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赐婚圣旨已下,蔡家不是迂腐的人,蔡丰当祖父的拍板,准了孙女出席大皇子的乔迁宴。
  乔迁宴上,小满身份最高,小满却把主位让给了大皇子,大皇子推辞不过,安心落座了。
  可大皇子是个玩心重的,加上宴会上大多是同龄的人,没一会儿,一群孩子在后院子里烤起肉来,大些的几个还喝了点酒,最后,玩到天黑踩着宫门关闭的时间,几个皇子公主才回去。
  乔迁宴后,大公主投入紧张的学习,政历十七年二月二十五,大公主由御林军乔装为普通家丁,护送大公主出宫参加童试的第一场考试县试,大公主成功获得童生的身份,名次靠前。
  在一场考试的人中,女子寥寥无几,但大公主看到了熟悉的身影,六天前才成婚的大嫂蔡繁之,而且是由大哥亲自送来的。
  大公主没觉得奇怪,反而很高兴,就如曲母妃说的,只要有人迈出第一步,后面会有越来越多人进来。
  大公主还特意看了大嫂的名次,居然没在她后面多少名。
  大公主没问大嫂的事,紧锣密鼓的准备下一场考试,同年四月,大公主参加了童试的第二场考试,府试,大公主此次位列第二,获得院试的资格。
  同年八月,大公主参加了童试的最后一场考试院试,以‘案首’身份考取秀才。
  十五岁的案首,在所有考生中引起了不小轰动,很多都在猜测案首肖乐的身份,后知道是当朝敬和公主,背着说闲话的还是不少,特别是一部分认为不该让女子参与科举的男子,背地里怀疑考试的真实性。
  所以放榜期间,肖政吩咐人在放榜处贴出了大公主的试卷,让很多人闭了嘴,单是大公主那手字,就会让很多人自愧不如。
  稔王妃蔡繁之也在名次之内,大皇子还为此设宴请了大公主及弟弟妹妹来府庆祝。
  童试结束,肖政和大公主商议之后,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大公主送入宁州城最大的书院,青阳书院入学,暂住于大皇子府邸。
  大皇子见妹妹都能去青阳书院入学,转头将王妃也送了过去。
  稔王妃的母亲多次上门劝阻,被大皇子挡了出去。
  大公主在青阳书院学习期间,几乎每一场测试,都在班级第一,彻底绝了外界不好的传言。
  政历十八年八月初五,三年一度的乡试,也被称作秋闱,大公主以青阳学院学生的身份参与考试。
  皇后乔装打扮一番,亲自出宫相送,大公主信心满满的进入考场,
  果然,九月中旬放榜之际,肖乐的名字在左上第一的位置,乡试第一名,被称作解元。
  此次乡试,榜上有名的女子只有三位,大公主肖乐、稔王妃蔡繁之和翰林院大学士的嫡长女文在心。
  蔡繁之在第十五名,文在心在第八名。
  大公主的名次在意料之内,曲簌开玩笑说,大公主加把劲,有望打破现在的户部尚书齐靖的记录。
  齐靖可是当年的三元及第,十八岁的状元郎。
  大公主心态平和,面对曲簌的打趣,没有骄傲也没有感到压力,笑着回道:”曲母妃,儿臣努力。“
  曲簌一语中的,政历十九年二月会试,又称春闱,大公主如愿,会试第一名,以‘会元’身份考取贡士。
  同年三月底,大公主第一次以考生的身份出现在清明殿,参考人员共二百八十余人,最小的大公主十七岁,最大的应该有五十多岁,年龄跨度相当之大。
  殿试不淘汰,只排名,考试时间六个时辰,考策论,由肖政和内阁商议之后出题,主考官是肖政,副考官是齐靖、文赋及敦亲王肖郁。
  大公主在开考两个半时辰便检查交卷,收拾东西离开考场。
  三天后,大公主的试卷由肖政及七位阅卷官共同批阅后,初定为一甲第一名。
  四月初一早朝,肖政同时召见了一甲前三名,在一番询问考较后,钦定大公主为一甲第一名,状元。
  今年殿试一甲前三名年龄都偏小,第二名榜眼是名来自晋州的考生,刚满二十岁,第三名探花郎是齐靖的次子齐随,比大公主只大八个月。
  但长的八分像齐靖,是个谪仙似的人物,往大殿上一站,很多大臣仿佛看到了刚入朝的户部尚书。
  齐随是宁州城出了名的惊艳绝伦的少年郎,在青阳书院读书期间,考试成绩次次名列前茅,加上那张脸,齐家的门槛都快被说亲的人踏破了。
  却被盛初柳以考试为由,全部挡了回去。
  正式放榜当天,大公主三元及第,金榜题名,肖政大手一挥,赏了阖宫上下,肖政赏过,皇后的赏赐也紧随其后。
  第273章 大结局六
  开放女子科举后,便出了第一个女状元,在定安上下,引起很大的轰动。
  而且出人意料的是,同时进入殿试的,还有另外五名女子,文在心中在二甲第三名,蔡繁之中在二甲第七名,另外三名中分别中在二甲十五名,三甲第二名及三甲第十八名。
  但因为是开放女子科举后的第一次考试,进入殿试的全是官宦人家的女子,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读书科举是需要很长时间来积淀的,而且需要好的老师,除了官宦人家,普通家庭也无法负担。
  如果要普通家庭的女子走到会试、殿试,需要很漫长的时间才能实现。
  半个月后,吏部给进入殿试的大公主在内的六名女子的任命下来了。
  大公主进入翰林院,肖政本打算直接给大公主一个正五品翰林院学士的官职,大公主拒绝了,准备从从六品翰林院修撰做起。
  同时进入翰林院的还有文在心,是从七品翰林院检讨。
  蔡繁之去了吏部,正八品吏部主事。
  另外三名,因为家不在宁州城,全部寻求外放了。
  谁也没有料到,开放女子科举的第一场考试,便有五名女子入了朝堂。
  外界对女子为官褒贬不一,有说女子本该在家中相夫教子,不应抛头露面的,有支持女子科举为官的,反对和说闲话的最多,但肖政大权在握,权臣都站在肖政的一方,底下人只敢背地里说一说,不敢在明面上乱讲。
  而且蔡繁之以稔王妃的身份参加科举,算是打开了已婚女子参加科举的一个口子,皇家都带头放儿媳出来考试了,底下的人能比皇室还尊贵吗?
  外放的在四月底陆续带着任命文书出发,在宁州城的五月初也需上任。
  放榜期间,敬和公主的府邸已经建好,其宽敞奢华程度,不亚于亲王府邸。
  肖政准许大公主提前搬去敬和公主府,大公主为了陪二公主,选择了推迟搬出去,暂时还是住在懿和宫。
  大公主和蔡繁之上任日期是五月初十,上任前一日,皇后特意在凤倾殿设宴,为大公主和蔡繁之庆贺。
  所有皇子公主全部在,十一岁的九儿围着大公主和蔡繁之,叽叽喳喳的夸个不停。
  “大姐姐,你好厉害,第一名呢。”
  “大嫂嫂,你也好厉害,比大哥厉害多了,你写的文章夫子都夸好,哪像大哥的,夫子和父皇说大哥写的文章狗屁不通,连七岁孩童都写的比他好。”
  九儿夸大嫂的同时,不忘拉踩大哥。
  恰好被大皇子听到。
  “肖愉,你的功课,不是大妹妹辅导你,比我也好不到哪里去,我们半斤八两,谁也别说谁?”
  “你看我,我读书不行,我娶的王妃读书可不差。”
  说起自己读书不行,大皇子没有丝毫不好意思,提起起自己王妃的成绩,大皇子是满脸自豪。
  蔡繁之见不得大皇子得意洋洋的模样,轻咳一声,大皇子瞬间收敛了。
  可还是挑衅的看了一眼九儿。
  九儿没生气,平静的道:“再厉害是大嫂的事,与你何关,有本事和我比武啊,我九岁射箭便能连中十环,十岁就开始学兵法策略了,你十岁在学什么,喔~,我想起了,你十岁在被夫子和骑射师傅轮流告状。”
  “至少我有一样拿得出手,哪像你,样样拿不出手。”
  “谁说我样样拿不出手,你等着,等明年我府中那棵橘子树结果了,你别吃我的。”
  “不吃就不吃。”九儿才不相信一棵橘子树能结出不同的橘子来。
  如果真结出来了,她可以去偷,但吵架期间嘴上不能认输。
  大皇子恶狠狠的道:“希望你能记住今日说的话,你……”
  大皇子还想继续说,被蔡繁之打断了,“你少说几句,这么大个人了,与最小的妹妹计较,说出去不怕人笑话。”
  “我……,明明是她……”大皇子指了指自己,又指着九儿,想回怼几句,对上蔡繁之沉下去的脸色,嘴巴张了又张,最终没敢说出口。
  九儿见蔡繁之镇住了大哥,挪到蔡繁之身旁,抱着她的胳膊,“大嫂嫂,还是你好,以后我跟着你混了。”
  蔡繁之好笑的摸了摸九儿的头,“以后你大哥欺负你给我说,我帮你收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