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看着昭武帝停下了,苏禾眼中升起喜悦,脚下更快,想要追上昭武帝进行规劝。
  昭武帝被逗笑了,他脚下生风,转瞬间又与苏禾拉开了距离,顾丛嘉眼中的笑容是那么明盛,回宫的宫道,变成了父子二人的游乐之地。
  夕阳的余晖斜照,照在父子二人盛满笑意的眼睛里,金光闪闪。
  这边,父子二人在亲亲密密的玩,另一边,苏府的气氛却不是很好。
  苏丞相睁开浑浊的眼:“消息送进去了?”
  “是,昭仪已然知晓,但,大人,秦王刚被张文忠阁下夸赞过,咱们还要继续吗?”
  问的人小心翼翼,苏丞相虽苍老,但其势已然令人畏惧。
  苏丞相:“继续。”
  “是。”
  苏丞相挥手,让他退下了,刚才那人的愕然他不是没看到,他也知道,在张文忠刚夸了顾丛嘉的当下,他们这个计划的威力会大打折扣,再开始计划,达不到原本的效果,还牺牲了苏昭仪……很不明智。
  但他又能怎么办呢?计划已经进行至此,康王的名声已经臭了,若是此时中途取消,那他们除了损失,什么都得不到。
  苏丞相想到这里,就心中恨恨,都不免恶意的怀疑顾丛嘉不是昭武帝的儿子,而是张文忠的孩子,临死之前还要给顾丛嘉铺路,名声,收藏,张文忠还真是尽心尽力!
  即便苏丞相心中这样恶意的揣测,但他也知道,顾丛嘉是没问题的,就是陛下的孩子。
  但是这样,苏丞相心中更恨了。
  张文忠不愧是陛下的夫子啊,当年对陛下尽心尽力的教导,现在对于陛下最钟爱的孩子,也爱屋及乌,临死前还要给他一个好名声。
  张太师原本因为张氏书屋在天下文人心中名声就很好,当排当世大儒第一人。
  然后,在他死后,昭武帝又赐了‘文忠’的谥号,这么一来,名声更盛。
  那么得到张文忠那一番话的顾丛嘉,自然是个顶顶好的人。
  顾丛嘉本身是有仁孝之名在身的,但因为他的母族被驱逐出京,心怀恶意之人自然会想,他要是那么仁孝,为何不对他的母族搭把手?当然,林氏谋害皇后这一条他们是略过的,毕竟,都心怀恶意了,当然怎么坏其名声怎么想。
  但现在,不一样了。
  张文忠评语一出来,谁敢不说秦王殿下仁孝聪颖,谦逊礼貌,没听见张文忠阁下都说秦王殿下‘如玉在璞,光华内蕴;如松初秀,劲节已生。假以岁月,必成国器’呢嘛,张文忠是谁,那可是顶级大儒,他这么评价,那秦王殿下必然是个顶顶好的。
  民间顾丛嘉的名声出奇的好,但张文忠在学子那里的影响力才是最大的……
  苏丞相恨啊,他们原本的计划是,让苏昭仪多多接触顾丛嘉,而后,苏昭仪自杀,但苏昭仪之死却是指向顾丛嘉的。
  是顾丛嘉烦苏昭仪此次都堵他,再加之此前因苏昭仪忽视,顾丛嘉差点没命的事,所以,顾丛嘉身上藏着毒,在接触苏昭仪的时候,给她下了毒,以致于苏昭仪的死亡。
  虽然有些牵强,但,大体逻辑是能说通的,谁让苏昭仪真死了呢?
  虽说,苏昭仪不是顾丛嘉的生母,但谋害庶母的罪名足以让顾丛嘉名声尽毁……苏昭仪一死,不管逻辑如何,谋害庶母这个名声,顾丛嘉是背定了。
  就如同当年的林氏,谁让皇后是真死了呢?即便她是自杀那又如何,皇后就是死了。
  那林氏就要遭殃!
  苏丞相这一手还是跟皇后学的,之前苏朝坏了苏丞相的好事,让秦风被撤销科举副考官一职,苏丞相对其一番审问,倒是让他问出了不少东西……不管怎么打,苏朝都坚决的说他们林家没谋害皇后……这种坚硬的骨气让苏丞相有些相信了。
  然后,再得知林氏那一桩烂事,一个谋划就在苏丞相的脑海里成型。
  苏昭仪被秦王给害死,不管怎么说,陛下都要给他,给康王一个交代……哪怕陛下坚决的保下秦王,但秦王的嫡子身份再也不能和康王有一争之力。
  这才是苏丞相的最终目的。
  康王平庸,比不得其他王爷,而苏氏,也被陛下削的,势力不足以往,这样的情况下,想让康王登基,那自然要好好发挥他的长处,他身上最大的长处就在于他是长子,占据一半正统。
  第70章 第70章科举(17)
  这时候,要是顾丛嘉这个嫡子出了事,那么康王这个长子毫无疑问会得到其他偏向正统老大人们的倾斜,这是客观上的。
  昭武帝也不能阻止。
  周朝已经延续了两百多年了,礼法已然刻在了士人的心中……届时其他王爷想要越过康王夺嫡,最大的阻碍不会是康王,而是这传承百年的礼法。
  要击溃礼法,何其艰难,非惊才艳艳之辈,绝不可能让士人退步,礼法退让……苏丞相活了这么大岁数,自认有几分看人的本领,这一辈,陈王他们算得上是人中龙凤,但距离惊才艳艳,还差着距离呢。
  故而,苏丞相立下了这个计划,扬长避短,康王本人平庸又如何,只要他代表着唯一的礼法,那么,他也依然能傲立于诸位兄弟之上。
  苏丞相此计非常高明,高明之处在于他看到了昭武帝对顾丛嘉的在意,明白从昭武帝那里动手掰顾丛嘉是决计不行的,所以,他不在昭武帝那里下功夫。
  他盯上的是民间,是这天下,若是人人皆讨伐秦王,纵然陛下再怎么相护,再怎么重视,士人心中的正统也只会有康王一人——与谋害庶母的秦王相比,在此之前权衡利弊下弃母的康王已然好多了。
  况且,康王不知计划,他和苏昭仪的感情,苏丞相还是相信的……届时,哀嚎着失去母亲悲伤的康王会拉到大部分同情分。
  他的名声自然会因此洗白一部分。
  只是,计划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
  张文忠临终前的批语直接让秦王的名声铺上了金身,便是现在苏昭仪之死在推到秦王身上,怕也是远远不能达到预期……苏丞相想想便郁郁。
  苏丞相不知道的是,在昭武帝的梦里,他成功了——在嫡子早夭的前提下,长子,便是毫无疑问的礼法正统,哪怕长子平庸,耳根软,大部分事都听苏丞相的,但,只他是长子这一条,便会有无数人站在他身后。
  这便是古代士人忠君的意义,哪怕后世说他们是愚忠,可两百多年,他们世世代代都是这样传承过来的。
  其中,以固守正统的老大人们为最。因此,哪怕在梦里昭武帝一登基就平衡局势,以吞狼驱虎之势,让其他几位皇子联合对付大皇子,但只是让其伤筋动骨了一番,数十年来,京畿苏氏再加上长子正统,他们在朝中的势力已然大的可怖。
  在隐隐察觉到昭武帝想要清除他们苏氏之时,苏丞相一不做二不休利用大皇子之名,联络外敌攻入了皇宫。
  能这么轻易,自然也是因为大皇子是长子——朝堂高位察觉到陛下的意志,陛下并不属意大皇子,但下面那些人呢?于他们认知里,陛下无嫡子,那么长子便是毫无疑问的储君。
  承大皇子耳根子软,大事上听苏丞相的多,所以,只要有一个门开了,在里应外合之下,赫塔尔部落攻入皇宫,是那么的轻而易举。
  哪怕后来的昭武帝重新立国,这也是他,周朝的一桩奇耻大辱。
  昭武帝因此会有自责,是他托大,小瞧了苏氏,所以,顾丛嘉便成了昭武帝一生的遗憾——若是嫡子还活着,长子的势力何至于此?!苏齐贤那老贼怎可能谋算到此!
  哪怕一开始是这个不在昭武帝意料之中的孩子让昭武帝投注了父亲的期待,而后,因期待而伤心,可后来,随着昭武帝的文治武功愈好,这,被蛮夷攻入皇宫的事便越发昭显,就像是完好无瑕的白玉里滴入了一滴墨水,随着白玉的完美,它就越发不堪。
  所以,顾丛嘉才会从出生起就如此特殊——不因为皇后,只因为他。
  一开始是因为他是嫡子,必须活着,后来,这是他的孩子,必须一生健康安乐。
  昭武帝祈求过满天神佛,而后,也以实际行动,身体力行的把顾丛嘉养的健健康康。
  天气又降温了,顾丛嘉不出意料的被裹的严严实实,与其他人的穿着相比,他就显得圆润了些许。
  吴武欲言又止,他想说这样不太好练基本功,但一听,这是因为陛下担忧秦王身体而亲手给秦王殿下穿的……好嘛,他闭嘴了。
  他们这些心腹谁不知道,昭武帝对于秦王的身体健康简直到了疯魔的地步……谁劝谁死的那种。
  所以,吴武非常识时务的另改了一下基本功,毕竟,学武的基本功也不只有蹲马步和梅花桩啊。
  ……顾丛嘉一身热意,但没到出汗的地步——太医说了,出汗再一冷容易生病,故,昭武帝严令,秋冬天练武的时候,不要让顾丛嘉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