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大臣被吐槽得哑口无言,说不过她,但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御史这次支棱起来了。
  一群废柴啊!
  论口水战,他们什么时候输过??
  简直丢尽了他们文官的脸面,不行放着我来!!
  【中宗听完,觉得自己也应该学习。他们万万没想到,这父女两完全是一挂的,只是中宗其实更和善些——我知道大家听到这个词都觉得很耸人听闻,听起来像诈骗。】
  百姓们当然是无所谓的,但是群臣颇有异议。
  天幕真的没胡说吗?
  如果是真的,中宗都算是和善的人,那成帝……她得多不和善呐!
  【其实听完中宗整个发家史,大家应该就懂了。他收纳很多降将降臣,一方面是利益关系,另一方面,他本人虽然是贵族出身,但其实有江湖气,也就是讲义气、讲道义。
  像他这种人,即使登基之后很擅长和臣子对着干,整体都是松弛的。一些决策被萧见和柔里带刚地顶回来,他也不生气。】
  众人若有所思。
  恍惚之间,他们甚至回想起了从前的几朝臣子。
  据说高祖逐鹿天下,与众臣称兄道弟,君臣坐而论道。
  高祖实实在在是寻常出身,天下英雄为他折腰,同样身上带了几分匪气和义气。
  朝堂上演全武行都是常事,这样一想,其实……这应该叫复古?
  或者是,太孙果然肖似祖宗?
  【因为钟琮的决策并没有问题,所以最后中宗选择稍作提点,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而提点,除了教育她如何治国,还顺便说了一些被臣子听到会气死的内容,比如如何敷衍朝臣,如何在朝臣政见不一的时候站队,还能让大家心服口服。】
  文武百官:“……”
  弘安帝也默默看了周涉一眼。
  你小子是真的混不吝!
  【整个景化朝,就在这么磕磕绊绊中度过了,至于皇帝和百官不够默契……这是千古难题了,还能离咋地?就这么支棱着磨合吧。
  毕竟争到最后,总有一方会赢的。】
  天幕说得轻松,上下嘴皮一碰就完了。
  很明显,对着军权在手,作风强势的皇帝而言,最后的赢家肯定不是他们。
  君不见萧相那么能说的人,都被中宗皇帝那三板斧给整下去了?
  军权和相权,天然就是不对等的。
  然而天幕话锋一转:
  【景化十五年,皇后顾寻辉因病离世,时年四十七岁。
  可以说非常年轻了,而且据说皇后去世之前,她身体一直很硬朗。所以我又要说野史了,这里有几种猜测。
  其一,夫妻不合型。这类把黑锅扣在了中宗脑袋上,觉得肯定是夫妻感情破裂,皇后手中权势过大,皇帝忍无可忍,最后选择毒杀皇后。
  其二,情绪抑郁型。这类虽然黑锅没完全扣在中宗头上,但锅也不小了。他们觉得是因为顾敬山之死,让皇后情绪波动,而顾敬山死后,当时对于抑郁症这类疾病的认知还不到位,所以皇后最后抑郁而终。
  其三,孝子贤孙型。这类觉得肯定是钟琮和钟璜干的。为啥这么说呢,因为他们是两种流派。一方觉得皇后若死,中宗一定随之而去——我谢谢你们肯定了他两的感情——所以肯定是钟琮干的,谁想做太子呢?
  另一方觉得是钟璜干的,从之前那封奏折可见,此人是个黑心白莲花,中宗夫妻能养出什么纯白的芯子?皇后支持女儿登基,钟璜一定早就怀恨在心了。
  其四才是最正统的:皇后早年与中宗打天下,殚精竭虑,费心费力,身体早有隐疾,人至中年病痛而终。
  好了,请大家选择你们自己的流派。】
  所有人目瞪口呆。
  一边干活一边吃瓜的老百姓开始分析:“按这天女的意思,皇后娘娘不是正常死的啊?”
  “我看不像。”男人努努嘴,“县城里那个陈家,前几天还闹出投毒案呢,也说是为了争家产,咱们这边都闹成这样,他们能安静下来?”
  另一个人擦擦汗,万分感慨:“也是,皇宫还差大夫吗?指不定吃的药都是那什么……千年老参,包治百病的!”
  “肯定是那个钟璜啊!”有人斩钉截铁,“从来没听说过家产给女儿,他不恨才怪了。”
  众人连连点头,觉得很有道理。
  顾敬山当然最相信第二个说法。
  他的女儿肯定是因为自己,才思虑过重去世的。
  养女千日,即使出嫁,也还是一直记挂着自己。
  【史书记载,皇后缠绵病榻数日,不治离世。“帝大恸,哀不能已。”太子常伴皇后左右,据说被皇帝当场撵了出去,这也是有人说钟琮谋害母亲的唯一依据。
  然后说皇帝,据说他一夜白头,与皇后独处,枯坐数日。左右劝告不能,甚至担心被皇帝当场下令治罪,或者是陪葬啥的——虽然我个人觉得这很像话本的内容……】
  顾寻辉轻吸一口气。
  她和周涉的了解其实并不算深,她也并不准备按照天幕的内容,作为对周涉这个人的认知。
  天幕上讲的是周行远,天幕下和她共度余生的人,是周若川。
  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活生生的人。
  但她依然为了天幕所说的话而心潮起伏。
  希望这一次,他们的缘分能稳妥到老,而不是终结在壮年。
  【皇后尸身在坤宁宫停灵数日,皇帝下令辍朝不上,时间长达一年有余,这也是相当极端的时间。随后举宫缟素,皇子女皆服斩衰。文武群臣、内外命妇举哀哭悼。
  皇后一生中,在义学所奉献的精力非常多,百官之中,受她关照之人数不胜数,杜华韵等人更是直接哭晕过去。
  礼部上尊谥,曰孝仁昭皇后,葬于陵寝。】
  天幕上,仪仗煊赫,皇帝在前,文武百官追随在后。
  仪仗队伍所过之处,官府设立祭坛,场面庄严。
  已有二十多岁的钟琮面色惨败,她看着前方,从前永远温和站在前方,引领着方向的母亲,已经在灵柩中长眠了。
  父皇的身躯也已显出明显的老态。
  不止是天幕上的钟琮,天幕下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有些人在意皇后死去,给朝局所带来的变化。
  有些人感叹于生前尊荣万千,死亡也不过是一瞬的事情。
  有些人尊重她一生的功绩,默默缅怀这个人。
  【生命是非常微妙的,仁昭皇后死后,中宗的生命也很快走到了尾声,这就是夫妻的心有灵犀吧。
  在此之前,他彻底放开手,给太子铺垫了后续的班底。从前皇后的臣子理所当然地追随太子,追随皇帝本人的大臣,也在皇帝越来越不好的身体状况中意识到了什么。
  看起来中宗死前非常洒脱,没有给太子写什么书信。但这是因为人家病得快不行了,还记得给太子铺路,对一个未来皇帝最好的教导,不是让他如何轻松地度过,而是让他拥有处理事情的能力。
  这一点中宗做得很好,而他的前任……我不是阴阳谁,也不是吐槽谁……咳咳。】
  被暗暗点名的弘安帝脸色都绿了。
  自从天幕出现,他发现自己破功的概率就很大。
  当然,不得不承认,天幕中的自己,确实有些太过于草率。不过好在,现在有了第二次机会。
  弘安帝默默给周涉的课程又增加了一些,然而顾及周涉的身体,担心他还活不过自己,又酌情缩减了部分。
  这就不错。皇帝在心里满意地点点头。
  第80章 驾崩
  【天幕上,男子须发皆白。窗沿大敞,他倚坐窗边,盯着窗外纷飞的雪花发呆。
  殿外传来轻轻的脚步声,他循声回头,只见门外站着一个年轻女子,正眼含担忧地看着他。
  “维则,你过来。”
  听见他的声音,女子连忙上前几步,皱着眉头先将窗帘拉下,这才道:“父皇当心风寒。”
  老父亲也是一把年纪了,近几年身体越发不好,她看在眼里,实在很难说清自己的心情。
  “我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中宗皇帝皱着眉头,满不在乎地说,“当初我与你娘,就是在一个大雪天里奔赴北疆。”
  钟琮立刻知道,他又要给自己讲父母的爱情故事。
  她苦笑一声,无奈地问:“当初娘是不是说,要与您在五十岁后游历大江南北?”
  皇帝给了她一个孺子不可教也的表情。
  “你娘把我骂了一通,质问我,这样寒冷的天气,我尚且可以在家里生闷气,贫苦百姓却只能苦捱。”
  钟琮简直要为母亲这番话鼓掌。
  人在低谷时期,有人相伴左右,想来也是一件难得之事。
  她虽然不一定有这样的运气,不过对于钟琮而言,这本来也不是她最想要的事情。
  皇帝已经转过头去,他沉默了一会儿,忽然问:“倒是你,你若登基,总该有后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