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赵峥嵘眼睛放亮。
林彩蝶有些防备的瞪着他:“热水瓶里有热水,你也洗洗早点休息,还有,今天不许碰我。”
赵峥嵘一脸懵的:“为啥?”
“不方便。”
等到赵峥嵘洗完回到房间,林彩蝶正靠在床上。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体会到这个时代的局限性,这要是有个手机,那多舒服啊。
看到他进来,林彩蝶抬了下下巴。
“那是给你织的毛衣,你试试,看看合身吗。”
“不用试,肯定合适。”
“说的不算,赶紧试试。”
赵峥嵘只得拿过毛衣穿上。
林彩蝶:“嗳,你里边不能穿背心啊,这样扎不,里边穿衬衣。”
两辈子了,她还是有点穿搭眼光的。
再说,这么穿实在也不舒服。
赵峥嵘则是一副不在意的样子:“没事,我这皮糙肉厚的。”
林彩蝶脸一板:“这是皮糙肉厚的事吗,这是品位啊,你大城市出来的,不用我提醒你吧。”
赵峥嵘:“这不就是试一下嘛,等到我穿的时候就会穿了。”
林彩蝶不想搭理他了:“你快点试,这蜡烛要燃没了。”
“挺好的,也合身。”
赵峥嵘说了一句,抻了一下,就脱了下来。
然后把毛衣折叠一下,放进衣柜,直接窜上床了。
林彩蝶感觉他上床就往自己身边贴了过来,连忙推开他。
“你离我远点。”
“咱们来一次吧。”
“不行,我要休息,我早点睡。”
说完,自己转过身后,背对着赵峥嵘就要睡了。
赵峥嵘贴了上来,伸手把她揽到怀里:“我就抱着睡。”
两人就这样睡了。
第二天中午,赵峥嵘回来,给林彩蝶带来一个好消息。
是村里打电话通知的,鲍鱼养殖的考察终于要到了。
考察组是在省里从北到南的考察下来的。
前海村算是终点了。
考察是在两天后,将会到前海村,林彩蝶很高兴,这是自己在春节前最重要的事了。
风平浪静的过了两天后,林彩蝶在考察的当天早上,早早的就出发了。
她可是期待感满满,因为研究中心的建设外部都完工了。
这要是到这考察,对这样的环境应该没有啥问题吧。
再说了,自己的渔场也很大,也能按照要求配合省农业厅进行处理。
她就不信自己这渔场,还不能打动这些考察者。
上午十点,林彩蝶回到了前海村。
今天林卫国和杨三妹也没有出海。
看到林彩蝶,林卫国皱着眉头问道:“你这渔场咋回事,不都行了吗,咋还有考察的?”
林彩蝶:“这个是鲍鱼养殖的,也做鲍鱼苗的培育,等下到了你们就知道了。”
等到11点,终于人到了,让林彩蝶意外的是,考察组居然是坐船来的。
细想一下也对,所有合作的都在沿海,坐船确实比坐车方便的多。
考察组的是一艘小船,比林卫国的渔船还要小一点,不过只是用来拉人考察还是可以的。
林彩蝶看到了自己在省农业厅看到的那位负责人于伟平,遂走上前。
“于主任你好,没想到你们从码头过来,也没有迎接,实在抱歉。”
于伟平摆摆手:“没什么,我们还着急赶回去,咱们还是去渔场看看吧。”
“好的,那这边请。”
把杨三妹留在家,让她安排午饭,林彩蝶就带着考察组和林卫国,老王书记一起去了渔场。
渔场距离渔村,走着也要10分钟,不过说着话的功夫也快。
到了渔场处,林彩蝶指着建设中的研究中心介绍道:“这里是为了渔场研究建设的研究中心,现在确定的是刘福老师的大黄鱼繁养项目,落在我们渔场,如果鲍鱼苗培育项目也在渔场,那后期也会在这里开展。”
这一介绍,于伟平就很是惊奇的看了一眼这所谓的研究中心。
鲍鱼苗的培育和养殖也确实需要这样的研究中心。
他们在考察时,虽然很多是国营渔场,但是真要说研究环境,其实是很难讲匹配的。
现在住房都有困难呢,何况搞研究。
很多国营渔场也是在宿舍区、工人区找个房子开始。
而这种单独建立的,那是真没有。
前期投入过大的,在这个年代除非是国家大力支持的,否则是很难的。
所以,于伟平在第一印象上就好了很多。
他笑着点点头,对着一起下来的三个人说:“好像硬件环境还不错,等下水纹检测你们要细点心。”
“好的主任。”
三个人都应声,因为真要确定了合作,也是他们到下边参与的,能到一个条件好一点的地方,肯定比艰苦的地方强啊。
对于水纹检测,林彩蝶是一点也不担心。
毕竟纬度相差不大,而且前海本身就属于闵省的南部,气候肯定好于北方。
另一点上说,上一世这里就是鲍鱼养殖的黄金地段,没道理能养殖就不能培育了。
再说了,自己还有海珠呢,实在不行,在海里洒一些海珠里的水,就不信有哪里的渔场能比过自己这。
不过林彩蝶也害怕,若是海珠里的海水洒在自己渔场,四面八方的鱼全都过来,那场面也不知道自己这渔场能不能扛住。
第210章 考察
到了海边,林彩蝶指了一下渔场范围,三个技术员就开始进行检测了。
一个技术员拿着一个温度计,先在海边测量水温。
另外一个技术员则是舀了一盆海水,然后端到岸上。
最后一个女技术员和他一起,在那拿着试管和溶液的做分析。
于主任开始介绍了:“这里主要是检测温度、酸碱性、微生物活性等,等一下还要到渔场中间再取样。”
林彩蝶点头:“于主任放心,有什么要求我这边都会配合的。”
林卫国和老王书记则是一副高深莫测的感觉。
两人是有点被镇住了。
考察组虽然只是简单的检测,但是这种对于渔民来说完全就是高级的科研方式,让他们不明觉厉。
考察组专业性让他们连话都不敢说。
这时郑海英过来了,她最近都是和父母一起在自己渔场造人工礁。
这样也是吸引鱼在这里繁衍的重要方式。
看到林彩蝶带着人来,同样作为渔场主的她肯定要过来看看的。
慢慢走到林彩蝶身边,小声说道:“小蝶,他们就是你说的那个合作的人?”
由不得她不好奇,林彩蝶承包渔场后就不管了,她可不敢,这可都是钱,按照传统的方式,她一家人一直在做人工礁。
可是后来,林彩蝶说要做养殖项目合作,她也动过心思。等到看林彩蝶这大搞土木的建研究中心,就又放弃了。
家里可没钱这么折腾,她们渔场就是在岸上搭建了一个小寮子。
不过,对于林彩蝶渔场的所谓合作,她也一直等着,想了解一下。
就是林彩蝶结婚后上岛了,不然她早找过来了。
现在看到了,还能不过来问问。
对于自己唯一的好友,林彩蝶也不隐瞒。
“嗯,这个是鲍鱼养殖的培育。”
郑海英眼睛都大了:“养鲍鱼?”
就是在海边,鲍鱼也是贵的。
这玩意既不好捕捞,而且还是上好美味,要是能养鲍鱼,那还不发了。
林彩蝶:“现在是鲍鱼苗的培育,等培育出来,你可以养,我到时候也养。”
郑海英眼睛亮亮的点头,这要是能养,还不要前期投入,这种是好事啊。
就是不知道好不好养。
“养这个好养吗?”
林彩蝶指着几个技术人员说道:“这些专家到时候都在,会指导的,你放心吧,等能养了,我肯定通知你。”
产业是越做越大的,即便不是郑海英,林彩蝶也不会说就不推荐,只有规模上来,前海村的名头才能打出去。
更何况郑海英还是她的好闺蜜。
“小蝶,那我可谢谢你了,你不知道,最近家里的压力多大,我娘是天天的说啊,磨叽的我都快疯了。”
林彩蝶笑笑:“以后看到赚钱了就好了,我还不是一样。”
郑海英也没走,就在这跟着看着。
海边的区域检测完了,三个技术员都向于主任回复。
“主任,海边的水纹合格。”
于主任点点头。
林彩蝶则是胸有成竹般的微笑了一下。
而林卫国和老王书记则是松了口气般的,好像刚刚多有压力一样。
林彩蝶:“于主任,那咱们上船吧,到渔场中再检测一下。”
于主任点点头:“行,上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