郎卫时,刘彻本来是想锻炼他几年让他接自己父亲的班,当使者出使各地,或者像此时的霍去病一样在京中当个侍中,可随着他年纪见长,身材也越来越硕大,一身腱子肉简直先天打仗圣体,于是刘彻就把他丢到卫青军中历练了。
  刘彻听完唐越报告,又贴心询问他第一次上战场感觉如何,有没有受伤之流的,随后又开始画饼……啊,不对,画饼这个形容其实有点不准确,因为刘彻画完饼之后是真的给烙啊,而且如果表现好,任务完成的非常完美,他还会视情况在上面撒点葱花、芝麻、椒盐、肉沫等佐料。
  所以这叫……展望未来?!
  反正就是在刘彻的一通贴心关怀下,唐越非常感动,他之前还不明白自己父亲为什么非要放弃长安的悠闲生活去那些西南蛮夷之地受苦,现在终于明白了,恨不得现在就穿上盔甲,拿起长枪,开疆拓土,继续找那些残暴的外族蛮夷干架去,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落荒而逃。
  唐越稽首顿拜道:“臣时刻谨记陛下厚恩抬爱,必当奋勇向前,死不旋踵……”
  他激动地说了许多话,最后才道:“……必定使我大汉如闻仙使所言,白环西献,楛矢东来。”
  叮!
  刘彻成功从好几大段长难句中提取关键字:闻棠。
  叮!
  刘彻再次解锁关键词:白环西献,楛矢东来。
  他一个皇帝,文化水平肯定和军中斥候不同,自然知道这八个字是什么意思。
  “唐越,你口中这位闻仙使可是叫做闻棠?”
  唐越闻言,脱口而出问道:“陛下怎知她名为闻棠?”
  说完才意识到自己刚才的举动有多么不敬,心中后悔,卫将军不是个贪功的将军,将闻棠献右贤王庭情报这件事告知陛下再合理不过了,连忙又道:“是臣太过冒昧,还请陛下恕罪。”
  刘彻哪能因为这一句话就真和他生气,而且他现在全部的心思都放到闻棠身上,就更不在意了。
  唐越:“闻仙使正是闻棠,因为她有奇遇,边境百姓认为她是仙人的使者,所以叫她闻仙使,一来二去,臣便也跟着一起这样叫了。”
  刘彻:“倒是听卫将军和军中几位将士提到过闻棠的事迹,怎么,你也认识闻棠?”
  一提到这,唐越可就精神了,口中滔滔不绝,他心想提供信息这些陛下必然已经知晓,便重点讲述闻棠归汉后的经历,尤其是她在窳浑狱中和累株邪的所做所言。
  听得刘彻那是龙颜大悦,忍不住拍手叫好。
  首先闻棠夸刘彻圣明,天下安乐。其次又说功臣名将,雁行有序,每个臣子都在他相对应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这不也是变相夸刘彻慧眼识人才吗?
  至于后面那些,除了北方的匈奴和南边的南越这两方是刘彻目前的心腹大患,在这两处最上心,派了最多人手。闻棠口中其它地方,滇池也就罢了,至于朝鲜,刘彻根本顾不上,或者说是没把他们当回事。
  那地方地处偏远,土地贫瘠,又总是天寒地冻。历史上如果不是卫氏朝鲜的老大卫右渠不知天高地厚,问出“汉孰与我大”的蠢问题,主动挑衅大汉,刘彻可能都懒得搭理他。
  不过现在经闻棠一提,刘彻觉得蚊子再小也是肉,朝鲜再小也是地,只要是地,他就能种,就能在上面稼穑,匈奴漠南那种苦寒之地都可以稼穑,更别说朝鲜了。
  以及西域三十六国,刘彻对其印象深刻,张骞回到长安后曾和刘彻商量过携带大量丰厚财宝向西域那些国家展示大汉的国力,赂遗设利,让这些国家义属归汉,使大汉威德遍布四海。
  当时刘彻欣然同意,想着西北方向不行,那就派出使者携带大量财物从西南方向出发,也能找到去西域的路啊。
  只可惜西南方许多蛮荒之地都没有君长,那里的民众极其野蛮,经常偷窃抢劫,杀害汉使,开通滇越那边还花费巨大,所以最后也没能打通这条道路。
  现在听唐越这么一转诉,他原本就不平的心又蠢蠢欲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