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然后,等沈谕来到诸事堂, 就发现宋怀晏晕倒在地上, 膝盖处还在渗血。
沈谕将人抱回两不宜,小心除去外衣,才发现手臂和身上也有多处红肿烧伤, 最严重的是膝盖上的贯穿伤,应当是被白衣人化雨为箭所伤,但伤口又像是被火灼过,红肿溃烂,血泡翻涌。
怎么会,这么严重?明明方才的打斗中,师兄看似没受什么伤。难道白衣人在他身上施了什么术法?
血肉和衣料黏在一起,将裤子剪破了才能一点点小心撕下。
沈谕觉得心都在抽搐,极力克制着才能让自己的手不颤抖。他打了清水,替他擦拭干净,又给伤口处理上药,小心地用纱布包好。
他这些时日跟宋怀晏学了许多药理知识和治伤手法,没想到,会用在这个时候。
只是他现在左臂已经使不上力,包扎的时候费了好些功夫,包的也不怎么好看。
宋怀晏虽是昏迷着,但对痛觉似是十分敏感,那些伤口处轻轻一碰便会轻颤起来,冷汗直流。
沈谕拿出这些日子宋怀晏给他的丹药,尽数喂了下去,但大半日过去,并无好转的迹象。
明明师兄说过,他有功德在身,一般的伤都好得很快,难道只是为了宽慰他吗?
“师尊,这个药有些烫,你喂的时候小心点。”月照在边上提醒,且并没有要走的意思。
“嗯,我不会烫到师兄的。”沈谕用勺子在汤药中搅拌着。
“我是说你小心点,别被烫到。”月照眨了眨眼睛。
“嗯?”
“给昏迷的人喂药,不都是嘴对嘴吗?”月照七手八脚地比划着。
沈谕皱着眉低头看着药婉。
“你不会不知道吧?”月照一脸果然如此加你不行的表情。
“就是要这样,你先喝一口,然后再这样……”她越说越急就差要上前演示了。
沈谕沉默了一会,道:“我不想,再伤害师兄。”
月照:“什么伤害?师尊你在说啥?”
沈谕:“师兄对我,不是那种喜欢。”
月照:“什么不喜欢?师尊你在想啥?”
沈谕闭了闭眼,沉声道:“你出去。”
“诶等等?”
月照还没反应过来,已经被一掌扫了出去,房门“砰”地关上。
这场景这么有点眼熟?
月照气呼呼地抱着手臂坐在门口坐了一会,又气呼呼地跑去楼下柜台刷视频了。
沈谕看着手中的汤药,端到唇边抿了一小口,确认它不烫了,才将宋怀晏扶起用枕头垫高头部的位置,捏着他的下巴尽可能轻柔地松开他的齿关,然后才将药一小勺一小勺地喂进去。
一碗药勉强喝了一小半,沈谕放下碗,替他擦了擦唇边的药渍。虽然一般药物对师兄的作用不大,但他此时灵力被封,真的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
宋怀晏发白的唇色,被药浸润过后,倒是显出一些血色。沈谕下意识用指尖摩挲过,又轻轻收回。
他先前那样无所顾忌,就是赌师兄对他无限的容忍度,赌师兄心里,或许有他。
但倘若,师兄当真厌恶他了,要怎么办?
他未曾敢想那样的后果。
他知道被不喜欢的人触碰和纠缠是怎样令人厌恶的感觉。
从前,穆长沣会在指点他剑术时,有意无意地触碰他的手,会将鼻息轻轻打在他的脖颈间,用暧昧不清的话语说:“谕儿,你倒是让为师的心乱了。”
甚至后来,他曾提出,用双修的方法来缓解长河月落的反噬。
那些年,他与穆长沣虚与委蛇,不能表露出太过明显的敌意,便只能装作不知不懂,借修炼闭关,尽可能减少和他的接触。
但那种身心上的恶寒让他至今都无法忘却。
若是他也给师兄造成了这样的伤害,要怎么办?
“师兄……”沈谕半跪在床前,将头埋进宋怀晏的手心里。
“你别这样,惩罚我。”
*
半夜的时候,宋怀晏起了高烧。许是浑身难受得紧,抓着胸口的衣襟将自己蜷缩起来。
雨声淅淅沥沥,带着他所熟悉的、挥之不去的阴冷潮湿。
宋怀晏睁开酸胀的眼睛,自己正躺在竹制的躺椅上,头顶是诸事堂熟悉的廊檐,雨水在瓦片上敲出略显沉闷的乐声,又汇聚成雨线自檐缝间落下,在他面前串成一张细密的雨帘。
他好像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
“醒了?”
有熟悉而低沉的声音传来,他偏过头,看到了声音的主人。
那是一个约莫五十多岁的老人,穿着一身藏蓝色对襟布衫,花白的头发在头顶扎成一个发髻,额前鬓角垂着几缕散乱的头发,看着有些像落魄的道士。
他的面前撑开着一把黑色的油纸伞,伞面很大,足能撑下两人。他一手扶着伞沿,一手拿着毛笔,正在给伞面绘制花纹。
仔细看来,他用的像是金箔一类的涂料,毛笔在黑伞上画下的奇异纹路有些像是符文。待到他将整个伞面写完,收笔时,伞上的金色纹路又如褪色般消失了。
“小子,过来看看吧。”老者收起伞又撑开,像是在最后检查它的开合能力。
宋怀晏揉了揉眼睛,从躺椅上爬起来。
“师父,这是给我的吗?”他将伞撑开,伞面上的金色符文隐隐闪现,有金色流光散出,又随着符文隐匿了下去。
“你去院子里走几圈试试,有这个伞,你在雨中应当也不会淋湿了。”老者面色平和,难得露出些许笑意。
宋怀晏撑伞走入雨中,雨水噼里啪啦落在伞面上,而黑伞上隐隐散出的金色流光如涟漪般一圈圈荡开,将伞下的人包裹在其中。
飘零天地,风雨不侵。
“师父,你特地给我做的吗?”宋怀晏将伞面往后倾,抬头看着斜上方落雨的天空,声音带着些微微的哑。
“别叫我师父。”老者不紧不慢地收拾着面前的工具,“快进来吧,这伞不过是能防一些雨,你在外面呆久了身上还是要酸痛。”
“平叔,你为什么就是不肯做我师父呢?”宋怀晏仍旧站在雨中,似是恋恋不舍。
“引渡人尘缘浅淡,我们没有师徒缘分。”老者淡淡道。
“那我也成为引渡人,我们是不是能做师徒了?”宋怀晏跑回廊下,收起了黑伞,甩干雨水拿在手上左看右看。
“我倒是希望你,永远不用成为引渡人。”老者似是叹了口气。
“可你也说过,我最适合成为引渡人。”宋怀晏执伞在手,微微笑了下,“况且,我本该是的。”
老者没有说话。
宋怀晏低头,目光落在黑伞上,他忽然记起,今年是1922年,民国十一年。
他再抬头时,天已经放晴。
宋怀晏转头,看到平叔正躺在竹椅上,一手拿着蒲扇慢悠悠扇风,而自己正坐在院中的板凳上,手上是一个未完成的走马灯。
屋内走出一个穿着格子旗袍的女人,容姿秀丽,面上含笑。她手中端着两碗绿豆汤,在院子的石桌上放下,朝两人摆摆手,招呼他们过去。
“阿竹,辛苦了!”宋怀晏忙放下纸扎跑过去。
阿竹笑着摇了摇头,然后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继续缝补衣物。
“平叔,你快过来吃,要不然两碗可都归我了!”宋怀晏大剌剌坐下,拿起勺子开吃。
“口腹之欲,不是必须。”平叔将蒲扇盖在肚子上,看着天空。
“能吃能喝,也算是活着吧。”宋怀晏一口气干完了半碗绿豆汤,“我最近又学做了好几个新菜,晚上我们吃腊肉蒸豆腐。”
“如今的世道,能吃上米肉,已是不易。”平叔眼睛半阖,似是苍老了不少。
这是1927年,国民政府刚刚成立。
大革命时期,社会动荡,经济复杂,各地灾荒严重。
“平叔在吗?”
外面传来敲门声,宋怀晏跑去开门,见来的是隔壁李婶,手上挎着一个篮子,一双眼睛通红,似是刚哭过。
“婶子,怎么了?”
“小宋啊……我来买香烛纸钱。”李婶开口时声音已经哽咽,“江上的大桥被炸了,我家老刘也没了……尸骨都找不到,只能给他烧点纸钱……”
宋怀晏猛地转头,看到院中落叶萧索,已是深秋。
平叔推着轮椅从屋内出来,手里是一摞纸钱和一个做好的纸扎牛。
“老刘从前最宝贝他那头老黄牛,这个便烧给他吧。”
李婶点头道谢,揩了把眼泪,拿着香烛纸扎离开了。
沈谕将人抱回两不宜,小心除去外衣,才发现手臂和身上也有多处红肿烧伤, 最严重的是膝盖上的贯穿伤,应当是被白衣人化雨为箭所伤,但伤口又像是被火灼过,红肿溃烂,血泡翻涌。
怎么会,这么严重?明明方才的打斗中,师兄看似没受什么伤。难道白衣人在他身上施了什么术法?
血肉和衣料黏在一起,将裤子剪破了才能一点点小心撕下。
沈谕觉得心都在抽搐,极力克制着才能让自己的手不颤抖。他打了清水,替他擦拭干净,又给伤口处理上药,小心地用纱布包好。
他这些时日跟宋怀晏学了许多药理知识和治伤手法,没想到,会用在这个时候。
只是他现在左臂已经使不上力,包扎的时候费了好些功夫,包的也不怎么好看。
宋怀晏虽是昏迷着,但对痛觉似是十分敏感,那些伤口处轻轻一碰便会轻颤起来,冷汗直流。
沈谕拿出这些日子宋怀晏给他的丹药,尽数喂了下去,但大半日过去,并无好转的迹象。
明明师兄说过,他有功德在身,一般的伤都好得很快,难道只是为了宽慰他吗?
“师尊,这个药有些烫,你喂的时候小心点。”月照在边上提醒,且并没有要走的意思。
“嗯,我不会烫到师兄的。”沈谕用勺子在汤药中搅拌着。
“我是说你小心点,别被烫到。”月照眨了眨眼睛。
“嗯?”
“给昏迷的人喂药,不都是嘴对嘴吗?”月照七手八脚地比划着。
沈谕皱着眉低头看着药婉。
“你不会不知道吧?”月照一脸果然如此加你不行的表情。
“就是要这样,你先喝一口,然后再这样……”她越说越急就差要上前演示了。
沈谕沉默了一会,道:“我不想,再伤害师兄。”
月照:“什么伤害?师尊你在说啥?”
沈谕:“师兄对我,不是那种喜欢。”
月照:“什么不喜欢?师尊你在想啥?”
沈谕闭了闭眼,沉声道:“你出去。”
“诶等等?”
月照还没反应过来,已经被一掌扫了出去,房门“砰”地关上。
这场景这么有点眼熟?
月照气呼呼地抱着手臂坐在门口坐了一会,又气呼呼地跑去楼下柜台刷视频了。
沈谕看着手中的汤药,端到唇边抿了一小口,确认它不烫了,才将宋怀晏扶起用枕头垫高头部的位置,捏着他的下巴尽可能轻柔地松开他的齿关,然后才将药一小勺一小勺地喂进去。
一碗药勉强喝了一小半,沈谕放下碗,替他擦了擦唇边的药渍。虽然一般药物对师兄的作用不大,但他此时灵力被封,真的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
宋怀晏发白的唇色,被药浸润过后,倒是显出一些血色。沈谕下意识用指尖摩挲过,又轻轻收回。
他先前那样无所顾忌,就是赌师兄对他无限的容忍度,赌师兄心里,或许有他。
但倘若,师兄当真厌恶他了,要怎么办?
他未曾敢想那样的后果。
他知道被不喜欢的人触碰和纠缠是怎样令人厌恶的感觉。
从前,穆长沣会在指点他剑术时,有意无意地触碰他的手,会将鼻息轻轻打在他的脖颈间,用暧昧不清的话语说:“谕儿,你倒是让为师的心乱了。”
甚至后来,他曾提出,用双修的方法来缓解长河月落的反噬。
那些年,他与穆长沣虚与委蛇,不能表露出太过明显的敌意,便只能装作不知不懂,借修炼闭关,尽可能减少和他的接触。
但那种身心上的恶寒让他至今都无法忘却。
若是他也给师兄造成了这样的伤害,要怎么办?
“师兄……”沈谕半跪在床前,将头埋进宋怀晏的手心里。
“你别这样,惩罚我。”
*
半夜的时候,宋怀晏起了高烧。许是浑身难受得紧,抓着胸口的衣襟将自己蜷缩起来。
雨声淅淅沥沥,带着他所熟悉的、挥之不去的阴冷潮湿。
宋怀晏睁开酸胀的眼睛,自己正躺在竹制的躺椅上,头顶是诸事堂熟悉的廊檐,雨水在瓦片上敲出略显沉闷的乐声,又汇聚成雨线自檐缝间落下,在他面前串成一张细密的雨帘。
他好像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
“醒了?”
有熟悉而低沉的声音传来,他偏过头,看到了声音的主人。
那是一个约莫五十多岁的老人,穿着一身藏蓝色对襟布衫,花白的头发在头顶扎成一个发髻,额前鬓角垂着几缕散乱的头发,看着有些像落魄的道士。
他的面前撑开着一把黑色的油纸伞,伞面很大,足能撑下两人。他一手扶着伞沿,一手拿着毛笔,正在给伞面绘制花纹。
仔细看来,他用的像是金箔一类的涂料,毛笔在黑伞上画下的奇异纹路有些像是符文。待到他将整个伞面写完,收笔时,伞上的金色纹路又如褪色般消失了。
“小子,过来看看吧。”老者收起伞又撑开,像是在最后检查它的开合能力。
宋怀晏揉了揉眼睛,从躺椅上爬起来。
“师父,这是给我的吗?”他将伞撑开,伞面上的金色符文隐隐闪现,有金色流光散出,又随着符文隐匿了下去。
“你去院子里走几圈试试,有这个伞,你在雨中应当也不会淋湿了。”老者面色平和,难得露出些许笑意。
宋怀晏撑伞走入雨中,雨水噼里啪啦落在伞面上,而黑伞上隐隐散出的金色流光如涟漪般一圈圈荡开,将伞下的人包裹在其中。
飘零天地,风雨不侵。
“师父,你特地给我做的吗?”宋怀晏将伞面往后倾,抬头看着斜上方落雨的天空,声音带着些微微的哑。
“别叫我师父。”老者不紧不慢地收拾着面前的工具,“快进来吧,这伞不过是能防一些雨,你在外面呆久了身上还是要酸痛。”
“平叔,你为什么就是不肯做我师父呢?”宋怀晏仍旧站在雨中,似是恋恋不舍。
“引渡人尘缘浅淡,我们没有师徒缘分。”老者淡淡道。
“那我也成为引渡人,我们是不是能做师徒了?”宋怀晏跑回廊下,收起了黑伞,甩干雨水拿在手上左看右看。
“我倒是希望你,永远不用成为引渡人。”老者似是叹了口气。
“可你也说过,我最适合成为引渡人。”宋怀晏执伞在手,微微笑了下,“况且,我本该是的。”
老者没有说话。
宋怀晏低头,目光落在黑伞上,他忽然记起,今年是1922年,民国十一年。
他再抬头时,天已经放晴。
宋怀晏转头,看到平叔正躺在竹椅上,一手拿着蒲扇慢悠悠扇风,而自己正坐在院中的板凳上,手上是一个未完成的走马灯。
屋内走出一个穿着格子旗袍的女人,容姿秀丽,面上含笑。她手中端着两碗绿豆汤,在院子的石桌上放下,朝两人摆摆手,招呼他们过去。
“阿竹,辛苦了!”宋怀晏忙放下纸扎跑过去。
阿竹笑着摇了摇头,然后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继续缝补衣物。
“平叔,你快过来吃,要不然两碗可都归我了!”宋怀晏大剌剌坐下,拿起勺子开吃。
“口腹之欲,不是必须。”平叔将蒲扇盖在肚子上,看着天空。
“能吃能喝,也算是活着吧。”宋怀晏一口气干完了半碗绿豆汤,“我最近又学做了好几个新菜,晚上我们吃腊肉蒸豆腐。”
“如今的世道,能吃上米肉,已是不易。”平叔眼睛半阖,似是苍老了不少。
这是1927年,国民政府刚刚成立。
大革命时期,社会动荡,经济复杂,各地灾荒严重。
“平叔在吗?”
外面传来敲门声,宋怀晏跑去开门,见来的是隔壁李婶,手上挎着一个篮子,一双眼睛通红,似是刚哭过。
“婶子,怎么了?”
“小宋啊……我来买香烛纸钱。”李婶开口时声音已经哽咽,“江上的大桥被炸了,我家老刘也没了……尸骨都找不到,只能给他烧点纸钱……”
宋怀晏猛地转头,看到院中落叶萧索,已是深秋。
平叔推着轮椅从屋内出来,手里是一摞纸钱和一个做好的纸扎牛。
“老刘从前最宝贝他那头老黄牛,这个便烧给他吧。”
李婶点头道谢,揩了把眼泪,拿着香烛纸扎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