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她看了下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半小时了。
“你就一直在这?不知道自己也躺下?”
赵峥嵘笑了下:“看你睡的香,就没动你,行了,起来吧,该去吃饭了。”
说完后还扶了林彩蝶一把。
林彩蝶先去洗了脸,然后才走到餐厅。
就是拐角的那间,因为是拐角,所以这间房最大,除了厨房外,还整了一个餐厅。
餐厅有12平,里边是一个圆桌,坐10个人都不会显得拥挤。
此时饭菜都已上桌,大家也都坐下吃上了。
自家人倒是不用客气和见外。
看到她进屋,林彩凤就喊她:“快点,就等你了。”
林彩蝶过去挨着她坐下,也拿起筷子,一边夹菜一边问她:“今天就别回去了呗,家里现在也有住的地方,在家多住一晚。”
林彩凤:“我倒是没啥,关键是正阳,只请了一天假,还得上班呢。”
林彩蝶立刻看向何正阳:“二姐夫,让我二姐在家住两天呗,等过两天我送她回去。”
何正阳苦笑了一下,他能说不行吗,只是自己苦点呗,唉,看来得独守几天空房了。
“行,我要是不是要上班,我也不愿意回去,这里出门坡下就是海,这房子也是开窗见海、春暖花开的,住着还挺有情调。”
何正阳作为一个文化人,一些话经常会带上一些文人气息。
林彩蝶:“终于是遇到明白人了,爹娘还说这里靠海太近,住着不好呢。”
其实林彩蝶这地方相当的好,虽然在海边,但是本身就是一个小山头那种。
门口的路那边就是一个缓坡,就算是台风天,浪潮也很难掀起多高,因为渔场这里本就是渔人湾的缓水区,就具有避风浪的优势。
后世这里就建了很多房子,虽然比不上岛上的那种,但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区域。
杨三妹瞪了林彩蝶一眼,海边住这么多年,就没见谁把房子建的这么近的。
林彩蝶假装没看见,而是对着林成龙说道:“等下你和你三姐夫去送二姐夫。”
其实开小艇过去一个人就行,不过也晚上了,她也不放心,两个人一起去吧。
何正阳摆手:“不用,我骑自行车回去就好。”
林彩蝶:“那多费时间,小艇快,自行车也能装上,等到了镇里码头再骑回去,能省一大半的时间。”
何正阳也不说了,确实,等下晚了再蹬着自行车,又黑又累的。
就是多少有些不好意思,毕竟这小艇启动一下也是耗油的。
其实这小艇也还好,就镇里这点路程,一个来回的油钱都不用2块。
主要是这时候的柴油便宜。
何正阳答应了,林彩凤还有些不放心,她是不放心家里就俩个男的。
“要不我也回去?”她有些纠结。
林彩蝶一看就知道二姐担心啥:“好了了,你没嫁过去那会,何叔和二姐夫不也过的好吗,再说单位都有食堂,你就别惦记了,住几天没事的。”
何正阳也劝着:“对,你结婚后也没咋在娘家住,这次就多住几天吧,家里你放心,孩子不在,我和爹照顾自己还是没问题的。”
第301章 渔场的海底
晚上,赵峥嵘和林成龙一起把何正阳送了回去,林彩凤就在娘家住下了。
好在现在客房多,家里宽敞,不过晚上也没谁说一起聊聊天,都凑在堂屋看电视。
林彩蝶是低估了这年代电视对众人的吸引力,林彩凤家有点事,可依然看的津津有味。
她对这时候的电视节目无感,而且这种小方块的屏幕看着也觉得不爽,就说了一声,自己出去了。
出了大门,走过门前预留的路,以前就是野草地,林彩蝶建这大院时,就有拖拉机和板车来来往往的,现在也成路的形态了。
对面就是一个小坡,顺着下去就是自己的渔场。
林彩蝶蹲下,伸手在海水中滑动了两下。
冰冰凉的海水带给林彩蝶一种别样的亲切感。
海珠似乎对海洋有种别样的欲望,这种欲望也影响着林彩蝶。
或许这也是她建房都建在海边的缘故吧。
虽然都是为了方便,但是潜意识中还是受到了一些影响。
到海边了,林彩蝶就想下水,这也是潜意识的冲动。
四下看了看,此时天色都黑了下来,渔场这边又偏僻,下水倒是不担心被谁看到。
想到就做,林彩蝶闪身进入空间,然后换了衣服,出来后直接钻到水里。
林彩蝶下海已经很多次了,但是自己渔场下边还是第一次。
下海后发现,难怪这里被选为渔场,海底确实很适合。
海下的水域波动很小,很平稳,少有暗流。
温度也比较平缓,冬夏的海下温度几乎没太多区别。
这里又是淡水河的出海口,自然就吸引鱼群过来。
最主要的是,海下水草丰富,还有很多礁石区。
即便现在还没开始养殖,这水域内的资源都比其他地方强。
在划渔场前,倒是有小木船在这一片打渔下地笼的,承包后都被禁止了。
虽然也有些村里人议论纷纷,但是这种事林家都不用管,村委就能解决。
国家政策上的事情,还真没见谁能抵抗的了。
林彩蝶在渔场的海里随意的游动着,动作比鱼还灵活。
渔场下的礁石多是天然的珊瑚礁,不是大的,但是也很密集。
林彩蝶就看到很多小鱼在珊瑚礁中游来游去。
小簇密集的珊瑚礁
林彩蝶要是看到有好看的,也挥手抓了放空间里。
珊瑚礁中有很多在现在不值钱,但是后世很值钱的观赏鱼品种。
林彩蝶算不上很懂,但是在海边一辈子,也知道一点,反正这时候卖不上价,不如先收了。
总好过海洋环境被破坏,慢慢死亡的好。
林彩蝶在海底的视野能见度取决于海珠,现在她能清晰的看到周边15米范围的视野,模糊的还能更远。
按说这个视野已经很厉害了,但是对于百亩的渔场而言,又算不上什么。
她在海底慢慢的游动,一边领略着自己渔场的海底风光,一边想着以后渔场的发展。
围网养大黄鱼和鲍鱼是肯定的,但是也不能就靠着围网。
现在渔业资源还丰富呢,海底的自然也要打捞。
在自己渔场,林彩蝶不会竭泽而渔,抓大放小,实现可持续的野生渔业发展。
就这样想着,忽然,前方一个黑影吸引了林彩蝶的视线。
这是一个大部分都在泥沙中,少部分露出头的影子。
主要是影子太特别了,形状上有棱有角的。
待走近一看,林彩蝶确定了,这应该是一个人工礁石。
人工礁石大多数就是沉船,当然也有一些其他的投放物,不过这个时代,还是以曾经的沉船为多。
林彩蝶知道海底肯定也有很多沉船,而且也打算等自己这边的事情都捋顺了后,就会时不时的到海底转转。
不仅是国内的海域,还包括公海以及其他国家海域。
反正在海下也没谁能看到。
不过她确实想不到渔场下居然也有沉船。
渔场这个位置虽然平稳,但在古代绝对不是什么海路。
这地方怎么会出现沉船呢。
林彩蝶靠近后打量,才发现这就是一艘木质渔船,或者说是疍民的那种老渔船。
疍民就是老一辈居船的传统渔民,这些人生活在船上,以船为家。
民国时期,政府立法废除对疍民的歧视政策。自1950年代起,政府陆续安排疍民上岸,到了现在,大部分疍民已经移居陆地上生活了。
这种船对于林彩蝶而言,是没有任何价值的,现在对她的作用, 也就是在海底做个人工礁了,还能吸引点鱼类。
林彩蝶摇摇头,有些不甘心。
按理说,峡湾所在的外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但是她下海数次也只遇到过一次沉船。
虽然和她没有仔细寻找有关系,但是这几率也有些小了。
看来以后得多关注一下这方面了。
这艘船没有探索的价值,林彩蝶也不在这里墨迹,而是又在海底转了起来。
除了随手抓一些鱼扔空间里,也没什么其他收获。
不过林彩蝶对自己渔场这片海域算是摸熟了。
就连建码头的那个地方都去看了。
不得不说人家师傅就是师傅,选的位置特别准。
这里水深30米以上,而且水下都是大型岩石,直接扎到海里,矗立起来。
这里都不用下坝石,只要做好码头上边的工程就好。
看了一圈,林彩蝶又往家门前的海滩游去。
忽然,眼光一闪。
嗯?
林彩蝶就发现珊瑚丛里有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