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拖网,每天都会剩一些小鱼小虾的,一些不值钱的或者要晒鱼干的也都留下。
  所以看到买鱼吃,难免有些吃味。
  林彩蝶笑了下:“在岛上,这些也都便宜的很。”
  杨三妹:“你哪里要买这么多啊,还有,赶上初一十五的,也去海边看看,拣点就够你俩吃了,别啥啥都想着买。”
  林彩蝶:“好,这不还没赶上吗。对了,马鲛鱼我打算做饺子。”
  “岛上有卖猪肉的?”
  林彩蝶:“有,不过在岛北,赵峥嵘等下会去买。”
  说到岛北,林彩蝶其实有些惭愧。
  来岛上生活也一个多月了,她还一次岛北没去过呢。
  其实岛北才是现在这个岛上的中心,部队师部在那边,大的渔村也在那边。
  不过这种本地小岛,林彩蝶也起不了什么兴趣,和她从小生活的环境也没什么不同。
  而赶海,就更不用说了,自从有了海珠后,她基本上不去赶海了。
  似乎对那些小打小闹的看不上了一样。
  不过她也想了,等过完年来了,也会和一些要好的军属们一起去海边走走。
  不是一定要收获多少,主要是感受生活以及加深和军属的交流。
  完全当玩了。
  林彩蝶把这些海货都分类的放好,又待了一会。
  她特地把戏匣子打开,在家也就这个能吸引点人,不过这个确实很废电池。
  杨三妹特别喜欢听《沙家浜》的戏曲,林彩霞和林彩蝶两人也跟着听个稀罕。
  一直听完了一段戏,又听了一段评书,看看时间已经要6点了,也就开始准备晚饭了。
  煮上一锅白米饭,在蒸的时候,又蒸了块咸鱼、那两个海胆也做了海胆蒸蛋,一起蒸上了。
  对虾林彩蝶做的是油焖的,背部开刀,沾上一些红薯粉,直接油锅里炸一下,然后放上调料,一闷就好。
  青蟹拆了几块煮了汤,这个也很补的。
  常年生活在海边的人,两天吃不到海鲜就会不那么习惯。
  又炒了一个尖椒鱿鱼,一个圆白菜。
  今天知道赵峥嵘回来的会晚一些,她们做饭也晚,做好了,赵峥嵘也回来了。
  他拎着两条肉、半扇排骨、一个猪肝回来了。
  看到桌上饭都摆好了,几个人还没动,就说道:“做好了就吃,不用等我。”
  林彩蝶:“时间刚好,饭刚上桌。”
  即便不是刚好,即便林彩蝶说没关系,杨三妹和林彩霞肯定也会等的。
  杨三妹:“咋买了这么些肉,吃不完都坏掉了。”
  虽然是冬季,但是纬度低,气温在那,这肉也放不了两天。
  赵峥嵘:“这两天就吃完,去一趟岛北怎么也得多买点。”
  林彩蝶:“你先放那,吃完饭我去处理。”
  “行,我洗下手。”
  等到上桌后,赵峥嵘还拿了酒,给杨三妹和林彩蝶都倒了一点。
  “我不喝酒,你自己喝。”
  “娘,你少喝点,冬天喝了热乎。”
  然后看着林彩霞说道:“大姐你就多喝点水吧。”
  林彩霞点头:“行,你快吃吧,我这都有水。”
  林彩蝶把海胆蒸蛋给她一个,给阿明一个。
  林彩霞:“我就不用了吧。”
  “一人吃两人补,你还是多吃点吧。”
  然后又对阿明说:“这会烫,阿明要凉凉再吃。”
  小阿明小手正抓着一个虾啃呢,听到后也只是点点头。
  赵峥嵘对尖椒炒鱿鱼很合胃口,连着吃了两口,才说道:“以前没这么吃过,这个味道好。”
  林彩蝶:“那以后多给你炒。”
  赵峥嵘端起酒杯:“娘,我敬你一个。”
  杨三妹端起小酒盅:“自己家人,不用说敬。”
  这个只有林彩蝶知道,他们齐鲁人对于喝酒特别讲究。
  甚至坐哪个位置,喝几个都有讲究。
  上次赵峥嵘和她说过一遍,林彩蝶就觉得复杂。
  但是自己家人,也确实不用那么多礼节。
  赵峥嵘点头:“行,咱们就随意。”
  然后又对林彩蝶说道:“你自己喝,喝不了就给我。”
  林彩蝶看着小酒盅:“没事,这一个我还是能喝的。”
  这个酒是赵兴邦带来的,是齐鲁有名的高粱酒,而且还是老酒,瓶子都是老瓶子。
  林彩蝶也想尝尝,她能喝点,但是哪次也没多喝,也没喝多过。
  喝了一口,她也说不出是好是差,反正也有点辣。
  赶紧夹了一个虾吃。
  然后给杨三妹也夹了一个:“娘你尝尝我做的这个虾。”
  别看杨三妹一直在海边渔村生活,吃的海鲜挺多,但是多数都是白灼或者蒸煮。
  甚至葱油的吃法都少,太费油。
  要是让她在家里做个油焖的大虾,她可舍不得。
  林彩霞也是。
  只有再过几年,大家的生活都提升上来了,这些吃法才会慢慢普及。
  第225章 放假了
  就这样,杨三妹和林彩霞就在岛上住了下来。
  林彩霞这一胎很稳,都到了赵峥嵘放假的时候,她还没生。
  不过赵峥嵘假期有限,又赶着回北方,林彩蝶自然不能在这里等着。
  “娘,大姐,赵峥嵘后天就休假了,我们就得走了,你们就在这住着吧。”
  林彩霞有些愣:“啊,你们就要走了?”
  她是有点不好意思,哪能主人都走了,她还在这住着的。
  林彩蝶:“你就安心住你的,这岛上安全的很,都是军属,也没人来我这查,再说了,我这鸡鸭都有,鸡蛋也有那么多,这边也有卫生院,都打过招呼了,你就在这生。”
  然后又看向杨三妹:“娘,你看要不然你们就在岛上过年吧,我爹和阿龙出海在岛上还更近,干个几天就过来,不然我这些鸡鸭也麻烦,你们就当给我看家了。”
  杨三妹也皱眉了。
  哪有在闺女家过年的。
  林彩蝶的意思是看家,但是理是这个理,事不是这么个事啊。
  可是现在林彩霞还必须得在这,那她也只能在这。
  “看看吧,看你姐什么时候生,年前生的早的话,我还是得回去,不过临走我看看你这些鸡鸭怎么给你提前放点食。”
  其实鸡鸭自己找食也饿不死,尤其是鸭子,就守在海边,还怕没吃的。
  鸡就麻烦点,她下院就是沙滩地,不好说有足够的食物。
  “那就在横槽里放够水就行了,到时候让赵峥嵘的通讯员过来帮一下。”
  他们走了,家里也得需要照顾,最起码挑水就得需要个人。
  赵峥嵘已经告诉了小方,每隔一天就过来帮着挑水,总不能让杨三妹去挑。
  “也行。”杨三妹点点头,只要不是完全托付给她就好。
  不是怕担责,而是没这个说法。
  林彩蝶:“那些鸡鸭,每隔两天就杀一只,杀什么你自己决定,年后我还养呢,我姐生孩子、还有你们过年,都能吃。
  就是回去过年,也杀了拎回去。”
  看她这么嘱咐,杨三妹觉得眼皮子直跳,到底还是个败家的。
  可是不管败家不败家,林彩蝶也不在乎她娘的看法。
  已经结婚了,自己过日子,能做自己的主了。
  赵峥嵘放假这天,两人就收拾好了东西,大包小包的离开家,他们要先到镇上,然后在去县里,才能坐火车。
  杨三妹和林彩霞在门口送了两人,难免有些不舍。
  到了峡湾镇,两人先去了林彩凤那里,林彩蝶把给她的包裹给了,然后又去边防所,赵峥嵘的战友开车把两人送到县里。
  在县里一起吃了午餐,然后也是这边边防所的同志就把车票给送了过来。
  原来赵峥嵘在走之前就电话联系好了,这样一看,安排的还真是明白。
  车票是晚上的卧铺票,这还是林彩蝶第一次坐卧铺,上车前都还很好奇。
  上车前,赵峥嵘去饭店买了些饼子之类的,也没再买别的。
  “路上时间长,买多了也不好吃,到时候看看餐车吧。”
  林彩蝶也没觉得有什么,她也不是不能吃苦。
  这年代赶路,就是这个条件。
  他们还能坐卧铺,已经很好了,那些车厢里的,还有站着的,才是真的受罪。
  其实林彩蝶已经很能坚持了,不然,她钻入空间岂不是更方便。
  或者,这么多的东西,放空间一些,两人也能轻装上阵。
  不过海珠还是秘密,所以也只能负重前行。
  好在赵峥嵘也不需要她拿什么,大包都是他拿的。
  这年代坐火车的人也多,大家都是大包小包的往上挤。
  林彩蝶看到普通车厢那边,很多人都从窗户往里爬。
  上了火车后,林彩蝶也兴致勃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