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千禧弯起眼角,“谢谢你。”
千禧放松下来,才有心情用饭,反正不用她付钱,她吃得乐呵,给杨玄刀介绍着,“这个菜好吃,但是凤来春还有更好吃的菜,你吃过芦蒿炒腊肉吗?”
“没。”
“下次你尝尝那个。”
说到此处,千禧猛然意识到,杨玄刀哪来的钱下馆子,不会是吃霸王餐,要喊她付钱吧!难道是上次的青州人家?
出于好奇,她问出了口,“你怎么忽然有钱了?上次那青州来的人,你认识?”
杨玄刀淡淡地答,“以前做山匪时救过他们,他们想答谢我。”
“噢……”
也能说得过去。
千禧又吃上了,杨玄刀比她高,眉眼低垂看着她,并不会被发现。
视线不断在她莹白的耳郭上游走,延伸至脖颈,落到交领之上,若隐若现的锁骨。
他呼吸变沉了许多,“再加一份芦蒿炒腊肉。”
千禧抬眸,唇瓣上沾染油光,嘴里在嚼,她只能点头。
她掏出手绢擦了擦嘴,想着待会儿还吃,便将手绢放在了小几上,点菜去了。
杨玄刀看着桌上嫩黄的丝绢,鬼使神差拿起来握在掌心,指尖捻了捻,手感丝滑细腻,隔着掌心老茧,也能感受到那触感。
凑近鼻尖,盈盈暗香萦绕。
他不动声色地塞进胸前衣襟里,眉梢微扬,眸光锐利。
不多时,千禧端了菜上来,丝毫没想起那手绢。
吃得差不多了,窗外传来几声吆喝,两人同时望下去。
刚才吃霸王餐的混混被官兵抓回来了,按着头要他们付钱,小混混却一脸嚣张模样,“我没钱!”
官兵和小混混拉拉扯扯一阵,又从他身上掏不出钱,反倒被小混混的气势威吓,硬生生放那几个小混混离开了。
千禧看得咬牙切齿。
杨玄刀冷笑一声,“江祈安这个官当不久吧。”
千禧很生气!但是听不得别人这样说他!
咬着牙,恨恨道,“哼!怎可能!”
“钱货两清这最简单的事都不能保证,那他当什么县令!他只是不知道罢了!等他知道了,这些人都得玩完!拉去莲花村挖沟去吧!”
杨玄刀侧脸,幽幽望向她,她眼里的愤怒不假,不服与担忧也是真。
江祈安。
好烦啊。
*
江祈安将受灾的百姓迁到了造船场,也算给了他们栖身之所。
船厂是个有棚顶的地方,地势较高,异常宽阔,灾民和船厂零械被一块宽大的幕布一分为二,中间有官兵和田家的人把守。
他望着那块幕布出神,目光幽暗为底,倒映着周遭火红的灯烛。
须臾,江年带着一个青年到来,“大人,尹兆阳来了。”
尹兆阳约莫二十几岁,脸型清瘦,背着斗笠,布鞋尽湿,他朝江祈安一礼,“大人。”
江祈安起身扶住他,“尹公子不必多礼。”
二人没有寒暄,江祈安单刀直入,指着那块幕布,沉声道,“那幕布后面,就是田家的船厂。”
尹兆阳十
分担忧,“江大人,古往今来,不管是军械还是船车,没有哪家愿意将机密外泄,这都是心照不宣的规矩,如此行事,见不得光。”
“见得光的规矩办不成事,田家的造船技术,也是从青州偷来的,学了个七八分,借这七八相似,垄断了整个江面,猖獗豪横,假以时日,官府得成他们的囊中之物。”
“他们的事情见得光吗?”江祈安反问。
尹兆阳不语。
江祈安继续道,“最强的战船若不为国所有,安定便是痴人说梦。”
“尹公子有善心,有原则,但没有秩序的世道,善心就是恶行,原则就是空谈。”
“祈安希望,公子遵循的规矩基于一个安稳世道,善心面向的是劳苦百姓。”
“你是陛下委以重任的人,小家小业的作坊生意不适合你,要制就制最强悍的战船!”
尹兆阳思虑半晌,拱手道,“江大人气魄恢弘,还请江大人安排。”
江祈安附耳细语。
安排好尹兆阳的事,江祈安准备离开船厂,江年陪他一起,他总觉得自家公子不对劲,试探着问,“公子这几日是不是心情不太好?”
江祈安回头,双眸困惑,“何意?”
“公子最近脸很臭,方才人家尹兆阳第一回见您,你什么话都没说,一来就说正事,总得寒暄寒暄,说几句好话……”江年越说声音越弱,他已然感受到了江祈安周身的冰冷气息。
江祈安没说话,转过头去。
江年直呼糟糕,他绝对是心情不好,忙哄道,“哎呀,公子不擅长也没关系,人家千姑娘就亲和,个个见了都喜欢,您要不要去问问她该如何寒暄……”
话音未落,江年觉得更冷了,才意识到自己说错话。
明明以前提起千禧,他可高兴了……
回到县衙,武长安来了,江祈安周身戾气立马消退,毕恭毕敬上前招呼,伯父长伯父短,给江年看得一愣一愣的。
好偏心!
江祈安给武长安讲主要负责的要务,恰巧有人来禀报。
“县令大人,街上那些混混越来越多,不断有人来报官,还请县令大人加派人手!”
江祈安听完很是淡定,只问道,“多少起了?”
“目前来报案的有十九起!还不算那些当街调解的!”
武长安听得牙痒痒,他要是有手,那一定送捞起袖子就去收拾那群混混了。
江祈安不为所动,拒绝了加派人手的请求,“人手全去安置灾民,调不出人手,你们先稳两天。”
底下的人为难极了,“这这这……这怎么稳?”
“你们以前怎么稳的?”江祈安反问,“都是十几二十年的县衙老人了,预防这事不该轻车熟路吗?三十起时再来报我!”
底下的人求不到,只好作罢。
武长安不解,“县令大人,其实我们可以组建临时自卫班子。”
“伯父,县衙的人松散没有秩序,再怎么组班子也是白搭。”
“孩子,你这可不能置气啊!你想怎么治他们?”
江祈安抬眸,“伯父,我一个人是压不住整个县衙的。”
武长安云里雾里的,还是不能理解。
“必须借力打力。”
第89章 县令审案县衙门前,停着一队牛车……
县衙门前,停着一队牛车,载着满满当当的粮食蔬菜,引得周遭人连连称赞。
江祈安闻讯而来,连忙给为首之人鞠躬,“多谢义士的解囊相助,敢问义士姓名?”
为首之人是个男子,看上去三十几岁的模样,却是身姿挺立,面容俊朗,岁月难掩的风华,一开口,如沐春风,“县令大人安,我乃马儿洲农人翁四娘家的二夫程蓟,闻城东水患,特送来粮食蔬菜以供灾民充饥。”
富农翁四娘!
江祈安眸光一亮,那是岚县极负盛名的富农,是个女子,十分有能耐,为人仁善,在县事里有记载,几乎每次灾情,富农翁四娘都会送来物资相助。
但最为人称道的,是这位翁四娘招了两个赘婿,一个强悍猎户为正夫,另一个是便是眼前的男子程蓟,是个秀才来着。
他初上任时便想去拜会岚县的名人,一直忙,耽搁了。
如今见到,说不出的惊喜。
江祈安立马将人请进县衙喝茶,点清送来的物资后,江祈安与程蓟寒暄,直言感激之情。
程蓟也十分讲礼,“江大人太客气了,我们翁家也是承了百姓的恩,才有的今日,回馈百姓也是理所应当。”
二人聊了很久,直到……没话聊了,仍不结束。
程蓟有些纳闷,这个年轻的小县令,总一副欲言又止的神情,怪了,他干脆问出口,“江大人还有事?不妨直说?”
江祈安一顿。
这话他没法说,他不可能直白地去问人家怎么成为一个赘婿,怎么成了人家的二夫……
若他本人介意,这些都是冒犯至极的问题。
又是私事,只好作罢。
江祈安摇头,“今日忙碌,祈安改日请程公子吃茶。”
这才将客人送走。
*
在凤来春的日子匆忙过去,势如破天的大雨总算停了。
百姓的怨怒却随之而起。
因着官兵调度不均,放任小混混在洪灾期间犯了数起打杂抢掠的事件,有的是小混混滋事能查出名头,有的是无名贼匪夜里偷抢。
千禧在凤来春门前,看着他们闹得可凶,嘴里喊着要去县衙讨个说法。
她望着人乌泱泱地去了,心里有些慌。
杨玄刀说,江祈安这官当不久,她虽然不服地怼回去了,但这担忧就如种子,一旦被知晓存在,就在心里蠢蠢欲动,欲要破土而出,还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