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鲟鱼也是海洋洄游性鱼类,大多数生活在江里,有时也会在近海生活。
长江地区比较有名的是中华鲟和长江鲟两种。
林彩蝶看到进入空间的这两种都有。
她也看到了自己想找的长江三鲜,就是刀鱼、鲥鱼、河豚,还有江鲈等,都是好东西。
这些在后世都是有价难求的好货,当然,养殖的不算。
不过养殖的也不便宜。
这些也只占进入海珠空间鱼类的一部分,还有大黄鱼、马鲛鱼、鲳鱼、带鱼··· ···
等等,那是什么?卧槽,大头黄唇鱼,居然这么大。
林彩蝶看到一条体长超过一米五的巨大黄唇鱼,庞大臃肿的身躯却极为强健、灵活,带着一群黄唇鱼,也不说等等,一马当先的扎进通道中。
黄唇鱼的价格在后世比大黄鱼还要高,在这个时候就更不用说了。
后世大黄鱼是因为过度捕捞导致稀少,才贵起来了,现在价格还便宜。
但是黄唇鱼不是,这鱼在任何时候价格都不低。
黄唇鱼是近海暖温性稀有底层鱼类,全身呈现银黄色,鱼腹和鱼鳍或泛红色,最明显的是鱼唇呈现黄色,这也是为啥叫黄唇鱼的原因。
一般来说黄唇鱼分为两种,一种头钝叫排口或大头黄唇鱼,还有一种头比较尖,叫白花,大头黄唇鱼较为少见,而尖头白花却很常见。
黄唇鱼之所以在现在也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的鱼胶极为珍贵。
我国素有“鲍参翅肚”的说法,这其中的“肚”说的就是鱼胶。
黄唇鱼鱼胶有滋补肝肾的特殊功效,而且它还有止血的奇效,有药到病除的神奇效果,这让大家对黄唇鱼胶视若珍宝。
不仅如此,由于黄唇鱼胶过于珍贵,甚至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鱼胶类型。
所以黄唇鱼十分难得。后世有把黄唇鱼叫黄金鱼的,也是因为其珍贵。
而像刚刚那么大的,更是稀有中的稀有,珍品中的珍品。
林彩蝶也只是心里惊喜了一下,但是精力更多的还是放在维持通道上。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里聚集的海洋生物越来越多,林彩蝶觉得不能这么整了,于是在这次通道关闭后,也就不再打开了。
而林彩蝶周边,依然有无数的鱼在海里游来游去的寻找。
林彩蝶觉得以后在近海还是少这么操作,这次若不是不想耽误时间,怕赵峥嵘过来后还结束不了,林彩蝶也不会打开通道。
现在通道不仅半径增长了,维持通道的时间也增加了。
若是像以前那样全力施为,林彩蝶能坚持10分钟以上。
不说鱼的速度,单单就是时间,也注定会有无数的鱼进到空间里。
让林彩蝶高兴的是,空间又有了新变化,就是主岛的那条小河变大了。
虽然只是一点点改变,但是林彩蝶还是兴奋。
这次好像是因为收了不少溯洄鱼类的缘故,很多鱼生活环境也是海水、淡水的交叉,所以空间就给出最适合的环境。
看来这空间也很智能吗。
林彩蝶往上升了一段,依然没看到渔船的影子,就又沉了下去。
看到依旧游弋在周边不愿离去的鱼类,林彩蝶也很是好心情的一一收进空间。
不过这次她就不再打开通道了,而是用的收取功能。
虽然相比通道慢,但是也是对比空间的强大,和渔民用网的速度也差不了多少。
林彩蝶一边收着,一边时不时的游到海面下关注一下渔船。
等到半小时后,看到远处的一个渔船影子,林彩蝶知道赵峥嵘到了。
索性也不收了,直接迎着渔船快速的游了过去。
她的速度快,两方又是相向而行,碰到的时间就很快了。
林彩蝶到了渔船边,赵峥嵘也发现了她,渔船慢慢的停了下来。
她本来想从侧面船舷的低矮处爬上去。
谁知还没开始,赵峥嵘就跑着出来了,然后直接伸手把她捞了上去。
真的是捞,他弯腰,双手从林彩蝶把着船舷的隔壁下穿过,直接伸到腋下,然后腰部用力,就把林彩蝶抱到怀里。
林彩蝶下意识的用腿圈住他的腰,然后双手攀上赵峥嵘的脖子,还甩动了一下脑袋,头发上的点点水珠四溢,溅到了赵峥嵘的脸上,有点冰冰凉。
赵峥嵘环住她的身躯,大手在她屁股上拍了两下:“赶紧下来,去换衣服。”
这么冷的天就穿这么点,不怕感冒。再说了,要是有船路过被看去,那他可亏大了。
他哪知道空间的厉害啊,能给林彩蝶保暖。
就是在威海卫的时候,林彩蝶其实不用穿大衣也不会觉得有多冷。
但是穿上后也不热,反正这海珠还真挺牛逼的。
林彩蝶也就下来了,然后就进了空间。
赵峥嵘看着林彩蝶又是这么快溜走,心里就有一点空荡。
索性继续开船去了,今天他大部分时间都挺无聊的,林彩蝶陪着他的时候,还好,等剩他自己在那开船,真挺没劲的。
林彩蝶换好衣服出来后,又看了看甲板上堆着的鱼获, 然后又转头去了驾驶舱。
赵峥嵘扫了她一眼:“出来了?”
林彩蝶点头:“嗯,换我来开?”
“不用,马上到了。”
林彩蝶也不争,也没去后边,而是坐在侧边的小椅子上陪他。
第265章 靠岸
坐了会,林彩蝶说道。
“晚上咱们不做饭了,等下到沪市,咱们上去看看,顺便在那边吃饭。”
赵峥嵘:“船呢?”
“停在码头就行,我就不信谁还敢偷我的船。”
林彩蝶相当自信,除了她这艘船是用钥匙启动机器,而不是摇把外,还因为她有海珠。
更别说就没人敢在码头动手。
就算是万一的情况,林彩蝶也能找到,而且还会让偷她船的人付出代价。
除非对方和她一样有海珠这类的作弊器。
可是要有,何必在她这动心思,直接去国外“借”不好吗。
所以林彩蝶一点都不担心。
就现在的国情,一旦有台风天,大家也都是停到码头里,那时候只要把摇把带走就行,那种也没见谁会偷。
不过自己这船舱大,倒是要锁好,不能让人上来乱造一气,那就郁闷了。
船慢慢前行,已经看到远方的灯光。
随着向前,沪市海岸线的场景也越加清晰起来。
此时的沪市浦东还没开发,还是一片荒地,船只是可以直接开到黄浦江的。
船只先是进入长江,然后才是拐到黄浦江。
又向前走了一段,黄浦江畔的城市剪影才立体起来。
岸上的人流和建筑也多了起来,随处也能看到一些码头。
两人也边开船边注意着,就见前边不远处有渔船停靠。
林彩蝶:“你看下哪里是渔港码头,别的地方这鱼不好卖。”
沪市作为国内最先进的城市,是有货运码头、客运码头和渔港码头的,要卖鱼就只能去渔港码头。
赵峥嵘:“我看看吧,也得慢慢找。”
他也是第一次过来,哪里知道具体的位置。
两人在靠近后就沿着岸边寻找。
他俩倒是不知道,此时他们已经成为别人眼中的焦点。
实在是这船太拉风了。
就像是大家都开拖拉机的时候,突然来了一辆悍马。
动力足,又豪华,怎么不震得一地眼球。
“哪里来的辣船哩,好大伐。”
“是哩,原来侬有噶好额船,侬睇睇呢个几多钱?”
“肯定特巨了。”
··· ···
岸上的讨论声越加激烈。
赵峥嵘和林彩蝶不知道这些,就算是知道也不会在意,现在两人在意的就是把鱼卖掉。
虽然是第一次过来,不过渔港也好找。
只要一个个的找过去就是了。
此时的渔港码头上也停留着两条渔船,远远的望过去就能认得出。
码头岸上也有鱼贩和货商在接货,也有一些百姓在渔港上挑拣着。
林彩蝶指着那里:“那里应该就是了,这船应该能开过去吧。”
赵峥嵘看了看后,点头说道:“应该没问题,这里不像咱们岛上,码头都是建设过的。”
林彩蝶:“那就靠过去,现在还有鱼贩子呢,正好能卖了。”
他们的货多,不是鱼贩子都拿不下。
而且这年代,多是开单子拿钱,但是两人是外地的,不可能在这里领个单子。
所以早点靠岸,早点和鱼贩子对接是最好的。
赵峥嵘驾驶着船慢慢的靠近渔港码头,码头上的人议论的也更加激烈。
大家早都看到这条船了,虽然是渔船,但是比一些货船还好。
大家也在讨论着这么大的船,要是出海一次得打多少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