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十月的天气虽然有阳光,但外面的温度依旧有些寒冷。肖政担心曲簌会着凉,便轻声唤来白芷,让她取来一条薄被,轻轻地盖在曲簌的身上。
肖政看着睡梦中的曲簌,眼神是从未有过的温柔,心中亦是涌起一股温柔的情感,就这样吧,只要她愿意留在他的身边,不喜欢待在宫里也好,想出宫也罢,都依她好了。
曲没能睡多久,一盏茶的功夫,昭纯宫外响起太监的声音,“皇上,齐大人和蔡大人到了。”
肖政眉头紧皱,似乎有些被打扰之后的不高兴。
曲簌被声音惊醒,揉了揉眼睛,迷迷糊糊的问:“我怎么睡着了。”
“小七累了,当然睡着了。齐靖和蔡丰到了,等他们走了再睡。”
说着,肖政让白芷把薄被收好,才让齐靖和蔡丰进来。
“臣齐靖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齐靖认识曲簌,平身后又对着曲簌俯身行礼,“臣见过曲修仪。”
蔡丰也随着齐靖给曲簌行礼。
司农卿是从三品,蔡丰已是六十岁上下的样子,曲簌微微避开,说道:“齐大人和蔡大人不必多礼。”
蔡丰第一次来后宫,加上又是循规蹈矩的性子,很是不自在,心中虽好奇皇上为何传他来后宫,但行完礼后规规矩矩的站着,不多问,也不会多看。
齐靖却不一样,他还是第一次来后宫呢,当然得多看看了,回去好与小柳儿说道说道。
因此,从踏进后宫起,齐靖的眼睛控制不住的到处乱看,发现后宫与外面的建筑相比除了奢华和压抑些,也并无其他特别的地方,才不再到处看的。
然而,进入昭纯宫,齐靖又觉得眼前一亮了,院中居然有葡萄架,葡萄架旁还有两个秋千,秋千上的两个奇形怪状的靠枕,一看就很舒服。
还有院子里小桌子上的两个小炭炉,一个炭炉上的小锅中不知煮着什么,隐隐约约还闻着点从未闻到过的香气,一个小炉子上有个铁网,网子上搁着茶壶,旁边还放着橘子。
想必刚才皇上肯定和曲修仪在这里一边烤着东西吃,一边闲聊着,日子不知多么惬意了。
他决定了,他回去也在院子中按照昭纯宫的整一套,闲暇时把两个兔崽子送去岳父家,他也和小柳儿围着炉子煮茶聊天,想想都很美好。
齐靖是个不见外的,他现在最感兴趣的是锅中煮的东西,这个香气他没闻过,一定是他没吃过的东西,厚着脸皮道:“皇上,锅里煮的是什么,可否给臣尝一尝。”
蔡丰嫌弃的看了齐靖一眼,似乎对他失礼的行为很是不喜。
同样嫌弃他的还有肖政,没好气的回道:“毒药,齐爱卿要不要尝一尝。”
齐靖仿若没出肖政的话中之意,嬉皮笑脸的道:“皇上赏赐的东西,就算是毒药我也要尝一尝。”
曲簌发现,因为齐靖长得气质太出尘了,就算嬉皮笑脸,也很难让人觉得他不正经。
今日招他们来是有正事,肖政不愿浪费时间,正颜厉色的道,“好了,朕招你二人来,是正事要谈。”
“是,皇上。”齐靖瞬间恢复严肃模样。
谈话期间,小忠子已经把烤炉里的红薯取了出来,放在小桌子上晾凉,锅里的红薯也被盛出来,肖政让齐靖和蔡丰向前来食用。
曲簌给他们讲了食用方法,齐靖迫不及待把手伸向烤红薯,一口接一口又不显粗鲁的吃了起来,边吃边夸道:“皇上,曲修仪,好吃。”
蔡丰也拿起红薯吃,吃到嘴里小小的惊讶了一下,软糯的口感,很适合他这个年纪还牙口不好的人,一样吃了一个,肚里饱了,才没继续吃。
等两人都用完了,肖政问道:“二位爱卿,觉得此物如何?”
齐靖对农业粮食方面不熟,还没意识到此物的重要性,只是说道:“好吃,还很容易吃饱。”
蔡丰却也不同,他常年与粮食打交道,定安国内,每样粮食在何地产量约是多少,在何地能种,多少粮食能养活多少人,他都了如指掌,在吃着红薯时,他就隐隐明白皇上叫他来所为何事了。
压住内心的激动,恭敬的说道:“回皇上,此物比米面类粮食更容易填饱肚子,而且口感更好,敢问皇上此物叫什么名字,从何而来,能否在定安国种植?”
“此物叫红薯,是曲修仪在一本杂书上看到后,让小舅舅从他国寻找回来试着种植的,其余的朕让曲修仪与你说。”
肖政没问曲簌为何知道红薯的,但他给曲簌编了个理由,因从他口中说出,任何人都不敢怀疑。
曲簌把有关红薯的一切都与蔡丰说了一遍,还带着蔡丰和齐靖去看了种植的地方和丰收的红薯,看过之后,俩人都沉默了。
就连齐靖这样不懂农务的人,都觉得产量是否太大了些?
蔡丰更是颤颤巍巍的指着屋内的那堆红薯,不敢相信的问道:“曲修仪,你说那么一小块地,能种出如此多的红薯?”
“是真的。”曲簌点头。
肖政也说道:“是朕亲眼看着挖出来的,还能有假。”
皇上在,当然不会用这种事情骗他,“不不不,臣是相信曲修仪的,臣只是太震撼了,臣相信,只要红薯种植推行到全国上下,定安将会更加强盛的。”
第97章 分享
心情过于激动,蔡丰已顾不得礼仪,伸手欲要拿第三个吃,曲簌连忙劝阻,“蔡大人,红薯虽味美能饱腹,但是不可多食,易引起肚子胀气不适。”
蔡丰把手收回来,拱手道:“多谢修仪小主提醒。”
该说的都说了,肖政不再多言,直接道:“齐靖蔡丰接旨。”
“臣接旨。”齐靖和蔡丰跪下。
“红薯种植一事利国利民,朕把此事交由司农卿蔡丰负责,所需银两由户部出资,齐靖协助,望你二人通力合作,将红薯种植推广至定安国上下。”
“臣遵旨,臣等一定不负皇上所望。”二人齐道。
“平身。”肖政抬手,“蔡卿,距离明年播种时间只有五月时间,明年如何让定安上下红薯丰收,朕就全部交给你了。”
“是,司农司上下二十余人,一定能完成皇上交代的任务。”
蔡丰比肖政更加迫切地希望希望红薯能种遍定安的每个州县。这其中的原因,只有蔡丰自己最为清楚。
因为蔡丰是从贫穷村镇通过科举一步步走上来的。
他家乡土地贫瘠,粮食收成很差,甚至很多粮食、蔬菜在他家乡无法种植。他自幼便深知饥饿的滋味,也亲眼目睹了村民们因为旱灾而颗粒无收,最终饿死大半的惨状。
在那场灾难中,他的祖父祖母为了让他和妹妹能够有口饭吃,不惜将自己的口粮节省下来,最终活活饿死。
这段经历让他对粮食有一种刻入骨髓的执着,就算现在家中富裕了,他也不允许家中子孙浪费粮食。
定安上下与他家乡相似的地方还有很多。因此,当他得知红薯可以在大部分地方种植时,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
蔡丰暗自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他都要将红薯推广到定安的每一个角落,让更多的人能够受益。哪怕需要付出再多的努力,哪怕自己已经年迈致仕的年纪,也绝不退缩。
只是具体如何种植,他还不是太清楚,曲修仪知晓,可曲修仪是后宫嫔妃,她能亲自教学吗?
蔡丰鼓起勇气问道:“皇上,播种技术需要专人指导,不知皇上打算派遣何人?”
肖政亦是想到这一点,经常把曲小七派出去显然不可能,所以他在之前就有了主意,“昭纯宫两个太监都会播种之法,朕会派他二人出宫教学,如遇不明白的,由他二人代传。”
“还是皇上想得周到。”闻言,蔡丰放心了。
曲簌也在一旁补充,“蔡大人稍等片刻,我把种植经验写下来,蔡大人可做参考。”
“臣就劳烦曲修仪了。”蔡丰刚才去看红薯地时,顺便看到了曲修仪种植的其它蔬菜,都比外面农家长得更好,曲修仪在种植上肯定有自己的一套经验,曲修仪愿意倾囊相教,他不甚感激。
等红薯种植推广成功了,他一定代曲修仪向皇上求旨封赏。
在内室写种植经验的曲簌还不知道蔡大人已经在想着为她求旨封赏了,曲簌写好后,检查了一遍,才拿出去交给蔡丰。
“谢曲修仪。”蔡丰再次诚挚地表达了他的感激之情后,才小心翼翼地伸出双手,将纸张接了过来,仔细地将纸张折叠起来,郑重的放入胸前,似拿着的是一件价值连城之物。
曲簌静静地观察着蔡丰的一举一动,不禁想起了骨鲠之臣四字,她第一次在蔡丰身上看到了这四字的影子。恪尽职守,行利国利民之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曲簌对蔡丰的敬意油然而生,眼神中不禁流露出对蔡丰的钦佩和赞赏。
事情交代完了,肖政让侍卫将齐靖和蔡丰送出宫去,蔡丰恭敬的告退,而齐靖,走时脸皮厚的硬是讨要了一小筐红薯走,说是带回家给家中夫人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