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仙辞 第500节
众人各表见解,却又井然有序,不显纷乱嘈杂。
裴夕禾细心聆听者每一人的见解体悟,在坐仙者,皆有不凡见地。
待得近百人抒表心中认知,一直缄默不语的逢春这才开口叹了一声。
“善。”
她双眸如碧波,荡漾涟漪。
“那便由为师再来表上一番己见。”
逢春并不评上一番优劣,也不认为己见便为正途大道,须得他们尽数奉为圭臬,世上本就无恒久不变之物,也无完美之理。
“观心即是问道。”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内即真,心内即道。”
“心者身下主宰,目虽视而所以视者,心也;耳虽听而所以听者,心也;口与四肢虽言动而所以言动者,心也。”
裴夕禾对此番见地极为认同,金眸闪动,有精芒掠过。
帝歌曾对她言过心之大道的真谛便在于“位天地,育万物,未有出于吾心之外者”。
大道正在心中,大道正在足下。
夫察天地,辨大道痕迹,未尝不是以此身,以‘假我’来察变化,洞悉‘真我’?
逢春上仙于高台娓娓道来,而众学士也正坐蒲团,面色端正,相互映证,洞悉得失。
裴夕禾越是聆听,便越是觉大道畅快,孕于心间。
而后逢春上仙慨然叹道:“正因我心即道,故而当心境飞跃,境界亦会拔涨,由内而外者,方为修行真谛。”
而后她变化神色,眼眸似有幽深之光,不带先前的惬意与闲适,更显庄重,叫人不敢逾矩。
“生灵有心,七情六欲,千姿百态。”
“心即道者,故世上生灵,凡坚守本心,便可以之为镜,幸而得道。”
“大道并不小,足以涵盖万物寰宇,帝王之道,慈佛之道,罗刹之道,甚至是贩夫走卒亦有道,古来今往,以画入道,以厨入道,甚至是耕种入道者虽少却亦存。”
裴夕禾心头道了一声确实。
如此的传闻她在天虚神州亦有听闻,世人皆道仙者应当目下无尘,超脱凡俗,高居云端。
可实则不然,以她而言,已登天仙境,可却依旧明晓内心从未如秋水镜湖平静,欲往大逍遥,欲登临绝顶,一直都为其执念,其所求。
可裴夕禾却并不被其掌控,而是握在掌心,均衡两向。
众位仙者亦如此,故而或野心勃勃,或淡然无波,或阴险狡诈,或光明磊落。生灵百态,亦从未脱离仙者。
可只需知行合一,固守本心,便不担忧道心崩殂,万载修为一朝丧。
逢春上仙仍旧在出言,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诫诸位学士。
“大道无情,太上独行,可实则生灵欲望如沟壑,难以平填,你我皆需心知。无情非绝情,亦含有情之面,诸位学士需得掌欲望,握执念,如此才能仙道畅通。”
“但为师仍需提醒一句,德者近道。”
故而知行合一,明守一心,也不可困于嫉妒,埋怨,不甘,愤恨等负面心绪,那为入邪堕祟之途,实乃行差踏错,落入深渊。
此番言毕,已过四五个时辰,裴夕禾便随着殿堂中各位学子一同拱手道谢。
“谢逢春学官教诲。”
逢春颔首,面色复柔,抬起指尖,有法力运转,凝作光影符文悬浮在眼前。
“如此,我们再来论及‘轮回’一说。”
诸位学子只见其身前光芒凝聚出了一尊稚童人像来。
“诸位想必也已知晓何为轮回。天道运转,六道轮回为常态,魂魄诞生,凡人生死衰败,便入轮回中去,乃是自然的牵引。”
“但当踏入修行,甚至只是最低境界的练气,便已魂魄得灵气转化,不再受自然牵引轮回。而后境界更高,诸如在座各位,魂魄已强,可凭借自身之力落入轮回中去,再世为人。”
此等秘辛裴夕禾早已了然于心,毕竟她便是切身体会者。
魂魄中觉醒的混元气和《亘一经》,与之同时出现的那些记忆碎片,无不在昭示着在裴夕禾之前,她或许还有前世,或者前前世,谁又知晓呢?
她并不在意,因为她只是裴夕禾。
高台端坐的逢春上仙侃侃而谈,具体剖析着她所知晓的轮回之秘。
“实则修者并不知晓,轮回究竟是如何,而历经轮回的魂魄,纵使是再重新经历一番原先的成长历程,所长成的又是原本的那个人吗?”
她一言发人深思,在座修者皆是静默无言。
他们天资卓然,早登仙境,又入太学,如今年岁同所拥的寿元相比,可谓稚嫩,少有人思索死亡与轮回之事。
裴夕禾却心中有个声音果断非常。
“自然不是。”
一道笔直的线上,纵有一星半点的微小分叉都会不断地蔓延出一道全新的线,一枝两花,各有芳华。
逢春上仙亦道:“自然是未必,甚至可以说,并非原来之人。”
她挥动右手,那幻化出的小孩人像骤然便在他们眼前动了起来。
第679章 后来我谁身(三)
那小人周身出现各色环境来,更像是一面水镜映照。
在坐学士皆看去,不同的环境下,那小人的行事秉性与人生轨迹都各自不同,纵有细微之差,亦成了明显分别。
不由得心中更加清明,知晓逢春此番用意。
“为师所授的轮回观心术,便为拟造轮回,一次次炼心,观心,固执真我,直到外物变迁再无法影响自身轨迹,那心镜自明亮,真灵终不昧。”
裴夕禾以念力触及在识海中的那一点印记,阅尽其中记载,确实觉察内里精妙,为一门不可多得的观想法门。
而逢春又道:“既已讲到此处,那为师便也再谈一谈‘轮回’与‘转世’之分。”
“轮回为己身受创,魂魄残陨,当然若是寿元耗尽,也会连累魂魄枯竭衰败,若如此入六道,便是广义上的轮回。”
“而转世一说,则唯有我等上仙境修者才有机会触及,上仙分作‘人’,‘地’,‘天’三极,皆触及了大道真貌,燃起一盏独属自身的明灯,得冥冥护持,若施展密法,以完全姿态投入六道,便为转世。”
“转世者真灵不变,待得其重新寻到真灵,便可逐渐寻回前世法力与仙道根基,可谓仙途长途,此类修者先天便具有非凡资质。”
裴夕禾倒未曾了解这些细致区分,心头突而一动。
她已然知晓当初正是明琳琅燃烧自身,化身为玉剑,诛灭那猩红双瞳之主,挽天倾,救危难。
而裴夕禾重归神州之时曾察觉那残存的气息深厚无比,只怕那猩红双眸的邪力已超天仙境,也非自身能匹敌。
可明琳琅哪来那般修为?超越神州界限的实力?
裴夕禾心中揣测会否其正为古仙的转世之身?正是重拥前世法力?
却又觉并非如此,毕竟她曾在万古仙刹中得见古仙神玉的执念化身。
若真是转世,哪里会有执念留存?这便是最大的矛盾。
那羊脂白玉她终是知晓下落,当初前往圣魔界之时脱离日月小界,为明琳琅所得。会否一切都在古仙的预料之中?
她心底叹了口气,纵使如今已登仙,依旧感觉四周满是迷雾。
或许唯有同帝歌师傅一般,站到世间顶峰,横扫无敌,这才能所见皆明。
而谈及这‘轮回’与‘转世’一说,裴夕禾顿而又满心感慨,心中不由得浮出一个名字来。
“太上无筝。”
而此刻逢春上仙已然讲学完毕,裴夕禾亦闭上双眸,喃喃道。
“即事已如梦,后来我谁身?”
可我裴夕禾偏生不管梦幻前身和什么后来,我只知晓要立足于今朝,抓住现在,掌控未来!
她心境更为澄澈,见逢春上仙已化清风离去,便从蒲团上起身。
裴夕禾手腕上的傀儡化镯微闪光芒,传音道。
“主人本次聆听授道已记录在册,进度为1/10000。”
裴夕禾微挑眉,这便是她防备这仙傀的缘由。
若所做之事都尽数记录在案,固然有序,可裴夕禾讨厌这种被束缚之感。
她同周遭仙友拱手作别,飞身出殿,重踏风凌云。
突而有一身影从深厚朝她掠来,裴夕禾灵识敏锐,自然是发觉其踪迹,回首侧目,不由微微蹙眉。
待得那身影落定,裴夕禾拱手道:“不知贺道友有何指教?”
贺若风嘿嘿直笑,拱手回礼道。
“见过赵道友。”
“不知晓道友三日后是否有空?我们六人同入太学中来,其中正有大乾王朝的三殿下,如今他宴请我等五人,委托我朝道友通传一声。”
他似乎在笑,可不达眼底。
若非贺家为王朝臣子,他岂会接过此委托?
少帝之位悬而不定,鬼知道这些王族后嗣会斗成什么样子。贺家向来中立,可燕无烬所求,自己也不能轻易拂他颜面。
裴夕禾本不欲去,她厌这些繁杂,正要张口回绝,却突而想起燕无烬和崔善郯看似敌手,可却有些私交的模样?
“其余道友皆会去?”
贺若风眸色深了几分,心底压下揣测,带着笑容道:“确实,我家小宝与我会同去,而崔道友和杜道友亦已应允。”
不过瞧着那杜夜磬是被自己缠得不想应付,这才应允,自不必说。
贺若风决心再不沾手这些俗事,待得此宴毕,那定是要好生闭关个一两百年,避开风头,当然也得好好叮嘱自家乖崽一二,切记不可沦为棋子。
裴夕禾面色带惑,问道:“小宝?”
贺若风得意地昂头,露出自豪之色,回道:“是也,正是我为我家乖儿所取的名字,贺小宝,我觉得可比贺少辞这名字好听多了。”
裴夕禾不置可否,金眸敛去精芒,笑道:“那既然诸道友皆要前去,我怎好拂了诸位雅兴。”
贺若风笑得眯眼,说道:“那便多谢赵道友赏脸了,三日之后,在这太学的邝衡峰上,清越楼第三层。”
裴夕禾细心聆听者每一人的见解体悟,在坐仙者,皆有不凡见地。
待得近百人抒表心中认知,一直缄默不语的逢春这才开口叹了一声。
“善。”
她双眸如碧波,荡漾涟漪。
“那便由为师再来表上一番己见。”
逢春并不评上一番优劣,也不认为己见便为正途大道,须得他们尽数奉为圭臬,世上本就无恒久不变之物,也无完美之理。
“观心即是问道。”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内即真,心内即道。”
“心者身下主宰,目虽视而所以视者,心也;耳虽听而所以听者,心也;口与四肢虽言动而所以言动者,心也。”
裴夕禾对此番见地极为认同,金眸闪动,有精芒掠过。
帝歌曾对她言过心之大道的真谛便在于“位天地,育万物,未有出于吾心之外者”。
大道正在心中,大道正在足下。
夫察天地,辨大道痕迹,未尝不是以此身,以‘假我’来察变化,洞悉‘真我’?
逢春上仙于高台娓娓道来,而众学士也正坐蒲团,面色端正,相互映证,洞悉得失。
裴夕禾越是聆听,便越是觉大道畅快,孕于心间。
而后逢春上仙慨然叹道:“正因我心即道,故而当心境飞跃,境界亦会拔涨,由内而外者,方为修行真谛。”
而后她变化神色,眼眸似有幽深之光,不带先前的惬意与闲适,更显庄重,叫人不敢逾矩。
“生灵有心,七情六欲,千姿百态。”
“心即道者,故世上生灵,凡坚守本心,便可以之为镜,幸而得道。”
“大道并不小,足以涵盖万物寰宇,帝王之道,慈佛之道,罗刹之道,甚至是贩夫走卒亦有道,古来今往,以画入道,以厨入道,甚至是耕种入道者虽少却亦存。”
裴夕禾心头道了一声确实。
如此的传闻她在天虚神州亦有听闻,世人皆道仙者应当目下无尘,超脱凡俗,高居云端。
可实则不然,以她而言,已登天仙境,可却依旧明晓内心从未如秋水镜湖平静,欲往大逍遥,欲登临绝顶,一直都为其执念,其所求。
可裴夕禾却并不被其掌控,而是握在掌心,均衡两向。
众位仙者亦如此,故而或野心勃勃,或淡然无波,或阴险狡诈,或光明磊落。生灵百态,亦从未脱离仙者。
可只需知行合一,固守本心,便不担忧道心崩殂,万载修为一朝丧。
逢春上仙仍旧在出言,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诫诸位学士。
“大道无情,太上独行,可实则生灵欲望如沟壑,难以平填,你我皆需心知。无情非绝情,亦含有情之面,诸位学士需得掌欲望,握执念,如此才能仙道畅通。”
“但为师仍需提醒一句,德者近道。”
故而知行合一,明守一心,也不可困于嫉妒,埋怨,不甘,愤恨等负面心绪,那为入邪堕祟之途,实乃行差踏错,落入深渊。
此番言毕,已过四五个时辰,裴夕禾便随着殿堂中各位学子一同拱手道谢。
“谢逢春学官教诲。”
逢春颔首,面色复柔,抬起指尖,有法力运转,凝作光影符文悬浮在眼前。
“如此,我们再来论及‘轮回’一说。”
诸位学子只见其身前光芒凝聚出了一尊稚童人像来。
“诸位想必也已知晓何为轮回。天道运转,六道轮回为常态,魂魄诞生,凡人生死衰败,便入轮回中去,乃是自然的牵引。”
“但当踏入修行,甚至只是最低境界的练气,便已魂魄得灵气转化,不再受自然牵引轮回。而后境界更高,诸如在座各位,魂魄已强,可凭借自身之力落入轮回中去,再世为人。”
此等秘辛裴夕禾早已了然于心,毕竟她便是切身体会者。
魂魄中觉醒的混元气和《亘一经》,与之同时出现的那些记忆碎片,无不在昭示着在裴夕禾之前,她或许还有前世,或者前前世,谁又知晓呢?
她并不在意,因为她只是裴夕禾。
高台端坐的逢春上仙侃侃而谈,具体剖析着她所知晓的轮回之秘。
“实则修者并不知晓,轮回究竟是如何,而历经轮回的魂魄,纵使是再重新经历一番原先的成长历程,所长成的又是原本的那个人吗?”
她一言发人深思,在座修者皆是静默无言。
他们天资卓然,早登仙境,又入太学,如今年岁同所拥的寿元相比,可谓稚嫩,少有人思索死亡与轮回之事。
裴夕禾却心中有个声音果断非常。
“自然不是。”
一道笔直的线上,纵有一星半点的微小分叉都会不断地蔓延出一道全新的线,一枝两花,各有芳华。
逢春上仙亦道:“自然是未必,甚至可以说,并非原来之人。”
她挥动右手,那幻化出的小孩人像骤然便在他们眼前动了起来。
第679章 后来我谁身(三)
那小人周身出现各色环境来,更像是一面水镜映照。
在坐学士皆看去,不同的环境下,那小人的行事秉性与人生轨迹都各自不同,纵有细微之差,亦成了明显分别。
不由得心中更加清明,知晓逢春此番用意。
“为师所授的轮回观心术,便为拟造轮回,一次次炼心,观心,固执真我,直到外物变迁再无法影响自身轨迹,那心镜自明亮,真灵终不昧。”
裴夕禾以念力触及在识海中的那一点印记,阅尽其中记载,确实觉察内里精妙,为一门不可多得的观想法门。
而逢春又道:“既已讲到此处,那为师便也再谈一谈‘轮回’与‘转世’之分。”
“轮回为己身受创,魂魄残陨,当然若是寿元耗尽,也会连累魂魄枯竭衰败,若如此入六道,便是广义上的轮回。”
“而转世一说,则唯有我等上仙境修者才有机会触及,上仙分作‘人’,‘地’,‘天’三极,皆触及了大道真貌,燃起一盏独属自身的明灯,得冥冥护持,若施展密法,以完全姿态投入六道,便为转世。”
“转世者真灵不变,待得其重新寻到真灵,便可逐渐寻回前世法力与仙道根基,可谓仙途长途,此类修者先天便具有非凡资质。”
裴夕禾倒未曾了解这些细致区分,心头突而一动。
她已然知晓当初正是明琳琅燃烧自身,化身为玉剑,诛灭那猩红双瞳之主,挽天倾,救危难。
而裴夕禾重归神州之时曾察觉那残存的气息深厚无比,只怕那猩红双眸的邪力已超天仙境,也非自身能匹敌。
可明琳琅哪来那般修为?超越神州界限的实力?
裴夕禾心中揣测会否其正为古仙的转世之身?正是重拥前世法力?
却又觉并非如此,毕竟她曾在万古仙刹中得见古仙神玉的执念化身。
若真是转世,哪里会有执念留存?这便是最大的矛盾。
那羊脂白玉她终是知晓下落,当初前往圣魔界之时脱离日月小界,为明琳琅所得。会否一切都在古仙的预料之中?
她心底叹了口气,纵使如今已登仙,依旧感觉四周满是迷雾。
或许唯有同帝歌师傅一般,站到世间顶峰,横扫无敌,这才能所见皆明。
而谈及这‘轮回’与‘转世’一说,裴夕禾顿而又满心感慨,心中不由得浮出一个名字来。
“太上无筝。”
而此刻逢春上仙已然讲学完毕,裴夕禾亦闭上双眸,喃喃道。
“即事已如梦,后来我谁身?”
可我裴夕禾偏生不管梦幻前身和什么后来,我只知晓要立足于今朝,抓住现在,掌控未来!
她心境更为澄澈,见逢春上仙已化清风离去,便从蒲团上起身。
裴夕禾手腕上的傀儡化镯微闪光芒,传音道。
“主人本次聆听授道已记录在册,进度为1/10000。”
裴夕禾微挑眉,这便是她防备这仙傀的缘由。
若所做之事都尽数记录在案,固然有序,可裴夕禾讨厌这种被束缚之感。
她同周遭仙友拱手作别,飞身出殿,重踏风凌云。
突而有一身影从深厚朝她掠来,裴夕禾灵识敏锐,自然是发觉其踪迹,回首侧目,不由微微蹙眉。
待得那身影落定,裴夕禾拱手道:“不知贺道友有何指教?”
贺若风嘿嘿直笑,拱手回礼道。
“见过赵道友。”
“不知晓道友三日后是否有空?我们六人同入太学中来,其中正有大乾王朝的三殿下,如今他宴请我等五人,委托我朝道友通传一声。”
他似乎在笑,可不达眼底。
若非贺家为王朝臣子,他岂会接过此委托?
少帝之位悬而不定,鬼知道这些王族后嗣会斗成什么样子。贺家向来中立,可燕无烬所求,自己也不能轻易拂他颜面。
裴夕禾本不欲去,她厌这些繁杂,正要张口回绝,却突而想起燕无烬和崔善郯看似敌手,可却有些私交的模样?
“其余道友皆会去?”
贺若风眸色深了几分,心底压下揣测,带着笑容道:“确实,我家小宝与我会同去,而崔道友和杜道友亦已应允。”
不过瞧着那杜夜磬是被自己缠得不想应付,这才应允,自不必说。
贺若风决心再不沾手这些俗事,待得此宴毕,那定是要好生闭关个一两百年,避开风头,当然也得好好叮嘱自家乖崽一二,切记不可沦为棋子。
裴夕禾面色带惑,问道:“小宝?”
贺若风得意地昂头,露出自豪之色,回道:“是也,正是我为我家乖儿所取的名字,贺小宝,我觉得可比贺少辞这名字好听多了。”
裴夕禾不置可否,金眸敛去精芒,笑道:“那既然诸道友皆要前去,我怎好拂了诸位雅兴。”
贺若风笑得眯眼,说道:“那便多谢赵道友赏脸了,三日之后,在这太学的邝衡峰上,清越楼第三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