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好好好,我们都吃。”
  刘招娣又把两个鸡腿分别给了女儿和儿子,剩余的一个刘招娣没有动,于丰把最后一个鸡腿扯下给妻子,“三娘,你吃,何管事请了我吃好的,现在我还饱着呢。”
  刘招娣疑惑道:“何管事?”
  “你先吃,吃了我再与你们说。”
  于丰确实不饿,见家人吃得满嘴油光,干脆帮忙把烧鸡撕成小块,方便家人食用。
  由于很少吃肉,两只烧鸡,两个大人两个小孩吃的干干净净,连身体不好的于母也吃了不少,刘招娣怕积食,吃完收拾干净后给每人泡了杯山楂水。
  慢慢喝着,等着丈夫说发生的事。
  于丰把今日发生的事与家人说了一遍,然后从荷包里倒出三个十两的银锭子和一堆碎银子和散的铜钱,这些钱是今日贵人给的金锞子,他在何管事那里换的。
  刘招娣不敢相信听到的,这样的好事会落到她家人的头上。
  “丰……丰哥,这是真的吗?”
  “肯定是真的啊,钱都摆在你面前了,还能有假吗?”
  于丰将银子推向妻子,“这些钱你收好,明日一早,你便送秋秋去镇上学堂报名,再扯上一批好一点的布,给家里每人做上一套好衣服,特别是秋秋,上学堂的姑娘了,不能让同学笑话了去。”
  闻言,于秋激动的掉下来眼泪,不相信的问道:“爹,你是说我能去上学了吗?”
  于秋刚满六岁,却比同龄人懂事,虽羡慕村长家的桃子姐能去学堂,却从不会提,怕爹娘伤心。
  于丰摸了摸女儿明显营养不足枯黄的头发,温柔道:“对,我们秋秋也能去上学了,你看,爹爹把上学要用的东西都给秋秋买好了。”
  把摆摊的东西拿出来后,里面剩下的是为两个儿女买的了,于秋的是一套笔墨纸砚,于满粮的则是那叠他平时因为贵,未用过的纸。
  于满粮和于秋各自接过东西,高兴的摸了一下又一下,最后小心翼翼的放好。
  于满粮郑重的说道:“爹,娘,儿子一定会认真读书,不辜负爹娘的期望。”
  于秋也随着说道:“爹爹,娘,女儿也会好好读书的。”
  于丰和刘招娣看着一双乖巧懂事的儿女,纷纷欣慰不已。
  但高兴过后,刘招娣露出来为难的神情,“丰哥,秋秋才六岁,半个时辰的路程,有一段还没人居住,让她独自一人去镇上上学我实在不放心,我送没什么,可是每天两次,一来一去要耽搁两个时辰,母亲腿脚不方便她一人在家我也不放心。”
  儿子的学堂有住宿,今日是放假才在家里的,但是女子学堂没有住宿,只有一顿午饭,村长的孙女都是借住在镇上姑姑家中,他们家在镇上有亲戚,关系却一般,借住肯定不行,女儿上学所需要面对的问题更多。
  于母怕因她耽误了孙女读书,抢着说道:“我杵着拐杖能走,一个人在家没事,你们不用管我。”于母说的很急,就怕为她再拖累了两个孩子。
  这些于丰早就想过了,见妻子提起,立刻说道:“母亲独自在家一两个时辰,没关系,让隔壁李婶家帮忙看着一眼就行了,手里的钱够,买一辆驴车七八两就够了,有了驴车,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天气好的时候,也能带着娘一路,你看可以吗?”
  刘招娣觉得丈夫的主意不错,“当然可以,按你说的办,只是一番花费下来,手里钱就没剩多少了。”
  “钱用了还能挣,况且明天我就要跟着何管事学习做事了,暂时也会住在店铺中,家里有辆驴车,你做事也要方便许多。”
  于母看着没因为她耽误正事,提着的一口气才彻底松懈下来。
  晚间,等母亲和儿女都睡了,于丰和刘招娣也洗漱好后躺在床上,于丰像变戏法一样从枕头底下拿出一盒面脂递给妻子,“三娘,打开闻闻,看你喜不喜欢,喜欢以后我给你买。”
  第146章 不同
  是茉莉花味的面脂,以前在镇上铺子里见过卖的面脂,但是一看便知道不如丰哥买的,而且铺子里最便宜的也要三钱银子,丰哥买的肯定更贵吧。
  刘招娣接过看了又看,欢喜又略带心疼的说道:“买这些作甚,花了不少钱吧,以后别买了,等钱存够了我们在镇上租个小院子,满粮和秋秋也能安心上学。”
  “没花多少钱,何管事便宜卖给我的,赚钱的事有我在,你别操心,院子的事不急,如果我能通过考验,在县里安顿下来,我打算直接在县里租个院子,把你们都接过去,县里的学堂肯定比镇上好吧,家里的田租给表叔家种,我们收点粮食就好了,表叔这些年帮了我们不少。”
  “好,按丰哥说的办。”刘招娣将面脂小心翼翼的放好,把头靠在丈夫的胸膛,感慨道:“丰哥,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想到前些年的艰难,又想到等待他们一家的美好的日子,于丰也说道:“对啊,日子越来越好了。”
  摸着妻子粗糙的手,不禁想到妻子养育两个孩子,照顾病弱的母亲,还要操持屋里屋外,看着手头稍微宽裕点了,儿子又要读书,明明才二十六七岁的年纪,看着像三十岁的样子了,怕是三四年没做过新衣服了吧。
  想到此,于丰觉得愧对妻子,“三娘,这些年跟着我苦了你了。”
  刘招娣笑着摇头,“一家人,不谈辛苦,当初不是丰哥肯娶我,我不知要被卖到什么人家里呢。”
  为何刘招娣闭口不谈娘家的事,因为她是被半嫁半卖给于丰的,她爹娘生了五个女孩才生了一个男孩,她排行第三,听名字便知道,她在家中过得是何种生活,她的两个姐姐一个被嫁给了鳏夫、一个被卖给了镇上的富户当小妾。
  轮到她时,父母看上了一个打死一个打跑一个妻子的人家,只因那家给十两银子的聘礼,父母就同意把她嫁过去,她害怕的逃了出来,恰好碰到了摆摊归来的丰哥,一个村的,肯定认识,后来是丰哥凑了十两银子,娶了她,她才逃出那个火坑。
  平常村里人家,娶个媳妇五两银子足够了,丰哥给了十两银子,因此给聘礼时约定好了,她从此与娘家再无关系,当初村长那些都在现场,娘家人想反悔也不行。
  至于外人说的骨肉亲情,从被他们卖的那天起,骨肉亲情就没了,在那个家,她可能连五两银子都没有用到,而且她五六岁便开始干活,够还在那个家的吃穿用度了。
  “别这么说,三娘善良能干,能娶到你是我于丰的福气。”
  “我明日便要去何管事铺子里当学徒了,七八天才能回来一次,家里的事全靠你了,地里的活能干就干,不能干花钱请表叔一家帮着干,你身体和两个孩子上学重要,……”
  明日要离家,于丰细细交代着家里的事,就怕走了之后妻子累坏自己。
  “丰哥放心,我会照顾好孩子和娘的。”
  “更要照顾好自己。”
  “好”
  ……
  ——
  和于家的温馨想比,右相纪鸿的家中完全是两个样,纪呈被受伤的小厮抬回府时已经痛昏迷过去了,小厮们也是聪明,直接把纪呈抬去了纪老夫人院里。
  纪老夫人吃过饭没一会儿,正在在院里的小佛堂念经,听到外面的动静,不满的对身后的丫鬟说道,“你去看看外面发生什么了,吵吵嚷嚷的,成何体统。”
  丫鬟还未出去,纪老夫人的贴身嬷嬷焦急的跑进来了,“老夫人,你快出去看看吧,二少爷不知被谁伤了,昏迷不醒。”
  “你说什么,呈儿怎么了,快,快,扶我去看看。”纪老夫人没有刚才的沉着,慌忙让丫鬟和嬷嬷将她扶出去。
  来到主屋,只见纪呈昏迷不醒的躺在榻上,右腿呈现一种扭曲的状态,守着的小厮也有不同程度的伤,纪老夫人顿时怒从心来,大声呵斥道:“你们站着干什么,请府医啊,还有,去把城里的好郎中请来,治不好呈儿看我怎么罚你们。”
  “请了,请了,二少爷回来就去请府医了。”嬷嬷说道。
  这时,听闻消息的纪二爷纪海和二夫人赶了过来,二夫人一见儿子的惨样,扑在儿子身上嚎啕大哭,边哭边喊:“我的儿啊,是谁把你伤成这个样子的,你有个三长两短,让为娘如何活啊。”
  纪二爷稍微有理智些,拉起嚎啕大哭的妻子,询问小厮到底发生了什么。
  小厮一丝不漏的把事情复述了一遍,听完后,纪二爷未开口,纪老夫人先怒了,“去把纪鸿叫来,亲侄儿在外受欺负了,他连个面都不露,有他这样当大伯的吗?”
  纪二爷站在一旁,听纪老夫人派人去请大哥,没出言阻止,虽听着是儿子的错,但至于伤人吗,这是没把纪家放在眼里。
  府医比纪鸿先来,府医诊断后,忐忑不安的说道:“二……二少爷的右腿,怕……怕是保不住了,而且,二少爷五脏六腑也伤到了,至……至少要卧床休养两个月才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