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说到这里,这人有些惆怅,他告诉众人自己里邑中有一户人家因家中贫穷,没有钱做冬衣,冻出一场大病,年纪轻轻的没熬几天就去了,又有些庆幸,幸亏自己这次跟的是卫将军,打了一场胜仗,能过个暖冬。
  闻棠感慨道:“好可怜。”
  在汉朝,衣裳算是贵物了,冬衣价格更甚,且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做一两件,这还算是有些积蓄的人家,至于穷苦人家……只能把该遮的地方遮住。
  富贵人家可以穿裘皮、绒羽、丝棉,用火笼烤火。而穷人就只能穿填充了旧絮、碎麻等的葛布麻衣熬过一个又一个冬日。
  她又遗憾道:“要是有棉花就好了。”
  这次没有人问她问题,而是说道:“新的丝棉都是富贵人家能穿得起的,能穿上絮旧丝棉的衣袍对我们来说就是很好的寒衣了。”
  闻棠解释道:“我说的棉花不是蚕茧表面的丝绵,而是一种长在地上的植物的果子,洁白如雪,做成衣服后既柔软又保暖。”
  这可就触及到这些人的知识盲区了,冬日才下雪,所以在他们的印象中雪总是和寒冷相关联,现在突然有人告诉他们有像雪一样温暖的花朵,怎么想都觉得有些突兀。
  闻棠再次补充:“而且棉花不仅比丝棉保暖,价格很便宜,即使是里巷中的普通人家也能买的起。”
  这话勾起了大家的兴趣,纷纷开始这便宜又保暖的东西到底在何处,向闻棠询问,她也只是笑笑,没给具体答案,只说在遥远的西方。
  聊着聊着,转了许多话题,众人突然意识到这位小女郎描述了那么多大家连听都没听过的好东西,说的时候眉飞色舞,十分认真,仿佛是她真的触碰过、见过、用过似的,平白勾得人心痒痒,可一旦有人提问这东西到底在哪里她就要么说还没做出来,要么就说是在遥远的西方,怎么也说不出个具体来。
  要么就是这小女郎在编瞎话骗自己,要么就是她故意藏着这些好东西不想给大家分享。
  或许后世有个词能形容闻棠现在的举动,那就是……钓鱼。
  眼看帐内伤员都处理的差不多了,在将他们的好奇心勾到最顶点后,闻棠离开医帐,临走到门口还特地转身叮嘱:“今天这些事情一定要保密哦,无论是谁问都不可以说出去。”
  “就算是长安中那些达官贵人询问也不要告诉。”
  众人随口答应。
  不过他们大概率会转头就忘,很快将这个承诺抛之脑后。
  第14章 归汉
  刚才将她叫进医帐的那名军医想要再支使闻棠,左右搜寻一圈没有找到她的影子,以为她去偷懒了,便召来自己小徒询问,却被告知招来的帮手中根本没有一位十三四岁的女郎。
  他立刻意识到自己是使唤错了人,但也没当回事,战场纷乱混杂,认错个人很正常的。
  直到夜间他听到帐中士兵闲聊,言语之间提到闻棠,他后知后觉这才意识到自己误打误撞把大汉的功臣给使唤了。
  而且态度还不太友好。
  自己甚危啊!
  想到这里,军医额上冷汗直流,满脑子都是如何向那位女郎补救自己先前的失礼。
  闻棠可不知道他有这么多的内心戏,她从医帐出来后就直接去了卫青的幕府,门口的守卫对她有印象,倒也没有为难闻棠,直接告诉她现在卫青账内还有几位裨将军吏在汇报军情,如果闻棠没有急事可能需要再等一段时间。
  她这次是因为私事来找卫青的,因此向那位守卫道谢后便找了个无人注意、不挡路的小角落默默地等了起来。
  人生就是一个巨大的排队。
  从现代一直排到汉代。
  几名守卫看起来很有职业素养,站岗的时候没有闲聊,都板着个脸,由此可以看出卫青治军还是很严谨的。
  闻棠进入卫青幕府内时,她腿都快站麻了,幕府内摆设简单,入目所见全是写满密密麻麻情报的油布、木简、羊皮,……和一个正坐在书堆里翻阅这些军情的卫青。
  先是星夜奔驰,骑马五六个时辰的高强度行军,再指挥士兵们和匈奴打仗,还要处理军务,一会儿还要去巡视军营,探视那些伤员和俘虏,以及处理中间各种突发状况。
  闻棠:接卫青高精力。
  见到闻棠,卫青先是询问她身体恢复的如何,是否有还有哪里感到不适。
  闻棠:“多谢卫将军关心,我身体已无大碍,恢复的很好。”
  卫青倒是认为奔走一天送地图这件事才更值得感谢,他虽未亲自参与,但从唐越等人的叙述,根据右贤王营帐的具体位置和他的逃跑速度来看,若非有闻棠的情报及时部署,他大概率就带领心腹们骑马逃跑了。
  “倒是我们应该谢你,多亏有你献上的地图和情报,我们才能活捉右贤王,等我回到长安必定会向陛下上报此事,讲明女郎之功。”
  闻棠:“将军严重了,所谓国家兴……额国家兴振,匹夫有责,闻棠虽是一介小民,却也深知这个道理。”
  她本来想说“国家兴亡t,匹夫有责”的,但突然想到现在汉朝和亡这个字一点都不搭边,连忙改口成国家兴振。不出意外,卫青对她这句话很欣赏。
  “闻棠此次前来是想要请求将军一件事。”
  “何事?”
  闻棠朝卫青行了一个大礼,说出自己此次前来的目的:“俘虏中有一名叫做株累邪的射雕手,他是杀害我父母的凶手,闻棠恳求将军允许我手刃敌人,为父母报仇雪恨。”
  这次战争活捉了不少匈奴小王贵族,相比之下一个射雕手根本不算什么。而且大汉非常重视孝道,奉行以孝治天下,闻棠此举至纯至孝,所以卫青很快便答应了闻棠的请求,将株累邪交由她处理。
  “手刃仇人之后,你有何打算,是否想过要回长安?”
  卫青依稀记得昨夜闻棠陈情时说自己原本是长安人士,是跟随父母一同徙到朔方来的,如今她独身一人,孤苦伶仃,肯定是要回到长安投奔亲戚的。
  卫青性格赤诚,回到长安后必然会将闻棠的功劳上报给刘彻。
  闻棠谈吐不俗,又有那样的奇遇,虽然卫青现在还不知道闻棠会许多奇巧发明,但他不了解闻棠,还不了解陛下吗?
  别的不说,单凭“仙人入梦,黄泉重生”这几个字,便足以让陛下下文书召她进未央宫。
  而且相比别人那些什么石头变黄金,露水能长生,蓬莱吃枣瓜之类乱七八糟的仙术,明显闻棠才是最靠谱的人,毕竟她手中可是实打实的右贤王庭地图。
  “当然有这个打算。”
  “虽然脑海中关于长安的记忆已经模糊,却也还依稀记得那是这世间最富贵繁华的地方。”闻棠说道,“玉辇奔驰,金鞭络绎,锦绣成堆,如果有机会,我当然要去长安再瞧一瞧这锦绣堆了。”
  卫青的猜测只对了一半儿,他没有调查过闻棠的具体资料,只知道她是同父母一起徙到朔方的,却不知道迁徙到这里的具体原因。当年闻长生得罪权贵后,闻、舒两家对其避之不及,生怕这场灾祸殃及到自己身上,知道闻长生夫妻二人被徙远方后反而松了一口气,庆幸躲过一劫,所以闻棠即使回到长安也没什么背景可以依靠,她唯一能依靠的人就是自己。
  “不过……”闻棠语气突然失落起来。
  “我虽然是个乡野粗鄙之人,却也曾在父亲的书简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因此等回到大汉,我要在父母陵前为其守孝,直到过完这三年之丧。”
  三年之丧,不短,但也不长,原身父母死于两年前,按照汉朝历法,今年十月便能出孝期。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计划,一来是闻棠占了原身的身体,在这方面就要遵守古代风俗,替原身尽孝。
  二来是因为除了那些心理强大装神弄鬼的神棍骗子,闻棠还要和一堆辞赋大家五经博士抢工作,相比刘彻身边那些风行水上,自成文章的文官小吏,她就是一个只会背中学必备古诗文和编拼好书的花架子。
  哦,还会给历史人物算命。
  但真算了他们又不高兴。
  因为闻棠算出来的结果大多数都不怎么好,死的死,死的死,死的死。
  这让她拿什么竞争?!
  所以要先找个地方读书学习,沉淀一段时间,再开启下一副本。
  听她说完这些,卫青倒是更加欣赏闻棠了,有奇遇,有野心,且仍身怀赤子之心。于是告诉闻棠她日后来到长安,如果遇到什么难事,可以去长平侯府找他相助。
  闻棠:!
  这可是长平侯卫青的承诺,虽然有可能是和她客套说的场面话,但那也有很高的含金量,这可是现在整个大汉面子最大的人之一,只要闻棠不胆大包天把刘彻上林苑里的天马给放跑了或者刨了长陵,其它事估计都有回旋的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