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回民国养弟弟 第64节
秦逸兴的喉结剧烈滚动,最终只重重抹了把脸。
屋檐积水滴落在青石板上,声声分明。
林烬突然起身:“我去看看阿曼。”他推门时听见程添锦低声嘱咐秦逸兴:“产妇移动要用门板抬着,垫四床棉被...”话音渐渐淹没在婴儿的啼哭中。
昏暗的房间里弥漫着浓重的血腥气和潮湿的霉味。
斑驳的土墙上糊着的旧报纸已经泛黄卷边,角落里一只搪瓷盆里浸着染血的布条,暗红色的血丝在水中缓缓晕开。
煤油灯的火苗被从窗缝钻进来的风吹得摇晃,在潮湿的墙面上投下扭曲的影子。
李阿曼虚弱地睁开眼,手指紧紧攥着染血的被单。林烬蹲在床边,听见她气若游丝地问:“孩子...像谁?”
“像你。”林烬将程添锦带来的参片放在她枕边,“鼻子特别像。”
李阿曼躺在木板床上,身下垫着的稻草发出轻微的沙沙声。粗布被单上沾着深色的血渍,已经干涸发硬。
她额前的碎发被汗水黏在苍白的脸上,嘴角却扯出一丝虚弱的笑意。
“想好叫什么了吗?”林烬蹲在床边,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药箱的皮带。
李阿曼轻轻摇头,干裂的嘴唇动了动:“我和逸兴商量了...想叫你取一个。”
“我?”林烬诧异地挑眉。
李阿曼虚弱的点了点头,手指在被单上蜷缩又松开。屋外传来婴儿微弱的啼哭声,和秦逸兴笨拙的哄拍声。
林烬望向窗外。
弄堂对面,几个衣衫褴褛的孩子正在污水坑边玩耍,他们的欢笑声穿过薄薄的板壁传来。远处工厂的烟囱冒着黑烟,在灰蒙蒙的天空中拖出一道长长的痕迹。
“那就叫秦望吧。”他转回头,声音很轻却坚定,“希望的望。”
李阿曼的眼里突然泛起泪光。
她颤抖着伸出手,林烬连忙握住,发现她的掌心冰凉潮湿。
“好名字...”
她气若游丝地说,目光落在墙角那个摇摇欲坠的小柜子上——上面摆着个粗糙的木雕小马,是秦逸兴上个月亲手做的玩具。
屋外突然传来程添锦温润的声音,正在教秦逸兴如何包裹婴儿。林烬看见李阿曼的嘴角又扬起一丝笑意,然后慢慢闭上眼睛,陷入沉睡。
煤油灯的火苗突然蹿高了一瞬,照亮了墙上挂着的那幅破旧的年画——一个胖娃娃抱着鲤鱼,颜色已经褪得差不多了。
在1933年这个日子,在这间弥漫着血腥味和希望的陋室里,一个新生命有了自己的名字。
1933年秋,上海法租界巨籁达路
晨光透过新换的玻璃窗照进来,落在摇篮里熟睡的婴儿脸上。秦望的小手攥成拳头,时不时在睡梦中轻轻挥动,像是要抓住什么。
林时和沫沫趴在摇篮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这个小生命。
“他好小啊……”沫沫小声说,手指轻轻碰了碰秦望的指尖,立刻被那柔软的触感惊得缩回手。
林时咧嘴一笑:“你刚来的时候也这么小。”
“胡说!”沫沫鼓起脸,“我那时候都十岁了!”
秦母从厨房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鲫鱼汤走出来,笑着摇头:“别吵醒他,阿曼刚睡下。”
林烬推门进来时,正看见这一幕
程添锦安排的这间屋子比闸北的棚户宽敞许多。白灰刷过的墙面,实木地板,窗前甚至还摆着一盆绿萝——是程添锦特意让人送来的,说是能“净化产房浊气”。
“哥!”林时转头,眼睛亮晶晶的,“秦望今天睁眼看了我好久!”
林烬笑着走过去,把手里提着的纸包放在桌上:“广慈医院西药房买的鱼肝油,给阿曼补身子。”
秦母掀开里屋的布帘,李阿曼正靠在床头,脸色比前几日红润了些。秦逸兴蹲在床边,笨手笨脚地拧着热毛巾,小心翼翼地给妻子擦脸。
“林大哥。”李阿曼虚弱地笑了笑,“又让你破费了。”
林烬摆摆手:“程添锦托关系买的,没花几个钱。”
秦逸兴抬头,黑眼圈很重,但眼里有光:“这小子能吃能睡,比我和阿曼强。”
傍晚时分
林烬站在窗前,看着夕阳将法租界的屋顶染成金色。沫沫在院子里晾晒尿布,林时蹲在一旁逗弄邻居家的大黄猫。屋里飘来鲫鱼汤的香气,混合着婴儿身上淡淡的奶味。
程添锦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手里拎着一包糕点。他今天穿了件月白色的长衫,衬得整个人如松如玉。
“怎么样?”他轻声问。
林烬回头看了眼屋内——秦母正哼着摇篮曲轻摇秦望,李阿曼靠在秦逸兴肩头打盹。
“活着真好。”他忽然说。
程添锦微微一怔,随即轻笑,手指轻轻碰了碰林烬的手背:
“是啊,活着真好。”
第68章 1933末
1933年9月,上海公共租界边缘
晨雾未散,林烬站在明德书店的后巷,看着一队日本宪兵押着十几个中国百姓排成一列。为首的军官手持军刀,厉声呵斥着,强迫他们朝东方,东京皇宫的方向九十度鞠躬。
“低头!再低!”军官的皮靴踹在一个老人的膝窝,老人踉跄着跪倒在地,又被粗暴地拽起来。
林烬的手指深深掐进掌心。身后传来轻微的脚步声——是张冠清,他镜片后的眼睛冷得像冰。
“杜老头让我告诉你,”张冠清的声音压得极低,“从今天起,书店所有顾客进门前,要先在门口挂的东京风景画前‘行礼’。”
林烬猛地转头:“什么?”
张冠清扯了扯嘴角:“应付罢了。画后面藏着上海民众反日救国联合会宣言》的油印件。”
---
10月15日,程公馆书房
程添锦将一张照片推给林烬。照片上,他穿着长衫站在日本国旗前,面无表情。
“每月一张,‘效忠存档’。”程添锦摘下眼镜,疲惫地揉了揉眉心,“大学里被日方‘约谈’的教员,需交‘亲善保证书’附照片”。
林烬盯着照片角落的钢印——“上海派遣军特务部查验”。他的手指无意识摩挲着程添锦送他的怀表,表盖内侧“程林氏”三个字突然变得滚烫。
“顾安昨天也被叫去拍了,”程添锦突然说,“他故意在西装口袋插了支法国钢笔——笔帽刻着马赛曲图案。”
林烬想象着顾安那副倨傲的样子,差点笑出声。但笑声卡在喉咙里,变成一声闷咳。
窗外,秋雨开始淅沥落下。
---
11月,杨树浦工地外围
林烬扮作黄包车夫,车座下的暗格里,藏着劳工偷偷画的军营布防草图——用锅底灰混菜油画在草纸上。远远望着那片被铁丝网围起来的区域。
日军新修的永久军营已初现轮廓,几百个中国劳工像蚂蚁般在工地上蠕动。
“最新‘计价’。”秦逸兴突然出现在他身后,声音嘶哑,“壮工一天1.5元,病弱八毛——直接扣‘日军慰问费’。”
林烬看见一个监工正用竹竿戳打一个蜷缩在地的劳工。那人的腿以一种诡异的角度弯曲着,显然已经断了。
“前天抬出去七个,”秦逸兴递过水壶,里面的液体散发着刺鼻的酒味,“阿曼的堂兄...也在里面。”
林烬接过水壶猛灌一口,劣质烧刀的灼热一路烧到胃里。他忽然想起秦望满月时,那个在摇篮里挥着小手的模样。
“程添锦怎么说?”
秦逸兴的眼里闪过一丝狠厉:“他说...再忍三个月。”
远处,日军军营的探照灯突然亮起,刺目的光柱划破暮色。
林烬拉起黄包车融入人流,车把上挂着的铃铛在寒风中叮当作响,像是某种无力的抗议。
1933年冬,上海法租界
寒风卷着碎雪,林烬裹紧棉袍,站在先施公司的橱窗前。玻璃上贴着刺目的红字:“破产大甩卖!貂皮大衣换三袋面粉!钻石戒指抵押半月房租!”
一个穿貂皮的妇人正与店员争执:“上个月还值八十银元!”
店员面无表情地敲着算盘:“太太,今日银价又跌,您这貂皮……最多两袋半。”
林烬转身离开,却在街角撞见程添锦。大学教授手里拿着本《圣经》,书脊却诡异地鼓起。
“青年会的朋友送的。”程添锦轻声道,手指在书页间一挑——里面竟挖空藏了支针剂,“说是能治‘心病’。”
林烬冷笑。
他知道这些“圣经鸦片”正在信徒间流传,美其名曰“天国近了,当飘飘欲仙”。
---
静安寺山门外,求签的队伍排到街对面。林烬看见个穿西装的男子颤抖着展开签文:“速离沪上”——最热门的凶签。
解签和尚伸手:“诚惠一银元。”这钱够买五斤糙米。
“林烬。”
顾安不知何时出现在他身侧,西装革履,手里却拎着个违和的菜篮子。篮子里躺着几支磺胺注射液,用白菜叶盖着。
“杨树浦的新消息。“顾安压低声音,“日军‘防疫所’扩建,每天有黑篷车进出。”他故意撞了下林烬的肩膀,将纸条塞进他口袋,“程教授要的‘教科书’。”
林烬摸到纸条上凹凸的盲文——这是程添锦最近教他的新“文字”。
---
沧浪阁后院
秦逸兴蹲在灶台前,铁锅里煮着的竟是发霉的稻米。
“掺了巴豆粉。”他咧嘴一笑,露出被烟熏黄的牙,“明天这批‘军粮’就要进日军食堂。”
李阿曼抱着秦望从里屋出来,孩子襁褓最外层的夹层里,缝着个厚厚的油布包,里头裹着只从程添锦那里取来的磨砂玻璃小瓶,瓶身缠着浸过蜡的棉线,严丝合缝,碰不出半点声响——是硫酸。
“棉纱车间今天又废了三匹布。”她声音很轻,手指却抖得厉害,“陈婶的女儿…没回来。”
林烬想起上个月见过的那个圆脸姑娘,才十七岁,笑起来有颗虎牙。
屋檐积水滴落在青石板上,声声分明。
林烬突然起身:“我去看看阿曼。”他推门时听见程添锦低声嘱咐秦逸兴:“产妇移动要用门板抬着,垫四床棉被...”话音渐渐淹没在婴儿的啼哭中。
昏暗的房间里弥漫着浓重的血腥气和潮湿的霉味。
斑驳的土墙上糊着的旧报纸已经泛黄卷边,角落里一只搪瓷盆里浸着染血的布条,暗红色的血丝在水中缓缓晕开。
煤油灯的火苗被从窗缝钻进来的风吹得摇晃,在潮湿的墙面上投下扭曲的影子。
李阿曼虚弱地睁开眼,手指紧紧攥着染血的被单。林烬蹲在床边,听见她气若游丝地问:“孩子...像谁?”
“像你。”林烬将程添锦带来的参片放在她枕边,“鼻子特别像。”
李阿曼躺在木板床上,身下垫着的稻草发出轻微的沙沙声。粗布被单上沾着深色的血渍,已经干涸发硬。
她额前的碎发被汗水黏在苍白的脸上,嘴角却扯出一丝虚弱的笑意。
“想好叫什么了吗?”林烬蹲在床边,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药箱的皮带。
李阿曼轻轻摇头,干裂的嘴唇动了动:“我和逸兴商量了...想叫你取一个。”
“我?”林烬诧异地挑眉。
李阿曼虚弱的点了点头,手指在被单上蜷缩又松开。屋外传来婴儿微弱的啼哭声,和秦逸兴笨拙的哄拍声。
林烬望向窗外。
弄堂对面,几个衣衫褴褛的孩子正在污水坑边玩耍,他们的欢笑声穿过薄薄的板壁传来。远处工厂的烟囱冒着黑烟,在灰蒙蒙的天空中拖出一道长长的痕迹。
“那就叫秦望吧。”他转回头,声音很轻却坚定,“希望的望。”
李阿曼的眼里突然泛起泪光。
她颤抖着伸出手,林烬连忙握住,发现她的掌心冰凉潮湿。
“好名字...”
她气若游丝地说,目光落在墙角那个摇摇欲坠的小柜子上——上面摆着个粗糙的木雕小马,是秦逸兴上个月亲手做的玩具。
屋外突然传来程添锦温润的声音,正在教秦逸兴如何包裹婴儿。林烬看见李阿曼的嘴角又扬起一丝笑意,然后慢慢闭上眼睛,陷入沉睡。
煤油灯的火苗突然蹿高了一瞬,照亮了墙上挂着的那幅破旧的年画——一个胖娃娃抱着鲤鱼,颜色已经褪得差不多了。
在1933年这个日子,在这间弥漫着血腥味和希望的陋室里,一个新生命有了自己的名字。
1933年秋,上海法租界巨籁达路
晨光透过新换的玻璃窗照进来,落在摇篮里熟睡的婴儿脸上。秦望的小手攥成拳头,时不时在睡梦中轻轻挥动,像是要抓住什么。
林时和沫沫趴在摇篮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这个小生命。
“他好小啊……”沫沫小声说,手指轻轻碰了碰秦望的指尖,立刻被那柔软的触感惊得缩回手。
林时咧嘴一笑:“你刚来的时候也这么小。”
“胡说!”沫沫鼓起脸,“我那时候都十岁了!”
秦母从厨房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鲫鱼汤走出来,笑着摇头:“别吵醒他,阿曼刚睡下。”
林烬推门进来时,正看见这一幕
程添锦安排的这间屋子比闸北的棚户宽敞许多。白灰刷过的墙面,实木地板,窗前甚至还摆着一盆绿萝——是程添锦特意让人送来的,说是能“净化产房浊气”。
“哥!”林时转头,眼睛亮晶晶的,“秦望今天睁眼看了我好久!”
林烬笑着走过去,把手里提着的纸包放在桌上:“广慈医院西药房买的鱼肝油,给阿曼补身子。”
秦母掀开里屋的布帘,李阿曼正靠在床头,脸色比前几日红润了些。秦逸兴蹲在床边,笨手笨脚地拧着热毛巾,小心翼翼地给妻子擦脸。
“林大哥。”李阿曼虚弱地笑了笑,“又让你破费了。”
林烬摆摆手:“程添锦托关系买的,没花几个钱。”
秦逸兴抬头,黑眼圈很重,但眼里有光:“这小子能吃能睡,比我和阿曼强。”
傍晚时分
林烬站在窗前,看着夕阳将法租界的屋顶染成金色。沫沫在院子里晾晒尿布,林时蹲在一旁逗弄邻居家的大黄猫。屋里飘来鲫鱼汤的香气,混合着婴儿身上淡淡的奶味。
程添锦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手里拎着一包糕点。他今天穿了件月白色的长衫,衬得整个人如松如玉。
“怎么样?”他轻声问。
林烬回头看了眼屋内——秦母正哼着摇篮曲轻摇秦望,李阿曼靠在秦逸兴肩头打盹。
“活着真好。”他忽然说。
程添锦微微一怔,随即轻笑,手指轻轻碰了碰林烬的手背:
“是啊,活着真好。”
第68章 1933末
1933年9月,上海公共租界边缘
晨雾未散,林烬站在明德书店的后巷,看着一队日本宪兵押着十几个中国百姓排成一列。为首的军官手持军刀,厉声呵斥着,强迫他们朝东方,东京皇宫的方向九十度鞠躬。
“低头!再低!”军官的皮靴踹在一个老人的膝窝,老人踉跄着跪倒在地,又被粗暴地拽起来。
林烬的手指深深掐进掌心。身后传来轻微的脚步声——是张冠清,他镜片后的眼睛冷得像冰。
“杜老头让我告诉你,”张冠清的声音压得极低,“从今天起,书店所有顾客进门前,要先在门口挂的东京风景画前‘行礼’。”
林烬猛地转头:“什么?”
张冠清扯了扯嘴角:“应付罢了。画后面藏着上海民众反日救国联合会宣言》的油印件。”
---
10月15日,程公馆书房
程添锦将一张照片推给林烬。照片上,他穿着长衫站在日本国旗前,面无表情。
“每月一张,‘效忠存档’。”程添锦摘下眼镜,疲惫地揉了揉眉心,“大学里被日方‘约谈’的教员,需交‘亲善保证书’附照片”。
林烬盯着照片角落的钢印——“上海派遣军特务部查验”。他的手指无意识摩挲着程添锦送他的怀表,表盖内侧“程林氏”三个字突然变得滚烫。
“顾安昨天也被叫去拍了,”程添锦突然说,“他故意在西装口袋插了支法国钢笔——笔帽刻着马赛曲图案。”
林烬想象着顾安那副倨傲的样子,差点笑出声。但笑声卡在喉咙里,变成一声闷咳。
窗外,秋雨开始淅沥落下。
---
11月,杨树浦工地外围
林烬扮作黄包车夫,车座下的暗格里,藏着劳工偷偷画的军营布防草图——用锅底灰混菜油画在草纸上。远远望着那片被铁丝网围起来的区域。
日军新修的永久军营已初现轮廓,几百个中国劳工像蚂蚁般在工地上蠕动。
“最新‘计价’。”秦逸兴突然出现在他身后,声音嘶哑,“壮工一天1.5元,病弱八毛——直接扣‘日军慰问费’。”
林烬看见一个监工正用竹竿戳打一个蜷缩在地的劳工。那人的腿以一种诡异的角度弯曲着,显然已经断了。
“前天抬出去七个,”秦逸兴递过水壶,里面的液体散发着刺鼻的酒味,“阿曼的堂兄...也在里面。”
林烬接过水壶猛灌一口,劣质烧刀的灼热一路烧到胃里。他忽然想起秦望满月时,那个在摇篮里挥着小手的模样。
“程添锦怎么说?”
秦逸兴的眼里闪过一丝狠厉:“他说...再忍三个月。”
远处,日军军营的探照灯突然亮起,刺目的光柱划破暮色。
林烬拉起黄包车融入人流,车把上挂着的铃铛在寒风中叮当作响,像是某种无力的抗议。
1933年冬,上海法租界
寒风卷着碎雪,林烬裹紧棉袍,站在先施公司的橱窗前。玻璃上贴着刺目的红字:“破产大甩卖!貂皮大衣换三袋面粉!钻石戒指抵押半月房租!”
一个穿貂皮的妇人正与店员争执:“上个月还值八十银元!”
店员面无表情地敲着算盘:“太太,今日银价又跌,您这貂皮……最多两袋半。”
林烬转身离开,却在街角撞见程添锦。大学教授手里拿着本《圣经》,书脊却诡异地鼓起。
“青年会的朋友送的。”程添锦轻声道,手指在书页间一挑——里面竟挖空藏了支针剂,“说是能治‘心病’。”
林烬冷笑。
他知道这些“圣经鸦片”正在信徒间流传,美其名曰“天国近了,当飘飘欲仙”。
---
静安寺山门外,求签的队伍排到街对面。林烬看见个穿西装的男子颤抖着展开签文:“速离沪上”——最热门的凶签。
解签和尚伸手:“诚惠一银元。”这钱够买五斤糙米。
“林烬。”
顾安不知何时出现在他身侧,西装革履,手里却拎着个违和的菜篮子。篮子里躺着几支磺胺注射液,用白菜叶盖着。
“杨树浦的新消息。“顾安压低声音,“日军‘防疫所’扩建,每天有黑篷车进出。”他故意撞了下林烬的肩膀,将纸条塞进他口袋,“程教授要的‘教科书’。”
林烬摸到纸条上凹凸的盲文——这是程添锦最近教他的新“文字”。
---
沧浪阁后院
秦逸兴蹲在灶台前,铁锅里煮着的竟是发霉的稻米。
“掺了巴豆粉。”他咧嘴一笑,露出被烟熏黄的牙,“明天这批‘军粮’就要进日军食堂。”
李阿曼抱着秦望从里屋出来,孩子襁褓最外层的夹层里,缝着个厚厚的油布包,里头裹着只从程添锦那里取来的磨砂玻璃小瓶,瓶身缠着浸过蜡的棉线,严丝合缝,碰不出半点声响——是硫酸。
“棉纱车间今天又废了三匹布。”她声音很轻,手指却抖得厉害,“陈婶的女儿…没回来。”
林烬想起上个月见过的那个圆脸姑娘,才十七岁,笑起来有颗虎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