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妹妹都说大皇子快七岁了,让着点弟弟妹妹怎么了。妹妹想做什么自己去做就是了,何必拉上本宫。”
  心寒的同时,一向以好脾气著称的王德妃此刻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了,她实在想不通陈妃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她觉得自己已经说的够明白了。
  明确表示了她不愿意参与到那些龌龊争斗的事情当中去,可这陈妃却像完全听不懂人话一样,不仅没有丝毫收敛之意,反而变本加厉地继续对她进行挑拨离间。
  难道真当她是个傻子不成,想到这里,王德妃脸色也变得有些难看,不想再与这样的人打交道,说了句“宫中还有事”,带上宫女转身就走了。
  独留陈妃孤零零地站在凉亭中,那张原本只能算是清丽的面庞此刻因愤怒而变得扭曲起来,双眉紧蹙,眼中似要喷出火来,胸脯剧烈起伏着,仿佛随时都会爆发一样。
  气得浑身发抖,双手紧紧握成拳头,指甲深深地陷入掌心都浑然不觉,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平复。
  她以为王德妃平时看着单纯,她又与之交好,她只要微微一挑拨,王德妃就能成为她手中的利剑,为她扫去很多障碍,哪知道那贱人根本不上套,而且经此一事,那贱人怕是要远离她了。
  她和王只悦,也就是王德妃只相隔一年进的王府,只是王只悦是大选进的,她是小选进的。相熟之后,她知晓王德妃的名是只悦,王德妃说名字是她父亲取的,希望她只要快乐就好。
  而她的名字呢,陈楠,因为她母亲想生个儿子,给她娶了个‘楠’字,后来确实有儿子了,可是因为难产,带着儿子一起走了,留下她在继母手下讨生活。
  从还在愉王府时,王只悦算是对她最好的了,她父亲只是豫县的一个县令,生母早逝,继母不是个仁善的,初进愉王府时,傍身银两只有五百两,五百两或许对于平常人家能支撑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在亲王后院就是杯水车薪了。
  王只悦和她不一样,她是家中唯一的女儿,家中父母兄弟都疼着她,父亲还是当时的正五品户部员外郎,母亲持家有道,家中银钱不缺,每月都托人给王只悦送银子,就怕女儿银子不够花。
  王只悦在知晓她的困境之后,每月都会找理由送点银子给她,刚开始她是真的很感激王只悦,真的把她当亲姐姐看。
  可是后来,王只悦先一步有喜,还成功诞下皇上长子,皇上把她提为庶妃,并让她亲自抚养孩子,有孩子在,皇上总会多去她院里。
  王只悦还是给她银子,有好东西都会分给她。
  王只悦每次抱着孩子来找她玩,和她说着孩子如何如何的好、可爱,渐渐地,她生出了不一样的想法,怎么会有人能一运二命全占了。
  嫉妒心一旦形成,就会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到进宫后,一切都变了,王只悦封了妃,父亲成了正四品户部侍郎,她却只是个正四品的淑仪,父亲依然是个县令,后来生了二皇子,才升为昭仪的。
  正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她开始为自己和儿子的未来精心谋划。
  然而,令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那个曾经对她言听计从、百依百顺的王只悦,如今竟然不再相信她说的话,甚至还毫不留情地与她恶语相向。心中不禁暗暗思忖:看来从前王只悦所表现出的单纯和善良是伪装出来的假象,只是施舍而已,为了在她身上获得优越感罢了。
  匆匆赶回翠微宫的王德妃心情也无比低落,她感觉到陈妃变了,却不知道陈妃居然会这么对她,在王府,她看着她处境艰难,是真心帮她的,遇到高兴的事,是真心想与她分享的。
  她把陈妃当做好朋友。
  然而,为了达到目的,陈妃不惜把她推出去当凶手,看来娘亲说的没错,后宫之中,不要太相信任何一个人。
  王德妃连喝了两杯水,叫来贺嬷嬷,吩咐道:“以后陈妃再来找我,就说我有事不便见客,也去延庆殿告诉大皇子一声,让他以后少与二皇子一起玩耍,读书习武重要。”
  “是,娘娘。”贺嬷嬷高兴的答道。
  见嬷嬷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嘴角都快咧到耳根子去了,整个人看上去格外开心,王德妃心中不由的升起一丝疑惑,轻声问道:“嬷嬷今日怎的如此高兴,嬷嬷难道就不觉得奇怪吗,本宫居然与那陈妃不再往来了。”
  娘娘已经和陈妃闹翻,贺嬷嬷也不再避着,“娘娘,陈妃心思不纯,娘娘仁善没发现,奴才可早就发现了。
  “嬷嬷怎么发现的?”王德妃更失落了,难道就她识人不清吗。
  “陈妃从娘娘手中拿走了多少好东西,她又给了娘娘多少,每次都是娘娘吃亏,以前娘娘愿意,陈妃嘴巴会说会哄娘娘高兴,只要陈妃不出格,奴才就当没看见,当是花钱找个人陪娘娘解闷了。”
  “陈妃困难,本宫帮助着点也正常啊。”
  贺嬷嬷只觉得老爷夫人把娘娘养的实在是太单纯了,如果不是当初皇上护着,怕不知死了多少回,更不要说生下大皇子了,无奈道:
  “娘娘啊,这世间的情谊都讲究个有来有往,如此方能称之为真正的朋友,若只有一方付出,那就是冤大头。娘娘您心地善良、宅心仁厚,对陈妃多番照顾有加,但娘娘您并不亏欠于她啊,哪需一味付出。暂且不提未入宫前如何。可自从进了宫之后,陈妃所得到的赏赐难道还少吗?按理说,她本应心怀感激之情,寻思着也该回赠娘娘一些东西才对。”
  第43章 明哲保身
  “然而陈妃送过稍稍贵重一点的东西给娘娘吗?没有。而且每当娘娘给她银两时,她依旧毫不客气地照单全收,就好像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一般,这实在是让人有些心寒,娘娘你想想是不是?”
  贺嬷嬷不提还好,一提她一回想,确实如贺嬷嬷说的一样,陈妃没送过她什么值钱的东西,低声问:“嬷嬷,你会不会觉得本宫很傻啊?”
  “娘娘不是傻,是心思纯善,娘娘不必自疑,错的是陈妃,娘娘没错。”贺嬷嬷先安慰着王德妃,然后问道:“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娘娘与陈妃断交了?”能让娘娘做此决定的,肯定不会是小事。
  她看着面色不虞的娘娘回来时,就问过一路去的筱蝶发生了什么,筱蝶说她离得远,没听清娘娘们具体说了什么。
  王德妃把凉亭中,陈妃如何挑拨离间的,如何把她当枪使的,一五一十的告诉了贺嬷嬷。
  贺嬷嬷脸色随着王德妃说的话变得越来越阴沉,到最后,再也压不住心中的怒火,大声怒骂:“陈妃这个白眼狼,娘娘待她不薄,她不报恩就算了,她这是要害死娘娘和大皇子啊,真……真是畜生不如。”
  幸好娘娘没听她的,娘娘一旦信了陈妃的挑拨离间,娘娘和大皇子都完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陈妃真是打得好算盘啊。
  “嬷嬷别生气,算了,就当这些年的银子和东西都喂狗了,今后,翠微宫的大门,不对陈妃开了。”
  “娘娘,怎么可以算了,陈妃必须为她做的付出代价,陈妃上次不是找娘娘说她的父亲想往上升一升吗,看中了户部员外郎的位置,当时不是奴才劝着,娘娘还真的想让老爷帮忙留意一下呢。”
  “有这样的女儿,看来陈县令也不是个好的,户部员外郎怎能让这样的人当,豫州的县令陈大人也不必当了,找个穷困的地方调过去吧。”
  贺嬷嬷敢说官员的调配可不是随便说的大话,她不是普通的嬷嬷,她是娘娘母亲的陪嫁嬷嬷,外人都觉得老爷在皇上登基中立下功劳,得皇上器重。
  但是不要忘了,夫人是武郡王武觉的嫡长女,和淑县主,武郡王的父亲在温懿皇后与边关一战中为了掩护温懿皇后,力竭而亡,独留下只有五岁的武觉,温懿皇后怜其年幼失父,又为报恩情,为幼子武觉请封郡王,三代始降,当时的皇上同意了。
  温懿皇后一直护着武觉长大,后还为他亲自赐婚,生了长女温懿皇后做主封为县主,赐号和淑,后来还把十七岁的她赐给了五岁的和淑县主,她当时是温懿皇后宫中的二宫女。
  可惜温懿皇后去世的早,先帝昏庸,在奸人挑拨下对武郡王起了猜忌,郡王为了家人安危,逐渐淡出先皇视线,低调行事。
  为了避嫌,更是把和淑县主许给了出身寒门的新科进士王修杰。
  娘娘被算计进了愉王府,县主怕娘娘心思单纯受欺负,让她随着娘娘一起进了王府。
  因她的来历特殊,宫中所有人都对她礼让三分。
  直至当今皇上登基,武家才又复出,县主的亲弟弟现在可是禁军副统领兼兵部侍郎,想收拾个县令,轻而易举。
  寒了心,王德妃对陈妃不再心软,点头应道:“按嬷嬷想的办就是了,做错事,该付出代价的。”
  “是,奴才会办妥的。”
  看娘娘答应了,贺嬷嬷一直悬着的心总算落回了肚子,她就怕娘娘念着旧情一时心软舍不得,但对敌人心软就是对自己心狠,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她在宫中见得多了,一时心软酿成大祸最终反受其害的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