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戚暮山想起在洛城买的那本南溟风物志,书中提到溟国最早依凭天然的金山银脉起家,待四方商贾过境,不过三代光景,就连王庭征税都改用算盘核计。
以至于他们十四年前投降昭国时,献出的钱银看似数量惊人,实则不及南溟全年商税之半。
闻非听后,不禁感慨:“……真有钱啊。”
戚暮山见他沉吟片刻,还以为这位皇子伴读要说什么高见,最后等了半天却听他张口道:“看来在南溟采药很赚钱啊。”
-
使团车队比萧衡预计的两天到关口提前了半天。
通过关口后,便是南溟的东泽城,此时已是日暮,东泽城的街道上灯火通明。
东泽居民熟知溟昭两国每年互派使臣的惯例,很快便有人认出那是昭国的使团马车,于是原本星散在道路上的人不约而同退让到两边。
这回闻非没有因为新奇而往外探头探脑,而是坐在戚暮山身旁,像他一样偏过头往外望去,毕竟不能让人觉得昭国使臣的形象太散漫了。
街道两旁大多是南溟人,清一色的黑发蓝眼,偶尔还能看到几张熟悉的中原面孔,想来那就是阿古拉说的昭国商人。
当马车靠近时,戚暮山听到他们嘴里在念叨着什么,但说的是南溟语,他听不懂。
闻非问:“他们在说什么呢?”
戚暮山摇头。
不过仔细一听,他们似乎都在重复着同一句话。
听的多了,戚暮山能勉强模仿出来,随即试着轻声跟念一遍。
忽然,他像是想起来什么似的,从被闻非随手一撂的书堆里翻出另一本书,绿色封皮,在一堆蓝皮书中格外显眼。
当初闻非看这书还以为其中有什么特别,结果一看是教人速成南溟语的,翻了几页便扔到边上了。
现在见戚暮山重新拾起来,还以为他心血来潮决定要好好学习溟语,以便接下来在南溟生活,结果看他只翻了两页。
闻非不免好奇,凑过去道:“公子,你发现什么了?”
“我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了。”
戚暮山又翻回第一页,泛黄的纸页上只写了一行溟文,他念了一遍,与外面的声音如出一辙。
随后他翻到下页,是一列昭国文字——愿帕尔黛保佑你。
“帕尔黛,是什么?”
“溟国传说里的圣女,传说是她带领人们逃离囚笼,找到这片富饶的土地,建立了溟国。此后人们为了纪念她,‘帕尔黛’既成了溟国宗教信仰的神明,也成了每任女国王的尊称。”
闻非受益匪浅道:“这是哪本书里讲的,我怎么感觉没见过?”
戚暮山把书放回书堆里:“听别人讲的。”
“萧大人吗?”
“不是。”戚暮山起身坐到对面,整理起被闻非弄散的书来,“年少时听人讲的。”
闻非不好意思麻烦别人收拾自己的烂摊子,于是过去帮戚暮山一起整理:“年少?”
“比你现在再小几岁的时候吧,那会儿塞北与北狄还能和平相处。”
“原来是老侯爷。”
戚暮山苦笑着叹了口气,吓得闻非以为自己说错话了,但见他又摇了摇头:“也不是。”
“那是谁?”
戚暮山沉默了良久,直到两人无言地收拾完毕,他才缓缓开口:“南溟的质子。当年溟国战败投降后,不仅送来钱财,还送来了和亲公主与质子。那会儿还不跟北狄打仗,我住在万平的家里,没事就随我娘出入皇宫,出入多了,也就遇到了那质子,听他说起这些事。”
南溟投降那年,闻非刚满周岁,因而等他长大些时,两国关系已经有所缓和,便几乎没怎么听说过这段陈年旧事了。
“那后来呢?”闻非追问道。
“后来啊……”戚暮山轻叹一声,漫不经心道,“后来我家破人亡,四处逃亡,再后来就成了这靖安侯了。”
闻非本意是想问那质子后来如何,但听戚暮山似乎有意回避这个话题,便默默把书箱搬回进座位底下。
-
是夜,使团在东泽城主安排的驿馆歇息下来。
经过十多日的舟车劳顿,终于能舒舒服服地躺在床榻上休息了。
但这家驿馆房间不多,还有其他信使在此歇脚,所以戚暮山同闻非、江宴池、萧衡四个人一间房。
“哎哟,委屈小侯爷和下官挤一间房了。”
萧衡已过而立之年,是个从五品的鸿胪寺少卿,平日与戚暮山不过点头之交。他对戚暮山的事了解一二,故一路上颇为照顾,指望着来日归国后,这位昭帝身边的红人能多美言他几句。
“萧大人言重了,哪里谈得上委屈。”戚暮山按住萧衡倒完水准备递杯的手,自己取了只新的琉璃杯,笑说,“这里是南溟,我们人生地不熟的,还得多仰仗您呢。”
萧衡明白戚暮山让他不必恭维的意思,便改成举杯的姿势,说:“侯爷谬赞了,来来,下官以水代酒敬侯爷一杯。”
两只琉璃杯轻轻一撞,发出清脆的一响。
随后,客房门被推开,闻非与江宴池各自端着两个食盘进来:“可以用晚膳了,两位大人。”
“花念不来吗?”戚暮山问。
“她巡视领地去了。”江宴池边说边给戚暮山打上一碗热汤,接着便想给萧衡盛汤,“后厨有两个昭国人,就让他们烧了点我们的家常菜。”
萧衡忙婉拒道:“哎,我自己来就行。”
“我还以为今晚就可以尝尝南溟的特色菜了。”戚暮山拿勺子舀了口汤,慢慢喝着。
提及南溟菜,萧衡来了兴致:“侯爷想尝南溟特色菜的话,还得看都城的厨子,瓦隆有家叫梅千客栈的,挺不错,而且就在我们届时会住的驿馆附近。”
闻非疑惑道:“没钱客栈?好奇怪的名字。”
江宴池:“为什么要取个这么不吉利的名字?”
萧衡解释说:“不是那个’没钱’啦,是梅花三千的’梅千’,听掌柜的讲,是因为他们老板喜欢梅花,所以才取了这么个名儿。”
戚暮山:“他们老板还挺性情中人。”
萧衡:“可不是嘛,说起来,那掌柜的也是咱昭国人,但是老板就从来没见过了。”
闻非不由道:“怎么感觉到哪儿都能碰到老乡?”
-
用过晚膳,再收拾一番,便可入睡了。
客房床榻只可以躺下三个人,于是江宴池主动让给了三位京官,自己选择打地铺。
萧衡几乎沾床就睡,不一会儿便打起呼噜。
闻非大概不习惯南溟的床铺,辗转反侧,久久未能入睡。
而戚暮山是真的疲倦了,竟就伴着一边节奏稳定的呼噜声,和一边杂乱无章的翻动声,逐渐染上睡意。
-
梦中,少年的身影朦胧。
“愿帕尔黛保佑你。”
少年戚暮山问:“帕尔黛,是什么?”
“她是我的母亲,也是我们溟国的信仰,不过现在该改叫南溟了。”少年的面孔也是模糊的,但戚暮山能感到他似乎在苦笑。
“……也愿帕尔黛保佑你。”
“阿母说,这句话要用溟语讲才有效。”
“那该怎么讲?”
“我教你,你跟着我念。”少年露出一双蓝眼睛,但依旧看不分明,“愿,帕尔黛,保佑你。”
第5章
江宴池睡眠浅,醒的也早,醒时外面天还蒙蒙亮。
然而他一起身,就看到床榻上睡得横七八竖的三个人。
主要还是萧衡睡相不好,一个人歪斜着身子占据了半边床,把戚暮山挤得只能侧身躺着,而几乎要掉下去的闻非正毫无意识地靠在戚暮山的臂弯下。
江宴池无奈一笑,压着步子上前为萧衡掖了掖被子,然后来到另一侧试着把闻非往里推推。
闻非在睡梦中不由自主往戚暮山身上拱了拱,一只手直接环住戚暮山的腰。
江宴池顿觉不对,抬起眼,果然撞上了戚暮山投来的视线,便无声道:我不是故意的。
戚暮山低头看了眼扒拉着自己的少年,略略叹了口气,而后嘴唇微动,又重新合上了眼。
江宴池读出来他是在说“没关系”。
忽然,房顶传来轻微响动。
江宴池立刻去到窗前,探出身子往上一瞧,只见花念也探出个脑袋往下看,随即缩了回去。
江宴池会意,爬出窗户翻上房檐。
花念坐在房脊上,望着天边的鱼肚白发着呆:“还在休息?”
江宴池走到她身旁坐下,轻声道:“公子醒了,小非和萧大人还在睡。”
“你吵醒的?”
“……我没有。”江宴池试图找补,想了想,又岔开话题道,“你昨晚在这休息的?”
花念抱住膝盖:“在客房,公子在这,我没跑太远。”
“唉,有我在呢,你别老这么枕戈待旦的。”
以至于他们十四年前投降昭国时,献出的钱银看似数量惊人,实则不及南溟全年商税之半。
闻非听后,不禁感慨:“……真有钱啊。”
戚暮山见他沉吟片刻,还以为这位皇子伴读要说什么高见,最后等了半天却听他张口道:“看来在南溟采药很赚钱啊。”
-
使团车队比萧衡预计的两天到关口提前了半天。
通过关口后,便是南溟的东泽城,此时已是日暮,东泽城的街道上灯火通明。
东泽居民熟知溟昭两国每年互派使臣的惯例,很快便有人认出那是昭国的使团马车,于是原本星散在道路上的人不约而同退让到两边。
这回闻非没有因为新奇而往外探头探脑,而是坐在戚暮山身旁,像他一样偏过头往外望去,毕竟不能让人觉得昭国使臣的形象太散漫了。
街道两旁大多是南溟人,清一色的黑发蓝眼,偶尔还能看到几张熟悉的中原面孔,想来那就是阿古拉说的昭国商人。
当马车靠近时,戚暮山听到他们嘴里在念叨着什么,但说的是南溟语,他听不懂。
闻非问:“他们在说什么呢?”
戚暮山摇头。
不过仔细一听,他们似乎都在重复着同一句话。
听的多了,戚暮山能勉强模仿出来,随即试着轻声跟念一遍。
忽然,他像是想起来什么似的,从被闻非随手一撂的书堆里翻出另一本书,绿色封皮,在一堆蓝皮书中格外显眼。
当初闻非看这书还以为其中有什么特别,结果一看是教人速成南溟语的,翻了几页便扔到边上了。
现在见戚暮山重新拾起来,还以为他心血来潮决定要好好学习溟语,以便接下来在南溟生活,结果看他只翻了两页。
闻非不免好奇,凑过去道:“公子,你发现什么了?”
“我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了。”
戚暮山又翻回第一页,泛黄的纸页上只写了一行溟文,他念了一遍,与外面的声音如出一辙。
随后他翻到下页,是一列昭国文字——愿帕尔黛保佑你。
“帕尔黛,是什么?”
“溟国传说里的圣女,传说是她带领人们逃离囚笼,找到这片富饶的土地,建立了溟国。此后人们为了纪念她,‘帕尔黛’既成了溟国宗教信仰的神明,也成了每任女国王的尊称。”
闻非受益匪浅道:“这是哪本书里讲的,我怎么感觉没见过?”
戚暮山把书放回书堆里:“听别人讲的。”
“萧大人吗?”
“不是。”戚暮山起身坐到对面,整理起被闻非弄散的书来,“年少时听人讲的。”
闻非不好意思麻烦别人收拾自己的烂摊子,于是过去帮戚暮山一起整理:“年少?”
“比你现在再小几岁的时候吧,那会儿塞北与北狄还能和平相处。”
“原来是老侯爷。”
戚暮山苦笑着叹了口气,吓得闻非以为自己说错话了,但见他又摇了摇头:“也不是。”
“那是谁?”
戚暮山沉默了良久,直到两人无言地收拾完毕,他才缓缓开口:“南溟的质子。当年溟国战败投降后,不仅送来钱财,还送来了和亲公主与质子。那会儿还不跟北狄打仗,我住在万平的家里,没事就随我娘出入皇宫,出入多了,也就遇到了那质子,听他说起这些事。”
南溟投降那年,闻非刚满周岁,因而等他长大些时,两国关系已经有所缓和,便几乎没怎么听说过这段陈年旧事了。
“那后来呢?”闻非追问道。
“后来啊……”戚暮山轻叹一声,漫不经心道,“后来我家破人亡,四处逃亡,再后来就成了这靖安侯了。”
闻非本意是想问那质子后来如何,但听戚暮山似乎有意回避这个话题,便默默把书箱搬回进座位底下。
-
是夜,使团在东泽城主安排的驿馆歇息下来。
经过十多日的舟车劳顿,终于能舒舒服服地躺在床榻上休息了。
但这家驿馆房间不多,还有其他信使在此歇脚,所以戚暮山同闻非、江宴池、萧衡四个人一间房。
“哎哟,委屈小侯爷和下官挤一间房了。”
萧衡已过而立之年,是个从五品的鸿胪寺少卿,平日与戚暮山不过点头之交。他对戚暮山的事了解一二,故一路上颇为照顾,指望着来日归国后,这位昭帝身边的红人能多美言他几句。
“萧大人言重了,哪里谈得上委屈。”戚暮山按住萧衡倒完水准备递杯的手,自己取了只新的琉璃杯,笑说,“这里是南溟,我们人生地不熟的,还得多仰仗您呢。”
萧衡明白戚暮山让他不必恭维的意思,便改成举杯的姿势,说:“侯爷谬赞了,来来,下官以水代酒敬侯爷一杯。”
两只琉璃杯轻轻一撞,发出清脆的一响。
随后,客房门被推开,闻非与江宴池各自端着两个食盘进来:“可以用晚膳了,两位大人。”
“花念不来吗?”戚暮山问。
“她巡视领地去了。”江宴池边说边给戚暮山打上一碗热汤,接着便想给萧衡盛汤,“后厨有两个昭国人,就让他们烧了点我们的家常菜。”
萧衡忙婉拒道:“哎,我自己来就行。”
“我还以为今晚就可以尝尝南溟的特色菜了。”戚暮山拿勺子舀了口汤,慢慢喝着。
提及南溟菜,萧衡来了兴致:“侯爷想尝南溟特色菜的话,还得看都城的厨子,瓦隆有家叫梅千客栈的,挺不错,而且就在我们届时会住的驿馆附近。”
闻非疑惑道:“没钱客栈?好奇怪的名字。”
江宴池:“为什么要取个这么不吉利的名字?”
萧衡解释说:“不是那个’没钱’啦,是梅花三千的’梅千’,听掌柜的讲,是因为他们老板喜欢梅花,所以才取了这么个名儿。”
戚暮山:“他们老板还挺性情中人。”
萧衡:“可不是嘛,说起来,那掌柜的也是咱昭国人,但是老板就从来没见过了。”
闻非不由道:“怎么感觉到哪儿都能碰到老乡?”
-
用过晚膳,再收拾一番,便可入睡了。
客房床榻只可以躺下三个人,于是江宴池主动让给了三位京官,自己选择打地铺。
萧衡几乎沾床就睡,不一会儿便打起呼噜。
闻非大概不习惯南溟的床铺,辗转反侧,久久未能入睡。
而戚暮山是真的疲倦了,竟就伴着一边节奏稳定的呼噜声,和一边杂乱无章的翻动声,逐渐染上睡意。
-
梦中,少年的身影朦胧。
“愿帕尔黛保佑你。”
少年戚暮山问:“帕尔黛,是什么?”
“她是我的母亲,也是我们溟国的信仰,不过现在该改叫南溟了。”少年的面孔也是模糊的,但戚暮山能感到他似乎在苦笑。
“……也愿帕尔黛保佑你。”
“阿母说,这句话要用溟语讲才有效。”
“那该怎么讲?”
“我教你,你跟着我念。”少年露出一双蓝眼睛,但依旧看不分明,“愿,帕尔黛,保佑你。”
第5章
江宴池睡眠浅,醒的也早,醒时外面天还蒙蒙亮。
然而他一起身,就看到床榻上睡得横七八竖的三个人。
主要还是萧衡睡相不好,一个人歪斜着身子占据了半边床,把戚暮山挤得只能侧身躺着,而几乎要掉下去的闻非正毫无意识地靠在戚暮山的臂弯下。
江宴池无奈一笑,压着步子上前为萧衡掖了掖被子,然后来到另一侧试着把闻非往里推推。
闻非在睡梦中不由自主往戚暮山身上拱了拱,一只手直接环住戚暮山的腰。
江宴池顿觉不对,抬起眼,果然撞上了戚暮山投来的视线,便无声道:我不是故意的。
戚暮山低头看了眼扒拉着自己的少年,略略叹了口气,而后嘴唇微动,又重新合上了眼。
江宴池读出来他是在说“没关系”。
忽然,房顶传来轻微响动。
江宴池立刻去到窗前,探出身子往上一瞧,只见花念也探出个脑袋往下看,随即缩了回去。
江宴池会意,爬出窗户翻上房檐。
花念坐在房脊上,望着天边的鱼肚白发着呆:“还在休息?”
江宴池走到她身旁坐下,轻声道:“公子醒了,小非和萧大人还在睡。”
“你吵醒的?”
“……我没有。”江宴池试图找补,想了想,又岔开话题道,“你昨晚在这休息的?”
花念抱住膝盖:“在客房,公子在这,我没跑太远。”
“唉,有我在呢,你别老这么枕戈待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