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卫青回禀刘彻自己侥幸在军中当官,仰赖陛下的神圣威灵才使军队大捷,陛下之前的封赏已经很多了,卫伉三人年纪还太小,不敢接受这样的封赏,而且军中还有许多战士们也在奋力打仗,他们也有征战的劳苦和功绩。
  如果闻棠在这里,她一定会惊呼卫青简直是个天才!居然能在一句话之内说出让皇帝听了开心,让将士们听了感动,让其他人听了也开心的内容。
  但我们天子下的命令怎么能收回呢?!
  刘彻早就预判到了卫青的反应,紧接着下令御史将这次跟随卫青出战的大小将领挨个封赏了一遍,封侯的封候,加食邑的加邑,达就了个皆大欢喜的局面。
  其实刘彻还是觉得自己这些封赏给收敛了,带入一下他的视角,自己继位之初,大汉不仅要送公主和亲,还要每年苦哈哈赠给他们粮食丝帛,自己好不容易发现了一个屡战屡胜的大将军,将匈奴打得连连败退,多封赏一点怎么了?
  先不说卫将军改革的骑兵战术和全胜战绩,就说现如今大汉的其他将军们,有话说得很好,仗打的很烂的韩安国,总是迷路的李广、李息,重在参与的公叔敖……等,这么一看,刘彻看中卫青那是非常人之常情的选择!
  如今他们大汉最缺少的是什么,是人才啊!
  刘彻目光鬼使神差看向人群中一位英姿勃发的少年,这是卫皇后的外甥霍去病,刘彻常叫他一同来和自己去上林苑打猎,这孩子今年才十六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好年纪,又善骑射、有勇气、敢担当。
  于是刘彻当即决定过几天给霍去病封个侍中当当,熟悉个一年半载,等下次攻打时,让他和卫青一同出征,给他一些精兵,好好历练历练。
  他早已在未央宫摆好卫青的庆功宴,这场筵席很盛大,除了此次和卫青一起出征的武将们,还有许多文臣官吏,就连坚决反战派的儒家博士们和前几日病了一场身体刚好的司马相如都被邀请到了。
  刘彻丝毫没有善待快要退休的病弱老年人的自觉,但司马相如有自知之明,自己当郎官的唯一任务就是写文章,巴蜀发生bao乱了;司马相如写文章安抚他们,陛下大肆挥霍了,司马相如写文章劝谏他,至于这次……
  在刚收到这次筵席的邀请时他就已经开始想如何写赋赞美这次汉匈之争的胜利。
  至于那些儒家博士们,完全是刘彻的恶趣味,你们一直劝说朕不要打架,继续和亲以修汉匈之好,朕不听,朕打了,朕胜了。
  筵席上跳舞的优伶自然是极好的,容貌美丽,身姿曼妙,若是以往,他们肯定会专心欣赏这样优美的舞蹈,不过现在……
  卫青身边一位裨将却总觉得差些什么,倒不是说这些优伶跳得不好,只是还有更好的选择。
  于是他斗胆向刘彻提出了闻棠的建议。
  刘彻听完之后,若非席上人多,加上那个总是喜欢管他的汲黯也在,他都想要拍手叫好,称赞想出这个想法的人真是个天才。
  两刻钟后,诸位大臣看着被押送过来,送到舞台中央的右贤王,像研究珍稀保护动物一样观察他。
  其实右贤王一开始是拒绝跳舞的,毕竟他堂堂右贤王,匈奴中第三把手,大庭广众之下像个舞姬一样给这些汉人跳舞,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奇耻大辱!!!
  但他是大丈夫,能屈又能伸,紧急情况下他屈一点又怎么了?
  于是右贤王就跳了。
  诶,你别说,这右贤王虽然块头大,但跳起舞来还真是灵活,就算和乐府中的优伶比起来也毫不逊色。
  刘彻夸赞这位裨将出了个好主意,这位裨将并没有将这个想法据为己用的意思,再者说了当时闻棠说这些的时候周围还有许多人都听到了,于是解释道:“禀陛下,这个主意并非下臣所想,而是一位叫做闻棠的女郎所想。”
  随后又将那日闻棠的话一一告知刘彻。
  真是给刘彻听开心了。
  尤其是那句“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如今不是有了吗?”
  这是刘彻第一次听到闻棠的名字,但却对她产生了t极其深刻的印象。
  闻棠这个人,真的很懂朕啊!
  裨将看出刘彻对闻棠很感兴趣,但说实话自己对闻女郎了解不深,而且相比自己,陛下大概率更想听卫将军为他讲述闻棠此人,于是话里话外很识趣地将自家将军引了出来。
  刘彻原本是想等明日朝会过后单独和卫青详谈这次打匈奴的经过,他虽然不像他老祖宗一样总是御驾亲征,可对军中和沙场上的事情却很上心。
  卫青:“闻棠是位很有胆魄与智慧的女郎,此次能活捉右贤王,多亏她献上右贤王庭地图。”
  刘彻闻言,大为好奇:“仲卿,你来说那位名叫闻棠的女郎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第17章 好奇
  “陛下,这事要从臣带领军队即将抵达右贤王庭说起,当时夜色深沉,军队在距离右贤王庭数十公里外的地方停军修整,并派出斥候打探消息,我们的斥候为避免被匈奴人察觉,只敢在右贤王庭远处探查,并未深入其中,若无闻棠在荒漠中疾行数个时辰冒死献图,恐怕抓捕右贤王的几率微乎其微,更别说那位行踪神秘的中行说了。”
  说到这里,还不忘也为闻棠讨一份封赏:“这次战争中,她也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当时臣正同军中诸位将士们商讨进攻战术时,忽听手下来报,他们在前方荒漠中带回一个从右贤王庭中偷跑出来的逃奴……”
  卫青说的一板一眼,没有额外添加任何夸大话术,可仅从内容来看,这场经历依旧稀奇,就算被小说家写到诡怪故事里也不突兀。
  刘彻的好奇心在卫青讲到闻棠仙人入梦,魂灵归体的经历时达到最大,也听得最认真。
  卫青命人将闻棠献给自己的地图拿来呈给刘彻,刘彻展开后仔细观看上面的内容,笔触之间随意草率,但又和普通的行军地图不同,可能是先入为主的印象,他也觉得这张地图颇为不凡。
  想到闻棠的奇遇经历,刘彻先是询问了黄泉之中是何模样,随后又问仙宫之上有何景象,那仙人长相如何,问来问去,最后问得卫青实在是无言以对。
  他之前有猜到回长安后陛下肯定对此感兴趣,曾将闻棠叫入自己帐中仔细询问过她的那些经历,但没想到陛下会问得这么细致。
  卫青:“关于此事,臣也并不知晓。”
  能看得出来刘彻现在心情很好,没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也没生气,反而朗声笑道:“无妨,无妨,只需朕下一道文书将闻棠召入宫中盘问即可。”
  刘彻兴致盎然道:“闻棠此刻身在何处?”
  卫青如实回道:“朔方。”
  朔方郡啊,距离长安是有些远,但最慢半月也能到长安了。
  刘彻的计划非常完美,但卫青接下来又道:“不过那是个孝顺的孩子,她曾说报完仇后,要为父母在墓前守孝,因此可能短时间内……来不了长安。”
  刘彻瞬间心情两级反转,但基于这个原因,他还真没有办法将闻棠立刻传到长安来,汉朝最重孝道,即使他是皇帝,也不能不让人家守孝吧?
  他想到自己那些大臣们,自孝文皇帝时,为了朝中事物能稳定运行,大臣们无法长时间离开自己职位,所以便将丁忧时间定为三十六日,这些年来诸位大臣为了自己官职不被他人替换,也大都实行丁忧三十六日的制度,像闻棠这样能依旧遵循旧例的人已经不多。
  刘彻赞同卫青道:“的确是个身怀赤子之心的孝顺孩子。”
  卫青:“闻棠白露时分就能除服脱孝,届时陛下可以下文书将她传到长安,唤她入宫亲自盘问。”
  刘彻点头,觉得此建议可行。
  除此之外,闻棠献图这件事虽然是仙人授意,可的确对大汉有功,自高祖时期到如今,这么多年来,只有一位前几年因夺位失败主动投汉的于单王,除此之外再也没有抓获过任何匈奴四角王。所以这次俘虏右贤王后使得汉军更加军心大振,士气大增。
  而且她献图途中所受苦难也不小,所以需要单独给她一份封赏。
  刘彻思考片刻,开口道:“仲卿,你说朕封她一个县君可好?”
  县君是指以县名为封号的君,大多都是皇室妇女所有,例如刘彻同母异父的姐姐金俗的封号就是修成君,修成为县名。
  卫青仍保持自己一贯的风格,不发表任何意见:“全凭陛下做主。”
  经过这次详谈,刘彻虽然好奇闻棠的经历,但却远没达到系统所言“心心念念”的地步。
  因为闻棠的奇幻经历是“起死回生”,而刘彻下半辈子毕生追求的目标是“长生不老”,直接不死,而不是像闻棠那样噶了之后在梦里遇到个仙风道骨的老神仙。
  老神仙再问驾崩的是这个金刘彻,还是那个银刘彻?
  都不是,是大汉皇帝刘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