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笑眯眯的把钱收到空间里,林彩蝶想着回头看看自己的那个钱币的册子,说不定能补充一些空白的。
  那册子里金币可没有几枚,这次可是有四枚,遗憾的是都是同一种的。
  这房子再就没啥值钱的东西了,回头直接拆除就好。
  林彩蝶出去后也把房门锁上,然后才转身往码头走去。
  今天就回去了,顺便把船和网箱送回去。
  林彩蝶到码头的时候,已经算是平时晚饭的时候了。
  不过刚刚林彩蝶一直在忙,也没感觉饿。
  但是码头这里,渔船回来的开始多了起来,林彩蝶也就绕了一下,避开码头。
  鹭岛四面适合她悄悄下水的地方多了,完全没有压力。
  下水后照例是自己先游了一段,差不多到回村里大概两个小时的路程时,才在远离海岸线的地方把船放了出来。
  船上的网箱都在,还是当初被装上船的样子。
  林彩蝶坐在船上休息了下,又吃了几个草莓,一根黄瓜,一个西红柿。
  就算是晚餐了。
  又喝了一杯蜂蜜水,才过去开船。
  开船不算啥,费劲的是启动,这摇把还是挺沉的。
  不过林彩蝶在海珠的滋养下,一年来身体素质是真的一直处在健康巅峰。
  虽然大着肚子,但是加了把劲,到底是把船给启动了。
  没有着急的开动,而是扔下摇把,又深呼吸了两口,这才慢慢的走到驾驶台上。
  这船比家里的老船大一点,开起来也更好开一些。
  不过这船的马力一般都不会太大,装的机器都是差不多的。
  机器大了放在这样的船上不值得,不像是林家的那条大船,那是超大马力的,还是双发动机。
  林彩蝶开船直奔渔港码头,太阳西斜,晚霞映照在海面上,一片红彤彤的。
  似乎也预示了林彩蝶以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正常这么晚的情况下,一个单独的女人驾一条船,在海上,都会有些害怕或者紧张。
  但是林彩蝶则是一点都没有,相反还十分享受。
  海珠到底是给了她太多的底气。
  一直两个小时以后,小船才慢慢的靠近渔场码头。
  此时渔场这边也肃静的很,谁也没想到林彩蝶这时候回来了。
  其实杨三妹是真的很担心林彩蝶,尤其是赵峥嵘都回来了。
  过来后问了林彩蝶,杨三妹也不能瞒着,也就说了林彩蝶出去的事情。
  赵峥嵘也担心,但是不像杨三妹担心的那么厉害。
  他知道林彩蝶有海珠,也知道林彩蝶也特别在意她自己的状态。
  总的来说,赵峥嵘是对林彩蝶这人的安全方面稍微放心,但是林彩蝶这性子也让他操心。
  也不说等等他,说走就走。
  赵峥嵘知道林彩蝶的去处后就问了于主任,要了鹭岛那边的厂家电话。
  得知林彩蝶已经买了网箱,也装上船了,赵峥嵘又放心了些,就想着林彩蝶早点回来吧。
  在海上对于林彩蝶来说,比陆地上还要安全,
  赵峥嵘刚刚学习回来,现在在做工作交接。
  不错,赵峥嵘升职了,由舰队总部指定,在全舰队下组建海军侦察营。
  第六守备师这边自然得到一个名额,而赵峥嵘就是师长上报,舰队批复确认的师直属海军侦察营副营长、代理营长。
  基本上副营长就是一个过渡,作为舰队最优秀的后备干部,破格提拔是正常的。
  赵峥嵘文化水平高,军事素质过硬,政治背景好,具备了一切优秀干部的基因。
  他不能在这边等着林彩蝶回来,现在的工作忙,得回岛上。
  甚至接下来的几个月,一直到林彩蝶生产后,可能都不会有太多的时间。
  这也让他有些无奈,工作和生活在很多时候,事情都是往一块赶的。
  不过赵峥嵘到部队后,第一时间就联系了孙清。
  嗯,林彩蝶生产时,孙清在赵峥嵘能放心不少,反正自己要忙起来了,那让自己亲妈早点过来吧。
  就当是为了让他安心。
  他不是不信任杨三妹她们照顾不好林彩蝶,但是孙清怎么也是大的军区医院的妇科主任,专家。
  孙清要是过来,不管是在心理上还是实际上,都能让赵峥嵘更放心。
  林彩蝶还不知道赵峥嵘已经回来了,驾驶着船停靠在码头上后,落下船锚,系上绳子,然后小心的迈下了船。
  第470章 贼婆面
  下了船,林彩蝶也不着急了,这船上的网箱回头再卸也没啥。
  走进院子,前院没看到人,进了院子里,才看到杨三妹和杨霞还有小杨帆在看电视。
  姑婆祖孙三代人看着还挺和谐。
  不过杨三妹和杨霞手上都不闲着,两人在拆毛衣卷毛线。
  这年代的人都简朴,毛衣都是自己买毛线回家自己织,要是穿的小了旧了,就把毛衣拆了,搭配点线重新织。
  或者直接给小孩子织,反正是没有浪费的说法。
  “小姨!”小杨帆第一个看到她探出的头,指着她喊道。
  然后杨三妹和杨霞就看了过来。
  杨三妹直接就站了起来:“你个死丫头,总算是回来了。”
  她都担心死了好吧,尤其是赵峥嵘回来的时候,杨三妹甚至有点惭愧,好像没看住林彩蝶就有些对不起女婿一样。
  现在看到她人了,第一句话就是骂,也算是缓解接连几天紧张的心情。
  杨霞则是跟着站起来:“咋这时候回来了,吃饭了吗?”
  看看,这样才是关心好伐。
  “还没吃,表姐,我这几天在外边都吃不好。”
  说着,又看向杨三妹:“那些鸡蛋我都没吃完,有的都坏了。”
  杨三妹也有些担心了:“还没吃啊,那想吃啥,我去给你做。”
  杨霞也跟着说:“还是我去吧,小蝶吃海蛎煎吧,今天大姐给送了些海蛎过来,还剩下一碗呢。”
  听说海蛎煎,林彩蝶就有精神多了。
  “好啊,我正想吃呢。”
  海蛎煎是她们这一代所有海边孩子的最爱,在少有的童年记忆中印象是极为深刻的。
  是童年中最好吃的美味,即便岁数大了,也是难忘的 ,喜欢吃的。
  杨霞笑了下:“就知道你会喜欢,那你等着,顺便再给你煮个贼婆面吧。”
  林彩蝶笑着点头:“好,谢谢表姐了。”
  她是真的有些饿了,这时候也不和她们客气了。
  “我先换个衣服去,等下去后院找你们。”
  杨三妹摆手:“快去吧,对了,你咋回来的,你说的东西呢,都买了吗?”
  林彩蝶:“买了,在船上,我开船回来的。”
  杨三妹“啊”了一声,然后就直接往外走去,这孩子也没说一声,得赶紧去看看。
  林彩蝶回到房间,擦洗了一下,又换了衣服出来。
  杨三妹看到她第一时间就先喊上了:“你说你也是,回来也不先说一下,那一船的货都在那,也不说找人卸了。”
  不等林彩蝶说,就又说了:“还有那船,也是你买的?这船也不小了,你说你折腾个什么。”
  林彩蝶实在是不想听亲娘唠叨,也不能喊回去,就解释一句:“不买船渔场用什么,我不能把小艇天天放渔场吧。”
  虽然小艇和后世的游艇不能比,但在这个年代,那种感觉和后世游艇也没啥区别。
  在大多都是铁皮船的年代,钢制船就算是奢侈品了,她这玻璃钢的小艇怎么都算的上豪华。
  还有那条渔船,也是玻璃钢的,和现在的铁皮船不是一个概念。
  若是网够大,就是一网十几万斤也兜的起来。
  现在她买回来的这条,虽然是鹭岛造船厂买的,也是铁皮船,是以铁木为主要材料建造的。
  这种船也是现在国内的主流渔船,更大的钢材船也有,不过成本高,造价也高,都是国营公司才买的起。
  即便是那种钢架船,林彩蝶也觉得落后,现在最好的材质就是玻璃钢,不过国内还没有。
  但是影响也不大,就是铁皮船,也是能用几十年的东西,现在海洋资源丰富,要是赶上大鱼群,说不定一次就赚回来了。
  哪像后世,可能一条大船出去,打渔还不够油钱的,出点啥事也难说,船老大举债的不在少数。
  杨三妹还在讲着:“那些东西就那么放在船上,你不找人卸了?”
  林彩蝶:“那些不是得组装后放到海里,到时候再装船更麻烦。等下娘你去问问刘叔,这下网箱要几个人,然后去村里喊人过来帮忙,明天直接就下到渔场。”
  杨三妹觉得也有道理,也就去问了,不过嘴上也是嘀咕了几句。
  林彩蝶长出一口气,以前的杨三妹也不这样啊,现在怎么能这么能絮叨。
  是不是上了年纪的女人都这样,还是日子好了,也没什么苦活累活的耗费精力了,所以才这么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