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那人也高兴的乐了,不过大家也依然带着羡慕或者发酸的眼神看老鼠斑。
  想的是,为什么抓到老鼠斑的不是自己。
  称重完,1斤8两,价格按7块,这一条鱼就值12块6.
  ·刘嫂子笑的都合不上嘴:“我这还有。”
  老板诧异了:“还有老鼠斑?”
  罗师长摇摇头:“不是老鼠斑,是狗鲨。”
  老板长出一口气,就说嘛,老鼠斑怎么可能有那么多。
  石斑鱼是一种领地意识非常强的鱼,进攻欲望很强,也很凶猛。
  所以,在一个地区,你很少能见到两条石斑鱼,不管是什么品种。
  包括出海打渔的,回来看到筐里有石斑鱼,也肯定不是在一个地方打的。
  老板听到是狗鲨,倒是没多意外,这东西时不时的就有人抓到。
  可是刘嫂子拎过来的居然是一袋子,这就让他本来平静的面容瞬间不淡定了。
  “这些都是狗鲨?”
  问着话呢,老板就打开袋子往里望了。
  看到袋子里都是,而且都有点蔫了,赶紧倒出来,倒到一个大的水槽里。
  狗鲨的生命力很强,进入水中后摆动了几下尾巴,一个个的又生龙活虎起来。
  这也是刚刚在礁石滩的时候,这个袋子一直泡在水里,不然这些狗鲨早就被献祭了。
  等到狗鲨都精神了,老板就用网都捞到一个筐里称重。
  7条,一共38斤2两,老板出4毛一斤,这些也卖了15块多。
  这样算下来,三人平均分,一人也分9块多。
  林彩蝶也高兴,出去玩似的,就捡了9块钱,这已经相当出众了。
  要知道赵峥嵘的津贴,一个月也才90多。一天才合3块钱。
  刘嫂子是最高兴的,只有经济压力越大,越能体会到这时候的激动心情。
  沈清柔也高兴,不过笑的相比刘嫂子就腼腆多了。
  不管怎么说,三人也算发了一笔小财。
  老板给算了账,倒是没开单子,直接就给钱了。
  针对赶海的这些,尤其是岛上军嫂赶海,老板一般都是直接现钱的就结账了。
  三人高兴的把钱一分。
  刘嫂子笑着说道:“走,得赶紧回去做饭了。”
  男人们中午都要回来吃饭的。
  回去的路上,刘嫂子说:“小林,小沈,那些海蜈蚣等我杀了在给你们送来。”
  林彩蝶听着直感觉是天籁。
  这种杀好在吃,就是她最喜欢的。
  沈清柔:“要不嫂子你拿给我一点就行,我回去自己杀。”
  她说完,林彩蝶就感觉有些难受,要是刘嫂子直接给了,她也不能让刘嫂子杀,那只能交给赵峥嵘了。
  谁知道刘嫂子直接拒绝了:“行了,那东西丑,你俩这都是长的好看的,还是少看点那些吧。”
  林彩蝶听的高兴,又怕沈清柔拒绝,就赶紧答应了下来:“那谢谢刘嫂子了。”
  刘嫂子不在意的摆摆手,沈清柔则是带着莫名笑意的看了林彩蝶一眼。
  林彩蝶不怕看,她不敢杀也是摆明了堂堂正正的,所以她回个特别灿烂的小脸过去。
  ··· ···
  三人到了部队大员外分开,林彩蝶回到家后,就把那些泥螺和海瓜子泡上,又把那些鱼直接放桶里养上。
  这些都得靠赵峥嵘,怀孕期间,所有杀生的活计都被禁止了。
  第351章 汇款
  林彩蝶煮了米饭,又到空间里摘了些菜。
  做了一个芹菜鱼干、一个虎皮尖椒、一个西红柿炒鸡蛋。
  等赵峥嵘回来的时候,林彩蝶已经都做好了。
  他嘴很甜,进屋第一句话就是。
  “在院子里就闻到香味了。”
  林彩蝶明知道就是炒两个菜,在院子怎么可能闻得到。
  但还是被他的话说的有些高兴。
  林彩蝶:“别顾得只说好话,那里,上午去赶海抓的,你等下都杀了。”
  赵峥嵘回头看看,其实东西不多,就是两个小螺,一点海瓜子,再就是石九公和几条小杂鱼。
  这对于他来说算不上活计。
  “你去赶海了?”
  林彩蝶一边往桌上端菜一边应声:“对,我和徐嫂子、刘嫂子、沈姐一起去的。”
  等到坐下了,她才笑眯眯的说道:“今天遇到一个水坑,里边抓了些狗鲨和一条老鼠斑,我和刘嫂子、徐姐一起抓的,我们三人平分了,一人有9块多呢。”
  赵峥嵘听了也笑眯眯的:“是吗,那还真不少,比我干一天还高。”
  林彩蝶:“这个不能比,你那稳定。”
  赵峥嵘:“对了, 我这有点事想和你说。”
  林彩蝶点头:“你说。”
  赵峥嵘:“就是黄大哥和匡大哥他们家里那边,嗯~估计现在已经没有生活费了。”
  这两人林彩蝶知道,在两人结婚前赵峥嵘就和林彩蝶说了。
  这两人是赵峥嵘的老战友,老大哥,当时一起去的老山前线。
  那时候赵峥嵘刚刚入伍,两位当时是他的班长、班副,对他很是照顾。
  也是在一次战役中,任务危险,赵峥嵘因为年纪小被两位班长留在后边做后备力量。
  当时一个班的弟兄,一半长眠在了祖国边疆。
  后来部队被来回休整,正好海军选拔有实战经验的优秀士兵,赵峥嵘才转到海军。
  虽然在陆军那边只有一年多,但是也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后来赵峥嵘的津贴,基本上都是邮寄给了那半个班的战友家属。
  一直到他提干,津贴慢慢涨了起来,才自己有了积蓄。
  林彩蝶知道,也敬佩这种无间的战友情谊。
  她点点头:“行,等下我去给汇了。”
  赵峥嵘的战友家属地址和名单,在家里有,就在赵峥嵘的一个笔记本里。
  里边的名字一共是6个,赵峥嵘每半年给寄一次钱,开始时是寄10块,然后工资涨了就寄15,去年,已经寄到30块了。
  赵峥嵘寄钱也是根据自己工资来的。
  别看是30 ,但是一年下来,赵峥嵘的这项支出也是360块。
  若非赵峥嵘执行过几个任务,立功受奖的给了些补助,他根本攒不下结婚时的那些钱。
  赵峥嵘知道林彩蝶会答应,不过听林彩蝶这么痛快的说了出来,他还是高兴的笑了。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吃过饭,赵峥嵘去杀那些鱼,林彩蝶就收拾了碗筷。
  等收拾好后,她就去找了赵峥嵘的那个笔记本。
  笔记本已经很旧了,是牛皮纸皮的那种,封面上是一个醒目的五角星。
  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奖励。
  内容是:个人嘉奖,授予黄成路同志优秀班长称号。
  1978年10月1日。
  第41军127师先锋团。
  接着就是一个红色的印章,痕迹看着已经有些斑驳。
  林彩蝶听赵峥嵘提起过,41军是第一支越过边境线的部队。
  不过,别看名字挺响亮,而且作为先锋队率先进入,但其实41军在我军体系中不算王牌。
  当时国内的主要战斗部队都是布防在北边边境,他们都属于二流战斗力。
  也是因为越南本身就弱的原因。国内才派这种部队出发。
  黄成路就是老黄,也就是黄班长。
  笔记本的前几页不是赵峥嵘记得,看着应该是黄班长记得。
  就是班里各个战士的名字,然后就是一些战友的联系方式。
  这时候的笔记本,多数都是当通讯录再用。
  当时老黄班长或许是意识到了任务的难,就把这个通讯录留在了后勤赵峥嵘手里。
  然后,黄班长他们没有回来,这个本子就一直保存在赵峥嵘手里。
  林彩蝶看了下被赵峥嵘划线的留个人名。
  黄成路,冀省承市木兰满族自治县***乡***村。
  匡伟,冀省河市满城县牌子乡***村。
  张天阳,辽省海城******。
  徐汝林,桂省阳素县***乡***村。
  张天来,鲁省定淘县前杨楼***乡***村。
  ··· ···
  这些横线代表的是这些人已经永久的离去,他们留给亲人和战友的除了哪一张红纸上的荣誉,就是无尽的想念的痛楚。
  笔记本的后边都是赵峥嵘记的了,上面记的是那些去世战友的家属名字和地址,以及自己在什么时候,给谁寄去了多少钱。
  赵峥嵘记下来这些并不是为了表彰或者有什么目的,而是怕自己有疏忽忘记,是对自己的提醒,同时也是对自己的鞭策。
  林彩蝶看了下,然后找个纸把这几个地址都抄了下来,然后把本子放在抽屉里。
  下午,赵峥嵘去上班的时候,林彩蝶就去了岛上的邮政局。
  这年代的汇款,基本上都是通过邮政,还少有其他的方式能行。
  岛上设置邮政局也主要是为了岛上的驻军士兵服务,就在军人服务社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