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弘历也坐吧。”
弘历难得看到如此柔和的皇上,内心有些激动。
但想到令仪的告诫,硬生生忍住了,撑着面子,大方得体的落座,朗声道:
“谢皇阿玛。”
令仪暗暗赞叹孺子可教。
因为令仪在,皇上格外好说话,弘历自从圆明园回宫后,几次私下见面皇上对他态度皆是冷若冰霜。
今日却一反常态用唠家常的口吻问弘历:
“最近在尚书房怎么样?师傅教的可还能听懂?”
弘历启蒙晚,学习进度不如三阿哥,皇上去看过几次,一直不大满意。
对于皇上的态度弘历有些受宠若惊,他马上起身,略有些拘谨的站在皇上面前,恭敬的回答:
“回皇阿玛,儿子在尚书房一切都好,已经能跟上师傅的教导了。”
皇上不置可否,继续追问:“最近学了什么?”
弘历犹豫了一下,看了眼令仪,最终还是答道:
“正在学邹忌讽齐王纳谏。”
皇上:“那你有何感想?”
在皇上面前,弘历格外在意自己的形象,他迅速转动脑子组织语言:
“邹忌以自身为例,不怕触怒君王,劝谏君王广开言路,纳谏除弊。
儿臣以为,为臣者当直言不讳,从谏如流,这也是对君王尽忠。
齐威王听到邹忌的劝谏,虚心采纳,兴利除弊,可见心胸宽广。
儿臣认为,为君者当博采众长,从善如流,方可避免被小人蒙蔽。”
皇上听到弘历的回答眼前一亮,他儿子太少,之前教导的都是三阿哥。
可惜弘时榆木脑袋,朽木不可雕也,要不是皇上修养好,早对弘时破口大骂了。
在弘时身上,皇上丝毫感受不到养儿子的快乐。
如今,弘历这个圆明园回来的儿子,今天倒给了他一个惊喜。
不过皇上并未表现出来,而是平静的问道“还有呢?”
他想看看弘历的潜力有多少。
弘历愣了一下,略一思索又道:
“君王虽该虚心纳谏,但也应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
对于臣子的建议,要能分辨哪些能听,哪些听不得。
切忌对他人言听计从,否则迟早沦为臣子的傀儡。”
如果刚刚皇上对弘历有七分的满意,现下却有十分了。
他平静无波的脸上,此时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
只是中式父亲,再如何满意,也不会对儿子大夸特夸。
因此,皇上只是冲着弘历点点头道:
“不错,你小小年纪有如此见解,可见平时努力,以后要更加勤勉,不可自傲。”
说罢又转头看向令仪,笑着道:“你教子有方。”
似乎一句话未能完全表达皇上的欣喜,他顿了下又道:“比皇后和齐妃强。”
令仪如何敢堂而皇之接受自己比皇后强的话,因此谦逊说道:
“弘历自己聪慧,哪里就是臣妾的功劳了。”
对于令仪的话,皇上不以为意,直接拉踩弘历:
“上次在尚书房看到弘历,他还言之无物,令朕失望。
如今却已颇有见解,且可圈可点,可见你素日教导用心。”
皇上眼中对令仪的滤镜很深,但令仪秉着谦虚就是美德的人设,笑意盈盈道:
“那也是书房师傅教导的好,臣妾可不敢领功。”
令仪容色倾城,,当她发自内心对一个人微笑时,就如深夜月光下缓缓盛放的昙花,惊艳一现。
皇上爱极了令仪的笑容,看她笑容满面的样子,情不自禁的抓住了她的手,要不是弘历还在,早已把她揽入怀中。
他眼也不眨的看着令仪,感叹道:
“自你入宫以来,尽心服侍朕,现在又用心教导弘历,之前还几次三番舍命救朕,奋不顾身,朕早就想好好赏赐你一番。”
说着皇上话锋一转:
“只是你不重名利,朕想既如此便恩惠你的母家,为你母家抬旗如何?”
令仪一惊,抬旗之荣都是功在社稷的能臣,才能得到的荣誉。
安家只有一个安比槐曾经为官,可他不仅官位低,还没做过什么实事。
如今又因病辞退,床都下不了,安陵轩虽然聪慧,但也只是举人,还未入朝,安家怎配抬旗?
皇上的话,令仪虽然十分心动,知道皇上这是在给她铺路,但面上该劝还是要劝:
“皇上,此举不妥,安家于社稷无功,怎能抬旗呢?”
皇上大手一挥:“朕说行就行,再说了你曾舍命救驾,怎能说与社稷无功呢?难道朕的性命与江山社稷没有关系吗?”
令仪依旧一副为皇上着想的模样:
“皇上,臣妾担心您如此偏爱臣妾,前朝大臣会不满,对您千古名声有碍。”
皇上皱眉:“此话从何说起,朕虽偏爱你,但你也名副其实,大臣岂敢有不满。”
话说到这份上,令仪见皇上是真心想为她抬旗,便顺水推舟,装作感动不已道:
“皇上大恩,臣妾此生无以为报。”
皇上爱怜的摸了摸令仪的手道:
“你陪在朕身边,就是对朕最大的报答了。”
说罢,松开了令仪的手,端正身子,思索着道:
“既然要抬旗,便一步到位。
就把你父亲安比槐抬入满洲上三旗,正黄旗如何?”
令仪低眉浅笑,起身下跪谢恩:
“臣妾都听皇上的,多谢皇上隆恩。”
弘历正襟危坐在一旁,听到皇上的话也十分开心。
他和令仪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令仪的身份越高,他也就跟着水涨船高。
因此也立刻跟着令仪下跪道:“儿臣替额娘多谢皇阿玛圣恩。”
第46章 安陵容46
在这后宫中,有人得意就有人失意。
相比令仪这些时日母家得了抬旗之荣的春风得意。
华贵妃则是犹如热锅上的蚂蚁般的失意了。
敦亲王谋反被关后,年羹尧不复曾经的荣宠。
一道请安折子中,把朝乾夕惕写成了夕阳朝乾,惹得皇上龙颜大怒。
华贵妃情急之下,亲自到养心殿为自己的兄长求情。
可惜如今的皇上对华贵妃的情分已经大不如前,几近于无。
自然而然,华贵妃空跪一天,连皇上的面也没见着。
前朝年羹尧失势,后宫中众嫔妃也没闲着,
幸灾乐祸之余,曹琴默出面揭发华贵妃陷害沈眉庄假孕争宠。
给温宜公主下木薯粉,栽赃姝贵妃和甄答应,受贿卖官等罪名。
墙倒众人推,皇后忍受华贵妃多年,一朝得偿所愿。
立即一改往日端庄大度的表相,风厉雷行的下令重审翊坤宫宫人。
最终查出华贵妃罪行罄竹难书,曾经风光无限,称霸后宫的华贵妃倒了。
皇上看到翊坤宫宫人的认罪书后,甚至都不给华贵妃辩解的机会,直接褫夺封号,贬为答应。
不过皇上最终还是留了一线,任她继续住在翊坤宫。
还把她原来的宫女芝答应贬为宫女,继续伺候她。
后宫许多嫔妃对此不满,不明白年世兰作恶多端,皇上却为何力排众议,仍留她一命。
令仪倒是无所谓,反正她和年世兰本来也没什么深仇大怨。
虽然她曾算计过自己,但也都没成功。
她们二人最多互相说几句难听话,只要皇上心中年世兰能彻底消失?
对于年世兰死不死的,令仪不在乎。
而皇上如今不顾所有人的反对留年世兰一命。
那心中对她的情分估计也快消耗完了,所以年世兰活着就活着吧。
可沈眉庄和端妃恨极了年世兰,视她为眼中钉,肉中刺。
年世兰不死,二人寝食难安。
甄嬛的倒下,让沈眉庄与端妃两个剧中交集不多的人,因年世兰走到了一起,计划着让她死无葬身之地。
令仪如今在宫中根基不算深厚,她入宫晚,人手少。
但沈眉庄与端妃交好又不隐蔽,故而令仪还是发现了。
她一眼就看出了两人的打算,却并不打算阻止。
必要的时候,令仪还想暗中帮一把。
眼下皇上对年世兰虽然没有了感情,但因打过她一个胎儿的原因,对其还是有愧的。
一个君王的愧疚,足以让年世兰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令仪就是要打消皇上对年世兰所有的愧疚,然后让她苟延残喘的活着。
只有她活着,狼狈的活着,永不褪色的朱砂痣才有机会变成抹不掉的蚊子血。
年世兰是个不折不扣的恋爱脑,生性爱妒。
年羹尧被赐死后,她十分伤心绝望,却不怪罪导致这一切发生的皇上。
反而觉得都是令仪抢了她的宠爱,才让皇上对年羹尧如此无情,因此计划着杀掉令仪。
弘历难得看到如此柔和的皇上,内心有些激动。
但想到令仪的告诫,硬生生忍住了,撑着面子,大方得体的落座,朗声道:
“谢皇阿玛。”
令仪暗暗赞叹孺子可教。
因为令仪在,皇上格外好说话,弘历自从圆明园回宫后,几次私下见面皇上对他态度皆是冷若冰霜。
今日却一反常态用唠家常的口吻问弘历:
“最近在尚书房怎么样?师傅教的可还能听懂?”
弘历启蒙晚,学习进度不如三阿哥,皇上去看过几次,一直不大满意。
对于皇上的态度弘历有些受宠若惊,他马上起身,略有些拘谨的站在皇上面前,恭敬的回答:
“回皇阿玛,儿子在尚书房一切都好,已经能跟上师傅的教导了。”
皇上不置可否,继续追问:“最近学了什么?”
弘历犹豫了一下,看了眼令仪,最终还是答道:
“正在学邹忌讽齐王纳谏。”
皇上:“那你有何感想?”
在皇上面前,弘历格外在意自己的形象,他迅速转动脑子组织语言:
“邹忌以自身为例,不怕触怒君王,劝谏君王广开言路,纳谏除弊。
儿臣以为,为臣者当直言不讳,从谏如流,这也是对君王尽忠。
齐威王听到邹忌的劝谏,虚心采纳,兴利除弊,可见心胸宽广。
儿臣认为,为君者当博采众长,从善如流,方可避免被小人蒙蔽。”
皇上听到弘历的回答眼前一亮,他儿子太少,之前教导的都是三阿哥。
可惜弘时榆木脑袋,朽木不可雕也,要不是皇上修养好,早对弘时破口大骂了。
在弘时身上,皇上丝毫感受不到养儿子的快乐。
如今,弘历这个圆明园回来的儿子,今天倒给了他一个惊喜。
不过皇上并未表现出来,而是平静的问道“还有呢?”
他想看看弘历的潜力有多少。
弘历愣了一下,略一思索又道:
“君王虽该虚心纳谏,但也应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
对于臣子的建议,要能分辨哪些能听,哪些听不得。
切忌对他人言听计从,否则迟早沦为臣子的傀儡。”
如果刚刚皇上对弘历有七分的满意,现下却有十分了。
他平静无波的脸上,此时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
只是中式父亲,再如何满意,也不会对儿子大夸特夸。
因此,皇上只是冲着弘历点点头道:
“不错,你小小年纪有如此见解,可见平时努力,以后要更加勤勉,不可自傲。”
说罢又转头看向令仪,笑着道:“你教子有方。”
似乎一句话未能完全表达皇上的欣喜,他顿了下又道:“比皇后和齐妃强。”
令仪如何敢堂而皇之接受自己比皇后强的话,因此谦逊说道:
“弘历自己聪慧,哪里就是臣妾的功劳了。”
对于令仪的话,皇上不以为意,直接拉踩弘历:
“上次在尚书房看到弘历,他还言之无物,令朕失望。
如今却已颇有见解,且可圈可点,可见你素日教导用心。”
皇上眼中对令仪的滤镜很深,但令仪秉着谦虚就是美德的人设,笑意盈盈道:
“那也是书房师傅教导的好,臣妾可不敢领功。”
令仪容色倾城,,当她发自内心对一个人微笑时,就如深夜月光下缓缓盛放的昙花,惊艳一现。
皇上爱极了令仪的笑容,看她笑容满面的样子,情不自禁的抓住了她的手,要不是弘历还在,早已把她揽入怀中。
他眼也不眨的看着令仪,感叹道:
“自你入宫以来,尽心服侍朕,现在又用心教导弘历,之前还几次三番舍命救朕,奋不顾身,朕早就想好好赏赐你一番。”
说着皇上话锋一转:
“只是你不重名利,朕想既如此便恩惠你的母家,为你母家抬旗如何?”
令仪一惊,抬旗之荣都是功在社稷的能臣,才能得到的荣誉。
安家只有一个安比槐曾经为官,可他不仅官位低,还没做过什么实事。
如今又因病辞退,床都下不了,安陵轩虽然聪慧,但也只是举人,还未入朝,安家怎配抬旗?
皇上的话,令仪虽然十分心动,知道皇上这是在给她铺路,但面上该劝还是要劝:
“皇上,此举不妥,安家于社稷无功,怎能抬旗呢?”
皇上大手一挥:“朕说行就行,再说了你曾舍命救驾,怎能说与社稷无功呢?难道朕的性命与江山社稷没有关系吗?”
令仪依旧一副为皇上着想的模样:
“皇上,臣妾担心您如此偏爱臣妾,前朝大臣会不满,对您千古名声有碍。”
皇上皱眉:“此话从何说起,朕虽偏爱你,但你也名副其实,大臣岂敢有不满。”
话说到这份上,令仪见皇上是真心想为她抬旗,便顺水推舟,装作感动不已道:
“皇上大恩,臣妾此生无以为报。”
皇上爱怜的摸了摸令仪的手道:
“你陪在朕身边,就是对朕最大的报答了。”
说罢,松开了令仪的手,端正身子,思索着道:
“既然要抬旗,便一步到位。
就把你父亲安比槐抬入满洲上三旗,正黄旗如何?”
令仪低眉浅笑,起身下跪谢恩:
“臣妾都听皇上的,多谢皇上隆恩。”
弘历正襟危坐在一旁,听到皇上的话也十分开心。
他和令仪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令仪的身份越高,他也就跟着水涨船高。
因此也立刻跟着令仪下跪道:“儿臣替额娘多谢皇阿玛圣恩。”
第46章 安陵容46
在这后宫中,有人得意就有人失意。
相比令仪这些时日母家得了抬旗之荣的春风得意。
华贵妃则是犹如热锅上的蚂蚁般的失意了。
敦亲王谋反被关后,年羹尧不复曾经的荣宠。
一道请安折子中,把朝乾夕惕写成了夕阳朝乾,惹得皇上龙颜大怒。
华贵妃情急之下,亲自到养心殿为自己的兄长求情。
可惜如今的皇上对华贵妃的情分已经大不如前,几近于无。
自然而然,华贵妃空跪一天,连皇上的面也没见着。
前朝年羹尧失势,后宫中众嫔妃也没闲着,
幸灾乐祸之余,曹琴默出面揭发华贵妃陷害沈眉庄假孕争宠。
给温宜公主下木薯粉,栽赃姝贵妃和甄答应,受贿卖官等罪名。
墙倒众人推,皇后忍受华贵妃多年,一朝得偿所愿。
立即一改往日端庄大度的表相,风厉雷行的下令重审翊坤宫宫人。
最终查出华贵妃罪行罄竹难书,曾经风光无限,称霸后宫的华贵妃倒了。
皇上看到翊坤宫宫人的认罪书后,甚至都不给华贵妃辩解的机会,直接褫夺封号,贬为答应。
不过皇上最终还是留了一线,任她继续住在翊坤宫。
还把她原来的宫女芝答应贬为宫女,继续伺候她。
后宫许多嫔妃对此不满,不明白年世兰作恶多端,皇上却为何力排众议,仍留她一命。
令仪倒是无所谓,反正她和年世兰本来也没什么深仇大怨。
虽然她曾算计过自己,但也都没成功。
她们二人最多互相说几句难听话,只要皇上心中年世兰能彻底消失?
对于年世兰死不死的,令仪不在乎。
而皇上如今不顾所有人的反对留年世兰一命。
那心中对她的情分估计也快消耗完了,所以年世兰活着就活着吧。
可沈眉庄和端妃恨极了年世兰,视她为眼中钉,肉中刺。
年世兰不死,二人寝食难安。
甄嬛的倒下,让沈眉庄与端妃两个剧中交集不多的人,因年世兰走到了一起,计划着让她死无葬身之地。
令仪如今在宫中根基不算深厚,她入宫晚,人手少。
但沈眉庄与端妃交好又不隐蔽,故而令仪还是发现了。
她一眼就看出了两人的打算,却并不打算阻止。
必要的时候,令仪还想暗中帮一把。
眼下皇上对年世兰虽然没有了感情,但因打过她一个胎儿的原因,对其还是有愧的。
一个君王的愧疚,足以让年世兰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令仪就是要打消皇上对年世兰所有的愧疚,然后让她苟延残喘的活着。
只有她活着,狼狈的活着,永不褪色的朱砂痣才有机会变成抹不掉的蚊子血。
年世兰是个不折不扣的恋爱脑,生性爱妒。
年羹尧被赐死后,她十分伤心绝望,却不怪罪导致这一切发生的皇上。
反而觉得都是令仪抢了她的宠爱,才让皇上对年羹尧如此无情,因此计划着杀掉令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