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事及娘家,曲簌拿不准皇后的态度,说完后半开玩笑的来了句:“早知那人是皇后的堂弟,臣妾就不逗他了。”
“与妹妹无关,本宫今日来只是为了问清楚事情经过,现在知道了,就好了。本就是纪呈的错,我早告知过家里人,让他们管好家中子嗣,他们不信,纪呈才会玩世不恭、一事无成、口无遮拦,皇上废他一条腿已是手下留情了,纪呈毕竟是本宫的堂弟,本宫在这里代他向曲妹妹赔罪了。”
曲簌迅速站起来,“皇后娘娘言重了,此事也有臣妾玩心重的成分在,怎当得起皇后娘娘赔罪。”
“妹妹快坐下,本宫只是前来问一问,如果把妹妹弄得拘束了,反而是本宫的不是了,本宫家中也有一个亲妹妹,与曲妹妹一般大,说来本宫进府时她才八岁,两三年未见了,不知长成什么模样了。”
皇后脸上露出一抹怀念之色,想起来当年在家时,那个可爱的姑娘抱着她的腿一口一个‘姐姐、姐姐’的叫着,在王府时,倒是经常接妹妹进府玩,进了宫因为各种事情影响,几年未见妹妹了。
“皇后娘娘可以把妹妹接进宫来小住啊。”她一个妃子都能让弟弟进宫小住,皇后的妹妹,接进宫陪姐姐,皇上必然不会说什么。
曲簌突然想到一点,皇后说她妹妹与自己一般岁数,应该也十七八岁,这个岁数没嫁人也定下人家了,能与皇后之妹、丞相嫡女相配的人家,想来身份必定不低,为何从未听起过皇后的妹妹许配给何许人家了。
皇后妹妹在此岁数还待字闺中,其间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没合适的人选,还是有合适的人选却无法达成。
爹爹说过,皇后无法生育,纪家心中的人选怕不是皇上了,曲簌觉得自己猜对了,都是纪家的女儿,生下的儿子流有纪家的血脉,到时养在皇后膝下,就算不改玉蝶也算得上半个嫡子,争太子之位比旁的皇子有优势。
皇后妹妹拖了这么多年没有入宫,只有一个可能,皇后不愿意让妹妹进宫。
果然,只见皇后摇摇头,“算了,三妹的年纪已经不适合进宫了。”
皇后又留了一会儿,怕碰到经常来昭纯宫的肖政,找了个理由离开了昭纯宫。
曲簌望着皇后离去的背影,忍不住可怜起皇后娘娘,皇后确实是个好皇后,但是没遇到一个好家庭,这也是古时一部分大家族的通病,没把女子当回事,金枝玉叶的养着,只为给家中男子当铺路,牺牲一个不行,再牺牲第二个。
去年的毓贵妃是,眼前的皇后亦是,此时曲簌无比庆幸,她穿来的遇上的家人是全心全意爱着她的,不会把家族的发展压在一个女子身上。
回到凤倾殿的皇后,立刻让红秀去丞相府传话,传话内容是让父亲教育好家中子侄,同时催促家中为三妹寻一个好人家。
但在红秀准备离开去办事之际,皇后叫住了她,“红秀,等等,后面那句话不用传来,父亲母亲一心想送妹妹进宫,一定不愿为妹妹寻婆家,就算不得已为妹妹寻了,也只是因为对方的权势,不会真心为妹妹着想。”
“娘娘有什么好办法吗?”红秀担忧的问道。
一旁平日里跳脱些的红若觉得自家娘娘和红秀是当局者迷了,悄悄的举起手,“娘娘,奴婢有一办法,能解娘娘的困境。”
“你说来听听。”皇后内心没抱多大希望。
“皇后娘娘,您不想三小姐进宫,又害怕丞相和夫人给三小姐选个不好的婆家,不如求皇上赐婚啊,皇上对宁州城青年才俊的了解可比娘娘清楚多了,而且由皇上赐婚,丞相和夫人再不满也得高高兴兴的送三小姐出嫁,皇上又不会坑娘娘。”
红若的这一番话,让皇后瞬间恍然大悟。
对啊,皇上可是一国之君,他的决定无人能够违抗。只要让皇上亲自挑选一人赐婚,那么无论父母多么不满,都绝对无法插手干预,还得高高兴兴风风光光的送三妹妹出嫁。
皇上亲自赐婚,三妹妹的夫家也会顾忌皇上的面子,待三妹妹好的。
而且这样一来,皇上也能清楚地知道,她一心只想安安分分地做好这个皇后,对于其他事情并没有非分之想。
想到这里,皇后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她对红若赞叹道:“红若,今日多亏有你了,若不是你的提醒,我和红秀恐怕还在这死胡同里打转呢。”
红若听了皇后的夸奖,羞涩地低下头去,轻声说道:“皇后娘娘过奖了,奴婢只是头脑简单,想事情自然也比较简单罢了。”
第152章 阴差阳错
清和殿,皇后行礼起身后在一侧坐下。
皇后很少来清和殿,肖政知晓皇后来一定有重要的事,直接问道:“皇后来清和殿见朕所为何事?”
“臣妾求皇上为臣妾的妹妹赐婚。”
肖政对皇后的三妹妹有印象,明知故问,“皇后的妹妹今年应有十七八岁了,怎得还未寻人家?”
皇后也没隐瞒,“父母心高气傲,对妹妹期待过高,才耽误了妹妹。”
“皇后有合适的人选吗?”
这句话一出,皇后明白皇上是答应了,随即摇摇头,“没有,臣妾久居深宫,对哪家有合适的男子之事不甚了解,因此求到了皇上这里。”
这便是把事情交予自己了,肖政还是多问了一句,“皇后对人选有什么要求?”
“家世过得去便行,希望家风好,家里简单些,人品好,努力上进些。”皇后说出自己的要求,唯一的妹妹,皇后希望他过得轻松自在。
“好,朕有了人选,会与皇后说。”
“多谢皇上。”皇后起身行礼,“臣妾所求之事说清楚了,臣妾便不打扰皇上,臣妾告退。”
肖政没有留皇后,却是嘱咐道:“天气炎热,皇后慢些走,康禄,替朕送送皇后。”
曲簌避在后面听肖政和皇后交谈,俩人全程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完全公事公办,肖政敬重皇后,皇后对皇上更像一个老板,把皇后的分内之事做的尽善尽美,不给肖政添麻烦,绝对是一个称职的皇后。
这也是当时肖政决定封娴贵妃为皇后时,她心中没有丁点不舒服的原因,曲簌自问,她做不到现在皇后这般地步。
肖政动作很快,一日之后,人选结果送到了凤倾殿,皇上选了三个人,最终选谁让皇后做决定。
一个是现任兵部尚书的嫡次子,今年十九岁,因为祖父去世守孝,才拖到如此年纪的;一个是梁国公的第三子,也就是齐靖的三弟齐桓,今年十八岁,如今是御前三等侍卫,;最后一位是御史大夫的嫡长孙,今年也是十七岁,刚考过举人。
皇后看这三人,就知皇上是认真选的,因为这三家都是忠实的保皇党。
皇后在纠结后,选择了齐靖的三弟,梁国公有实权,而且还有齐靖在,三妹嫁与齐桓,父母再不满,不敢为难三妹夫,梁国公府人员简单,梁国公只有一个妻子,府里的三子一女皆是嫡出,到了齐桓这一辈,齐桓的两个哥哥也是只有一个妻子。
这样的家世,三妹嫁进去,一定会幸福顺遂的。
在肖政问过齐桓意见后,第二天上午,丞相府和梁国公府便收到了赐婚圣旨。
梁国公府提前知道赐婚的消息,梁国公高高兴兴的接过圣旨,还打赏了来传旨的公公。
齐靖和齐桓为了接旨,今日特意告假没去宫中,在传旨太监走后,齐靖拍了拍与他差不多高的三弟的肩膀,一本正经的说道:“恭喜三弟了,你可是我们家第一个被皇上赐婚的。”
然而,齐靖正经没一秒,“来,给你大哥我说说,为何会答应皇上赐婚,是不是见过相府三小姐。”
与齐靖相比,习武的齐桓黑了不止一个度,憨厚的脸上露出一抹红晕,踟蹰道:“没……没……见……见过。”
“到底是见过还是没见过,你我兄弟之间,有什么不能说的。”
“见……见过。”说完这句话,齐桓的头差不多低到胸前了。
齐靖怎肯放过齐桓,“快,快说说,在哪里见过。”
“前……前年,随母……母亲去城外的庙会,见过三小姐一面。”当时有小孩挡住丞相府的马车,纪二少爷欲对孩子挥鞭,是三小姐制止了的,三小姐生的很美,说起话来很温柔,却敢拦纪二少爷的鞭子,还敢斥责纪二少爷。
当时看过便忘了,昨日皇上突然提起赐婚的事,想起往事,没想着回家征询父母的意见,鬼使神差的点头答应了。
“可曾说过话,快,把事情经过说与大哥听。”齐靖继续追问。
盛初柳终于看不下去了,不等公公婆婆开口,一脚踹在齐靖腿上,“闭嘴,有你这么当大哥的吗,三弟你也是,比武力你大哥根本不是你的对手,你怕他作甚。”
盛初柳话音刚落,齐桓将齐靖的手拿下,用力的推开,齐靖一时没注意,被推得踉跄一下,险些没站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