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静雾转身看着孟晏珩,裙摆旋出漂亮的弧度,坐到鞋凳上,“Osborn有个哥哥,他哥哥的女友癌症去世前小时候一直住在那个孤儿院,Osborn的哥哥后来殉情了,所以学长想为那个孤儿院做点什么。”
“天哪,好浪漫*。”
孟晏珩单膝跪地给她脱鞋子,听到小姑娘这么说勾唇笑了下。
希望她到八十岁还在为爱情故事心动。
那时候,他应该也还在。
还能看到她像现在一样开心。
孟晏珩把她抱起来,往楼上走,语气淡淡道:“Osborn,Osborn,Osborn,真当你老公不吃醋是吧?”
静雾搂着他脖颈,咯咯咯闷在他胸膛里笑。
她就等这句话好吧。
孟晏珩心里有预感。
因为静雾的人生才刚开始。
所以当静雾在快开学前夜敲响他的书房门时,他的心跳有点快,情绪很复杂。
他望着她道:“过来,雾雾。”
穿着娃娃领可爱睡裙的静雾抱着小熊走近他,被孟晏珩牵着坐到他腿上。
静雾乖乖窝在他的怀里,很长一段空白没有说话。
“孟晏珩。”
“嗯?”
“我以后想出去读书。”
“但我有点舍不得你。”
“老公可以陪你去,也可以等你回来。”
“最好还是陪你去。”
“为什么?”
“防止你出轨。”
静雾:“……”
"去吧,你才二十岁,什么都不用怕的年纪。"
第61章
三年后。
六月初,京城正处高温盛夏。
“姐,欧洲那边的工程组说需要帮忙找几个本地工匠试制传统工艺部件。”小助理跑到蔺寄真身边说。
蔺寄真正在跟跨国物流运输的总负责人打电话。
明天晚上八点过海关绿色通道的那批鲜切花材,其中有四件单品价值超过五十万,需要安排武装押运车辆。
蔺寄真对小助理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布展来到最后一周的冲刺阶段,蔺寄真每天都到现场把关,在国家会议中心的展览博物馆一直忙到中午,小助理又跑来提醒,说JohnnyRita和Eira已经到下榻酒店了。
JohnnyRita,荷兰人,是位气候科学家,专程来华参加国际气候峰会的。
对方还有一个更为出名的身份,景观建筑大师,是荷兰的国宝级大师,也是欧洲和中东皇室的御用花艺师,她的工作室在全球都很有名。
峰会期间会包含多种展示全球气候的文化互动,蔺寄真得知对方要来华后,便通过各种关系联系到了对方,谈合作意向。
而这也正是打动JohnnyRita的点,最终她和工作室承接下了这次的展览活动。
JohnnyRita提前说过,她这次来华主要是参加气候峰会的,所以这个项目她的门徒Eira会是主负责人,并且花艺展来华后的现场组装指导也会全权交给Eira。
一直以来,蔺寄真都跟Eira保持着邮件往来沟通,每天同步项目进度。
现在既然对方落地了,蔺寄真便将项目目前的进展全部汇总给了对方,并欢迎了师徒平安落地。
/
打开的笔记本电脑放在玻璃茶几上,年轻的女孩跪坐在拥有270度落地大窗的酒店客厅地毯上,葱白指尖点击发送,将邮件回复过去。
JohnnyRita捧着一杯气泡香槟走过来,玩笑道:“Eira,如果我是你我才不管这些狗屁工作,我要立马去见myhoney。”
静雾被调侃得脸颊微红,接过对方弯腰递来的冰可乐,假装没听到,岔开话题说:“Johnny,你今天有想去逛的地方吗?”
JohnnyRita有一头金色的头发,站在明媚的客厅里闪闪发光,她夸张的摇摇头,“不不不,我不要出门,你们京城太热了,我开完会要立马离开。”
静雾仰头看着她,故意委屈的努努嘴道:“但是你之前还说,下飞机后你要立马去爬长城,Johnny。”
“雾雾,” JohnnyRita难得的说了她仅会的几个中文词汇之一,继而用英语道:“不要欺负老年人。”
静雾被她逗笑。
JohnnyRita可是个时尚女魔王,哪里老,即便五十五岁,皮肤变得松弛,眼角长出细纹,但没有谁比她穿嫩粉色的吊带裙短裙还自信。
静雾坦白道:“好吧,Johnny,老实说我现在也不太适应这里的气候了。”
JohnnyRita:“所以我说,你就别回来了,跟在我身边不好吗?再过两年,等我把所有的东西都教给你后,你就能坐到我的位子上了,然后我就可以美美飞北极去做我的气候课题啦。”
静雾震惊得微微睁大了眼:“Felton如果听到了这些话要气死的。”
Felton是JohnnyRita的第一个徒弟,是欧洲王室成员里的一个王子,已经跟了JohnnyRita五年。
“他已经被我pass掉了,他现在有了不良嗜好,已经不是个能专心做好事情的人了。”
“但是,Johnny,你再清楚不过,我已经在走毕业流程了,并且我没有申请继续留在荷兰的签证哦。”
“那我只能将我的事业传承给Conan,刚好她没有什么家族集团要继承。”
Conan是国际足球巨星的女儿,静雾和她不仅是JohnnyRita的徒弟,还是校友。
静雾在大四下学期申请到了毕业后去荷兰的瓦赫宁根大学读景观建筑研究生。
国外的课程非常注重实践,工作室项目几乎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尤其荷兰拥有全球顶级的景观设计机构,这些机构通常与本地的瓦赫宁根大学合作密切。
JohnnyRita是瓦赫宁根大学的客座讲师。
静雾在第一学年结束后通过学校内推进入的实习机构也是JohnnyRita的设计机构。
John了她的老板。
瓦大的毕业流程强调自主性和实践性,所以第二学年静
的毕业。
。
JohnnyRita说:“Eira,我需要去睡一觉倒时差,你可以自由活动,尤其是去见你的那个他。”
JohnnyRita知道孟晏珩,因为这两年孟晏珩时常飞荷兰,而他的车时常停在JohnnyRita的工作室楼下。
那些老外也是很八卦的,也会趴到玻璃窗上吃瓜。
JohnnyRita回卧室休息后,静雾仍旧坐在客厅地毯上对着电脑敲敲打打。
JohnnyRita是非常精益求精且严谨的老板,而欧洲的大学又是著名的宽进严出,临近毕业的最后这半个学年,静雾超级超级忙,几乎所有精力都扑在学校和设计机构里。
她在新的人生锚点上开启了新的航行,找到了方向,找到了成就感,找到了自我价值。
但回首走来的这一路,从静雾跟孟晏珩说想出国读书起,后来的每一步都很不容易。
在静雾所学的领域,瓦大是最难申请的学校,除了对文化成绩,语言成绩,作品集,简历等有极高要求,国外的知名大学都讲求推荐信。
大四寒假,孟晏珩送静雾去英国皇家园艺学会RHS课程项目,拿到了一封极具含金量的推荐信。
而能够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是一回事,执行起来是又另一回事,能坚持下来更是另一回事。
到后来真正入学,离开国内,静雾应对起来都说不上完美,甚至磕磕绊绊。
她度过了好长一段适应期,要每天晚上和孟晏珩打着视频,听着他给她讲故事抱着小熊才能睡着。
情绪时不时反复脆弱,不知道哭过多少回。
她一哭,孟晏珩就放心不下,等她一醒来,孟晏珩就到她身边了。
她抱着他嚎啕大哭。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静雾不需要心理医生,她只需要孟晏珩。
孟晏珩陪她最久的一次是她刚入学第一周就迎来了她的第一个独立项目。
静雾压力超级大,怕做得不好,怕失败,怕别人对她流露出失望的眼神。
她的思维还局限在亚洲人的体系中,还没有适应西式教育对过程与结果,成功与失败完全不一样的定义。
孟晏珩如定海神针般在荷兰待了一周,直到她的第一次课程项目结束。
虽然孟家完全有实力让她走一条更轻松的路,但孟晏珩并没有干预。
每一步都是静雾自己踩出来的,她才踏实和有底气。
三年走过来,每一步的印记都是清晰的,有没有进步,有没有变好,静雾心里完全清楚。
不止孟晏珩看到她成长会感到开心,静雾自己也高兴,越来越自信。
今年年初,静雾曾给心理医生打过一次电话,她想知道自己算不算已经过河了。
心理医生给她出了个题目,静雾回答完之后,对方肯定的说:“Eira,你过河了。”
心理医生从来没有对她说过‘你要爱自己’,‘你要关心自己’这样苍白的鼓励。
也意味着,在心理医生这里,她潜意识里没有这类回答的提醒。
所以,当她的回答中自主的包含着对自己的包容和爱时,这就是心理医生判断的依据。