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他睡了六十年,再睁眼,甲子春秋,从前种种,如清梦一场,了无痕迹。
如今唯一和他算是关系最为亲近的师弟,他却常常不知道该怎么面对。
*
无尽峰。
雪落未停,风卷碎玉,吹得檐角竹风铃哑声轻响。
小院建在山顶,结界隔出一隅青绿,内中温度适宜,清幽雅致,月季与木槿挨挨挤挤开着。
院门上一个简单的木制牌匾,写着“诸事不宜”四字。
白色的人影踏雪而来,身姿如青松明月,周身带着风霜的寒意。他抬手,灵力自袖底掠过,将满身寒意抖落,连靴底雪水都未溅上阶前泥土。
走入院中的第一件事,是提水浇花。
“师尊,你回来啦?”月华从外面回来,声音轻快,脚步更快。
看到师尊手上的动作,她又忙道:“我这不今天正要过来浇花么,没忘没忘!”
白衣人点了点头,依旧认真浇水,细而匀的水线落在月季根旁,渗得极慢。拿着木瓢的左手很稳,白色手套却很是晃眼。
有淡淡的血腥味透出,月华眉心皱起,伸手攥住他袖口。
“怎么又受伤啦?不是说这次小场面,不用带我吗?打脸了吧!”
语气故作轻松,指尖却紧。
“嗯。”白衣人应了声,神色温和,“你不在宗门,我总归不放心。”
“是担心他这几天回来吧?”月华抱着手臂轻嗤了声,“师尊,我当真搞不懂你,你到底是希望他来,还是不希望他来呢?”
白衣人没有回答,浇花的手顿了顿,忽然问:“他回来了吗?”
月华瞧着他侍弄的那些花花草草,低头踢了踢脚下积雪:“还没有。”
白衣人不再说话。
月华忍不住道:“受了伤别总是硬撑,去温泉泡泡吧,恢复的快。那里安静,没人会笑话你的。”
白衣人浇下最后一瓢水,很淡地应了声“好。”
*
等宋怀晏将屋子打扫完一遍,天已经黑了。他下了碗素面,吃完后准备去后山温泉洗澡,
他自冰棺中醒后的两年,身体还有些畏寒,每天都要去泡那处温泉,许是掌教对他优待,这处灵泉几乎也没有其他人会来。
温泉被一圈青竹围着,雾气蒸腾,把月光都晕得柔软。
宋怀晏刚走近,便看到池子里一个朦胧的背影,黑发披散,沾了水汽,像晕开的墨色。
“师弟?”他下意识脱口。
明明他们见面的次数不多,宋怀晏却觉得,对他无比熟悉,只看到一个背影,就能确认。
那人影微微侧过肩,池面荡开一圈细纹。
宋怀晏抱着衣物,有些局促。
不知为什么,他每次见到沈谕,总觉得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他对沈谕的认知,和每个宗门弟子基本一致。
执剑长老如明月般孤冷,却也如清风般柔和。虽然独居无尽峰,却将满院子的花草都种的很好;虽不问事务,但宗门有事,他便一人负剑,千里追魔。虽除了月华外再不收其他弟子,但对每个求教的弟子都不吝指点。
然而,每次沈谕见到他,温和对他行礼,喊他一声“师兄”,宋怀晏都觉得心像被捏了一下,有些难受。让他连“师弟”这个两个字,都常常无法喊出口。所以在外,他干脆和其他弟子一样,称他长老。
水中的人背对着沉默了很久,才说出两个字:“师兄。”
宋怀晏觉得心中那种沉闷的感觉,越发强烈了。他站在那,觉得留也不是,走也不是,最终艰难张口:“那个,我不知道你在这……”
“抱歉。”沈谕的声音隔着水雾传来,低而沉。
“我不是这个意思……”宋怀晏无措道,“师弟若是不介意,我去那块山石后面,不会打扰到你。”
他绕外围走,雪在脚下咯吱作响。温泉被天然巨石隔开,只留一人宽的缺口,水汽氤氲,像隔了一层纱。
宋怀晏褪衣下水,背脊贴石,不敢发出更大动静。他听见对面水声轻晃,心里也跟着晃。
刚刚那一眼,他看到沈谕手臂上缠着纱布,背上似乎也有伤口,不知是不是这次除魔受了伤。
他这边神思恍惚,那边沈谕却是先开了口。
“师兄这一年,游历如何?”
宋怀晏怔了怔,顺着答:“挺好。云州广阔,各地山川风物不同,这次到了比宛南更远的地方,天气炎热,有很多不一样的花草。本想带些种子给你,又怕气候差太多养不活……”
话一出口,他自己先觉得啰嗦,想来师弟只是礼貌性问候一下,自己却熟稔地攀谈起来,仿佛两人关系如何亲近似的。
虽然他总觉得,自己和沈谕之间的关系不该是这样,但他又不知道,哪里不对。
竹梢压了雪,风一过,簌簌落下几点碎玉。
此刻寂静,见沈谕不回话,更是有些尴尬,宋怀晏便只能自顾自说下去:“世界之大,有很多奇妙的地方,我从前胸中郁结,这几年游历在外,见了天地,方觉从前狭隘。南边有烟雨行舟,北边有塞外孤烟,东边有海上明月,最西边……”
“西边碧野无垠,在那里,更觉天高地阔,风吹草低,牛羊成群。纵马驰骋的时候,比御剑而行更加快意。”沈谕忽然接话。
宋怀晏愣了一下,只听沈谕继续道:“外面有很多很好的地方,我也喜欢。可终归,不如这里。”
沈谕顿了顿,又说:“无尽峰的雪永远不会融化。”
宋怀晏有些恍惚,却是愣愣点头。
两人又聊了许多山河风物相关的事,说起北地冻湖,说起南疆夜雨,说起东海潮生。宋怀晏惊讶的发现,沈谕居然去过云州大部分地方。
仿佛他走过的每个角落,曾经都有过他的足迹。
他忽然想起,自己刚醒来的那两年经常去藏书楼,曾看到过十几册关于山河风物的册子,看纸张新旧,像是由远及近,花了数十年写成。
行文并不像一般的风物志那样严谨,也不像是散佚的游记,反而像是一封封,写给某位友人的信。
他当时被书里的描述和作者的情怀所吸引,才有了后来下山游历的决定。
而此刻,他忽然怀疑,那写册子的人,会不会就是沈谕?他从前六十多年常常闭关,其实是去游山玩水了?还偷偷写了书?
他又觉得有些可笑,觉得沈谕不该是这样的人。
可他,应该是怎样的人?
宋怀晏忽然觉得,自己对沈谕并不了解,所有的信息,都是掌教和其他弟子口中的传说。而沈谕自己,从未说起过他们的从前,和这六十多年间的一切。
于是宋怀晏终究没有问。
约莫一个时辰后,月上中天,池面银光浮动。
“时候不早,今夜叨扰师兄了。”
宋怀晏应了声,就听到水声哗啦,背后传来衣料摩擦的声音。
沈谕穿衣服的动作似乎有些慢,许久后,宋怀晏才听到他说:“多谢。”
宋怀晏不知道沈谕为什么要道谢。他忍不住转身,看到沈谕的背影,脊背挺直,肩胛瘦削,垂落的手指上,隐约可见缠绕的纱布。
平时他的手上总是带着手套,不知道这是新伤,还是旧伤。
夜风卷雪,吹得竹枝沙沙响,让那个渐渐走远的背影,显得孤寂和苍凉。
月光照在白雪上,宋怀晏看到,方才沈谕站过的那块雪地上,有一个小小的木雕。
是只兔子,雕工不算精美,却磨得圆润,像被人攥在掌心带了许久。
第99章 再相逢
第二日, 是元宵。
宋怀晏提一只朱漆食盒走上无尽峰,盒盖缝里冒出淡淡热气,是他今天早上刚做的汤圆。
小院被结界笼着, 门却没有关。他在门上又敲了几下, 无人应答。他抬头,看到院门上写着“诸事不宜”的牌匾, 心中有些迟疑。
他知道师弟喜静,平日里也不敢多有打扰。但前年元宵, 他做了一些汤圆给沈谕送来, 发现他似乎挺喜欢, 而去年他回宗门晚了一日,错过了元宵。
于是今天还未到晌午, 他便匆匆过来了。
他站了许久, 终究还是忍不住往里跨了一步, 走入结界, 外面的风雪霎时被隔绝,院内月季与木槿开得正盛, 花香四溢。
宋怀晏又往里走了几步, 发现房门也只是虚掩着, 门边放着一只铜盆, 水温尚热,搭一条雪白毛巾。
他下意识端起盆子,走了进去。
屋内幽暗, 只屏风后透出一点微光, 一道人影映在上面。只看一眼,他便知道是沈谕。
如今唯一和他算是关系最为亲近的师弟,他却常常不知道该怎么面对。
*
无尽峰。
雪落未停,风卷碎玉,吹得檐角竹风铃哑声轻响。
小院建在山顶,结界隔出一隅青绿,内中温度适宜,清幽雅致,月季与木槿挨挨挤挤开着。
院门上一个简单的木制牌匾,写着“诸事不宜”四字。
白色的人影踏雪而来,身姿如青松明月,周身带着风霜的寒意。他抬手,灵力自袖底掠过,将满身寒意抖落,连靴底雪水都未溅上阶前泥土。
走入院中的第一件事,是提水浇花。
“师尊,你回来啦?”月华从外面回来,声音轻快,脚步更快。
看到师尊手上的动作,她又忙道:“我这不今天正要过来浇花么,没忘没忘!”
白衣人点了点头,依旧认真浇水,细而匀的水线落在月季根旁,渗得极慢。拿着木瓢的左手很稳,白色手套却很是晃眼。
有淡淡的血腥味透出,月华眉心皱起,伸手攥住他袖口。
“怎么又受伤啦?不是说这次小场面,不用带我吗?打脸了吧!”
语气故作轻松,指尖却紧。
“嗯。”白衣人应了声,神色温和,“你不在宗门,我总归不放心。”
“是担心他这几天回来吧?”月华抱着手臂轻嗤了声,“师尊,我当真搞不懂你,你到底是希望他来,还是不希望他来呢?”
白衣人没有回答,浇花的手顿了顿,忽然问:“他回来了吗?”
月华瞧着他侍弄的那些花花草草,低头踢了踢脚下积雪:“还没有。”
白衣人不再说话。
月华忍不住道:“受了伤别总是硬撑,去温泉泡泡吧,恢复的快。那里安静,没人会笑话你的。”
白衣人浇下最后一瓢水,很淡地应了声“好。”
*
等宋怀晏将屋子打扫完一遍,天已经黑了。他下了碗素面,吃完后准备去后山温泉洗澡,
他自冰棺中醒后的两年,身体还有些畏寒,每天都要去泡那处温泉,许是掌教对他优待,这处灵泉几乎也没有其他人会来。
温泉被一圈青竹围着,雾气蒸腾,把月光都晕得柔软。
宋怀晏刚走近,便看到池子里一个朦胧的背影,黑发披散,沾了水汽,像晕开的墨色。
“师弟?”他下意识脱口。
明明他们见面的次数不多,宋怀晏却觉得,对他无比熟悉,只看到一个背影,就能确认。
那人影微微侧过肩,池面荡开一圈细纹。
宋怀晏抱着衣物,有些局促。
不知为什么,他每次见到沈谕,总觉得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他对沈谕的认知,和每个宗门弟子基本一致。
执剑长老如明月般孤冷,却也如清风般柔和。虽然独居无尽峰,却将满院子的花草都种的很好;虽不问事务,但宗门有事,他便一人负剑,千里追魔。虽除了月华外再不收其他弟子,但对每个求教的弟子都不吝指点。
然而,每次沈谕见到他,温和对他行礼,喊他一声“师兄”,宋怀晏都觉得心像被捏了一下,有些难受。让他连“师弟”这个两个字,都常常无法喊出口。所以在外,他干脆和其他弟子一样,称他长老。
水中的人背对着沉默了很久,才说出两个字:“师兄。”
宋怀晏觉得心中那种沉闷的感觉,越发强烈了。他站在那,觉得留也不是,走也不是,最终艰难张口:“那个,我不知道你在这……”
“抱歉。”沈谕的声音隔着水雾传来,低而沉。
“我不是这个意思……”宋怀晏无措道,“师弟若是不介意,我去那块山石后面,不会打扰到你。”
他绕外围走,雪在脚下咯吱作响。温泉被天然巨石隔开,只留一人宽的缺口,水汽氤氲,像隔了一层纱。
宋怀晏褪衣下水,背脊贴石,不敢发出更大动静。他听见对面水声轻晃,心里也跟着晃。
刚刚那一眼,他看到沈谕手臂上缠着纱布,背上似乎也有伤口,不知是不是这次除魔受了伤。
他这边神思恍惚,那边沈谕却是先开了口。
“师兄这一年,游历如何?”
宋怀晏怔了怔,顺着答:“挺好。云州广阔,各地山川风物不同,这次到了比宛南更远的地方,天气炎热,有很多不一样的花草。本想带些种子给你,又怕气候差太多养不活……”
话一出口,他自己先觉得啰嗦,想来师弟只是礼貌性问候一下,自己却熟稔地攀谈起来,仿佛两人关系如何亲近似的。
虽然他总觉得,自己和沈谕之间的关系不该是这样,但他又不知道,哪里不对。
竹梢压了雪,风一过,簌簌落下几点碎玉。
此刻寂静,见沈谕不回话,更是有些尴尬,宋怀晏便只能自顾自说下去:“世界之大,有很多奇妙的地方,我从前胸中郁结,这几年游历在外,见了天地,方觉从前狭隘。南边有烟雨行舟,北边有塞外孤烟,东边有海上明月,最西边……”
“西边碧野无垠,在那里,更觉天高地阔,风吹草低,牛羊成群。纵马驰骋的时候,比御剑而行更加快意。”沈谕忽然接话。
宋怀晏愣了一下,只听沈谕继续道:“外面有很多很好的地方,我也喜欢。可终归,不如这里。”
沈谕顿了顿,又说:“无尽峰的雪永远不会融化。”
宋怀晏有些恍惚,却是愣愣点头。
两人又聊了许多山河风物相关的事,说起北地冻湖,说起南疆夜雨,说起东海潮生。宋怀晏惊讶的发现,沈谕居然去过云州大部分地方。
仿佛他走过的每个角落,曾经都有过他的足迹。
他忽然想起,自己刚醒来的那两年经常去藏书楼,曾看到过十几册关于山河风物的册子,看纸张新旧,像是由远及近,花了数十年写成。
行文并不像一般的风物志那样严谨,也不像是散佚的游记,反而像是一封封,写给某位友人的信。
他当时被书里的描述和作者的情怀所吸引,才有了后来下山游历的决定。
而此刻,他忽然怀疑,那写册子的人,会不会就是沈谕?他从前六十多年常常闭关,其实是去游山玩水了?还偷偷写了书?
他又觉得有些可笑,觉得沈谕不该是这样的人。
可他,应该是怎样的人?
宋怀晏忽然觉得,自己对沈谕并不了解,所有的信息,都是掌教和其他弟子口中的传说。而沈谕自己,从未说起过他们的从前,和这六十多年间的一切。
于是宋怀晏终究没有问。
约莫一个时辰后,月上中天,池面银光浮动。
“时候不早,今夜叨扰师兄了。”
宋怀晏应了声,就听到水声哗啦,背后传来衣料摩擦的声音。
沈谕穿衣服的动作似乎有些慢,许久后,宋怀晏才听到他说:“多谢。”
宋怀晏不知道沈谕为什么要道谢。他忍不住转身,看到沈谕的背影,脊背挺直,肩胛瘦削,垂落的手指上,隐约可见缠绕的纱布。
平时他的手上总是带着手套,不知道这是新伤,还是旧伤。
夜风卷雪,吹得竹枝沙沙响,让那个渐渐走远的背影,显得孤寂和苍凉。
月光照在白雪上,宋怀晏看到,方才沈谕站过的那块雪地上,有一个小小的木雕。
是只兔子,雕工不算精美,却磨得圆润,像被人攥在掌心带了许久。
第99章 再相逢
第二日, 是元宵。
宋怀晏提一只朱漆食盒走上无尽峰,盒盖缝里冒出淡淡热气,是他今天早上刚做的汤圆。
小院被结界笼着, 门却没有关。他在门上又敲了几下, 无人应答。他抬头,看到院门上写着“诸事不宜”的牌匾, 心中有些迟疑。
他知道师弟喜静,平日里也不敢多有打扰。但前年元宵, 他做了一些汤圆给沈谕送来, 发现他似乎挺喜欢, 而去年他回宗门晚了一日,错过了元宵。
于是今天还未到晌午, 他便匆匆过来了。
他站了许久, 终究还是忍不住往里跨了一步, 走入结界, 外面的风雪霎时被隔绝,院内月季与木槿开得正盛, 花香四溢。
宋怀晏又往里走了几步, 发现房门也只是虚掩着, 门边放着一只铜盆, 水温尚热,搭一条雪白毛巾。
他下意识端起盆子,走了进去。
屋内幽暗, 只屏风后透出一点微光, 一道人影映在上面。只看一眼,他便知道是沈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